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年方二十,缺钱更要学习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当我们好不容易度过“拼搏厮杀”的学生时代,本以为等在前方的是美好的生活,然而,现实的残酷却给了我们当头一棒,混乱的职场、低廉的薪水、高昂猛进的房价……眼看“同学”和“别人家的孩子”做着清闲的工作,拿着高于自己几倍的薪水,相信任何人都会感慨一声:生活太累了!
不过,别失望,年轻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我们应当用它来获得收益(财富),而这中间的生产过程,便是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拉近与他人的差距,才能摆脱缺钱的囧境。
001 二十几岁是黄金时期
在如今物价飞涨,工资赶不上CPI的年代,我们怎样才能让钱变出更多的钱呢?随着人们投资理财意识的增强很多人选择把钱拿出来进行投资理财。特别是对于时下二十几岁的青年男女来说,投资理财是很有必要的。
经济学家李嘉图认为:产品的比较优势来自于不同产品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一国相对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产品则具有比较劣势。相对于人生的其他阶段而言,20~30岁之间的人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因而也就拥有优势。
首先,接受能力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对于新知识和新理念的接受能力很强,许多关于投资理财的观念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并被灵活地运用。
其次,学习能力强。与其说是学习能力,不如说年轻人的模仿能力强。模仿是最基本的学习,在投资理财的浪潮中,随大溜可以说是最安全的方法,很多时候可以明哲保身。
最后,有冲劲和闯劲。所谓出名要趁早,理财也一样,二十几岁的人不怕失败和挫折。他们输得起,这也正是二十几岁的人投资理财最大的优势。
002 20岁时理财,30岁后才有钱
有人说“金钱是万恶之源”,但是不能否认,一切以现实为基础的梦想,都或多或少地与金钱有关系。年轻首先要树立一个理念,那就是理想和赚钱并没有冲突,美好的理想不会因为努力地赚钱而失去光芒,反而会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但是有人说,二十几岁开始赚的那点钱完全不够花,看着那么多想买却舍不得或者根本买不了的东西,我们不知不觉中就成了“月光族”,甚至有的年轻人还成了“啃老族”。于是有人说:有钱才理财,没钱理什么财啊!
事实上,理财的最终目的是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意识。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如果在二十几岁便习惯了理财,那么在今后的所有日子里都会受益无穷。
想一想,二十几岁的您开始理财了吗?__________。
003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说过:“在当今社会,谁不学习经济学,谁就不懂得怎样生活。”几乎所有人在刚接触经济学的时候,都会觉得它远比看起来深奥难懂。只有在真正懂得了经济学常识之后,人们才能认识到经济学是能使人幸福的学科,它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经济学家口中的长篇大论,而是人们触手可及的学问。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其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微观经济学(以个体为对象)和宏观经济学(以国家地区为对象)。虽然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两个不同的研究课题,但是两者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以解决人们的生活问题为主要任务的经济学,不仅能告诉人们“是什么”,还能告诉人们“为什么”以及“怎么做”。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所说:“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想一想,存在于身边的经济学现象。__________。
004 经济学教会你选择
莎士比亚在其戏剧《哈姆雷特》中留下了描述两难选择的名句: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选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早餐吃面包牛奶,还是豆浆油条?晚上要早睡早起,还是晚睡晚起?这些看似平常的琐事,实际上都蕴含了经济学上的选择问题。
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说:“经济学是什么?说得高深点,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科学。”例如,小王从住处到公司,乘坐公交车需要15分钟加上2元车费,而乘坐的士需要10分钟外加10元车费。有一天小王起晚了,只有15分钟的时间。那么他该选择乘坐公交车,还是乘坐的士去上班?我们可以利用经济学常识,来做一个成本与收益的计算。
乘坐公交车的成本是15分钟+2元车费,并且有50%迟到的可能,而一旦迟到要扣除全勤奖金50元;乘坐的士的成本是10分钟+10元车费,肯定不会迟到。得出的结论是:乘坐公交车节省了8元钱,但是有50%的可能失去50元全勤奖,即有50%的可能失去42元;乘坐的士多花了8元钱,但是却会100%地获得50元全勤奖,即有100%的可能得到42元。50%和100%的比较,选择哪个不言自明。
回归到经济学上,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我们手中的钱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计算成本来做出选择。这也正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选择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配置现有的资金以达到最佳的消费效果或投资效果;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如何满足自己的欲望;在必要时如何牺牲某种欲望来满足另外一种欲望。对于生产者而言,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以及各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何时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这是每个消费者和生产者所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经济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想一想,您在选择之前会计算成本收益吗?__________。
005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当你初步认识了经济学的常识,并逐步爱上经济学的时候,你就必须试着像一个经济学家那样来进行思考。有人说研究日常现象是将普通事件“升华”到了经济学科的高度,这是不准确的,恰恰相反,用经济学研究日常生活琐事不是“升华”,而是“普及”。试想:当所有人都会利用经济学来考虑问题和应对市场变化时,才算是经济学真正“面向工薪大众”的大好时机,也就意味着经济学的春天来了。
其实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意味着做事情都要考虑一下“我这样做值不值”。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它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外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选择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其他家禽,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其他家禽等的收益。假设养猪可以获得9万元,养鸡可以获得7万元,养鸭可以获得8万元,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养鸡的机会成本为9万元,养鸭的机会成本也为9万元。
通俗地讲,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而一旦将这个理念灌输到思想当中,做什么不做什么,买什么不买什么也就不是选择难题了。例如你在考虑要不要花费300元购买一双较高档的运动鞋,而同样的300元钱可以买到3件裤子、4件T恤、一个月的早餐或2个月的饮料,如此计算下来,如果你觉得买这双运动鞋所获得的满足感比一个月丰盛的早餐所获得的满足感要多,那你就可以买了,反之则放弃购买。
想一想,您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吗?__________。
006 经济学视角下的幸福
如果现在有人问:“你幸福吗?”相信很多人都会戏谑地回答:“我不幸福,我姓曾!”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生存或生产的动机来源首先是追求幸福,而不是金钱和财富,或者说金钱和财富只是幸福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著名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效用用来表示商品满足消费者的程度,欲望则是消费者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果效用大于欲望,人们就会觉得幸福,反之则不幸福;即一个人的幸福程度与效用成正比,和欲望成反比。
举例说明,一名渔夫和一名富翁在沙滩上悠闲地晒着太阳,富翁问渔夫道:“你为什么不出海打鱼呢?”渔夫回答说:“我已经回来了。”富翁追问:“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渔夫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富翁接着说:“你应该多打点鱼,然后就可以赚更多的钱,就可以买更大的船和更好的捕鱼工具,这样就可以打到更多的鱼,还可以组建自己的船队,到那时候你就可以悠闲地躺在沙滩上休息了。”渔夫想了想,回答道:“我现在不正过着悠闲的生活吗?”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能做出谁更幸福的回答,因为在经济学视角下,幸福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幸福观是不一样的,财富并不是幸福的所有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幸福有时候可以简简单单,平平常常,他可以过着一种充实和悠然但并不富裕的生活,对他个人而言,这就是一种幸福的生活。
想一想,您觉得自己幸福吗?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