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分享发展新模式:滴滴出行
观点文章 促进分享经济的繁荣发展
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是指通过将闲置剩余的资源分享给他人使用,提高资源使用率,并从中获得收益的经济模式。分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形态,本质是闲置资源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和社会化利用。发展以“互助互利”为本质的分享经济模式,使得商业文明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被更广泛消费。分享经济是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实现供需高效匹配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新的消费理念和发展观,将有助于化解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公平、信任等诸多问题。目前分享经济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亟须在成长的混乱中探索建立规范秩序。
分享经济是新技术革命的产物
分享经济诞生的基础是大量闲置资源的存在
分享经济基于“应需相助”,通过“闲余资源”的分享与共享,最终实现“共利多赢”。随着物质生产丰富程度的大大提高,产生大量闲置不用的物品成为可能。许多即使有用的物品,也有大量的时间处于“闲置不用”状态。同样,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生产能力的部分闲置成为常态,生产领域也存在大量的过剩产能。所以,闲置资源广泛存在的前提是社会生产力提升所带来的经济剩余,在个人层面表现为闲置物品、闲置时间和闲置资金,在企业层面表现为闲置产能、仪器设备和库存,这些海量的闲置资源都可以参与到分享经济中来。但是,由于闲置资源和对应的需求都是高度分散的,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和普及之前,实现全面分享的成本很高,所以分享经济一直没有获得充分的发展,分享往往发生在较小地理范围的社区内,甚至仅仅在熟人社会之中。
分享经济契合创新发展内涵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生分享经济模式。分享经济产权层面的特点是所有者暂时让渡使用权以获取收入的租赁经济。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了共享交易的信息成本,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使原本不可能达成的交易成为可能,分享经济才成为一种普遍的商业模式。英国学者博茨曼将互联网时代的分享分为四个阶段,即代码的共享、生活的共享、内容的共享、现实世界各种离线资产的共享。分享经济使得支配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倡导“租”而非“买”,鼓励人们彼此分享暂时闲置的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互联网时代,市场交易越来越呈现出分散化、碎片化的特点,分享经济符合人类经济活动中资产所有权暂时性转移的发展趋势,在住宿、交通、教育服务以及生活服务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分享经济新模式。
分享经济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分享经济是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让资源快速流动和供需高效匹配。一是分享经济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了资源要素配置的市场效率。互联网为分享经济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易方式,把大量的闲置资源连接和整合起来,降低信息搜索、决策和执行成本。二是分享经济实现了“零边际成本”模式,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边际成本快速下降。利用互联网平台,充分挖掘闲置资源的长尾需求,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三是分享经济呈现出网络效应,推动供需双方积极参与。参与分享的闲置资源越多,创造出的分享价值越大。四是分享经济改变了传统组织形态,重构了劳资关系。分享经济模式下,传统经济关系和企业边界被打破,用户既是服务的消费者也是服务的提供者,即由消费者变为产消者,客观上可以不必依赖企业组织而存在。总之,分享经济具有交易便利性高、供方的进入门槛低、可快速扩大市场规模等优势,使得商业文明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被更广泛消费,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分享经济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分享经济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推动实现“动力转换”。一是分享经济的发展将会改善民生,创造众多就业机会。分享经济既能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也能提升生产者利润,使更多人有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分享经济开启创客时代,人人都能分享智慧和技能。利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机遇,通过提供资源和能力参与到分享价值创造过程中。三是分享经济开创消费新模式,使得个人成为“产消者”。产消者之间通过协作进行生产、消费并分享,释放了需求潜能,增加消费总量。四是分享经济改变人们的生存理念,节约、生态、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总之,分享经济等新业态发展,看上去好像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潜在的根源在于物质财富创造和消费需求的日趋理性,新需求被释放,新供给得以创造,带动和培育了经济新增长。
分享经济的发展需要满足特定条件
分享经济平台在出行和物流领域发展迅速,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领域都能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平台的形式参与分享。分享经济发展和分享平台的构建,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必须满足“宽市场”条件。“宽市场”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市场需求大、供给多,一方面闲置资源要有海量供给,另一方面需求群体非常庞大,供给和需求相互促进,并且两者的匹配还具有即时性的特征。例如,在交通运输领域,能够共享的交通运输资源或服务系统应存在富裕或过剩,换句话说就是有大量闲置的交通设施设备和劳动力资源,保证足够多的供方和足够多的需方共同参与,是分享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二,能够建立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并不直接提供产品或服务,而是将参与者连接起来,提供即时、便捷、高效的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和信用保障。一方面,因为有了互联网尤其是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使得海量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得以迅速建立联系。另一方面,平台市场具有网络效应,需求量和供给量之间能够形成良性互动,一方会因另一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交通分享属于典型的双边市场,即供需双方通过平台进行交易,一方参与者越多,另一方得到的收益越大,两个群体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网络效应得到进一步放大。在网络效应的作用下,“宽市场”的条件得到加强。
