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区块链
2.0 区块链的商业逻辑
区块链不是一项纯粹的技术,而是一种思想。说高一点,它不是一种商业形式,不是去建立公司,而是建立社群。所以为什么有人说区块链是一种信仰,极客们愿意痴迷其中?难道是因为财富吗?五年前代币没炒得那么热的时候,他们就喜欢用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极客们信仰代码,信仰数学算法,因为它们是公平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区块链技术重塑或重新创造了一种技术性的信仰,让大家找到一种共识,然后通过介质去承载。
区块链的世界
我觉得现在有三个平行世界——现实世界、互联网世界和区块链世界。按道理来说,做了好事就应该有价值回报,但现实世界和互联网世界都不能满足,但区块链世界却可以。互联网世界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区块链世界解决的是价值不对称的问题。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扶老奶奶过马路,有可能因此被讹诈一笔,这是一个负资产,所以我们不敢去做好事。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世界里大量存在,是人心涣散,或者是人性变恶了吗?不是,是机制问题,现实世界的奖励机制是负的,从而导致做好事反而负了债。
在互联网世界里,我们将自己的思考、见闻发在了朋友圈和微博等社交平台,获得的也只是赞、评论或口碑,依然没有货币化、证券化。
在区块链世界里,好人有好报是通过通证(Token)的方式体现的,这是一种奖励机制的设置。这时我们要考虑到用户的共识是什么,如何实现利益分配,Token如何在产品上流通,人、行为、价值如何串联起来等。这种机制实质上是一个大社群的底层逻辑。
我们如何定义一个国家的大小?不是看它的面积有多大,而是看它的人口有多少。社群首先是人的概念,一群人在一起,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属性,比如中国人都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说中国话,这就是社群。区块链在技术的基础上,建造了社群,社群将一群有着共识的人聚集起来共同建设社区,而社区里又可以延伸出很多的应用。
大家目前比较关注币圈,因为财富效应目前都是从币圈传出来的,而区块链技术层的应用还没有那么快,它的算力、技术组合、变化量等,在短时间内都没有办法有很大的提升。
所以,纯粹从赚钱这个角度来讲,社群就成为了一个一群人因为赚钱而聚集在一起的组织,这导致了很大的泡沫。但泡沫也有好处,就是让更多人关注到区块链技术,真正做技术的人可能因此看到曙光,发现自己做的事情不单纯是一种理想、情怀,还有价值和回报,而它的弊端就是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者为钱而来。
好的财富效应是通过社群的方式让主流资本、创业者参与进来。
分布式商业
区块链的思想运用在商业上,就是分布式商业,它体现为个人资产的确权化、个人行为资产化、流通的合约智能化这三个方面。我们一直在呼吁要共赢,但在现实中其实没有办法实现,因为主体之间的共识很难达成。没有共识,现实世界的交易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零和游戏。但区块链世界是一个共赢体系,简单讲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赚钱,共享的背后是共赢机制。
第一,个人资产确权化。我们看商业模式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项目运营的主体是谁,在区块链项目里,项目运营的主体就是用户、客户之类的个人。
个人主体的权益包含三个,第一是拥有权,比如在现实中我有一套房子,房产证可以证明房子是我的;第二是使用权,比如我签了协议租了房子,我拥有房子的使用权;第三是交易权,房子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但作为房子的主体,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参与定价交易。
在区块链项目中有一个重要的创新,就是个人的ID资产可以通过算法被确权。个人账户、数据都是被保护的,如果不被保护就不是个人的资产,所以这点创新非常重要,这能保证你的资产能够在价值网络中流转,你能通过行使资产的拥有权、使用权、交易权去获得收益。
第二,个人行为资产化。互联网的免费思想影响了我们很多年,导致大家非常浮躁,但在区块链世界里,每个行为都可以被定价,因为每个行为都可以被碎片化。你在区块链世界里每做一件事就会被发一个Token,这些Token本身也可以交易,是有价格的。像最早的挖矿,我哪怕在里面算一个数学题也可以得到奖励。你做了贡献就会有回报,这样你越被激励,就会愿意贡献更多。
第三,流通的合约智能化。在贸易流通环节,利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你做的每一个承诺都是定死的,可以增加,但不可篡改,并且自动执行。这解决了现实生活中合同或承诺的推诿,大大降低了信任成本,提高了效率,即使是两个陌生人也可以相信这个合约的本身。
我相信真正的共享经济本身就是分布式的,目前的共享经济只是分布式商业的一个过渡,因为它根本不彻底。
第一,它的信任基于平台本身,是中心化的。共享应该是每个人在一个共识之下,通过奖励机制激励大家做出某种行为,但是现在的共享机制本身由中心的机构来设计,而且有些产品,像共享单车,它的拥有权并不是分布式的,说白了就是平台化的分时租赁。
第二,我觉得共享只会出现在个别领域,很多东西在现实世界中是无法做到的,比如共享厨房,我为什么要将我家的厨房共享给一个我无法确定好坏的人?而且共享工具不够标准化,没法统一定价。而像滴滴这样的情况就非常适合共享,因为时间、距离是可量化、标准化的,但它依然逃脱不了平台中心化。
标准化的前提是能够量化。律师和专家没办法做共享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能力没有标准来量化,简历可以造假、长相可以整容、言谈举止与业务能力没有必然联系,拿不易评价和定价的东西做共享,效率就会很低。但在区块链世界里,所有东西都是基于数据本身,而数据是天然可以量化的。
