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大蒜疯狂是操纵的结果吗
2008-05-14, No.737
最近,大蒜价格的暴涨引起了舆论的一阵骚动,就像历次类似事件中那样,评论家们纷纷将矛头指向炒家:炒蒜团、资本做局、全方位操纵等惊心动魄的大手笔被描绘得活灵活现。不过,这些评论家显然都是没做过生意的书生,因为他们描绘的炒作故事,都没有重建出一条哪怕是虚构的赚钱路径,若当真按他们的说法去做,恐怕只能输个精光。
外行总是用“炒”这个语义含糊的词,去笼统地指称投机和操纵这两种十分不同的市场行为。所谓投机,是基于对未来价格曲线之形状的猜测而实施的套利交易,而操纵则不是猜测,而是试图去制造出一段他想要的曲线。投机行为无处不在,但操纵却很难成功,尤其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大规模市场上,要与市场较劲需要很大能量,才能获得影响价格走势所需的交易规模,并且还要防范你的对手。假如操纵意图果真那么容易被记者纷纷识破,几乎可以肯定会被反向操作者打败。
此轮大蒜价格暴涨从去年下半年延续至上月下旬,在这样一个长期持续的价格上行段上,难免会有不少人会囤积套利,并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然而,当我们仔细考察影响大蒜价格的各种因素之后,暴涨的起因还是有迹可循的,不必用对操纵的猜测来解释,毕竟,操纵很少有机会成功,只有当穷尽其他因素而无解时,才值得为此而费心。
大蒜和其他季节性农产品一样,由于生产决策接受过去价格的指导,而其产出所影响的却是未来的供给和价格,因而普遍存在涨跌交替的蛛网式波动。大蒜价格2005—2006年大涨,2007—2008年大跌,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和近来蔬菜价格普遍上涨的趋势,近期的价格比2006年的高峰期,并不高很多;每吨一万多元的最高价只维持了很短时间,明显受恶劣的气候和交通条件影响。
过去十年大蒜价格的长期趋势是在快速上涨,因而虽有波动,但每个波峰都高过上一个。该长期趋势的原因,是消费者对大蒜及其提纯物之健康价值的认知变化。1995年到2005年之间,陆续发表了几篇有关大蒜素健康功效的论文:诸如抗动脉硬化、抗脂肪沉积、抗血栓、抗氧化、平衡脂蛋白、降血压等,而这段时间,恰是大蒜价格的持续上扬期。
接着在2007年,NIH的一份临床报告未发现食用大蒜与降血脂之间存在关系,大蒜价格也于次年跌至谷底。2009年的一篇论文又显示了大蒜捕获自由基的强大能力,有关自由基与癌症和寿命关系的理论,尽管在医学界并未被广泛认可,但在保健品领域却早已广泛宣传并被许多消费者接受。上述科学新闻的出现序列与价格波动的高度匹配,或许只是巧合,但消费者对大蒜认知的改变则是无可置疑的,近年来的禽流感和甲流疫情更为之推波助澜,毕竟,大蒜的抗菌作用早已是定论了。
另一个因素是国内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连通。2001年加入WTO之后、2004年与东盟启动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之后,农产品加速商品化和国际化,也使其价格更易于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中国大蒜产量占全球78%,占国际贸易量的比例则更高。
由于欧美国家所进口的中国大蒜大部分用作深加工原料,而相对于大蒜素等制成品,原料成本的比例极低,因而对价格极不敏感。同时,把大蒜视为抗菌药和保健品的消费者,也不会在意区区几元的价格变动。所以,国际化的结果使得大蒜的需求价格弹性变得很低,这意味着,当供给下降时,价格会上升得很快。
同时,商品化也改变了蔬菜的成本结构,在传统家庭农业中,蔬菜生产多利用田埂、洼地、河滩等闲置边角土地和老弱劳动力的零星闲暇,这些土地和劳动的机会成本极低,因为他们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出售机会;而商品化种植使用的是成片土地和全职劳力,因此,蔬菜对于肉类和主粮的相对价格上涨,是各国工业化过程的普遍现象,蒜比肉贵并不算稀奇事,比肉贵的蔬菜,已经不少,今后会更多。
大蒜价格的暴涨暴跌,受害最大的是那些全部生计依赖于此却没有任何避险手段的农户,从他们的利益考虑,人们应该欢迎炒家的进入。目前国内尚未出现规范成熟的大蒜期货市场,一度热闹的龙鼎已被证实是个骗局,而要建立良好的期货市场,须吸引到足够多的大宗收购商、批发商、原料需求者和造市商的加入,同时,也需要吸引大批投机者来交易,后者将从农户和下游企业那里接管风险。相反,若长期把投机炒家和金融资本排斥在大蒜市场之外,那么蒜农们将注定年复一年继续忍受蛛网波动的折磨,乃至丧失对规模化种植的信心。
〖后记〗
传统农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生产决定和产出流,都被季节轮替强制同步了,这种带有时滞的同步化给它带来了独特的波动和风险;但传统农业也有其抗拒风险的优势:它的市场化程度很低,农民很大程度上是自给自足的,因而产量高出预期水平对他们通常并不是坏事。
所以,蛛网式波动成为农民的一大困扰,其实是传统农业开始接触市场的那个阶段所特有的现象,而随着市场化进程逐渐展开,农业与其他产业一样,会发展出各种应对波动和风险的机制,而传统农户也会向现代农业经营者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技术和商业条件的进步,近年来这一领域已经出现了些变化:由于运输成本的下降和贸易壁垒的降低,如今跨气候区的农产品大规模流通已很平常,而保鲜、冷藏和深加工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农产品供给的同步化正在被打破。
同时,出于稳定货源和质量控制的考虑,食品业、连锁快餐业和零售业的大公司正在积极整合上游产业,如今,许多农民都有机会与买家提前签订供货合约,从而规避未来的价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