第三,市场的开放性特征。在一个受到管制的市场中,很难发展分享经济。分享经济必须具备开放性条件,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使得普通个体只要拥有一定的资源和一技之长,就可以很方便地参与到分享经济中来。以交通分享为例,交通运输资源是有限的,但闲置与浪费也普遍存在,如空闲的车座、停车位、道路资源等。交通分享经济就是要将这些海量的、分散的各类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起来,让其发挥最大效用,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最为重要的是,无论作为供给者还是需求者,互联网平台使得双方都能够以较低的进入或退出成本实现分享市场的连接。同时,分享市场还应该具有信息公开、能够盈利、便于监管等一般市场特征。无论权属关系如何实现新的变化,在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同时,消费者实现“用户最佳体验”是分享经济市场发展的最终目的。
信息技术催生多种分享业务模式
信息技术为分享经济的加速发展提供支撑。信息技术把大量的闲置资源连接和整合起来,降低信息搜索、决策和执行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使原本不可能达成的交易成为可能。现实中,无论是出行分享的滴滴、优步,房屋短租的Airbnb、小猪,技能分享的猪八戒网,专业知识分享的知乎等,都是建立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甚至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交易的撮合效率和精确度获得大幅度提高,降低了平台用户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分享经济的效率。随着分享经济的业务规模和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参与主体与服务内容将进一步丰富,创新科技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这会促进已有商业模式的再创新,呈现以平台模式为基础、以虚实融合模式为重点、以信息分享模式为方向的发展态势。
信息技术促生基于平台的分享模式
基于平台的分享模式是指由专门的公司(通常是互联网企业)制定平台框架,整合交通、住宿、技能、教育等供需信息,并通过各种匹配机制、支付系统、评分标准等使得供需双方能够快速匹配。在平台模式下,分享经济的参与者可以为个体,闲置个人资源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发展时间看,平台模式是当前我国分享经济的主要模式,同时也是分享经济在中国发展的基础模式。以交通分享为例,出租车预约是目前国内用户使用网约车平台最多,也是交通分享经济最基础的应用模式。随着交通出行共享市场的发展,专车、快车、顺风车等模式也逐渐成熟,其中,专车或快车提供的服务与出租车服务类似,也是当前争议最大的模式。此外,P2P租车激活闲置私家车资源,符合当前自驾游增长的趋势。代驾也是一种特殊平台模式的交通分享经济。
在城市物流领域,货运分享经济开始出现。现在的打车、专车等服务为用户提供的只是对个人和小件物品的运输服务,受车型等因素限制无法为用户提供大件物品的运输服务。而货拉拉等货运分享经济平台的出现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除了交通工具,在大城市固定的交通设施也是极其稀缺的资源,例如车位分享排除重重困难悄然发展。
信息技术促生虚实融合的分享模式
区别于平台模式,虚实融合的经营模式虽然也利用互联网进行订单配对,但生产要素的供给者是实体经营部门。以神州、首汽为代表的高端网约车在大城市的发展势头良好。这类网约车车型高端、服务高端、价格也较高,其市场区别于传统出租车和普通网约车平台,满足了具有高端需求的商务乘客。同时,此类网约车有严格的服务标准和流程,这对提升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水平具有标杆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虚实融合分享模式一方面开辟新的市场,满足传统交通经营模式下难以满足的需求,另一方面倒逼传统交通经营企业、交通管理部门适应互联网和分享经济思维进行转型和升级。由于同时具备传统交通经营和互联网、分享经济的优势,实体经营模式是当前国家最为鼓励的交通分享经济发展模式。公共自行车分享也进入互联网发展阶段,例如摩拜单车、ofo等互联网租(自行)车平台悄然兴起并已经得到政府的支持,运营范围在不断扩大。
信息技术促生大数据信息分享模式
从分享经济的本质出发,信息的分享是最具有边际成本为零的特点,也应当成为分享经济最重要的发展方向。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是交通信息分享的领军企业。信息分享催生各类增值服务,无论是交通需求信息、车辆行驶信息、车辆状况信息、车主目的地信息、固定交通设施(例如车位、充电桩)信息、交通流量信息、交通服务(例如加油、维修、保险)供给信息、车辆租售信息等,都能够为相应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撑。在交通大数据建设方面,根据艾媒发布的《2015年中国手机地图市场研究报告》,2015年中国手机地图市场用户规模已经突破6亿人,达6.05亿人,用户渗透率高达88.7%。随着手机地图信息功能的不断强化,该平台将成为车主使用相关服务的一大入口,同时也是交通分享经济的重要平台。
交通行业引领了我国分享经济的发展
分享经济模式是互联网创新之花结出的果实,交通出行引领分享经济发展。以专车模式为代表的交通出行分享借助于网络平台,将用户个体进行自由组合和连接,实现了乘客与车辆资源的精准供需匹配。交通出行分享模式在短时间内成为影响范围较广、活跃程度较高、备受消费者追捧和市场关注的热门领域。在交通分享领域,滴滴出行以其“一站式”模式成为代表性企业,神州专车、易到用车、友友租车等平台凭借自身特色也获得了细分市场的认可。交通分享已经成为影响交通出行和经济增长的巨大产业,接入汽车数量逾千万辆,覆盖2.5亿用户,年交易规模超千亿元。交通分享改善出行供给,优化资源配置,倒逼市场改革,促进消费和就业,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交通出行分享模式虽然发展活跃,但交通出行只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一个领域,其他领域的交通分享模式仍存在巨大发展潜力。
未来分享经济涉足的范围将更广、渗透程度将更深,给交通运输行业带来的影响将更大。在交通分享领域,分享经济的创新模式丰富多样。一些正在发展的交通分享模式有:一是交通工具分享,除了汽车,还有私人飞机和游艇;二是运输服务分享,如货拉拉的同城货运服务,货车帮的物流配送共享;三是交通设施分享,如停车位分享;四是交通数据分享,如公共交通数据开发;五是驾驶技能分享,如代驾等。总体看,交通分享还处在起步阶段,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一切闲置的交通运输资源,包括所有基础设施和交通数据,都有加入分享发展的可能。未来交通分享的业务规模和影响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参与主体和服务内容将进一步丰富,创新科技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升。由于平台企业成长的相似性,作为分享经济的领头羊,交通领域的发展历程、成长路径、竞争战略以及行业政策制定对整个中国分享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