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增强政治领导本领
政治领导本领,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对党员干部来说,政治领导本领是最重要的本领。党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够不断增强政治领导本领,不断提高保持政治定力,提高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
一、新时代增强政治领导本领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政治领导本领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为政之要、成事之基,只有政治领导本领过硬,才能融入新时代、担当新使命、走好新征程。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政治领导本领的深刻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还突出强调要着重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在这“四力”之中,政治领导本领作为“第一力”,足见其重要性。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要从全面从严治党和不断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的高度,着力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本领。
新时代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本领,就是要讲党性、讲纪律,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领导干部来说,政治领导力强就体现在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二,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本领,需要坚持战略思维谋全局,善于站在战略制高点上研判形势、谋划未来,牢牢掌握应对复杂国内外形势的主动权;要坚持创新思维增活力,善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在创新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要坚持辩证思维解忧难,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症结、寻找事物规律、破解发展难题;要坚持法治思维图善治,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守边界,做任何事情、任何时候都要严守纪律高压线,不触法律红线,坚守道德底线。第三,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本领,要求党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够保持政治定力,切实提高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上述三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作用、不可或缺;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则是第一条,即全党必须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做到这一点,党的政治领导力才会强而有力,党的政治领导本领才能得到切实增强。
(二)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25]对讲政治这个根本性的大问题,我们必须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自觉,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和动摇。
1.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深刻内涵
讲政治要科学认识何为政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提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立国家活动的任务和内容”等。在中国,政治的涵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在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斗争是最大的政治;在和平建设时期,现代化建设是最大的政治;而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最大政治,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说到底,讲政治就是要从党和国家大局思考和处理问题,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来思考和处理问题。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理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等方面。只有准确把握讲政治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才能从政治上把大局、看问题,并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
2.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增强政治领导本领的重要保证
第一,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和政治优势。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明确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纪律严明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七大明确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着重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开启改革开放新局面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实现了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重大历史是非问题的拨乱反正,全面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构建了全新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体系。邓小平说,“四个现代化”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以此统一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形成了全党全民团结一心干“四化”的热潮。历史表明,旗帜鲜明讲政治,要求全党从政治上看问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特质和政治优势,是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取得胜利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讲政治的根本目的是统一全党意志,集中全党力量,为实现党的共同目标而奋斗。[26]
第二,讲政治是当前管党治党的根本任务和迫切需要。讲政治关乎党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管党治党、避免犯颠覆性错误的根本保证和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管党治党,“老虎”“苍蝇”一起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立场和智慧,深入洞察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和各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坚持以政治导向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牢牢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他多次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所谓的仕途,为了自己所谓的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27]这些问题根本上就是政治问题,必须在政治上加以解决。只有加强政治建设,才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才能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的事业才有可靠的政治保证。
第三,讲政治是党员干部的首要素质和立身之本。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政治灵魂。讲政治、有信念是合格党员的第一位标准,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党组织的第一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28]深刻剖析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的深层次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不讲政治。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些党员干部的腐败案件,原因固然有多个方面,但归根结底都是在政治上出了问题。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政治头脑,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政治防线。
3.旗帜鲜明讲政治的现实任务
