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难点解析
本章主要介绍了基础会计课程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必须理解并掌握的概念与内容包括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学的分支等,重点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知识。
1.企业与会计
组织大致可以分为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性组织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企业根据经营性质可以分为制造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企业的组织类型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企业利益相关者是其利益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相关的个人或组织,通常包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员工、债权人和政府相关部门等。
会计就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信息系统。会计对外提供的信息称之为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一种“商业语言”,任何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决策。
2.会计的职能与作用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具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能够按照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将一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会计事项表达出来,以达到揭示会计事项的本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目的。会计的反映职能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2)会计主要是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3)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会计的反映职能在客观上体现为通过会计的信息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优化,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监督和督促,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是监督经济活动按照有关的法规和计划进行。会计的监督职能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1)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它以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为准绳;(2)会计监督具有连续性;(3)会计监督具有完整性。会计监督不仅体现在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业务方面,还体现在经济业务发生过程中及尚未发生之前,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反映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监督职能是反映职能的保证。
会计的作用是指会计的各项职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实现和利用之后所产生的效果。会计的作用包括正面作用、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消极作用。
3.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根据我国财政部2006年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以下八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1)可靠性
可靠性也称客观性、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基本要求。可靠性要求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必须力求真实客观,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及表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
(2)相关性
相关性也称有用性,它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基本要求。信息要成为有用的,就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当信息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估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项或者通过确认或纠正使用者过去的评价,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这就要求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和确证价值(亦称反馈价值)。信息的预测价值和确证价值是可以统一的。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也称明晰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重要要求。可理解性是决策者与决策有用性的连接点。可理解性不仅是信息的一种质量标准,也是一个与信息使用者有关的质量标准。会计人员应尽可能传递表达易被人理解的会计信息,而使用者也应设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增强理解会计信息的能力。
(4)可比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五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可比性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重要要求。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横向可比。要做到这两个方面的可比,就必须做到: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就是要求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应重视交易的实质,而不管其采用何种形式。
(6)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财务报告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应当区别经济业务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单独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不重要的经济业务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或合并反映。
重要性具有相对性,并非同样的业务对不同的企业都是重要或不重要的事项。对某会计事项判断其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般来说,重要性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从性质方面看,若会计事项的发生可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则该事项属于具有重要性的事项;从数量方面来说,若某会计事项的发生达到一定数量或比例可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则该事项属于具有重要性的事项。
(7)谨慎性
谨慎性又称稳健性,是指在处理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若一项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
(8)及时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上述八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在实务中,常常需要在各特征之间权衡或取舍,其目的一般是为了达到质量特征之间的适当权衡,以便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质量特征在不同情况下的相对重要性,属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问题。
4.会计的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会计方法是从会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随着社会实践发展、科学技术进展以及管理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会计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方法是指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指会计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所采用的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具体由七种方法构成,分别为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方法体系。
5.会计学及其分支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管理学,会计学研究对象是全部会计工作,既包括会计理论研究工作,也包括会计实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