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创意产业的内涵、特征和作用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创意最典型的体现,因为创意的最终目的是要去实现它,并且使其产业化,否则创意只能停留在空想阶段,不能实现任何价值。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意产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经济模式,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形成的产值也越来越高,在世界各国GDP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据联合国统计,1999年,世界创意产业的产值达2200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值的7.5%,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James Purnell,2005),大大高于全球GDP 7%的增长速度。2005年,全球创意产业的产值超过3.04万亿美元。2009年,全球创意产业总产值超过4.2万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创意产业总产值将达到8万亿美元,超过全球石油的销售收入。

各国(地区)政府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城市经济的新载体和新形式。它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开发与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最近几年来,创意产业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并制定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统一指导、落实和推进。创意产业引发的热浪正以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影响着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着传统的经营模式,也革新着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又超越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它强调用全新的思维逻辑方式融入现有产业实现价值创新,从而促进对经济运行系统的创新,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对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创意产业起源于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又繁荣、集聚于世界经济中心城市。伦敦、纽约、新加坡等中心城市都把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创意产业对提升这些城市(国家)的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和地区也不甘示弱,正努力抓住历史所赋予的发展机遇,如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苏州、青岛等城市正积极投身于创意产业发展的大潮中。

1.创意产业的历史由来

(1)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

长期以来,文化艺术外在于国民经济,文化与产业没有关系,也从未进入经济学家的视野。进入20世纪以来,工业化对文化艺术冲击很大,特别是对音乐、小说、电影影响很大。为此,德国著名社会哲学教授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文化工业”一词,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和坚决的否定,认为文化工业制造了虚假的需求和虚假的满足,是资本主义技术统治和工具理性发展的必然逻辑。他们认为,文化商业化在工业化的影响下通过完美的技术驯服群众,背离了启蒙理想,成为“欺骗群众的启蒙精神”,是对真正的文化艺术的背叛。“所有文化、艺术和娱乐消遣的作品,都按照一个虚假的公式,用于使文化工业完善化,并不断地实现完善化。”

伴随着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20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发生了转向。英国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对艺术应用的观念,以城市复兴为目标开始寻求用文化重新定义传统产业,电影、电视、音乐等巨大的商业领域被重新贴上了“文化”的标签,并通过艺术实践和集聚战略促进城市复兴。20世纪80年代,英国大伦敦市议会积极推行文化战略,把文化产业纳入政府政策议程,这是文化产业概念第一次以正面意义出现在地方政府政策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伦敦市议会强调了文化产业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意义。一是强调了那些缺乏公共资助系统而以商业化运作的文化活动是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重要源泉;二是人们消费的绝大部分文化商品和服务(包括电视、广播、电影、音乐、书刊、广告等)与公共资助系统无关。从此,单数的“文化工业”(Cultural Industry)变成了复数的“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文化产业概念进入了政策领域,突破了传统对文化艺术的狭隘理解,重新认识了文化艺术的巨大经济作用,调整和重组了文化产业各个门类,彻底地扭转了法兰克福学派的负面影响。

(2)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

1986年,大伦敦市议会遭到了当时执政的保守党废除,实施多年的大伦敦文化战略随之搁浅。不过,工党执政的谢菲尔德、格拉斯哥、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物浦等城市继续推行文化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经济政策。可以说,文化产业作为政治修辞进入了英国地方政府文化政策,源于在野工党政治斗争的需要,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而且在工党政府执掌地方政府权力的时候付诸实施。

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政府委托相关文化部门起草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并于1993年公布了题为“创造性的未来”文化发展战略,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官方文件形式颁布的国家文化政策,而且“创造性”一词也被引入了文化政策文件,成为文化政策的核心。

1997年,英国工党赢得大选,当政的布莱尔政府迅速成立了由多个政府部门和产业界代表组成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the 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成立后的工作组于1998年11月发布了第一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从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即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创意产业”概念取代“文化产业”概念是英国工党在野十余年期间推行地方文化政策的延续和发展,突出了文化艺术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淡化了文化产业的政治色彩。创意产业更强调创造性,凸现了创意产业对于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的巨大促进作用。

至此,创意产业在全英范围内蓬勃发展,创意产业从边缘进入了中心,成为发展新经济的增长点。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不仅体现了英国政府文化政策的变迁,还体现了对“文化产业”认识观念的变迁。文化产业具有集约化、规模化的工业特征,而创意产业更强调了每个个体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应用,强调创意、想象力和科技的重要作用,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增长。

2.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又称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它是基于创造力(Creativity)而形成的产业。