比如一个律师,做过多少案子,得到哪些评价,这些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有可量化的影响力指数,这时候再去定价就是合适的。但目前阶段区块链技术还不能够达到这个程度。
从财富角度来看,完全去中心化是无法完全实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财富一定是集中的。比如记账是分布式的,三个人都在记账,但并不代表三个人得到的奖励是一样多的。
第二,均分财富是不合理的。当财富分配有落差时才能产生动力,一旦没有价差、势能差或财富差的时候,社群本身就没有动力。
第三,驾驭金钱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不应该让不具备能力的人掌握过多的财富,否则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可能造成社会混乱。所以区块链领域的创业者要去制定良好的共赢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激励他们做更多贡献、获得更多奖励。
区块链的投资
现在许多投资人都来找我聊天,他们关心的主要有两点:第一,他们希望了解区块链市场;第二,看明白区块链后,要怎么和有限合伙人(LP)沟通,基金如何更合规地进入市场投资,当然他们也希望了解其他的机构怎么运作。
当我们面对一个新事物时,感到恐惧是很正常的,所以不用太过担心。我给他们的建议有三点:第一是多参与;第二是多看白皮书,多和创业者交流;第三是真真正正地用价值投资的理念去关注这件事。
我觉得区块链是一个有门槛的行业,过去这个行业被大量泡沫充斥,而主流投资人和创业者们有一定的行业使命感,他们聪明、认知速度快、执行能力强,再加上有资本支撑,我相信他们的入场能够让这个行业更健康一些。
大多数投资人现在不看白皮书,原因很简单——看不懂。一是因为书中全是概念,二是因为白皮书的撰写逻辑和商业计划书(BP)有很大不同。
但我觉得学习区块链最快的方法还是看白皮书,而不是各种书籍资料,或者听别人讲。因为白皮书呈现了项目、算法、估值、团队,团队的商业思想、逻辑,还有市场情况,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和产品解决一个痛点,等等。
白皮书本身是极客们做的小方案,有天然的门槛,看懂它是个技术活。阅读白皮书对于投资人而言有一定优势,但对于大部分散户来说门槛太高,所以散户们并不适合参加私募,他们既没有项目的识别能力又没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现在市场上90%的项目会垮,最后遭殃的肯定是散户。
疯狂最后一定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悲伤,甚至带来一些社会性事件,这是规律。它就像击鼓传花一样,最后一定有一批人来承担前面价格推高带来的风险,到时政策一旦一刀切,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而如果有更多人能看懂其中的商业逻辑,市场就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解决问题,那首先要去定义问题是什么。比如采访,你们有比较疑惑的问题,而我就是提供答案、产品的人。所以逻辑很简单,这个事情有多大,能不能做出规模化的市场来,判断一个赛道是千亿元规模、百亿元规模,还是处于萌芽期、重构期等,这是我们传统投资的逻辑,现在也可以用在区块链上,因为它总要解决问题,比如产品怎么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
其实很多项目并不适合结合区块链技术,尤其是偏实体类的,很多体验需要在现实中进行。比如吃饭,区块链技术只不过能解决大米的溯源问题;再比如一个杯子,它的运输过程中会掺杂很多人为因素:搬运过程中出现破损,分拣的时候被调换等,这些是物理场景决定的,不是数学算法可以解决的。如果区块链与不适配的项目贸然相加,这就会是个伪命题。
但是那些天然具有数字属性的项目就很适合结合区块链技术,比如金融、版权、直播、游戏等。拿游戏举例,首先游戏是天然的社区,大家组队形成小组织一起去完成任务,这时自主行为就诞生了,大家一起去打怪升级,而升级就是奖励,在升级过程中不断交易,比如购买武器、装备,充值点卡等;其次在游戏里人们能找到共识,一群人一起干一件刺激的事,那种满足感是现实世界中感受不到的,所以玩游戏会成瘾,这是共识的体现。
价值投资在区块链项目上是否依然适用?这是一个选择题。你是选择投机,投短期之内最快开花结果的项目,然后把本金翻几倍快速退出;还是选择长期参与一个有价值的项目,从资本的角度助推区块链行业的发展。
第一种选择要看团队的造势能力、背景、资源,第二种更专注于行业本质和产品。只要我们坚持价值投资,等好的项目产品开发出来,到时候支撑它价值的就不再是市场情绪,而是实在的运营及财务数据。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还要弄清楚两个思维:现货思维和期货思维。比如我买了一个杯子十块钱,这种现货买卖就是现货思维;再比如另外一个杯子,如果是奢侈品品牌的就会很值钱,因为人们对它有期望,这就是期货思维。
品牌就是一种期货,影响力、粉丝效益、信仰、共识都是期货,它是虚无缥渺的,你认它,它就有价值,不认它,它就没有价值。区块链项目现在基本上就是在经营期货,大家担心只看到它在涨,却看不到应用落地,就是因为分不清期货和现货,导致无法解释和阻止这种现象发生。
但期货再厉害,也要依托于实体,所以我们两种思维都应该具备。从价值投资角度来讲,我们关注到期货已经大量存在,就要分配一定思维比例在现货上,回归本质和产品,看它有没有产品样品(DEMO),团队是否匹配,解决了什么问题,有没有做验证,有哪些实在的数据,比如运营数据、财务数据、社区的活跃度、参与人数等的现货型数据。两种思维应该先按一定比例分配,再适当调整,非理性的投资和太过谨慎地对待都是不对的。
当这个市场都疯狂的时候,如果我们保持冷静,我觉得已经是在先行一步了。
陈菜根 天天抖料创始人,知名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