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现状
1.4.1 消费升级已成必然趋势,国家战略布局力挺支持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担当了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作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头驾马车,消费升级的步伐一直在加快。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个人居民消费支出占比还很低,未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如图1.8所示为我国消费支出占比,可以看出,我国个人消费支出占比较低.
图1.8 我国消费支出占比
如图1.9所示为我国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大大低于其他国家。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转型压力陡增,加之当前全球经济低迷,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三驾马车中投资与出口都呈现疲软之态,未来唯有消费能够独当一面,因此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以促进消费升级,而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成为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给消费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图1.9 各国消费支出占GDP比重
如表1.2所示为与消费金融相关的政策及内容。
表1.2 相关政策内容
传统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无论从金融产品创新还是扩大内需的角度看,消费金融试点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适时地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是适应我国客观经济形势的趋势和需要的。从金融产品创新的角度看,个人信贷业务是传统银行难以全面惠及的领域,建立专业化的个人消费金融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个体。
如图1.10所示为商城分期付款消费金融模式下,由商家、消费者和资金出借人三者构成的消费金融生态圈闭环。
图1.10 消费金融生态圈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各类消费场景被接入到了消费金融。现在消费金融的内涵更为丰富,即不仅仅是“借钱消费”,更应该是“边消费边赚钱”,借助互联网的高效、便捷和平等,构建投资者、融资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赢生态圈。
1.4.2 消费金融的机会酝酿于科技进步、消费观念与习惯的改变
互联网的崛起使得人们在消费习惯上出现了许多改变。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国内消费的整体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促使整个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与习惯发生改变。与老一辈传统保守的消费观念与习惯相比,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消费品也逐渐从日常生活用品延拓到更为高端的商品品类。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更愿意花部分钱来享受生活,消费习惯也开始学习发达国家,更多地尝试提前消费,“量入为出”的思想已经逐步被淡化。
如图1.11和图1.12所示分别为2014—2015年18~22岁和23~28岁的人群中购物在各分类商品下的占比。
图1.11 2014—2015年18~22岁购物占比
图1.12 2014—2015年23~28岁购物占比
在政策与消费需求的双重刺激下,消费金融正进入大发展时期。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定位于年轻人等中低端客户人群,这部分人的消费习惯更加开放,也敢于尝试新的消费方式,讲究效率。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和消费习惯的转变,消费者对消费信贷的需求也在多样化,消费金融产品的出现正好弥补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空白。
从京东白条、花呗等消费信贷渠道可以发现,对比以往个人去银行申请贷款还要等审批,在审批下来之前还不知道自己能贷多少额度,现在消费信贷金融产品越来越丰富,服务越来越便捷。与消费金融密切相关的支付领域也迎来科技的变革。未来几年科技给传统金融服务带来的变革,主要集中在消费金融与支付两大领域。
1.4.3 国内居民消费杠杆率低,待挖掘市场空间巨大
从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数据来看,居民消费金融市场未来拥有巨大的空间。未来几年每年居民消费信贷规模都将保持在20%左右的增速,预计2020年可以达到10万亿级别。
如图1.13所示为消费型贷款占消费支出比和个人消费贷款占消费支出比。
图1.13 居民消费金融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如图1.14所示为我国居民负债水平与其他国家对比情况。
图1.14 中国居民负债水平低于世界发达国家
从占比情况来看,居民消费信贷在全国银行业的信贷规模中仅占20%;而从消费信贷占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的比重来看,我国近年来呈增长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段距离。
如图1.15所示为2010—2015年我国消费信贷占总贷款比例的变化。
图1.15 消费信贷占总贷款比例
如图1.16所示为我国居民消费潜力与美、法、日的对比情况。
图1.16 我国居民消费潜力仍待挖掘
无论从消费金融的渗透率还是绝对数量来看,我国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观念逐渐转变,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4.4 消费金融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应用场景决定成长空间
随着消费金融业务的快速增长,除了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外,众多新兴市场参与主体也从各自的角度,发挥自身优势,切入广义的消费金融服务和个人无抵押贷款服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业务模式。如表1.3所示为参与消费金融的不同主体之间的对比。
表1.3 不同主体参与消费金融对比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消费金融服务更具有普惠性。各类消费金融服务不再是都市白领的独享,许多中低端用户群包括农民工等流动人口以及大学生等群体更喜欢、也更倾向于这类服务。从生活消费的各种场景分类,也可以衍生出许多细分市场,包括3C、租房、二手车、装修、婚庆、旅行、教育、农业等。
如图1.17所示为消费金融的各种消费场景。
图1.17 消费金融的各种消费场景
场景创造需求,控制流量端口才可能有成长空间。现在许多电商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是依托于自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面向自营商品及开放电商平台用户的商品,提供分期购物及小额消费贷款服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阿里巴巴与京东,由于电商在互联网金融、网络零售、用户大数据等领域均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因此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具有绝对优势。
近年来,国内线上购物平台发展迅猛,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是其中的最佳代表,阿里巴巴2014年线上交易规模全年突破了2.2万亿,近两年增速更是始终维持在40%以上,线上活跃用户数早在2015年初就已经突破了3.5亿人,这无疑为阿里发展消费信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图1.18所示为消费金融整个产业链的分布概况。
图1.18 消费金融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