“Creative Industries”作为一个术语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但创意产业的理念可以追溯到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早在1912年,他就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也在1986年撰文指出,知识具有组织创造无限财富的潜能,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新机会,所以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

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的创意产业概念最早明确提出的,则是英国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1998年和2001年,该工作小组两次发布了《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对创意产业的概念定义为“哪些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发挥就业潜力的产业。”他们提出的“创意产业”的概念,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所采用,并被纳入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政策。实际上,由于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产业发展路径,“创意产业”的具体名称、定义、内涵和产业范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概念的名称上,创意产业在英国称为“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在欧洲其他国家(如德国、芬兰和西班牙)一般称为“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中国过去也习惯沿用这一概念;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称为“版权产业”(Copyright-based Industry);而在中国台湾地区则称为“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在概念的定义上,新西兰、芬兰、西班牙、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都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不过,最具影响力的除了上面提到的英国定义外,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蒙特利尔对创意产业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根据这一概念,创意产业包括物质形态的生产和服务两个方面,它是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凯夫斯给创意产业做了如下定义:“创意产业提供我们宽泛的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性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录音制品、影视及时尚、玩具和游戏等”。

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其《创意经济:人们如何从思想中创造金钱》一书中,将创意产业定义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之内的经济部门,并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这个定义扩展了创意产业的内涵,把属于自然科学中各部门的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创意产业,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创意活动中科学与文化艺术相分离的问题。

约翰·哈特利在其所著的《创意产业读本》一书中指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试图以新知识经济中的新媒体技术发展为前景,描述创意艺术(个人才能)和文化工业(大规模生产)在概念和实践层面上的配合,供新近才实现互动交流的公民——消费者所用。”约翰·哈特利对创意产业的描述,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创意产业的两大要素,这就是个体创意和产业化生产,并且强调了消费者在创意产业中的积极作用。也就是说,在知识经济的趋势和新媒体科技的发展之下,创意产业把公共艺术和商业市场,把艺术(即文化)直接与传媒娱乐(即市场)等大规模产业联系起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两者的对立,并极大地超越了两者,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市场可能性和机会。

我国创意产业刚刚起步,还没有把创意产业纳入正式的统计范畴和指标核算体系,对创意产业的内涵还处在不断探讨中。在对创意产业本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我国学者也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给创意产业做出了如下定义:“创意产业是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源于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并通过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市场化运作可以被产业化的活动的总和。”学者丁俊杰、李怀亮和闫玉刚在其著作《创意学概论》中对创意产业定义为“创意产业是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产业,是个体创造性劳动与现代大规模文化生产紧密结合的产业。它推崇创新、推崇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为现代文化工业生产提供具有知识产权性质的、可转化的创意设计和构思,由此而支持和推动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学者认为创意产业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通常所说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二是与通信、网络相关的软件、游戏、动漫等产业;三是与传统产业相关的各类设计、咨询策划等产业,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会展策划等内容。

由于知识产权法的具体规定不一,各国都结合本国的实际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总的来说,对创意产业的内涵界定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的生产要素

创意产业按照创意性质和文化应用的区别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通过赋予历史文化某种新的内涵,从而给予产品或服务以艺术想象力的消费性创意产业;另一类是探索适合本土文化需求的产品设计创新或企业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应用创新的生产性创意产业。

(2)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的新产业门类

创意产业需要有知识产权法来保护其创新成果。创意产业是一个智力密集型产业,创意存在于技术、经济和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由于创意知识在转移中不具备排他性,因此,必须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够创造财富。

(3)创意产业必须重塑传统产业系统

创意产业只有重塑传统产业系统才能实现其创造财富的商业化结果。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它已经超越一般文化产业,更加强调文化产业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的融合和渗透。

通过研究与对比各国和各地区关于创意产业的内涵和政策,我们不难看出: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知识产权为保障,按照工业标准和商业运作方式进行的内容创作、生产、流通和分配,为人们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大规模商业活动的产业集合。

3.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

与创意产业相近的概念很多,如文化产业、内容产业等,这些概念在很多时候往往混杂在一起,所包含的产业门类也往往重叠在一起,使人们难以区分,实际上,它们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并不完全相同。我们这里主要从创意产业与内容产业、文化产业上加以区分丁俊杰,李怀亮,闫玉刚.创意学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95-97.

