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世界上所有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有人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然而科技为人所研发掌握;有人说,金融至关重要,但金融是高智商人才的游戏;有人说,资源弥足珍贵,可是资源为人所开发利用……
纵观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人才胜于一切!重视人才的美国成了世界第一强国,重视人才的通用电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企业之一。古今能成就事业者,唯有人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由粗放式增长变成精耕细作,单一的企业模式转向多元化,多元化的生产方式又开始精简方向,聚焦做龙头产品。但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我们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
小米公司从0到1,从白手起家到行业第一,从无人知晓到家喻户晓,很多人认为诀窍在于其产品——超高性价比的小米手机。
但实际上,能做出好手机的并不只有小米一家,想要在手机行业打出一片天地的公司不少,为什么都没有小米成功?
最关键、最核心的,还是在于人才。
小米的核心班子是雷军和小米七剑客(七个联合创始人),各自擅长的领域覆盖了软件、营销、工业设计、供应链、资本等方面,组成了一支战斗力爆表的超强团队,产品低价高配、饥饿营销、培养“米粉”……给小米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新颖打法。
在完成从0到1的积累之后,接下来,如果小米只做手机,那么市场总会有饱和的一天,小米也将始终停留在1的阶段。但是今天的小米仍然在飞速发展,最新估值已经增长到了1000多亿美元。
原来从2013年开始,小米开始涉足智能家居产品。原有的班子人手有限,小米就培养了一批创业团队,向其输出价值观、方法论,细致到产品如何设计外观、如何压低成本、如何进行包装、如何定价,全都按照小米模式进行集训。最终,这些被培训过的团队更加高效、专注、打法统一,创作出一批批类似小米手机、突出“性价比”“国货”特色的智能家居产品,让小米实现从1到100的飞跃。而这中间的关键,归根结底,还是人才复制。这些原本各自为战的创业者成了小米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不仅有着相同的产品理念、营销方法、管理模式,也收获了相似的成功。
今天很多企业家能悟到:想要站稳脚跟,完成从0到1的突破,必须有一款被市场认可的产品。却很少有人能够悟透:企业想要持续增长,想要推广成功经验,必须要靠人才来完成从1到100的复制。
人才,是一家企业的根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比拼的就是培养人才、复制人才的规模与速度。
企业家们如果不重视人才培养与复制,势必遭遇各种各样的人才困境:
· 人才缺失,从外部招聘有难度,从内部选拔选不出,内外交困,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事。
· 人才流失,缺乏培训体系,员工的淘汰率高;看不到发展路径,千辛万苦招来的人才也留不住。
· 人才迷失,没有持续的培养、学习,员工缺乏创新活力,有心做事,无力做好。
而一家卓越的企业,它必定具备以下特点:拥有人才,能够留住人才,并且能够培养人才,形成了内部的人才复制生产线。
建立人才生产线,是为企业制造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企业有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对员工进行标准化、程式化的锤炼与培养,自我“造血”功能良好,源源不断,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无论遇到机遇还是困境,都能有人可用。
建立人才生产线,是为企业强身健体。
缺乏人才的企业病一经发作就来不及了,“大医治未病”,疾病尚未起于腠理,就要未雨绸缪。企业家一定要把60%以上的时间花在选择人、培养人上面,只有选对了人,把人培养好了,才能保证企业这个生命体的活力。
无论企业是哪种经营模式,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建立人才生产线,进行人才培养与复制,都是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是在市场上竞争制胜的关键!
《从1到100的人才复制》为企业经营者搭建人才生产线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务实的方法(见图1)。
图1
· 理念是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人才也以理念先行。比如海底捞注重“家”文化,所以员工的招聘、培训、管理会倾向于人性化、亲情化。
· 战略是定位、目标和路径的组合。当奇盛科技以建立“中国电梯行业一流商学院”为定位,以“成为中国最专业的电梯商学院”为目标,那么路径就是遵循一流的标准,去培养专业的人才。
· 组织部分,提出要建立上接企业文化、战略,下接业务、绩效的企业大学组织架构。
· 业务部分,提供了确立人才标准的工具——胜任力模型,并且通过271法则、4×3人才预算表介绍了搭建企业人才营盘的方法,协助企业建立从新兵、新干部、基层、中层到高层员工全线覆盖的人才培养计划。
· 运营部分,从知识、教育、管理三大体系,提出了设计学习地图,实现三教合一,搭班子让“一把手”参与,以及找对首席学习官等新颖理念。
· 环境部分,提示企业从文化、机制、技术、资源四个方面着手,重视人才培养,将工作落到实处。
经营企业,人在事前,先人后事。希望本书能给企业家们带来启迪与收获,助力企业做好人才复制,践行企业独一无二的使命,实现企业兴旺昌盛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