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辩驳名流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孔宙来到了首都洛阳。洛阳城中不仅热闹繁华,而且人才济济,父亲经常带着小孔融去拜访一些才华横溢的社会名流,这让他觉得大开眼界。
当时,洛阳城中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叫李元礼。他的官职虽然不高,但由于他本人多才多艺,而且品德高尚,所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
有一天,孔融听说李元礼擅长作诗,而且精通琴艺,便回家央求父亲带他去拜见李元礼。没想到父亲听后摇摇头说:“你知道李元礼是什么人吗?”
“我当然知道,别人都夸他是当世才子。”孔融回答道。
父亲接着问:“那你知道拜见他有什么条件吗?”
这个问题孔融没有听说过,只好摇摇头,睁大眼睛望着父亲。
“李元礼的府上有一条特殊的规定,要想拜见他,除非是他家的亲戚,或是才华出众的社会名流,守门人才给通报。你一个小小孩童,有什么资格拜见李大人呢?你还是好好读书,等学有所成再说吧。”说完,父亲就忙别的事情去了。
父亲的一番话不但没有打消孔融的念头,反而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想,李大人一定是个非常神奇的人物,我一定要见见他。
这一天,孔融瞒着父亲一个人来到李元礼府上,他恭恭敬敬地冲着守门人行了个礼,然后不慌不忙地说道:“我是李大人的亲戚,远道而来,请让我进去。”
守门人见他举止大方,彬彬有礼,像是个书香门第出身的孩子,便毫不怀疑地进去通报。
孔融让梨塑像,位于河北省魏县孔融让梨文化广场。
在仆人的带领下,孔融来到了会客厅。只见李元礼身穿长袍,手摇羽扇,正坐在客厅中,与一些宾客闲谈。他神情俊朗,谈吐优雅,举止飘然若仙,孔融不觉看呆了。
李元礼见这个小孩面生,又听仆人说他自称是自己的亲戚,便笑着问道:“小朋友,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呀?”
孔融眼珠一转,从容地回答:“说来话长。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大人您的祖先老子(老子姓李)有师生关系,所以我和您当然算是老世交了。”
话音刚落,在座的宾客无不惊叹,李元礼也在心中暗自赞叹:好个口齿伶俐的孩子!他连忙将孔融请到上座,并命人奉上香茶,盛情款待。众人正准备考考这个小孩,忽然传来守门人的通报,原来是朝中另一位鼎鼎大名的官员陈韪(wěi)到了。
陈韪大摇大摆地来到客厅,看到一个孩子被奉为上宾,心中非常好奇,连忙询问是怎么回事。李元礼便将刚才孔融所说的话重复了一遍,还称赞道:“真是个神童啊,我们可不能小瞧他。”
陈韪听后,不以为然地说:“据我所知,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不一定有什么出息。”说完,瞟了孔融一眼。
众人知道陈韪性格傲慢,便都不说话,客厅里一阵沉默。
李元礼作为主人,正准备出来打圆场。这时,孔融突然开口回敬道:“这么说来,陈大人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一口茶差点没喷出来。他想,这不是借我的话暗中讽刺我吗?说我小时候聪明,不就是说我现在没有出息、是个笨蛋吗?他不由得满脸通红起来。
众人听了,虽表面上没说什么,但都在心中称赞孔融聪明,暗笑陈韪自讨没趣。
【博闻馆】
“同舟共济”的来历
李元礼是东汉时期的名士,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善于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当时有个才子名叫郭泰,他满腹诗书,但无人赏识。他听说李元礼礼贤下士,便通过旁人将自己介绍给李元礼。李元礼与郭泰交谈一番后,发现此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对他刮目相看,并称赞他道:“我见过的青年才俊多了,没有人能够比得上郭泰;他的聪明才学和高雅气度,在今天的中原无人能比。”
从此以后,郭泰成为李元礼府上的常客。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研读诗书,相处得非常融洽,感情也特别深厚。李元礼辞官回乡的时候,与他交好的朋友都来到河边送行。在陪同李元礼一起还乡的门生朋友中,李元礼只邀请郭泰与他同坐一条船过河。两人在船头并肩而立、谈笑风生,众人见了,都称赞他们像神仙一样高雅飘逸。后世有个成语叫“同舟共济”,即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