第一,必须把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放在首位。首先,必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增写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我们要把坚决维护、爱戴、追随、捍卫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的领袖作为新时代中国最大的政治、最重要的政治纪律、最根本的政治规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做到思想上高度信赖、政治上绝对忠诚、行动上坚决捍卫。其次,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最重要的是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关键在于有责任、敢担当,有行动、重成效。此外,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正确认识和执行好党的民主集中制。征求意见、集体讨论时可以畅所欲言,但是一旦党中央作出决定、形成决策,就必须无条件、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第二,全面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光荣传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党的宝贵财富。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同时,我们要立足新的实际,不断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善于以新的经验指导新的实践”。[29]全面提升党内政治生活,一方面要增强政治性。政治性是灵魂,决定着党内政治生活的方向,要坚持不懈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另一方面要增强时代性。具体体现在顺应时代步伐,倾听时代声音,解决时代问题,增强党的政治生活的感染力、凝聚力和作用力。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勇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关键要有正视自身问题的自觉和勇气,大胆扯掉“遮羞布”,自觉清除思想上的灰尘,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管涌变成大塌方。勇于自我革命,行动是根本,要按照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和优秀党组织的标准,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勇于自我革命,还要特别注重强化党组织的新陈代谢功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加快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担当的人撑腰鼓劲,真正做到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第四,加强政治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当深刻认识提高政治能力的时代内涵和实践指向,坚守党的政治理想,把“四个自信”融入灵魂和血液,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注重提高政治洞察力、判断力,在事关政治原则的重大问题上,脑子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立场特别坚定;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先之劳之、当好表率,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30]
第五,必须以上率下、严格自律,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标杆,切实担当好组织领导之责、示范带动之责,努力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中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必须严格自律,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注重突出政治标准,自觉抵制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注重防范被利益主体“围猎”和“绑架”,注重自觉主动接受监督。必须带头落实责任,坚决层层压实责任,更加严厉考核问责。[31]
(三)锤炼好政治领导本领是提升新时代领导干部能力的根本要求
我们党正在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概括,集中揭示了我们党正在做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揭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的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标。这“四个伟大”,体现了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战略谋划,凸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大局,也是我们最大的政治,需要领导干部切实扛起这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解决好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32]
新时代要干出新气象、施展新作为,必须掌握新方法、练好新本领。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提高党的领导能力重在提高政治领导能力。按照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要求,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需要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用“五种思维”涵养政治领导能力、提升政治领导本领。要坚持战略思维,善于判断形势,分析问题,在战略高度上科学谋划未来;坚持创新思维,敢于突破思想的束缚,在创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坚持辩证思维,科学地运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坚持法治思维,学法律、懂法律、用法律,敬畏法律;坚持底线思维,以最坏的打算、作最充分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绝不触及法律红线,始终坚守道德底线。
(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政治领导本领高强的集中体现
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强调,“只有加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使我们的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33]这一深刻论述为各级党组织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重要遵循。
1.自觉增强政治意识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3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党员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对党保持绝对忠诚,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一方向,自觉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任务结合起来,与岗位工作结合起来,忠贞不渝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5]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必须要强化理论教育和学习,紧紧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道德建设这个基础,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政治敏感程度、思维视野广度以及思想境界高度,从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2.自觉增强大局意识
正确认识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全局不活,局部受损,最终只能导致满盘皆输,这是事物发展的铁律。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个道理。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是一样,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36]这就是照顾全局的观点。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善于从战略高度分析和认清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总趋势,明确党和政府当前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为完成这个中心任务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是什么,目前全国、当地的总体形势如何,等等,从而确保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自觉服从大局。就当前来看,服从大局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重要任务。因此,广大党员干部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必须自觉服从大局要求,既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主要矛盾与其他矛盾的解决。
坚决维护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37]要积极主动维护大局,尤其在地方与中央、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个人与组织发生冲突时,更加考验领导干部,时刻都要做到以大局为重、维护大局。
3.自觉增强核心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38]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始终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所谓核心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4.自觉增强看齐意识
实践证明,我们党从弱小到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很强的看齐意识。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这不是小事,不仅是坚定政治方向的要求,更是党性的要求。
