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远离理财的误区
思维走入误区,必将导致行动上的失败。如果把这句话引申到理财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人愿意身陷于误区的泥潭之中。我们了解以下几种理财误区,避免遭受损失。
091 担心损失,不敢放开手
如果有人给你一张免费的足球票,而那天晚上有一场暴风雪会使驾车前去体育馆产生一定的危险,这时你去还是不去?假如换一种情形:同样的足球赛,同样的暴风雪,但票是自己花100元买的,这时你去还是不去?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的研究,如果票是自己所买,那么人们很可能愿意冒着风险去看比赛。他特别指出,人们在考虑看比赛收益和为之所冒的风险时,花去的100元并不重要。
在这里有两种心理定式在起作用:一是成本陷入倾向——认为既然为之花了钱,那么最好不要浪费,而不管结果是什么;二是损失厌恶倾向,人们通常把损失看得比收益重要两倍。
想一想,您担心投资理财的损失吗?__________。
092 只看表面,不考虑通胀
王平、李林、赵华分别花了40万元各买了一套房子,一年后又先后卖掉了。在王平卖房子时,当时有25%的贬值率——商品和服务平均降低25%,所以王平卖得30.8万元,比买价低23%。李林卖房子时,物价上涨了25%,结果房子卖了49.2万元,比买价高23%。赵华卖房子时,物价没有变,他卖了32万元,比买价低20%。那么三人谁做得最好呢?
调查表明,几乎60%的人都认为李林做得最好,而王平做得最差。但事实上,王平是唯一赚钱的一个。因为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他所卖得钱的购买力增加20%,他是唯一再买这样的房子而不需要贴钱的人。
我们不妨再认真计算一下,王林在卖出房子时,商品贬值25%,那么如果他想再买一套一年前价值40万元的房子,可能现在只需40×(1-25%)=30万元,而他卖出所得为30.8万元,实际净值为30.8-30=0.8万元。
再看李林,在他卖出房子时,物价上涨了25%,那么一年前40万元的房子已经涨价升值到40×(1+25%)=50万元,虽然卖出所得为49.2万元,可是如果想要再买一套同样的房子,还需要垫付0.8万元。
赵华卖出房子时物价没有变化,所以比买价低的20%就是房子贬值的钱,因此如果现在他想要买一套同样的房子,需要贴钱8万元。
通过对比计算,我们可以明确地发现通胀背后隐藏的秘密,这也是人们经常犯的错误之一,即“货币幻觉”。人们把货币“名义上”的变化(钱数的多少)和真实的变化(货币购买力的多少)混淆了,真实的变化是要把通货膨胀(或贬值)考虑进来。
想一想,您会考虑“通货膨胀”吗?__________。
093 货币幻觉,忽略购买力
这是人们最常犯的错误之一,人们把货币名义上的变化(钱数的多少)和真实的变化(货币购买力的多少)混淆了,而真实变化是要把通货膨胀(或贬值)考虑进来的。因此,要牢记你的购买力,在利息敌不过通货膨胀的增长速度时,个人或家庭资产的价值无形之中被通货膨胀所蚕食掉,名义上我们得到正的数字变化,实际上,经过漫长的等待,得到的却是实际的亏损。
想一想,您存在货币幻觉吗?__________。
094 盲目跟风,理财随大溜
小吕和爱人买了一辆新车,可不久又想卖掉它,来打听价的人很多,但其报价却越来越低,虽然车子没有任何变化,但小吕夫妇却开始考虑以半价卖出这辆车了。这种现象叫随众现象,在炒股的人群中,有很多人因为随波逐流而丧失良机。因此,投资理财者要坚持自己的投资理财原则,投资随大溜、盲目跟风是理财的大忌。因此,要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理财的目标,时刻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来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
095 过分自信,投资无底线
过分自信是一种常见的误区,尤其是当人们有过某些经验或者知道一些具体信息时,无论所知是多少,都倾向于自作主张。这就是一些小的投资商根据有限的信息或者某人透露出的一点情况就抢购股票,结果却一败涂地的原因。因此,我们要把握住大笔投资和财务的底线——包括买或不卖的决策。有位财务专家曾说过:如果你记住了自己可能成功的底线,就会大大降低失败的可能性。
想一想,您有投资底线吗?__________。
096 忠言逆耳,只听想听的
心理学上有个典型的概念:优先性偏见,即当人们在形成一种偏好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歪曲另外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偏好。这就是许多对成本敏感的投资者被共同的基金高于平均收益的回报所吸引之后,往往忽略它高出一般支出费用的原因。因此,在做出任何重要投资决策之前,一定要和持异议的朋友或专家讨论一下,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受了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