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股海
1987年,我在加拿大进修的时候看到一本信息论文集——包括香农的开创性文章,于是对信息论产生兴趣。经过5年多的苦心研究,我写出了第一本专著《广义信息论》,可是书难以出版。如果自费出版,费用很高。
开始我想搞专利赚钱,结果赚了点小钱,但是很不理想。1993年,证券公司在全国开花,于是凑了一万多元涉足股市,想从股市赚点钱资助出版。
记得买的第一只股票是万科,价格是17.3元,后来又买了宝安、琼珠江。可买了不久,股市就跌了。不过在7月的反弹中,持有的这些股票又赚了。我卖了股票赚了点小钱。那时候我以为琼珠江会成为内地股市的长江实业。后来才知道,最早买的万科才是。
这期间,我看了不少技术分析类的文章和书,什么波浪啊、头肩底啊、均线啊……不过现在看来,这些对我炒股意义不大,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用。
不久,我看股票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的法人股便宜,我又开户买了法人股珠海恒通——就是那个收购并掏空沪市棱光的恒通。
那时候,我一看市盈率,二看题材。买恒通是因为市盈率低,每股业绩6毛,价格6块,10倍市盈率,所以觉得好。我还买了鄂武商,也是因为市盈率比较低。
另外,我还买了生产电焊条的猴王。为什么,因为三峡要造大坝。没想到猴王后来亏损累累,不得不转到三板。
1993年,我亏损约20%,和同期沪深指数跌幅差不多。
炒股半年后,我认清了两个道理:
(1)卖不卖,和买价无关。谁未来涨得多就该换谁(因为交易手续费,换股也不能太频繁)。浮动亏损就是实际亏损。
(2)不能只看市盈率,更重要的是看成长性;不要只看概念,比如三峡概念,更重要的是看数字。
于是,我以4元的价格卖掉6元买进的恒通,3元多买进玉柴。1994年4月,在沪深股市大跌的情况下,玉柴暴涨。因为它要到美国上市,于是高价回购。我卖掉玉柴弥补了以前的亏损还赚了不少。接着我又买了海航,因为当时分红好,很抗跌。
1994年8月1日,因为政府三大政策救市,股市苦尽甘来。我抄到了底,记得是以1.3元买了马钢。不过和指数比,战绩一般。年底,股市继续阴跌,不过我亏损不多。到1994年年底,我最初的1元变成1.38元。而同期上证指数跌去了22%,深成指跌去了43%。
1993年10月,我的《广义信息论》有幸出版了,但是我离股市“江湖”却越走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