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生
【题解】
马鸣生,又作马明生,相传是东汉时人,传说汉代另一道家人物阴长生即其弟子,而根据南朝陈马枢《道学传》及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等书记载,东晋葛洪的岳父鲍靓从学于阴长生得道诀,葛洪又从学于鲍靓,如果这个传承关系为实,则葛洪的道术也多从他而来。
在各种修仙道术之中,葛洪主要推崇外丹服食。他在《抱朴子·内篇·金丹》中说:“长生之道,不在祭祀事鬼神也,不在导引与屈伸也,升仙之要,在神丹也。”此篇即有此意。
马鸣生的故事在《云笈七签·马明生真人传》中略有演绎,传其受太真夫人神药救治,又随安期生周游天下,并得其《太清金液神丹方》。
马鸣生者,临淄人也[1],本姓和,字君贤。少为县吏,捕贼,为贼所伤,当时暂死,忽遇神人,以药救之,便活。鸣生无以报之,遂弃职随神。初但欲治金疮方耳[2],后知有长生之道,乃久随之,为负笈[3]。西之女几山[4],北到玄丘[5],南至庐江[6],周游天下,勤苦历年,及受《太清神丹经》三卷归[7],入山合药服之。
不乐升天,但服半剂,为地仙,恒居人间。不过三年,辄易其处[8],时人不知是仙人也。架屋舍,畜仆从车马,并与俗人皆同,如此展转经历九州五百余年。人多识之,悉怪其不老。后乃白日升天而去。
【注释】
[1]临淄(zī):齐国故城,在今山东淄博。周初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名营丘,至齐胡公迁都薄姑(薄姑亦称蒲姑,在今山东博兴湖滨镇寨卞村西北),齐献公元年(前859)又迁回,称临淄。春秋战国时先后作为姜齐与田齐的国都达六百三十多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为列国中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故城包括大城与小城两部分,总面积达十五多平方公里。城内文化遗存丰富。城东北有韶院村,传为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之地。现故城内设临淄文物管理所,辟有出土文物陈列室。
[2]金疮方:指专门用于治疗伤口的药方。金疮,中医指刀箭等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
[3]负笈(jí):背着书箱。笈,书箱。
[4]女几(jǐ)山:又名花果山、姑瑶山、石鸡山等,距河南宜阳县城西约五十公里,距洛阳约九十公里。唐代时,女几山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因风景优美,自晋唐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旅游胜地。
[5]玄丘:原为传说中的地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契母简狄》:“(简狄)与其妹姊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过而坠之……简狄得而含之,误而吞之,遂生契焉。”后世泛称神仙居处。
[6]庐江:汉代因江置庐江郡,隋朝置庐江县,现在是安徽合肥下辖县,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
[7]《太清神丹经》:原为“太阳神丹经”,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改。《太清神丹经》全称《太清金液神丹经》《上清金液神丹经》,简称《金液神丹经》,此书元脱脱等《宋史·艺文志》著录,北宋王尧臣等《崇文书目·道书类》、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道家》皆著录为《金液神丹经》三卷,近代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中,以《太清金液神丹经》中歌诀用韵情况,指出卷上及卷中一部分为古经,在西汉末东汉初出世,其余部分为后人掺入之文。相传此经由阴长生传出。
[8]辄(zhé):总是,就。
【译文】
马鸣生是临淄人,本来姓和,字君贤。年轻时在县里做小官,追捕盗贼时被贼所伤,当时就昏死过去,偶然遇到一个仙人,用药救他,他就活了过来。鸣生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仙人的,就放弃了官职跟着神仙走了。马鸣生一开始只想学些治疗金疮的药方,后来知道仙人有长生的道术,就一直跟随着,为神仙背书箱。西边到过女几山,北边到过玄丘,南边去过庐江,环游天下,勤勤恳恳许多年,很是辛苦,直到仙人传授他三卷《太清神丹经》,他才回去,入山炼药服用。
马鸣生不喜欢升天,只服了半剂药,成了地上神仙,长久在人间居住。他一般不超过三年,就换一个住地,当时的人也不知道他是个仙人。他也建很多房子,蓄养很多仆人和车马,与世俗之人没什么两样,这样五百年间,不断转移地方,把九州都转了个遍。很多人都认识他,都很奇怪他一直不衰老。后来有一天,他在白天飞升上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