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K线反转形态
K线形态是期货价格图上的特定图案或花样,它们具有预测性价值。K线形态可分两种,分别是反转形态和持续形态。下面先来讲解一下反转形态。
3.3.1 反转形态及其基本要领
反转形态就是趋势正在发生重要反转,主要包括头肩形、三重顶(底)、双重顶(底)、圆顶(底)、V形等形态。这类形态通常表示旧趋势结束,一个新的趋势形成。对于趋势交易者来讲,识别反转形态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反转形态,趋势交易者应立即做出反向交易的决策。
在单独研究各个主要反转形态之前,要注意反转形态所共有的基本要领。
1.事先存在趋势的必要性
市场上确有趋势存在是所有反转形态存在的先决条件。市场内必须先有明确的趋势,然后才谈得上反转。
在K线图上,偶尔会出现一些与反转形态相近的图形,但是,如果事前并无趋势存在,那么它便无物可反,因而意义有限。我们在辨识K线形态的过程中,正确把握趋势的总体结构,有的放矢地对最可能出现一定形态的阶段提高警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正因为反转形态事先必须有趋势可反,所以它才具备了测算意义。绝大多数测算技术仅仅给出最小价格目标。那么,反转的最大目标是什么呢?它就是事前趋势的起点,反转的终点则是回到事前趋势的起点。如果市场发生过一轮主要的牛市,并且主要反转形态已经完成,就预示着价格向下运动的最大余地便是100%地回撤到整个牛市的起点。
2.重要趋势线的突破
即将降临的反转过程,经常以突破重要的趋势线为其前兆。不过我们要记住,主要趋势线被突破,并不一定意味着趋势的反转。这个信号本身的意义是,原趋势正有所改变。
主要向上趋势线被突破后,或许表示横向延伸的价格形态开始出场,以后,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才能够把该形态确认为反转型或持续型。在有些情况下,主要趋势线被突破同价格形态的完成恰好同步实现。
3.形态的规模与动作的关系
这里所谓规模的大小,是就针对价格形态的高度和宽度而言的。高度标志着形态波动性的强弱,而宽度则代表着该形态从发展到完成所花费的时间的多少。
形态的规模越大,即价格在形态内摆动的范围(高度)越大、经历的时间(宽度)越长,那么该形态就越重要,随之而来的价格运动的余地就越大。
4.顶和底的差别
顶部形态与底部形态相比,“顶”的持续时间较短,但波动性更强。在顶部形态中,价格波动不但幅度更大,而且更剧烈,它的形成时间也较短。底部形态通常具有较小的价格波动幅度,但耗费的时间较长。正因如此,辨别和捕捉市场底部比捕捉其顶部,通常来得容易些,损失也相应少些。
对喜欢“猜顶”的投资者来说,一定要注意价格通常倾向于跌快而升慢,因而顶部形态尽管难以对付,却也自有其吸引人之处。通常,投资者在捕捉住熊市的卖出机会的时候比抓住牛市的买入机会的时候,赢利快得多。事实上,一切都是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平衡。较高的风险从较高的回报中获得补偿,反之亦然。
5.交易量在验证向上突破信号时更具重要性
交易量一般应该顺着市场趋势的方向相应地增长,这是验证所有价格形态完成与否的重要线索。任何形态在完成时,均应伴随着交易量的显著增加。但是,在趋势的顶部反转过程的早期,交易量并不如此重要。一旦熊市开始,市场惯于“因自重而下降”。技术分析者当然希望看到在价格下跌的同时交易活动也较为活跃,不过,在顶部反转过程中,这不是关键。
