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CMS的期望价值和实践意义
1.4.1 CMS的期望价值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共同组成一条“价值链”,任何企业都是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与实物价值链相联的是信息价值链,通过信息价值链,实物价值链的各个部分彼此协调,各项业务活动得以很好地控制。协同软件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协同信息价值链各个环节,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计世资讯(CCW Research)总经理曲晓东认为,传统的软件应用挖掘的是交易过程本身的价值,协同应用挖掘的则是包括交易前、交易后在内的交易全过程的价值。下面以复旦协达软件为例,进行讨论。
1.WEB 2时代新型信息化战略框架的基础软件
2000年以前,信息化的整体应用框架大部分还是以ERP为主。2000以后,许多用户和厂商都意识到供应链和客户关系对于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信息化的管理内容开始向供应商和客户进行延伸,以提供产业链的协作能力。ERP向上延伸有了SCM(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向下延伸有了CRM的应用。
基于产业链的协作,使信息化的技术和应用价值有了新的拓展。在技术价值上,EIP(企业信息门户)、WFM(工作流管理)等相关技术开始走向前台,在应用价值上,KM(知识管理)、BI(商业智能)也已经成为潮流。新的技术和应用,使传统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走向增加了工作流在内的四流合一,新的信息化战略架构由此形成。
从协达发布的新型信息化战略框架中可以看出:工作流(有时也称为商务流)是连通整个信息化应用的血脉,成为与资金流、物流同等重要的一个“流”。甚至在今后的应用中,资金流、物流可能还会依附于工作流而存在。
2.有效沟通信息孤岛
信息化在我国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效。但不容忽视的一个现状是信息孤岛大量存在,这已经被称为从20世纪一直延续到21世纪仍未解决的信息化难题。目前信息孤岛主要有三个断层:
第一是个人层,即每个人的事务与自己的文档间有断层;
第二是组织层,即个人文档与单位的管理系统间有断层;
第三是各个单位的管理系统间有断层。
国内主流的协同软件产品,都在解决信息孤岛这一问题上提供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以在信息集成和协同综合应用上具有显著优势的复旦协达为例,协同软件试图从三个层次分别来解决信息断层的问题。
(1)解决个人信息断层,协同软件对应的是信息支持层,软件功能是(个人)信息门户和项目管理;
(2)解决组织信息断层,协同软件对应的是信息交互层,软件功能是工作流和商务协作;
(3)解决社会级的信息断层,协同软件对应的是智能协作层,软件功能是知识管理和智能决策。
从个人到组织再到社会级的应用,协同软件相应功能的协作性逐步加强。
3.体现连接、沟通、协作、监控的4C应用
协同软件在IT应用价值上的体现,主要在于通过网络提供一个跨组织、跨区域的虚拟工作场所及相关应用工具。参考产品竞争力位居第一的复旦协达CTOP 4.0,协同软件围绕着构建网上虚拟工作场所,在IT应用上所体现的价值,主要是4C,即:“连接Connection、沟通Communication、协作Collaboration、监控Control”,这也是协同软件的主要IT技术价值的体现。
(1)连接,即通过协同软件将分散在局域网和Internet上的各级组织与个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依托于网络而存在的虚拟集中式办公场所。
(2)沟通,及时进行消息的交流与共享,例如即时会话、消息提醒、邮件通信、新闻公告、知识共享等,都是沟通,这也是协同工作的基础。
(3)协作,即以工作流管理为线索,将人员、信息等各项资源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共同处理一组事件。
(4)监控,即工作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工作流程状态、处理时限等,都是监控的内容之一。
4.规范流程、加强沟通,增强管理执行力
复旦协达第四代协同软件产品,以新的信息化战略框架为指导,围绕着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依托连接、沟通、协同、监控4C的技术手段,着力所体现的应有价值,就是增强管理执行力!这也是协同软件应用价值的核心所在。
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的《执行力》一书,成为近年来流行的重要管理学书籍之一。这本书明确地指出,管理中的三大流程对于执行力的作用举足轻重,有效沟通是执行力的保障。《执行力》一书中所指的三大流程与协同软件的关系如下:
(1)人员流程,或者称为组织流程,这类流程主要与人事管理相关,在复旦协达软件里对应的应用功能为:请假、招聘、入职、培训、绩效评估、专业发展等;
(2)战略流程,或者称为决策流程,这类流程与长远发展战略以及请示汇报的批复、决策有关,在复旦协达软件里对应的应用功能为:反映决策精神的文件收、发、传阅、公告,与战略或决策相关的会议组织安排等;
(3)营运流程,或者称为业务流程,是企业产、供、销,与政府职能内的业务内容相关,在复旦协达软件里对应的应用功能为:工作计划与目标下达、工作意见审批与跟踪等。
除流程对于执行力的重要作用外,有效沟通是执行力的保障。在复旦协达软件产品中体现的沟通主要包括了:公文、电子邮件、论坛、即时会话、公告、通知等电子形式的书面沟通。其中,公文是一种格式化的沟通,邮件、即时会话等是非格式化沟通。公告、通知等更多情况下是单向沟通,论坛、邮件、即时会话更多情况下是双向沟通。
另外,复旦协达CTOP协同软件,与增强执行力相关的软件功能还包括: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的发布与共享,知识与档案的管理等。
1.4.2 CMS的实践意义
