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会计基本前提
不管做什么都会有前提,就像写作文要先列好提纲再动手写一样,财务也有前提。会计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并且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更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社会经济中,它能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一些经济管理活动,因此也成为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出纳,我们就要了解其基本前提。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四个: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如图2-1所示。
图2-1 四大会计基本前提
2.2.1 会计主体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由此可以看出,会计主体就是可以进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会计可以为之服务,对其在生产经营时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财务收支进行会计核算。
例如,A公司按照正常规定在我国注册成为一个公司,那么A公司也就具备了独立核算水平,也就是一个会计主体,如图2-2所示。
图2-2 会计主体
2.2.2 会计分期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由此看出,对于各个会计主体,我们要对其经营活动进行会计管理,就必须对其分期进行管理。
一个会计主体也就是一个企业单位,要正常经营,其经济活动就应该是连续性的,这个连续性也决定了其会计活动也是连续不断的,我们要将企业单位连续的经济活动以阶段成果形式反映出来,就必须及时地为企业单位提供企业经济和经营状况的信息,按照规定期限,及时、分期、有效地编制报表,分析经营期间的利弊,从而促进企业单位的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一般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如图2-3所示。我们在这三个阶段期间都应该做出总结,税务方面也要求企业单位在这三个会计期间都做好报表,并根据企业单位经营情况做好纳税申报工作。
图2-3 会计分期
2.2.3 持续经营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会计主体(即企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要以将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单位是否将会破产清算,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遭遇清算、解散等变故。
持续经营这一会计前提要求企业单位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必须以企业单位持续、正常经营为前提,对于企业单位所拥有的各项资产都应该按照预定的目标或耗用或出售或转让或折旧等,对于企业单位所承担的各项债务也应该按原计划如期偿还。这就相当于我们平时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拟定一个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要做的事情。
2.2.4 货币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同时还规定:“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由此可以看出,在企业单位持续经营中,在会计期间所编制的各种报表都应该用货币计量,我们国家规定要用人民币记账来反映企业单位也就是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单位在现代会计核算中,会涉及多种货币(如图2-4所示),然而各种货币单位之间的汇兑率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单位的会计必须确立一种货币单位作为记账用的货币单位,其他所有的货币、实物等,都可以通过它来度量、比较和稽核。这一货币单位我们称之为“记账本位币”,我国的记账本位币就是人民币。
图2-4 各种货币单位
2.3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它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一种基本分类。它也是为了方便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部经济业务而用一些特定的概念对会计对象所做的分类。我国企业单位一般把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如图2-5所示。
图2-5 六大会计要素
在这六大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2.3.1 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单位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形成的、由企业单位所拥有或控制的、会给企业单位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由其定义可以看出,资产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即企业单位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如购买、生产、制造形成;企业单位拥有或控制,如享有某资源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未来给企业单位带来经济利益,如直接或者间接使资金流入企业。
资产又可以按照不同的规定进行分类,如按流动性可将其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长期股权投资、开发支出等。其关系如图2-6所示。
图2-6 资产细分结构图
2.3.2 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单位在过去的交易、事项中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也可以按照其流动不同来进行分类,一般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是一个营业周期以内,预期需要动用流动资产或以新的流动负债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一般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金等。长期负债则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种债务,它一般包括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其关系如图2-7所示。
图2-7 负债细分结构图
2.3.3 所有者权益
企业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它是指企业单位投资人对企业单位净资产的所有权。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通常称为资本,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始终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循环运动之中,并不断实现资本的增值。它主要由资本金、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三部分构成。
所有者权益其实也是企业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我们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2.3.4 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单位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利益的总流入。收入是企业单位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它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并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它一般表现为一定期间现金的流入、其他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清偿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按照其性质划分,可以分为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将本企业资产提供给他人使用而取得的收入(如租金收入);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划分,还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如图2-8所示。
图2-8 收入的分类
2.3.5 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单位为进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它是企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且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并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如图2-9所示。如商品企业在营业时为了获取商品售价,即营业收入,首先必须买进商品,再转手售出,其费用包括买进商品的成本及其他各种费用开支,包括推销的费用、工资费用、利息费用等。费用表现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或耗费,当它发生时必然一方面是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而另一方面则是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提示 无论是哪个行业,企业能否以最小的费用换取最大的收入,是衡量其经营绩效最有效的尺度。
图2-9 费用
2.3.6 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收入扣减费用后的差额,如图2-10所示。
图2-10 利润计算公式
在一个会计年度里,企业的收入超过费用,表示实现利润;反之,则表示发生亏损。利润可以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