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时代背景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工业化是世界各大国(或者某些中等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创新的革命方兴未艾,自1976年以蒸汽机为标志的产业革命开始,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完成了纺织工业的机械化;到19世纪70年代,以发达的纺织业和机械制造业等为代表,英国成为了全球最主要的工业品消费国和供应国,确立了其“世界工厂”的大国地位,当时其制造业产品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2/5,且这种地位一直维持到19世纪末,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开始逐渐衰弱。美国自南北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铁路的大规模发展带动了制造业的迅猛发展。1894年,美国的制造业总产值已为英国的两倍;1929年,美国的制造业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达到43%,而同期英国制造业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下降为9%。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成为继英国之后的又一“世界工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英、法等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第三个“世界工厂”。进入21世纪后,日本仍然认为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高度发达的信息化也离不开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制造业永远是需要加强和促进发展的基础产业。而美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认为制造业已成为“夕阳工业”,于是便把科技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高技术和军用技术上,这使得其国际竞争力开始逐步下降。
世界各国都重视通过教育提供人才、科学知识等方面的保障以推动技术创新,依靠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超越。只有技术领先才能在世界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真正实现赶超,故技术创新是工业发展的根本。各国工业化历程都证明: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虽然后发国家都曾在工业化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但其工业化的完成最终只能依靠自主创新。实现民富国强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必然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未来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主要依靠高投资、高消耗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实现了9.8%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然而这种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我国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管理创新作为创新理论中的一个关键分支,在社会、企业管理中逐渐扮演着重要理论指导角色。管理创新俨然成为影响我国经济与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议题,管理创新逐渐成为影响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如今“中国制造”的身影无处不在,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正在为全球生产着越来越多的商品。然而欧美国家一直把持着高新技术产业,中国不少本土企业只不过是替他人做嫁衣裳的“汗水工场”,大部分的高科技出口产品,要么直接来自外资在华的企业,要么只是得到了外方的技术授权。可见,处于全球产业链末端的中国,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让“中国制造”风靡全球,而在未来的30多年里,中国将沿着自主创新这条路,实现“中国创造”,挺进创新型国家的行列。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创新”理论以来,相继在1999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2003年召开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工作研讨会,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2006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直到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提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政府在新时期把创新尤其是管理创新作为我国国家发展的战略。创新已被社会生活宏微观的不同层面所接受,无论是国家战略高度还是地方政府、企业都已经认识并高度重视创新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当今世界正向信息化时代迈进,各行各业都追求信息化管理,而中国企业大部分还是传统管理方式,既令人遗憾,又显示了中国企业管理的落后;中国有几千年的管理经验,但某些国人却追求“洋管理”,成为洋买办,真是可悲;我们需要吸收、消化、借鉴国外有用的技术知识、管理信息,继承、发展、创新我国传统的技术知识、管理信息,进而在利用古今中外管理理念、融合的技术知识、管理信息的基础上,发明创造、积极创新,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排外,又不崇洋,而是中外结合、创造人间奇迹。贴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各色商品早就占据了大小商场与超市货架的每一个角落。这些生活必需品已将中国商品和外国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但中国商品缺乏技术含量、利润率低。通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在技术和设备等硬实力方面一直加大投入,许多行业中关键技术居世界前列,然而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治理方面我们一些企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产权不明、体制问题、管理官僚化、管理方法落后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且还要依靠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引进、管理组织的变革等。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与国家能力的最重要指标,只有在自主创新方面持续占有突出地位的国家,才能跟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潮流,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自主创新能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注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