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管理思维与行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捕捉人心的追求

除了历史时代的原因外,国际企业文化的兴起,还在于人们对企业抱有另外的期望,即人们的“超经济超安全需求”,想从工作本身寻求另外的意义。

一、“超经济超安全需求”

(一)人的基本需求和优势需求

1.人的基本需求

人的需求究竟有哪些呢?美国的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论。该理论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求,并且是以从低级到高级的层次形式表现出来的。

(1)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是人的第一要求,在所有的需求都未得到满足时,生理需求将起支配作用。从这个意义讲,生理需求是推动人类行为的最强大动力。

(2)安全需求。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安全需求就显得突出了。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伤害、疾病和经济灾害的防护,以及对不测事故的预防等。从管理的角度看,安全需求主要表现在希望得到工作安全保障、工作自由等。

(3)社会需求(亦称爱的需求)。社会需求是从前两个层次的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它表现出希望得到承认、友谊、爱情等情感。如果社会需求得不到满足,将影响个人的精神状态。

(4)尊重需求。它表现在“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敬”两个方面,即唤起别人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和确信得到别人的尊敬两个方面。这种需求的满足往往会引起一种自信感和威望感。

(5)自我成就需求。这是个人需求的最高层次。即要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这样才会感到最大的快慰,具有最充沛、最旺盛的生命力。

对上述人的五种基本需求,不应过于机械地理解各层次需求的顺序,即只有当人们对食物的期望得到了完全的满足才会出现对安全的需求,也不应以为只有充分满足了对安全的需要后才会滋生出对社会(或爱)的需求。对高层次需求的追求,既可能是由于低层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也可以是由于低层次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既可以是由于这些高层次需求本身得到一定满足,也可以是由于这些高层次需求本身尚未得到满足。总之,对高层次需求的追求,可以由完全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原因而引起。

2.优势需求

承认人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又承认在某种条件下有一种需求最迫切,就等于承认人的需求有一定层次和结构。

在需求结构中占第一位的需求,即优势需求。一个人的优势需求是随着这个人在心理上的成熟程度向高层次发展的。

决定优势需求的因素:

(1)优势需求与经济水平直接相关。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以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为优势需求的人数比重较大,而以高级需求为优势需求的人数比重较小;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就越追求高层次的优势需求。另外,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优势需求也会因生产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与上述情况相反,有些国家恰恰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低层次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才使人们转而追求高层次需求,以高境界求得物质与精神上的平衡。这就是所谓“穷则思变”、“人穷志不短”,由此激发出极大的积极性。

(2)优势需求有赖于一个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一个国家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民在心理上往往比较成熟,从而也会产生高层次的优势需求。否则,就不能解释经济不如美国的日本何以能激发出比美国更高层次的优势需求,并以这种文化优势日益赶上和超过美国。

(二)“超经济超安全需求”

所谓“超经济超安全需求”,其一,是指不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而提出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成就需求而提出的要求。其二,需求中尽管有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内容,但不占主要地位,因而是和高层次的优势需求相适应的要求。这是要靠文化来满足的要求。

【举案论道】6亿人次:“农家乐”为啥这么火节选自:王小润,邱玥.“农家乐”年经营收入达1500亿为啥这么火?.光明日报,2012-07-26

每到节假日,通往北京房山区十渡镇的一条必经之路上私家车川流不息,来自北京城区、天津、河北、山东……不同城市的众多居民纷纷携家带口自驾车朝着一个共同目的地——“农家乐”奔去。

在十渡镇,每年清明节到国庆节是“农家乐”旅游的旺季,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经营“农家乐”。这是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了客人的需要;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因此受到很多城里人的欢迎。

以农业资源为载体,“农家乐”是现阶段我国最基本也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形式。伴随城市化、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到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已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重要选择。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在我国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在江浙一带,很多客人到“农家乐”一住就是3个月以上,甚至已经成为上海等大城市老人异地养老的首选地。

“‘农家乐’的出现,满足了城里人放松休闲、回归自然的需求,拉动了农村消费,促进了城乡交流,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开创了中国城乡互动的新局面。”

国家旅游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500亿元,年接待休闲旅游人员超过6亿人次,“农家乐”达150万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园区超过2万家,带动了1500万农民就业。

火爆的“农家乐”反映了现代城市人的“超经济超安全”的文化需求。

超经济超安全的需求,可以因经济和安全方面的需求已经充分满足而变得迫切,也可以因经济和安全方面的需求无条件地、充分地予以满足而变成一种补偿,还可以因经济特别落后而变成一种振兴经济的精神力量。

二、人心的追求——“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一)西方工人的“双超”要求

20世纪后半叶的科学技术革命,使得西方和日本的职工队伍结构(劳动构成)和工人经济生活水平有了重大变化。此时的工人们为求得自身的进一步解放,提出了超经济超安全要求(简称“双超”要求)。

西方工人的“双超”要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参与管理的要求。要求参与管理和了解企业财务。

(2)做有意义的工作的要求。这是因为高工资和福利政策使为谋生而工作的成分逐渐缩小,人们越来越重视工作本身的意义。越来越珍视成就感,以满足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3)接受继续教育和安排机动休息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知识的更新过程,从而使职工产生了间隔性学习的需要,职工一般要求把传统的教育、工作、休息的线性安排,改变为教育、工作、休息的间隔性周期更替的安排。

(4)满足个人特殊需要的要求。不仅需要物质鼓励,还需要丰富的文娱生活和社会活动,需要特殊的咨询服务。

(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运动

在工会领导人和管理当权人的共同支持下,西方学术界从理论上形成了“提高工作生活质量”概念,用以适应工人们的“双超”要求。随之,在美国兴起了一场由管理部门、工会和工人联合进行的所谓“提高工作生活质量”运动。

何谓“提高工作生活质量”?管理学家西肖尔对此所作的定义是:“管理者和职工之间联合决策、使用和培植互相尊敬的过程”。美国《商业周刊》的一篇长篇专论,对这一运动作了如下的描述:“愈来愈多的公司和工会正在带头改变老的、愚蠢的工厂的习俗。”因此,“提高工作生活质量”运动就是要把每个职工的意识和需要同化为整个企业或公司的意识和需要,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