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技术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软件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研究现状分析

一、软件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学术研究

我国学者对于软件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软件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相关概念、原则和方法等理论层面的探讨。如韩小燕(1998)[1]对软件知识产权侵权现象进行分类总结。冯金成(2005)[2]从计算机司法鉴定角度阐述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与司法鉴定内容。罗苏平(2005)[3]探讨软件源程序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的重要意义。李维(2008)[4]提出软件著作权的鉴定原则和方法。二是集中在针对软件产品同一性或相似性鉴定技术层面的研究。如陈雪(2005)[5]通过对一起经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庭指令再审的软件侵权纠纷案进行述评,认为软件相似性鉴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有效的鉴定方法,而不应只限于在编码层进行鉴定。赵丙秀(2007)[6]研究利用软件流程比对、功能点比对、界面比对、文件比对和安装过程比对,对提供二进制代码的计算机软件产品进行鉴定的方法。张益成(2008)[7]从鉴定实践中总结软件产品的鉴定技术和方法,重点介绍了EXE、OCX、DLL、LIB、FBL文件的同一性鉴定。陈小静(2013)[8]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的特殊性,以目标代码、源代码探讨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性鉴定和相似性鉴定方法。刘惠萍(2013)[9]结合具体案例,从技术角度研究Microsoft Offic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同一性鉴定方法。

二、软件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相关标准规范

《司法鉴定通则》中规定了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应首先遵守国家标准,其次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最后是该专业领域多数专家认可的技术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司法鉴定技术标准规范对于司法鉴定实施的重要性。

然而,软件知识产权司法鉴定领域相关标准规范缺乏。一方面是由于软件范围广泛,软件技术复杂,涉及鉴定内容多样,不容易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另一方面,由于软件知识产权纠纷的发展是在最近几年才骤然增加,标准规范的制定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积累才能满足司法鉴定实践的需求。这也是作者撰写这本书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