然而,在底部反转过程中,交易量的相应扩张却是绝对必需的。如果当价格向上突破的时候,交易量形态并未呈现出显著增长的态势,那么,整个价格形态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了。
3.3.2 头肩形反转形态
头肩形反转形态是最著名、最可靠的反转形态,其形态图形如图3.15所示。
图3.15 头肩形反转形态
在头肩形反转形态中,左肩和左肩的高度差不多相同,头比两肩高。下面来看一下头肩形反转的形成过程。
在形成左肩的过程中,上升趋势一如既往,毫无反转迹象。在回调过程中,走势也很正常,即回调到A点时受到上升趋势线的支撑。
在形成“头”过程中,虽然价格创出了新高,但一般情况下成交量会减少。虽然这个变化本身并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时候,投资者一定要警惕了,脑海中要亮起黄色警告灯。
价格在回调时,出现了一些更令人不解的问题,即这次回调跌破了上升趋势线,然后在B点止跌,止跌后反弹高度没有突破前期高点,即右肩高点比头低,也没有突破上升趋势线,一般情况下成交量也会减少,这表明上升趋势很可能就此结束。
这样,左肩回调低点A和头部回调低点B的连线就是头肩形的颈线。颈线可以是水平直线,也可以是向下或向上倾斜的斜线。如果价格跌破颈线,则表明头肩形反转形态形成。
一般情况下,价格跌破颈线后会有反抽,即价格重新反弹到颈线附近,但不会再突破颈线。
图3.16是沪胶指数2007年8月24日至2008年10月16日的日K线图,在这里可以看到沪胶指数经过多次拉升后,在顶部形成了头肩形反转形态。
图3.16 沪胶指数2007年8月24日至2008年10月16日的日K线图
形成头肩形的各要素具体如下。
● 事先是上升趋势。
● 左肩伴随着较大的交易量,之后市场向下调整到A点。
● 缩量上涨,创新高,即形成头部。
● 随后的下跌低于左肩,且接近前一个向上反弹低点A。
● 第三轮的上冲明显缩量,并且无力再创出新高。
● 再次下跌,并且跌破颈线。
● 反抽,但没有突破颈线,然后再下跌并且创出新低。
利用头肩形反转形态,可以测算下跌的目标价格,具体方法是:先计算出从头到颈线的垂直距离,然后从颈线向下减去同样的距离,就是下跌的目标价格。
例如,头所在的位置是150,与头所在竖线上的颈线所在的位置是120,那么下跌的目标价格如下。
下跌的目标价格=120-(150-120)=90
注意这是下跌的最小目标价格,而实际上价格常常会跌过这个价格。不过,对最小目标心中有数,那么对判断市场行情是否还有足够空间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最大目标是原先趋势的整个范围。例如,原先的牛市是从50涨到130,那么从顶反转形态得出的下跌最大目标是50,即从哪里来,还到哪里去。
3.3.3 其他头肩形反转形态
其他头肩形反转形态包括倒头肩形、复杂头肩形和流产的头肩形。
1.倒头肩形
倒头肩形,又称头肩形底,它恰好与头肩形顶互为镜像,如图3.17所示。
图3.17 倒头肩形
倒头肩形有三个清楚的低点,其中头(中间的低点)稍低于左、右两肩的低点。收盘价格有效突破颈线,是该形态得以完成的必要条件,它的测算空间方法与头肩形是一样的。
头肩形与倒头肩形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成交量。在判断倒头肩形形态及其突破时,成交量起到相当关键的验证作用。头肩形形成的下跌具有“因自重而下跌”的倾向性,因此在底部,当市场形成一轮牛市时,必须得具有较多的成交量才行,也就是说,必须具有显著增强的买进推力。
颈线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向上倾斜,这两种情况差别不大;但如果颈线向下倾斜,则是市场疲弱的一种表现。
