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北宋仁宗年间,大臣范仲淹上奏章批评时政,触怒了皇帝,被贬到饶州。欧阳修为范仲淹辩护,也受到牵连,被贬到峡州夷陵县任县令。
欧阳修那时二十九岁,正值壮年,血气方刚。被贬的遭遇让他愤懑,对自己的未来也感到非常迷茫。到夷陵不久,他便接到了一封信,信是他的好友元珍写来的。
元珍是什么人呢?
元珍姓丁,名宝臣,“元珍”是他的字。丁元珍的脾气跟欧阳修很像,都是直肠直肚,宁折不弯。所以,两个人的遭遇也差不多,都是年纪轻轻就离开京城,被贬到了偏远地区。
正巧,当时这丁元珍做官的地方也在峡州。欧阳修到峡州夷陵县任县令,丁元珍便写信问候——“兄弟啊,你也来了?”
看到好友一半揶揄一半安慰的信笺,欧阳修心情十分复杂。这时正是二月天气,南方的空气阴冷而潮湿,天空还响着阵阵闷雷,丝毫看不到春天的迹象。听着沉闷而遥远的雷声,欧阳修给好友回了一封信:
夷陵县比京城可冷多了,冬天长得似乎看不到尽头。树上压着沉甸甸的积雪,冬天的雷声滚滚而来,你见过比这更寒冷的场景吗?幸运的是,积雪的枝头还挂着去年残留的橘子,雷声滚滚,意味着地下的竹笋就要生出嫩芽。兄弟啊,眼下的遭遇并不是那么让人绝望,我们虽然身在这种寒冷、荒凉的地方,可也不能因此而堕了志气。
欧阳修书法《灼艾帖》,这幅作品字体清丽,端庄秀美。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看到这封信,丁元珍非常感动,暗暗称赞欧阳修的品德和志向,并且决心向这位老友学习。于是,这两个朋友虽然远离京城,在偏远地区为官,但依然心怀天下,兢兢业业,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
【名句释义】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出自宋朝欧阳修《戏答元珍》。这句话常用来说明逆境并不那么令人悲观,逆境之中往往也孕育着希望。
【博闻馆】
是“冬雷”还是“冻雷”?
这句“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许多人在吟诵的时候,经常把“冻雷”念作“冬雷”。这两个词看起来似乎意思是一样的,那么“冻雷”真的就是“冬雷”吗?
冬天打雷,俗称“冬打雷”或“雷打冬”,简称“冬雷”。
打雷通常都在春天和夏天,但是冬天、秋天也有打雷的现象。雷电的形成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空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其次,要有使暖空气上升的动力;第三,空气要形成剧烈的上下对流运动。在秋冬季节,由于空气寒冷、干燥,太阳辐射程度较弱,空气通常不能形成剧烈对流,因此很少出现雷电现象。但是,当强劲的暖湿空气北上,遇上冷空气被迫抬升后,空气也会产生强烈对流。这种情况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雷电现象。
民间通过对“冬雷”现象的长期观察,总结出“冬天打雷雷打雪”的规律,意思就是,冬天打雷说明空气湿度大,易形成雨雪,打雷过后,必然会下一场大雪。民间还有“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之说,意思是说,冬天打雷,说明暖湿空气很活跃,冷空气也很强烈,天气非常阴冷,连牛都可能被冻死。
那么什么是“冻雷”呢?
冻雷指的是初春的雷,因天气未暖,大地还没解冻,故称冻雷。
由此可见,“冬雷”与“冻雷”,一个发生在冬季,一个发生在春季,是概念完全不同的两种天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