党员干部讲看齐,要把握要义、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增强和践行看齐意识,应该从四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要坚定不移树牢核心意识,要在思想上充分信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政治上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在组织上自觉服从党的领导核心,在感情上深刻认同党的领导核心,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方向一致、号令一致、步调一致。二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三要坚定不移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持不忘初心,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树牢宗旨意识,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者、忠诚捍卫者。四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大力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39]
二、新时代增强政治领导本领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增强政治领导本领作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党员干部要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做到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创新思维强动力、以辩证思维解忧难、以法治思维图善治、以底线思维定边界、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
(一)以战略思维谋全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曾多次强调,“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40]所谓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具体而言,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三度”,即高度、长度和准度。
1.谋全局要有高度
思考、分析问题时要有历史高度、价值高度、全球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41]观大势,是贯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全过程和各方面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他多次强调,高级干部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要“观大势、谋大事,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增强世界眼光、历史眼光,提高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的能力”;要“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更要谋势”。尤其在实际工作中,就局部而言,一些要做的事情是困难的,但从整体上看是可行的,这种事情就一定要做。一些事情从局部看是可行的,但从整体上看是不可行的,不利于全局的,这种事情坚决不做。
2.谋全局要有长度
看问题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发展的未来方向。不随波逐流、随遇而安,而是“智者见于未萌”,未雨绸缪、有的放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要求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作出这样的判断、提出这样的要求,就体现了前瞻性和预见性,体现了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
3.谋全局要有准度
要在事物发展变化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战略应对和战略实施中抓住重大关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能提纲挈领,推动全局发展;抓住了重大关系,就能牵住“牛鼻子”;抓住了重点领域,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了关键环节,就能“一子落而满盘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在精准扶贫上发力,发展的短板正在补齐;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攻坚克难,改革蹄疾步稳;抓住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关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抓住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领域,突出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正风肃纪、反腐倡廉。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处处体现着党中央的战略思维能力。
(二)以创新思维强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他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的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各级领导干部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敢为人先,打破思维惯性,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解放思想。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任何时候,我们党都强调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做到常想常新、常讲常新、常改常新、常做常新。
创新工作机制。党始终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重要内容,避免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党的领导工作方式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因此,领导干部要重视网络社会,了解网络舆情,学会利用网络解决各类问题。
改进工作方法。这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克服惯性,不迷信权威,不依赖经验,科学质疑,允许试验,实现领导科学、科学领导的一个重大创新。尽管我们对领导科学的研究只有三十多年,但是,我们也从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实践中积累和总结了领导的经验,提炼出许多领导方法、领导艺术,运用到了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领导模式,为中国道路增添了新的内容。[42]
(三)以辩证思维解忧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43]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利益调整和社会矛盾日益复杂、艰巨的特殊时期,为了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并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辩证思维是指人们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联系是一切事物、现象和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共有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没有什么是孤立存在的。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人们思维当中的应用,它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观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它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防止形而上学的孤立世界观。
辩证思维能力是各级领导的一项基本技能。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提高领导干部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的领导干部不少人受过专业训练,不缺乏专门知识,但其中的很多人不懂哲学,不善于辩证思考,很需要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建议大家在学习原著的时候,读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著作,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4]只有自觉地学习和掌握辩证思维,才能使思维更加深刻,少一些肤浅、少一些片面、少一些短视。[45]
(四)以法治思维图善治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进改革,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些领导干部习惯于“拍脑袋决策”,造成社会资源与行政资源的巨大浪费。法谚有云,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需要让人们围绕着规则和程序办事,而不以决策者的注意力和判断力为转移。与此同时,多媒体时代,特别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利创造了良好的监督环境,同时也为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维护自身权益扩宽了渠道。“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既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群众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的必由之路。[46]
(五)以底线思维定边界
“底线思维”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它需要仔细预估风险,做最坏的打算、最充分的准备、追求最好的结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预”就是一个典型的“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47]
