科技道德定律
未来,如果人们突破新能源、生物工程等范式的话,人类或将迎来科技全面大爆炸(如今是局部或某些领域的大爆炸),真正实现指数级别增长的时代。由此,我们想到了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那就是道德。
宇宙中,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办公桌上的笔与纸、水杯与你自己之间都有这种力的作用,你感觉不到的原因是这些东西质量太小。一旦扩展到太空与外太空,如地球与月球、太阳与木星之间,那么,这种引力就会变得非常大了,大到几乎划定了星球及其星系之间特定的运行轨迹。实际上,我们认为人类的科技与道德之间也存在这种力量的关系。于是,本书提出了科技道德定律:
在科技落后或不够进步时,道德与科技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一旦科技快速发展,飞速、爆炸甚至接近指数级别增长的时候,道德便与之扯上了关系,从若即若离到相互紧紧纠缠。而且,随着科技范围、速度的持续飞跃,道德对科技的作用将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和重要。
科技与道德之间,如同物体质量与万有引力之间的正向关系一样,这听起来确实有些玄乎,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一观点呢?
先以实例切入吧,比如最具破坏力的核武器科技。1937年,德国就开始研究原子弹了,据说直到1942年之前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至少与盟军同步),德国如果成功,人类将会面临怎样的灾难?可以肯定的是,很多民族(如犹太族)将彻底灭绝,还有可能轴心国(以当时德国、意大利与日本等国的邪恶,引发核战的概率非常高)与同盟国两大阵营互相对射原子弹,彻底毁灭了整个人类。
科学界一直盛传“海森堡之谜”。据海森堡(德国核弹研制计划“铀俱乐部”的总负责人)在多年后声称“德国的科学家一开始就意识到了原子弹所引发的道德问题,杀伤力如此巨大的武器让他们也意识到对人类所负有的责任。但是,国家(不是纳粹)义务又让他们不得不投入到工作中去。不过,他们心怀矛盾,消极怠工,并有意无意地夸大制造的难度,因此,在1942年终于使得高层相信原子弹并没有实际意义。再加上外部环境的恶化,让实际制造成为不可能时,这些德国科学家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不必像悲剧中的安提戈涅,需要亲自来做出道德两难的决定了。”这一陈述如果为实的话,看来是道德发挥了重要的遏制作用。
又如,2011年美国“9·11”恐怖事件,如果恐怖组织掌握了更高科技(未来社会,这种可能将加剧)如核武器的话,撞向美国的五架飞机,那将不仅是双子楼被毁的结果了,至少美国纽约、华盛顿等城市或地区将会化为乌有,进而引发世界性金融大震荡甚至大危机(因为纽约为世界金融中心)。当然,对于没有道德底线的基地组织来说,更大的计划完全是有可能的。
如今围绕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各类科技与商业如火如荼,技术确实进步了,然而道德开始受到了拷问。诸如窃取个人信息、盗取银行账户密码、私拍个人视频上传网络、有意曝光别人隐私,以及跟踪个人消费建立大数据,并以此营利和定向促销等。这些事件绝大多数都属于道德问题,但是,往往却能引发“重大伤害”的违法犯罪事件。
一方面,多如牛毛的上述事件显然通过国家“强制机器”控制、打击等来解决已经力不从心了,如“高射炮打蚊子”般的浪费与低效。另一方面,该类事件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与防不胜防的特性,也只能通过道德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当然,不道德行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构成了违法犯罪,甚至产生非常邪恶的行为(违法、犯罪与邪恶等行为首先是不道德的行为,并都起肇于不道德)。
更为重要的是,在高科技下,道德与违法犯罪、邪恶行为越来越交织于一起,针对人体感受的生理局限性,面对复杂的事项,危害孰重孰轻,往往很容易形成错觉,且难以分辨。这种效应在现实生活中屡试不爽。例如,在“希望工程”曾经的宣传图片上,一个瘦弱的小女孩一双“祈求”的眼睛,就能激发起无数人的捐款激情,然而,现实中无数的贫穷、挨饿等真情实景却难以引发更多人的同情、同理心。又如炒股,一次性在电脑上亏掉数万元的数字,远远不能与在现实中被骗数百元现钞而让人感受深刻一样。
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不同程度的道德缺失事件在一二十年前甚至几年前非常少,那时似乎也很少与科学技术联系起来,如今则正好相反,原因就是科技快速发展了。科技一经加速,上述事件的操作就会变得很方便、很简单且成本低廉。例如,如今只需很少的费用,便可以购买到一个电话号码的主人的家庭、工作、消费、行踪与社会圈甚至银行账户等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利用,就升级到诈骗、恐吓甚至重大危害事件了。
显然,随着科技发展的加速,道德问题便随之而来,并且,与科技范围扩大、速度增快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增大比重。