图3.18是棕榈油指2008年9月22日至2009年5月6日的日K线图,在这里可以看到棕榈油指经过大幅下跌后,在底部形成了倒头肩形反转形态。
图3.18 棕榈油指2008年9月22日至2009年5月6日的日K线图
2.复杂头肩形
在K线图中,标准的头肩形形态很少,一般都是一些头肩形的变体,称为复杂头肩形。这种形态可能呈现出双头或两个左肩、两个右肩的情况。对付这种情况有个窍门,那就是利用头肩形形态所具有的强烈的对称倾向:单个的左肩通常对应着单个的右肩,双重左肩则使出现双重右肩的可能性增加了不少。
3.流产的头肩形
一旦价格突破了颈线,头肩形形态就完成了,市场也就不应再返回颈线的另一边。在顶部,一旦颈线被向下突破了,那么只要随后有任何一个收盘价返回到颈线上方,都是严重的警讯,表明此次突破可能是无效信号。
显而易见,这就是流产头肩形的由来。由于此类形态起初貌似典型的头肩形反转,但在其演化过程中的一定时间,价格突然恢复原来的趋势。
图3.19是豆油指数2007年4月18日至2007年7月30日的日K线图,在这里可以看到豆油指数走出了一个流产的头肩形形态。
图3.19 豆油指数2007年4月18日至2007年7月30日的日K线图
3.3.4 三重顶和三重底
三重顶和三重底是前面讲解的头肩形的变形,并且前面讲解的各项要素几乎都适用于三重顶和三重底。
三重顶的三个高点处在同一个水平位置,每次上涨的成交量一般都为缩量。当前面的两个低点被价格跌破后,本形态完成,如图3.20所示。
图3.20 三重顶
三重顶的测算空间方法与头肩形是一样的。并且价格跌破颈线后,回抽很少再次站上颈线。
图3.21是PTA指数2007年1月24日至2007年8月31日的日K线图,在这里可以看到PTA指数经过拉升后,在顶部形成了三重顶反转形态。
图3.21 PTA指数2007年1月24日至2007年8月31日的日K线图
三重底与三重顶互为镜像,即三个低点处在同一个水平位置,当价格突破颈线时,表示形态完成,注意在突破颈线时要放量,否则可能是诱多,如图3.22所示。
图3.22 三重底
3.3.5 双重顶和双重底
双重顶和双重底反转形态,比经常见到的三重顶和三重底要多,这种形态出现频率仅次于头肩形,出现得很频繁,并且易于辨认。双重顶,又被称为M顶,如图3.23所示。
图3.23 双重顶
下面来看一下双重顶的形成过程。
在上升趋势中,市场在A点确立了新的高点,通常其成交量会有所增加。然后是缩量回调,回调到B点受到上升趋势线的支撑,这时技术形态表现良好。接着上冲到C点,而收盘价无法再创新高,然后又开始下跌。此时,一个潜在的双重顶很可能就要形成。
注意到这里只是可能,因为双重顶反转形态成立的必要条件为只有在收盘价格突破前一个低点B的支撑后,这个反转形态才成立。当价格跌破前期低点B,然后回抽没能再次站上颈线,则表示双重顶形态形成。
图3.24是豆粕指数2004年1月16日至2004年8月16日的日K线图,在这里可以看到豆粕指数经过连续拉升后,在顶部形成了双重顶反转形态。
图3.24 豆粕指数2004年1月16日至2004年8月16日的日K线图
双重顶的测算空间方法与头肩形是一样的。
另外,投资者还要注意,双重顶的两个峰,并不一定处于严格相同的水平上,有时,第二峰相当疲软,达不到第一峰的高度,这种情况一般可以理解。但当第二峰超过第一峰时,初看起来是向上突破,即恢复了上升趋势,对于这一点,我们要高度重视,否则盲目追高做多,就会被套在最高点上。
判断突破是否成立,首先,要看收盘价是否超过前一个高峰,而不能仅仅看日内是否穿越。其次,还要考虑其突破的高度,如果超过第一个高点3%左右,则很可能突破成功。最后,我们可以考虑突破的时间,如果连续两天到三天,收盘价都在第一个高峰之上,这表明突破很可能成功。