用权要用好底线思维。时刻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的,要时刻做到“权有所戒”。做到敬畏权力,严以用权,依纪依规用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用权时一定要行有所思、行有所畏、行有所戒,做到三思而后行。[48]
处事要用好底线思维。做事要深思熟虑,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牢记群众利益,牢记组织原则,牢记法律“利剑”,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事坚决不做、有损群众和集体利益的事坚决不干、违背原则纪律的事坚决不为,真正做到“行有所畏”。
(六)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
党的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政策。从范围上来看,有党的总路线和党的具体工作路线。从内容上来看,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具体工作路线是按照党的总路线制定的,受总路线的制约,并为党的总路线服务。党的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1.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决策是党领导发展的重要环节。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党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要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科学、长远规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正确方向,提供基本遵循。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立足实际进行决策。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首先要实事求是,使决策反映客观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在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现实便是中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事物、规划未来、制定政策、促进发展的客观依据,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能脱离这个基本判断,使主观世界更符合客观实际,这是我们必须牢记的工作方法。
二是尊重科学规律,做到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前一定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完善决策程序,建立完备决策机制,收集到全面、真实、准确的决策信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决策。
三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案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案一定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包括经济可行性、政治可行性、科技可行性等多个方面。
2.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五硬”
“打铁必须自身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需广大领导干部做到“五硬”,即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和作风过硬。
一是信念过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高目标,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标识。我们党虽然历经各种挫折和磨难,但始终团结一心、行动统一、步调一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靠的就是理想信念的凝聚和感召。领导干部必须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自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苦干实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二是政治过硬,政治标准是衡量领导干部的首要标准,政治表现是对领导干部的首要考量,政治过硬是领导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和政治生命线。政治过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要牢牢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树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观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立场宗旨、忠诚于党的事业。
三是责任过硬。能否责任在心、担当在肩,最能检验党员干部的政治操守、政治品格。领导干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责任就意味着尽心尽责干事、正心诚意担当。领导干部做到责任过硬,就必须把党的信任重托和人民期待放在心上,把对历史和人民的责任扛在肩上,勇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奋发有为、创新进取、苦干实干,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四是能力过硬。领导干部做到能力过硬,必须牢固树立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危机意识,牢固树立能力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与时俱进升级扩容的紧迫感。领导干部的能力提高不仅需要加强实践,更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不自满,做到学无止境;始终要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精神追求,使学习成为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中,要巩固理想信念,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提高学习的科学性、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习能力与水平,从而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政治能力和业务水平。
五是作风过硬。领导干部做到作风过硬,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人民立场这一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一方面要坚决克服一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持把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在倾听人民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
3.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们党战胜风险挑战、不断夺取胜利、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越是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越是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首先要牢牢把握主动权。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把握好发展的大局大势,确定正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统筹各方面工作、协调各种利益、理顺重大关系,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长远规划,制定并执行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其次,牢牢把握关键环节。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的统一。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对于各级地方党组织来说,就是要当好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突出“牵头”和“抓总”,关键是要在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上下功夫。
最后,牢牢把握领导权。用制度来界定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用秩序来规范各级党委以及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要把党的领导更好地体现到治国理政各方面的制度安排、决策制定、体制运行之中,体现到管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务之中,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更好。
三、新时代增强政治领导本领面临的挑战和考验
我们党目前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同时还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四种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大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底线思维,认识到党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严峻性,迎接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这是对领导干部政治觉悟、政治素质和政治领导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一)坚定理想信念的挑战和考验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它闪耀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真理,蕴含着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愿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寻找真理、实现理想,赴汤蹈火,直面生死的考验。无数鲜活的生命证明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却无法动摇我们的信念。可以说,理想信念其实就是对真理的信仰和追求,只有对真理的追求才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到来昭示着我们党所处的社会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必然会对党员干部产生一定影响。总体而言,我们的党员干部是能够高举共产主义理想的旗帜,坚定理想信念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少数党员干部在坚定信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理想信念动摇丧失等。