不过,如今的科技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依然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即大多情况下还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当未来科技不断突破范式,呈现指数级别增长到一定量时,道德问题很可能以不可控制的巨大力量展现出澎湃磅礴的无上威力,与科技交缠在一起,一路狂奔,随时都有可能摧毁科技,甚至摧毁人类与世界,这绝非危言耸听。
关于指数增长的理解,按照一般性思维,人们是很难感知这一概念的巨大威力的。举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
传说,古印度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打算重赏他,问他有何要求,达依尔说:“陛下,请以这个棋盘上64个小格子来赏赐我吧!第一个小格内放1粒麦子,第二个小格内放2粒,第三格内放4粒,以此类推,到64个格子后,把所有麦子赏赐给我吧!”国王一听,觉得这个要求太低,满口答应。于是派人以此操作,很快,还没有放到20格,一袋麦子就已经用完了。但是,从此时起,格子推进越来越慢,麦子却一袋又一袋搬来,越来越多。如此下去,即便是把全印度的粮食都拿来,也不能满足达依尔的要求。后来,有人推算,如果按要求装满64个格子,需要4万亿蒲式耳(1蒲式耳约合35.2升麦子,大约有500万颗)。这个数字相当于全世界在2000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
注意,同样是指数级增长,在棋格前1/3结束时,不过仅仅一两袋小麦,而棋格的后1/3完结时却陡增至全世界两千年生产的全部小麦,这种起点的体量不同所形成的巨大增量效应,你能感受吗?以此对照或将同样指数级别发展的科技,这对未来而言,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和神话呢?
科技带来人类进步的同时,也会伴随毁坏性的负面影响。例如,2017年5月12日,全球突发比特币病毒疯狂袭击公共和商业系统事件,超过150个国家受到严重攻击。另据资料显示,在中国,2017年1月首次现身的“比特币敲诈者”病毒呈现指数级爆发,并疯狂变种,仅5月7日当天新变种数就高达13万个。又如,在2012年8月的第一轮名为“沙蒙”网络黑客攻击中,石油巨头沙特阿美的3万台计算机中的数据被恶意清除,邻国卡塔尔也遭受影响;再如,2015年12月,针对几家地区性配电公司的电网攻击使乌克兰至少22.50万家用户断电等。这些攻击和破坏,与未来的技术相比较,就如枪炮与原子弹所具有的破坏性与危险性的区别一样。
在未来,人们可以轻松获得并利用高度发达的科技的反面的巨大威力,在很短时间甚至瞬间将科技、人类一起毁灭(如传播指数级裂变并对人体有害的病毒,任何一个人通过手机都可以在数分钟之内将其传送至世界的每个角落),而且,这类毁灭方式会因科技无限广泛的范围而有无数种选择。例如,《奇点临近》一书中所描述的一种毁灭方式,使用纳米机器人(含106个碳原子),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只有1045个碳原子,只需要1039个纳米机器人(复制周期为100秒/个,需130个周期)便可以在3.5小时吞噬整个地球的生命。如此快的科技速度,如此多的选择方式,人类在半分钟前刚刚遏制了一种攻击性武器,半分钟后无数的新科技又诞生了,人们还没有鉴定出它是否具有攻击性时,就有人已经将其改造成毁灭人类的数种武器并发射出去,结果会是什么?科技与人类一起被毁灭。
人类怎么预测和控制这类攻击事件呢?如今那一套诸如技术监控、司法督导、社会监督,以及国家机器强制性监察、制裁与打击模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面对数以万计、瞬息万变与无孔不入的这类事件,国家机器作为系统性的功能效应基本上已经丧失殆尽,可谓防不胜防,唯一可以阻止科技与人类免于毁灭的策略和方式,就是所有人都具有非常高的道德水平。
我们认为,只要不突破道德,人性的政治、思想的推崇、人文的科学、公正的商业、良知的学问、真实的历史、独立的精神、自由的幸福、劳动的富裕与制约的权力等这些被网传可以避免人类毁灭的事项,都可成为现实。
在道德很高之后,人们凡事就会首先考虑他人与整个人类的利益与发展,就像你的父母,凡事都首先想到你,你也同样首先想到父母一样,那么,请问,你和你父母相互伤害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呢?反之,你与邻居存在利益冲突,相互仇视而且又随时在一起,就像人类同在一个地球(如今的交通、科技已让地球变得很小了,何况未来)上一样,请问,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有效避免你与邻居之间可能随时爆发的冲突或相互伤害呢?肯定没有,相互防不胜防,大家都是提心吊胆地活着。
人类的发展与一切有关物质的事项,最终几乎都得益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并提升了生产力。在未来,科技与道德又被正向捆绑在一起,相互成为影响彼此最主要与最重要的关系。所以,未来,整个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便是道德的问题,看道德是否与呼啸奔驰的科技失衡,世界的一切生态、事态是否出问题或存在潜在危险等或将由道德水平与科技发展是否动态平衡而影响、引发、控制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