(1)创意产业与内容产业

“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ies)这一提法是在1995年“西方七国信息会议”上首次出现的。次年欧盟在《信息社会2000计划》中把内容产业定义为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其产品范围包括各种媒介的印刷品(书报杂志等)、电子出版物(联机数据库、音像服务、光盘服务和游戏软件等)和音像传播(影视、录像和广播等)。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文简称为经合组织)发表《作为新增长产业的内容》(Contentas A New Growth Industry)专题报告,把内容产业界定为“由主要生产内容的信息和娱乐业所提供的新型服务产业”,具体包括出版和印刷、音乐和电影、广播和影视传播等产业部门。该专题报告进一步把“内容”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旧媒体,也就是传统的视听和音乐内容,以“一对多”形式由单一生产者向众多受众传播;另一类是新媒体,综合了数字文本、资料视听内容等多媒体服务,通过数字化终端或互联网传送。由此,内容产业主要包括媒体内容及其服务产业,尤其是数字化产品的文化内容。

(2)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

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是两个非常接近甚至经常相互换用的概念,这就使得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众多专家往往也都将两个概念作为可以互相替代的概念来使用,默认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实质性的差异,而且它们所包含的范围也基本一致。如薛永武在《关于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中指出:“创意产业无论是什么内容,都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本身又是一种观念形态,是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文化创造者创意的感性显现,因而文化产业又可以称之为创意产业。”值得注意的是,在赢得1997年大选胜利以前,英国新工党的相关文件中一直都使用“文化产业”这个概念。但在大选胜利之后,“文化产业”就被“创意产业”所代替。英国这种将“文化产业”迅速转变为“创意产业”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制定文化政策的需要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其实,英国所定义的创意产业,实质上就是文化产业,只不过是“创意产业”一词更加突出强调了文化产业中的创意特性,侧重点不同而已卢涛,李玲.文化创意产业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7.。实际上,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还是有着一定的不同的。

如前所述,文化产业指的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产业是产品的文化内容和工业化制造的一种结合,而创意产业显然强调的是产业的内容,而且是具有创意的内容。两者的具体区别如下。

首先,创意产业的最终结果虽然与文化产业所指的产业基本一致,如广告、建筑、艺术、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和软件等行业,但创意产业已经从上述产业部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它所生产的主要是如上行业产品的创意,如广告、建筑、服装、手工艺生产中的设计创意,电影、电视生产中的题材构思、出版和软件制作中的选题策划、艺术表演的导演形式、各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标准以及销售模式等。如果没有了创意,创意生产也就不可能存在下去。而如何实现这些创意,则是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部门所要去完成的。从这一意义上看,可以说创意产业位于文化产业生产的上游,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一种超越。文化产业的生产是创意产业成果的产品化,是对创意的实现和实践。创意产业的成果如果不能转化为实践或产品,那么这个创意也就走向失败。

其次,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系不是由产业链来决定的,而是由价值链定律来完成的。创意产业正居于这种价值链的高端地位,而不是简单的文化产业流水线上的一部分或一个阶段,它对于文化产业具有通过分配利润而不是通过生产来获取更多利润的特权。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创意产业也是创意新产业,它在客观上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产业。创意产业的边界将涉及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丰富创新度的任何产业。

再次,创意产业具有知识产权,而文化产业并不一定具有知识产权,如一些文化活动、网吧经营、古籍出版等,这一点很重要。具有知识产权的文化产业显然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可获取更多的利润,这就是文化产业走向创意产业的根本原因。

尽管做了上述区分,但在具体操作上,尤其是在一些政府的实际操作上,并没有对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做出严格区分,两者甚至可以互换使用,但有时也把文化产业包含在创意产业之内。比如,全球文化多元化联盟就强调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业。创意产业除了包含传统的文化产业,如印刷、出版、多媒体、视听产品、设计产品等之外,文化及艺术所生成的作品,不论是原始的还是加工的创意或艺术的元素,都可成为创意产业。

一般地,创意产业包括了文化产业,但它比文化产业具有更强的延伸性,或者说更具有产业化,与营销更靠近。这样,由上游创意到企业化的产品开发,再到下游的营销,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构成了一个创意经济实体。

由以上分析可知,文化产业、内容产业与创意产业三个概念虽然外延大致相同,而且其内容内涵都以“文化”为核心,但三者所强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文化产业这个概念更加强调该类产品及其服务的特殊属性,即数字化内容和区别特征;而创意产业显然更加强调产业内容的创造性和创意的自主知识产权。应该说,从文化产业到内容产业再到创意产业,内容得到了一步步地强化,而最初的工业化机械生产则被逐渐弱化,因为当技术不再是产品生产的制约性因素后,产品的内容,尤其具有创造性的内容,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和价值。创意产业这个名称就表明了,这个产业不是进行文化产品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领域,而这将直接导致产品的价值增值。