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员领导干部解决“四种危险”、经受“四大考验”的首要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其意义与价值,才能真正理解“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49]
(二)凝聚和组织群众的挑战和考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个拥有着2400多万平方公里的横跨欧亚两洲庞大疆域的大国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以及特大自然变故的环境下一夜之间解体、轰然倒下,人们不禁要问:当有20万党员的时候,可以建成自己的国家;当有200万党员的时候,可以打败法西斯侵略者;但是当有近2000万党员的时候,他们却丧失了权力。为什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脱离群众。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群众工作。革命时期,对于党与群众的关系即干群关系,毛泽东生动地将之比作是鱼与水的关系。群众是水,党和党的领导干部是鱼。这个比喻非常形象,也很到位。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鱼离不开水,水为了保持生机与活力同样也离不开鱼。在革命时期,敌我力量悬殊,形势严峻,为了党的生存,全党同志必须时刻注意保持党与群众的关系。党执政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有些领导干部渐渐脱离群众。
1.群众观念淡薄,不愿意联系群众
一些领导干部知道“从群众中来”,却不愿意“到群众中去”。受“官本位”思想影响,部分领导干部自视身份不同,戒不掉官腔、放不下架子,不愿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做事情,不知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部分领导干部无视群众疾苦,把上访群众当做刁民,该办的不办,一拖再拖,一躲再躲,互相推诿,来回踢皮球,群众心急如焚,干部却麻木不仁。这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应时刻警惕。
2.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有些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通过一场会议、一次报告就能从“与群众面对面”变成“与群众心贴心”,在联系群众时,不区分社会群体,采取同样的方式方法,沟通协调时完全没有针对性。“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缺乏政策水平、沟通艺术,政策说不清道不明;有的遇到问题三言两语、只言片语,甚至冷言冷语;有的因怕群众掌握政策而隐瞒截留政策,“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甚至讲歪理、谈谬误,使群众产生误解,引起思想混乱。[50]
3.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有些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不知道如何与老百姓交流,除了简单询问“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几句话后竟不知道说什么了,在机关呆得久了,同群众打交道少了,见到群众除了寒暄,连说什么都不知道。下基层车来车往,蜻蜓点水,干部不认识群众,群众也不认识干部,基层调研流于形式。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51]一个党执政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广大党员干部应清醒认识到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在人民。
(三)消极腐败的危险与挑战
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越演越烈,必然亡党亡国。反腐败工作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长期以来,我们反腐败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消除“积极腐败”方面,实际上“消极腐败”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忽视。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消极腐败既包括触犯法规的贪污受贿、索拿卡要等行为,还包括诸如官僚主义、铺张浪费、任人唯亲、宗派主义、部门利益优先等隐性腐败行为。消极腐败损害执政党的肌体,削弱党的威信和公信力以及执政力。
1.不担当不作为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颁布施行后,仍然有部分领导干部不认真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式对上欺瞒组织,对下糊弄群众,不说真话、不讲实话,总说大话、空话,甚至假话、废话连篇,存在不担当不作为、“慵懒散软”“为官不为”等问题。这种行为严重违反党的纪律,侵害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2.政绩观有偏差
一是急功近利,注重短期效益。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52]部分领导干部热衷于“短平快”,只对在任期内显现效果的工作感兴趣,以个人升迁、上级关注作为工作的主要原则,忽视绝大多数人和长远利益。二是决策脱离实际,缺乏科学论证与风险评估,导致部分工程、项目存在集中上马、配套措施跟不上、运营成本高等诸多问题,造成国有资源的严重浪费。三是用人导向不够科学,一些地方和单位在选人用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任人唯亲和重才轻德、以才蔽德、以绩掩德等现象,一些德才平平、投机取巧的人屡屡得到提拔重用,一些德才兼备、踏实干事、不跑不要的干部却受到冷落,使干部群众感到不公,需要继续下大力气纠正和扭转这种现象。
消极腐败如同党肌体上的“肿瘤”,如果不及时“根治”就很有可能“恶变”,甚至危及党的执政地位。
四、新时代增强政治领导本领的思路和方法
广大领导干部应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并在广阔的社会实践和工作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
(一)增强政治思维能力
增强政治思维能力是不断增强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的重要前提,只有切实增强政治思维能力,才能有力维护我们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做到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第一,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与精神追求,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第二,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党员干部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正确把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将理论成果转化成工作指南上下功夫。第三,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统领政治理论学习全过程,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动摇、工作作风不实、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漠等问题。
二是重视实践,在实践中锻造政治思维能力。实践是一切真知的来源,也是提高政治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和动力。第一,领导干部要不怕困难与失败,不怕风险与挫折,敢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才能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和提升政治思维能力。第二,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坚持不懈的执着追求,没有脚踏实地的真抓实干,提高政治思维能力只会浅尝辄止、事倍功半。广大领导干部必须善于在实践锻炼中总结经验,善于用发展着的政治思维能力探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
三是学会从政治上看问题,着力提高政治站位。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就会不同。广大领导干部不仅要学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中和实践中汲取丰富智慧,而且要善于登高望远,从政治上看问题,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站在全局和大局的高度,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政治原则和立场,增强政治的敏锐性和判断力,从思想自觉、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领导艺术上全面提高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
(二)加强政治引领能力
加强政治引领能力即要巩固和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这必然要求领导干部要具备群众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指导能力。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是武装头脑的重要法宝,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党的要求转变为干部群众发动事业的动力,提升认同感,争取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
