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读(修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6 苍生为念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 ”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①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在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②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小孔子29岁,孔子弟子。当时是季氏家臣,所以孔子责备他。③女:同“汝”,你。救:挽求、劝阻。这里指谏止。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谏止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你们以为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心读

祭祀泰山是天子的祭天礼节,诸侯都没有这个权利,季孙氏为鲁国国君的家臣,却僭越行祭天之礼,如此下去,势必层层加重百姓的负担,百姓势必遭殃。孔子期待冉有劝阻季孙氏,借批评泰山来责备冉有,其关心的落脚点不在礼制,倒是有足够的事实证明孔子是维新主义者。孔子开贫民教育先河,开民办教育先河,开素质教育先河,开审美教育先河,开学术独立先河,开教育脱离体制之先河。孔子选择用教育改变人心,用教育改变人生,用教育改变社会,用教育改变命运,实际上是向固化阶层和现有僵化礼制的挑战。康有为先生断定孔子托古改制,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