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高等学校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任务。产学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提高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之中。
产学合作教育是从英语“cooperative education”一词翻译而来。关于产学合作教育这一概念,1946年由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Cooperative Education:A Manifesto, Freund and Others,1946)认为:“合作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real-world work experience)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Kenneth G.Ryder, James W.Wilson)2001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在宣传资料中解释道:“合作教育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实际工作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Brochure of 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2001)2003年在荷兰鹿特丹召开的世界合作教育理事会上,4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协会理事一致同意将“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近年来随着产学合作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产学合作教育协会将名称改为“合作及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cooperative & work-Integrated education),体现了当今世界对产学合作教育的看法及认识。
1991年4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成立大会上,全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第一任会长樊恭休教授解释道,国际上对cooperative education比较一致的理解就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因此我们将它意译为“产学合作教育”,以突出学校和企业在合作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率先在我国使用“合作教育”这一名称进行了试点探索。1988年,经当时的国家教委、国家外经贸委、加拿大国际开发署和加拿大大学联合会的共同批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获得“中加大学合作项目”(China Canada University Linkage Program)的资助,与滑铁卢大学共同承担了题为“在中国创建合作教育”(Establishing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in China)的课题。学校先后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育模式和办学模式的研究》,成功主持并完成了世界银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合作教育项目。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推进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特色,使人才培养规格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建并完善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经过近30年的产学合作教育办学实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为一所具有“产学合作教育”办学特色的大学。
本书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办学实践经验为例,对产学合作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在中国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理念。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分析了产学合作教育在中国诞生的时代背景,详细阐述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变迁与产学合作教育诞生的必然联系。第二章整理和归纳了国外产学合作教育的诞生、发展和现有模式,并研究了国外产学合作教育的教育思想,将国外产学合作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为国内实施产学合作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第三章详细阐述了中国产学合作教育的教育思想,分析了现代教育思想对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的影响,并结合教育部最新提出的终身教育,研究了终身教育思想对产学合作教育的影响。第四章梳理了中国式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归纳了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储备以及机制创新为主导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第五章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办学实践为例,对产学合作教育的教育管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第六章介绍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企业合作教育的十一个典型案例,展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产学合作教育运作模式。第七章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合作教育评估体系,为我国高校实施产学合作教育提供参考标准。第八章提出了中国产学合作教育事业的发展愿景,展示了产学合作教育在中国发展的美好蓝图。
本书的著述首先要感谢贝聿渠和他的夫人,是贝聿渠先生把产学合作教育带到中国,使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能在短短的30年中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感谢教育界泰斗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原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全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会长朱传礼教授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炼教授,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特聘教授,曾多次来到学校,并对学校产学合作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悉心指点。
感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原纺织学院蒋尚信、陈解放、潘胜,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先驱者,为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感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合作教育指导中心王明复、吕宁率领的团队为产学合作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实施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他们十年如一日,在产学合作教育的热土上辛勤耕耘,无私付出,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事业而努力。
感谢学生工作团队中的王陈、朱洪春、茅蕾、袁蓉、虞蓉、徐阳、黄文洁、董旖旎和陈翼然等同志,辛勤工作和实践在一线,并为此书的著述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实践经验。
本书是对产学合作教育在中国诞生发展30年的总体概括,也是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发展30年的全面总结,是国内对产学合作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和系统论述的专著,对高等教育研究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尤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可供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学校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汪泓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