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伤害调查与防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概述

1.1 产品伤害的严重性

美、英、日等国研究表明,医院急诊室病人有10%是由于产品伤害造成的;在欧洲,在家庭或休闲场所发生的事故导致的伤害中,多数与消费者使用的产品有关,年均经济损失为2300亿欧元;在美国,与消费品有关的死亡人数为2.7万人/年,受伤人数为3300万人/年,直接经济损失7000亿美元/年。2010年,我国死因监测系统显示,伤害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0%,居死因顺序第四位,每年需急诊室和住院治疗的伤害患者可能超过6000多万人次。在许多国家,受伤害的人的治疗和康复费用占国家健康预算的很大比例。受伤害者和他们的家庭的个人损失更是无法估量。产品伤害由于其高发病率和致残率消耗了大量的公共卫生资源,给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已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

1.2 产品伤害监测工作

目前,欧、美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先后建立起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如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U.S.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 CPSC)建立的国家电子伤害监测系统(NEISS)、欧盟建立的伤害监测系统(ISS)和伤害数据库系统(IDB)等。

1972年美国颁布的《消费品安全法》是CPSC建立的法律依据。CPSC是美国消费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保护公众免受该机构管辖范围内15000多种消费品带来的不合理产品伤害或者死亡等风险。在过去的30年中,CPSC将与消费品相关的死亡和伤害率显著降低了30%。为了便于获取消费者产品伤害案例信息,支持产品缺陷调查,CPSC建立了基于样本医院的国家电子伤害监测系统(NIESS)。在过去10年中,NIESS每年收集到的产品伤害案例从173000起增长到375000起以上,并通过“深度调查”机制(IDIS),对选定的事故进行后续调查跟踪。IDIS的报告包括对事故相关受害者、证人和急救人员的回访等信息,为产品缺陷的辨识、预防和实施召回等工作提供了强大支持。2007年CPSC召回产品案例达448起,共计4656万个产品单位。为了保证NEISS的有效性、样本医院的代表性和系统功能需求,CPSC对NEISS进行了多阶段的调整和扩充。通过近40年的建设和样本医院优化选取,功能得到不断的增强和完善。目前,NEISS伤害数据是从全美设置急诊部门的5300家医院中选取的约100家医院作为概率样本收集而来。

1981年,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了在所有成员国的医院急诊部门收集家庭和休闲伤害数据的试点研究提议。1986年欧洲家庭和休闲事故监督系统(EHLASS)开始了数据收集工作。1999年欧盟启动了伤害预防计划(IPP),收集家庭和休闲活动意外事故伤员的信息。EHLASS进一步扩展成欧洲伤害监测系统(ISS),其目的在于收集并核对欧洲共同市场内部与产品相关的事故情况,逐步形成了欧洲伤害数据库(IDB)。IDB是以ISS为基础,对现有数据源(包括道路交通事故和儿童伤害事故等)进行补充和整合。

1989年,首届世界伤害预防和控制代表大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决定通过合作寻求预防伤害、减少因伤害导致损害的途径。会议也认识到在所有这些方面制定行动计划所依据的信息严重不足。改进伤害监测在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被优先考虑,而良好的伤害监测要求有一个标准的伤害分类系统,还应当有保存个案记录和形成综合统计的系统。目前,已形成伤害分类的标准系统《伤害外因国际分类》(ICECI),该分类标准体系提供了与发生伤害事件有关的一系列因素的分类和代码,为开展产品伤害调查工作奠定基础。

建立产品伤害监测系统的好处如下:

(1)保存个案记录。记录中描述受伤害的人、伤害的性质以及何时、何地、何种产品和如何发生的伤害。记录有利于追踪了解个案的详细情况。

(2)将记录的信息汇总,能够了解和掌握产品伤害的总体分布情况。

(3)系统还有助于监测干预结果,评估干预效果。这个信息反过来又帮助改进系统。例如关注一种产品伤害的趋势,趋势分析能体现出该产品伤害的变化,从而了解干预的效果。

1.3 本指南的用途

本指南的目的是帮助专业人员建立或使用产品伤害监测系统。产品伤害监测系统是记录产品伤害个案信息,采用将所有相关数据分类并按照约定的标准编码,发现造成伤害的问题产品。本指南结合国外产品伤害监测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产品伤害监测工作所涉及的基本术语、采集方法、采集步骤、采集途径、数据构成、数据编码分析等监测工作所对应的基本工作环节,从而为产品伤害相关工作人员了解产品伤害监测工作、开展监测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也为培训伤害监测地区相关工作人员提升工作技能、规范伤害数据采集等提供基本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