加强政治引领能力,首先要解决政治引领的起点问题。作为领导干部,要切实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做到想问题、办事情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方向,增强与群众的感情,在为群众工作的过程中,汲取智慧,切实增强政治领导本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特点,广大领导干部要掌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利用互联网,倾听广大群众呼声,用群众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做群众工作,不断提高团结群众和引导群众的水平。
(三)打造政治执行能力
第一,要敢于执行。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执行观念,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对中央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执行,才能保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53]广大党员干部要锻造无悔的精神,修炼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矢志不渝的心智,正确看待痛苦与快乐的关系,得到与失去的关系,以宽阔的胸怀、积极的心态、满腔的热情,把本职工作当做奋斗一生的最终事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
第二,要能够执行。一个人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必然影响政治执行的效果。对于所承担的工作,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愿意做,而且要能做好。就能力提升而言,首先要做到正确理解政策意图,领会政策精神,加强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善于在全局中看问题,善于在大局中找方向,善于在千头万绪中发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在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要做到统筹兼顾,在解决当前问题和实现长期发展问题中,做到上下统一,明确轻重缓急,抓住问题关键,把有限的行政资源用于关键问题,提高行政效率。
第三,要做到及时调整。要加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及时纠偏,全部工作能持续做到最后一步。在执行过程中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形势,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实现能力的新发展。
(四)强化政治局面驾驭能力
增强领导干部政治领导本领要维护政治稳定,预防和化解政治风险,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提升政治局面驾驭能力。首先,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提高决策与执行活动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及时抓住新的机遇,制定科学的政策和行动方案。当今世界形势深刻变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广大党员干部要努力做到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敏锐地把握世界发展大局和时代发展规律,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
其次,要具备忧患意识,提升预警防范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任何一次危机都不是空穴来风,在危机爆发前都会有蛛丝马迹。这就要求干部提高预警防范的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对可能出现或发生的风险做好预防工作,力争把问题和风险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始发状态。
最后,要提高应急决策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应做到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客观分析危机事件的状态、规模、形式、性质、强度和发展趋势等,找出处理危机事件的焦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快速、有效地遏制风险的发展和升级,控制危机局势,化解危机。
(五)锻造政治纪律约束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规矩是党发展壮大的关键,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要在纪律和规章的范围内行事,穿上“紧身衣”,常读“紧箍咒”,做好“螺丝钉”。
一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意识。党章明确规定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既是党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最基本的组织纪律。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四个服从”严格要求自己,把相信组织、服从组织视为生命,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与党同心同德。
二要创新党内法规制度。要根据新形势和党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党的纪律规定,补齐制度漏洞,扎紧制度笼子,实现党内法规建设的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党把纪律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继承和创新发展,突出了党的纪律建设在党的执政和反腐败中的地位和作用。严明纪律是针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要净化党内政治文化生态。事实表明,党内政治纪律约束不强,与党深受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将始终面临着封建传统文化和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双重挑战。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关系文化、人情文化、面子文化还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党内政治生活,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分散主义、宗派主义盛行与这种文化的普遍存在有着极大的关系;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物欲主义、拜金主义等的深刻影响,也在毁坏着党的理想信念和纪律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要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我们坚定地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党内的政治文化生态一定会得到净化,党的政治纪律一定会得到极大的增强,党的政治能力和政治领导本领一定会从根本上得到全面提高。
创新案例
福建漳州:改革基层治理体制
将村民自治纳入党的框架内来领导
为改变有些地方村民自治“去党化”倾向,福建漳州市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强化问题导向,致力改革创新,从抓好村级带头人队伍着手,改革基层治理体制,将村民自治纳入党的框架内来领导,使得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得到加强和改进,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打破“越俎代庖”的治理模式,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市各地从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入手,理顺村党组织与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关系,推进村级党组织书记参选兼任村监委会主任和党员参选担任村民代表。对个别长期受宗族、宗派势力干扰的村,探索将村级党组织改为乡镇党委派驻的村级党工委,将符合条件的村级党支部升格为村级党委或党总支,将党支部建在产业、行业上。全市新成立村级党工委8个,按照产业、行业等划分党支部的村级党委(总支)10个,避免了“小马拉大车”现象。同时,采取“支部搭台、群众唱戏”等联系服务群众的新形式,强化党组织对农民合作社、村级老人协会、宗亲理事会等社会组织的统一领导。
打破“放任自流”的选举模式,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加强对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领导,对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或当选者,运用户代表表决通过的《村民自治章程》规定予以否决。实行“一村一策”,慎选民主选举模式。对班子薄弱、确实找不到合适人选的村,采取“先调整后选举”;对班子不协调的村,采取“先处理再换届”;对软弱涣散村,采取“先整顿再换届”;对长期停滞不前的村,下派县乡干部到村任党组织书记87名、任第一书记247名,探索推进9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跨村异地任职等。
打破“乡村隔阂”的管控模式,强化党组织的分类施治责任。强化县乡党委管党治党责任,建立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常态化机制。市委专门出台配齐配强班子、规范民主管理、专项重点整顿等“八条硬措施”,推动2014年倒排确定的175个村(社区)党组织全部转化。每年确定一批村财薄弱村作为帮扶重点村,出台了土地、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和部门挂钩帮扶责任制,近两年来推动了全市122个首批重点扶持村由村财零经营性收入提高到平均5.16万元,致力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问题。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