4.创意产业的本质

只通过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对“创意产业”做的定义——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还不足以完全反映创意产业的本质。要想认识其本质,必须分析创意产业的四个构成元素,分别是:文化、人的创造力、科学技术和产业化,四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文化借助科学技术,发挥人的创造力形成创意成果(作品),最后将创意成果推向市场,进行产业化运作,买卖创意产品,从而形成了“创意产业”。

这里实际存在两个过程:创意作品形成过程和创意产品形成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来分析,前者是价值创造过程,而后者是价值实现过程。两个过程紧密衔接才能形成创意产业,缺少前者,创意产业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少了后者,创意产业无以为继,缺少发展的动力。

这样,四个元素、两个过程分别从内部构成(静态分析)和形成过程(动态分析)深入而完整地分析了“创意产业”的本质,即“创意产业是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源于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并通过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市场化运作可以被产业化的活动的总和”。

5.创意产业的特征

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产业发展演变的新趋势,它既具备知识服务业的业态,又有如下特征作为其标志。

(1)创意产业具有高风险性、融合性、高附加值、强渗透性、低污染和低能耗的特点

人们对每一种产品的需求在日益提升的同时,必须看到这种需求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首先,每一种创意产品对于消费者需求来说,存在着时尚潮流、个人嗜好、传播炒作、时机选择、社会环境、文化差异、地域特色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客户只有在创意产品呈现在眼前时才会辨别是否是自己需求的产品,因而也大大增加了创意产品的风险。其次,对创意产业的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创意产业无疑是风险产业,它以知识创新和高新科技为支持体系,具有可能的高收益、高回报和高增长潜力的特性,但这种高收益可能遭遇风险。即使是十分成熟的好莱坞电影,同一个著名导演,也无法保证其每一部电影都能成功。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短,盗版和模仿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快速增长,产品流行与落伍的变化,都使得创意产品中创意的生命力受到一定的威胁,创意产品时刻都在经历着市场的瞬息万变以及知识保护不力等带来的巨大压力。

在组织形态上,创意产业打破了传统产业的界限,可以同时与不同的产业产生关联,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可以与创意产业相互融合,由文化衍生而来的内容产业、信息经济提供的技术水平以及知识经济的背景,共同为创意产业提供了发展舞台。国际上普遍认为,创意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它以文化创新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为依托,通过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与延伸创造经济价值,融合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

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及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因此,该产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业。创意产品通过创意设计为传统产品植入了文化的附加内涵,且往往是传统产品在注入这种符号后价值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且更受市场的欢迎,一次投入就能够得到广泛的价值体现,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一切可能的市场领域。

创意在这里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创意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特别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交融和升华,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交互发展的结果,可以渗透到许多产业部门。正因为如此,创意产业很难从传统产业类型中完全分离开来,强渗透是其重要特征。

创意产业是以知识密集型、脑力创新劳动为主,其核心生产要素是从业人员的创意智慧,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低污染和低能耗的特点,创意产业既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也不同于制造业靠厂房、机器、资源和劳动力,不会产生污染。

(2)创意从业人员主要是更加关注自己产品的知识型劳动者

创意从业人员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他们不断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的创造性内容,职业能力既来自于个人经验的积累,也来自于个人灵感的迸发。生产方式是以脑力与体力、手工与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实现智能生产与实时敏捷生产。在发达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后工业化社会的进步,教育和研发、文化、金融等众多领域的创意人群在人口中所占比重正在增加。

(3)创意产品呈现出创新性(创造性)、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特点

创新性是创意产业的灵魂和本质。它主要指创意产品或创意活动的生产和营销。每一项创意产品都应当独具匠心,别出心裁,避免陈规俗套。创新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创造,这需要创造者投入极大的创作激情来完成。创新性还意味着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重组,意味着把“特殊”上升为“一般”,即让一般的人都能够接受和认同这种创新的思维与模式,这样才能“击中”人心,在市场上获得超值的效益。

创意产品有其相同的特性,即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运用知识和技术,产生出新的价值,是创意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电影、电视广播、录像带、音乐产业、出版业、视觉艺术产业等文化产品,是与新科技和传媒相结合的产品,达到大量生产并掀起全球性商品流动与竞争。而传统工艺或创意设计产品,可能是手工的、少量生产的产品,它们都呈现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特点,它们的价值并非局限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还在于它们所衍生的附加价值。比如那些具有版权的产品,包括著作、电影和音乐的出口能比服装和汽车等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获得更多的利润。

(4)创意产业技术向数字化、知识化、可视化、柔性化方向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传播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激光技术等高科技的广泛运用,给创意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产业应用的技术正向数字化、知识化、可视化、柔性化方向发展。