20世纪9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和标准化财务需求的促进下,绝大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财务信息化。此后,ERP扑面而来。就本质而言,ERP是实现对制造业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内部管理。总的来看,近年来,我国企业信息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办公系统,并上马了财务管理、进销存、ERP、SCM、HR、CRM等系统,形成了很多部门级应用。这些分散的系统在提升企业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系统之间形成了信息孤岛,不仅造成重复建设,也无法形成整合效应,无法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管理和决策,因而影响了这些系统发挥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尽管国内外企业无不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但信息化在管理人的方面却出现了盲区。而协同“以人和人的信息为核心”的管理特点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这就催生了整合企业内部各个系统、员工和管理层以及外部供应链的协同系统。因此,当“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盛行,协同即成为企业打通信息孤岛、打破部门壁垒和企业之间壁垒的必然选择。
现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典型。一段时间以来,企业偏重的是自身产能、财务、资金等内部资源整合,而相对忽视上下游企业大环境之间有效的信息交换和监管。这就出现了部分区域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明显,而区域之间的信息缺少统一的接口和规范,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流经常出现“阻塞”、“断流”等现象。协同软件在商务应用方面的卓越功效,可以为制造业解决部分棘手问题。比如,复旦协达CTOP协同软件的信息交流,是一个立体的、多维的信息获取,共享和使用的环境。同时协同平台为这些信息之间提供了立体化关联通道,以提供完整的、真实的信息。业务交互则是提供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整合的方案,使得协同平台可以面向整个业务过程来进行管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需应变”,它能将企业的“人”、“财”、“物”、“信息”和“流程”进行充分的整合。
概括地讲,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日趋复杂,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和运营水平的同时,又产生了信息、应用、资源三大孤岛问题。企业各种应用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关联,并且传统软件大多专注于对单个或局部资源的管理,而缺乏有效的平台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充分整合。而协同应用的重点在于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协同软件应用的重点在于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和畅通无阻的管理“通道”,在协同平台中便体现为信息交流、业务交互及随需应变等方面。
创新的协同理念在近几年加快了其发展的脚步,正在贯穿信息化的各个领域。它提供了整合各种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的解决方案,从而可以让企业把精力集中到自身的核心业务上,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今天,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推行CMS尤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1)CMS对于面向21世纪的中国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重要。信息社会中,竞争取胜的法宝是信息,而CMS所收集、处理、分析的对象正是“信息”。这些信息中不仅有结构化信息,也有非结构化信息。中国企业在管理手段与管理思想方面已经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推行CMS来改善经营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2)推行CMS,能给中国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在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带来革命性进步。在企业中做IT工作都深受一个共同的难题长期困扰: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太不规范、太不严谨,缺乏全局观和系统观,人为因素太多,而且变化不定。这不仅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带来盲目性,而且为推进信息管理设置了障碍。推行CMS,不仅是管理手段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带来管理思想的进步。
(3)很多中国企业早在80年代初就着手建立企业的MIS。20多年过去了,我们没有看到中国企业管理水平质的飞跃。其中,除了技术能力局限的原因外,还有观念、认识方面的原因。过去做MIS,更多地注重了对规范的、结构化的数据的管理,而且走入了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模拟手工操作的误区。模拟手工操作只有界面的友好程度、模拟的逼真程度的差别,不会有管理水平的提高。而CMS所面向的对象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有可能产生的数据: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多媒体的等。所以今天所谈的CMS较过去的MIS有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