在牛市中,双重顶的第二峰高于第一峰是相当正常的现象,因为这是市场主力在诱多。这是牛市陷阱。
图3.25是白糖指数2008年1月17日至2008年4月25日的日K线图,在这里形成的双重顶,第二峰就高于第一峰,但突破高点后的第二天就迎来了一根大阴线,宣布这里是假突破,即双顶成立。
图3.25 白糖指数2008年1月17日至2008年4月25日的日K线图
双重底是双重顶的镜像,在向上突破颈线时,成交量的放大是相当重要的,并且突破颈线后,一般会回调,如图3.26所示。
图3.26 双重底
图3.27是美棉指数2008年2月1日至2010年11月1日的周K线图,在这里可以看到美棉指数经过大幅下跌后,在底部形成了双重底反转形态。
图3.27 美棉指数2008年2月1日至2010年11月1日的周K线图
注意,在判断双重顶或双重底时,形态的规模很重要。双峰之间持续的时间越长、形态的高度越大,则即将来临的反转的潜力也越大。这一点对所有的反转形态都成立。
提醒:一般情况下,在最有力的双重顶或双重底形态中,市场至少应该在双峰或双谷之间持续一个月,有时甚至可能达到两三个月之久。
3.3.6 圆顶和圆底
在圆顶图形中,可以看到从上升到下降的变化是极为平缓的,即上升趋势逐步失去上升的动力,慢慢地转化为新的下降趋势,如图3.28所示。
图3.28 圆顶
图3.29是豆粕指数2000年9月10日至2001年4月18日的日K线图,在这里可以看到豆粕指数经过连续拉升后,在顶部形成了圆顶反转形态。
图3.29 豆粕指数2000年9月10日至2001年4月18日的日K线图
需要注意的是,圆顶形态何时完成是很难确定的。另外,圆顶不具备精确的测算规则。
圆底是圆顶的镜像,在圆底形成过程中,要注意成交量的变化。很多时候,在圆底的中点稍向后,成交量开始增加,如图3.30所示。
图3.30 圆底
圆底形成时间比较漫长,在底部换手极为充分,所以一旦突破,常常会有一轮可观的上涨行情。但圆底没有明显的买入信号,入市过早,则陷入漫长的筑底行情中,这时价格不涨反而略有下挫,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看不到希望,投资者很可能受不了这种长时间的折磨,在价格向上攻击之前一抛了之,这样就错过了一段好的行情。投资者在具体操作时,要多观察成交量,当价格上冲,并且成交量也在放大时,就要敢于买进。如果成交量萎缩,即使股价上冲也不能参与。
图3.31是玉米指数2010年4月20日至2010年11月1日的日K线图,在这里可以看到玉米指数在回调过程中形成了圆底反转形态。
图3.31 玉米指数2010年4月20日至2010年11月1日的日K线图
3.3.7 V形反转形态
V形反转形态可谓神出鬼没,在其出现时很难判断,但这种反转形态还很常见。前面讲解的各种反转形态,价格都有一段横向整理的时间,投资者能够利用这个机会研究市场行情,仔细地探索其未来的运动方向。但V形反转形态代表的是剧烈的市场反转,同市场逐步改变方向的一般方式不同。当它发生时,几乎没有先兆,趋势会出人意料地突然转向,随即向相反的方向剧烈地运动。
V形反转形态如图3.32所示。
图3.32 V形反转形态
图3.33是PTA指数2009年6月17日至2010年1月19日的日K线图,在这里可以看到PTA指数经过大幅下跌后,在底部形成了V形底反转形态。
图3.33 PTA指数2009年6月17日至2010年1月19日的日K线图
图3.34是沪铝指数2007年12月21日至2008年9月24日的日K线图,在这里可以看到沪铝指数经过拉升后,在顶部形成了V形顶反转形态。
图3.34 沪铝指数2007年12月21日至2008年9月24日的日K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