(5)创意产业组织呈现集群化、多样性

当今社会,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指个体设计师、艺术家的灵感突发,而是知识和社会文化传播、产业发展形态及社会运作方式的创新。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个人和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地理集聚,形成集群化的环境。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是生活和工作结合、知识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有多样化的宽松环境、有独特的本地特征,而且与世界各地有密切的联系。

(6)创意企业小型化、扁平化、个体化和灵活化

创意产业的企业呈现出小型化、扁平化、个体化和灵活化的特点,“少量的大企业,大量的小企业”为普遍现象。一个小的设计公司虽然只有几个到十几个,多则几十个人,但其设计创意人员占据主导地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对周边制造业能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7)创意管理向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方向发展

创意通常是个人的灵感体现,往往是零乱的、不系统的。因此,创意企业需要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通过知识管理来整合和集成。只有通过现代管理手段,整合从研发到营销环节的各种资源,才有可能针对消费者需求,更快、更好地创造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创意产业还具备这样几个特征:首先,它要包含人的创造力的内容,那些没有创造性的活动不能归到创意产业中;其次,一个创意必须可以产业化或者具有一定的产业化潜力,才能称为创意产业的内容,那些无法被产业化、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不能称为创意产业;再次,创意产业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文化的外在体现,它的本质是文化,也就是说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没有文化内涵的内容也不能被称为创意产业;最后,创意产业还应该具有科学技术的支撑。

6.创意产业的作用

(1)创意改变竞争格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三星集团还背负着170亿美元的债务。一味地模仿别人的技术,制造大量没有创意的廉价产品,并采取过分追求规模化的生产以价格制胜的经营方式作为谋利手段,其结果是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低价低质”的代名词;而今天,三星已跻身世界五百强之列,品牌价值一路攀升。连索尼、英特尔和微软等世界一流跨国公司,都在积极寻求机会,与其结成战略联盟伙伴。究竟是什么让三星迅速得以重生?

创造三星辉煌成就的武器就是将“创意”融入从研发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简单的组装技术开始,到产品设计技术,再到产品核心技术,凭此三星拥有了在世界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产品。十年时间,三星再也不是那个“廉价”的品牌商,渐渐成为高端产业和品牌的代名词,使全世界彻底改变了对三星的看法,完成了一个由模仿者到跟随者再到领跑者的成功蜕变。

三星的变化,让韩国政府看到了创意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应,韩国政府开始重视产业多元化发展,并将目光投向具有低消耗、高利润、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上。从那之后,中国的主妇们渐渐爱待在家里,吸引她们的是那些动辄上百集的韩剧。为了调足观众的胃口,电视剧还被分为好几部连续播放;简单的剧情,平淡无奇的家务事却被演绎得分外生动;女主角精致的装束成为观众们模仿的样板;一套得体的服饰,一款时髦的发型,甚至是一首剧中插曲,都是精心雕琢过的,韩剧从细节开始做到精致化,让人们忽略了剧情本身的无聊性,胜就胜在精致化。

精致是创意的基础,从工业化生产到原创性、精致化运作,韩国已渐渐成为引人瞩目的一个创意型国家。它的崛起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的今天,只有提升品牌的设计原创性,使品牌进一步精致化,才能最终提升品牌的价值。

(2)创意改变国家

“创意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高附加值、高利润、低耗能。在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制造业视为低层次、低效益产业,正逐渐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而一些低能耗、高利润、高附加值的创意工作则留在了自己的国内,比如苹果的MP3、计算机、手机等产品,其核心的设计与技术都是在美国本土完成,而产品所需要的各个部件则是在日本、韩国等地生产,最后在中国组装完成。

在日本,许多大型企业比如丰田汽车、SONY、松下等,都在国外设有许多工厂,但这些企业的主要研发中心则都留在了日本本土。

受创意的影响,新西兰一跃成为世界的旅游热点。在2001年之前,新西兰还只是南半球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国家,而在2001年12月《指环王》上映之后,新西兰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凭借电影《指环王》与《金刚》所展现的让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为新西兰带来了滚滚财源。

(3)创意改变历史

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人类文明总是伴随着伟大创意的诞生而不断前进,飞机、蒸汽机、电灯、汽车、计算机……这一个个创意与发明,见证了人类发明史的发展。时至今日,“创意”已不仅仅是指某种职业或者工作方式,“创意”已经发展为独立的经济形态。创意产业不仅成为众多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成为其他产业的“助推器”,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创意产业已经被提到了发展的战略层面。美国人说“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日本人喊出了“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韩国人则贴出了“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标语,创意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国外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球的创意经济产业将达到8万亿美元,远远超过全世界石油的销售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