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市场化与经济增长:国际比较与中国的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开启了新的起点。过去10年,中国教育改革一直处于艰难前行阶段,是效仿西方走教育市场化之路,还是延续之前的公立教育之路,学术界、政府和社会各界都一直举棋不定。教育市场化的概念早有学者提出,如姚益龙在2003年出版的《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国际比较》一书中,就论述了教育市场化与教育产业化的相关问题。学术界也就此展开了长达近10年的讨论,遗憾的是,并未就此得到一致结论,并由此导致我国教育改革停滞不前。但是,教育部门效率的低下却为多数人所认可,提高教育部门效率、进一步增强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值得欣慰的是,仍有学者未放弃教育市场化的思路,试图以教育市场化来打破中国教育的低效局面,姚益龙便是其中之一。依托于教育部项目基金的支持,姚教授潜心研究数年,终于又推出一部有关教育市场化的力作——《教育市场化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

教育产品的属性决定了教育的提供者。姚教授在书中指出,教育产品是一种混合属性的产品,同时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性质,其更类似于一种“地方公共产品”。因此教育完全可以由市场提供。基于此种思路,文中构建了一个基于同群效应的教育定价模型,以严谨的数学推导,证明了引入私立学校和教育定价机制可以提高教育部门的效率,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教育改革的本质目的在于提高教育部门的产出效率,并由此促进经济增长。但现有文献对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论述还显得很混乱,尤其是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和机制仍未得到清晰的表述。该书的第二大部分就是以此为主题,多层次、多角度地论证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作用机制。利用C-D模型检验了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利用NP模型论证了教育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利用Feder模型考察了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以及经济增长对教育的引致作用。

为了更好地体现国际视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该书还对美国、英国和俄罗斯三国教育市场化改革的一系列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着重分析了教育券制度和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金融支持手段等。该书还对比了中、日、美三国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探讨了中国教育部门低贡献率产生的根源。

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提出了“教育金融体系建设”的观点,论述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金融保障体系,分析了财政支持、高等学校助学贷款、慈善支持等要素对教育市场化的促进作用。此外,文中还就加快教育市场化改革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信此书的出版可以为教育市场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撑,可以为决策部门提供一定的指导,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贡献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