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真性团块次代同样“下流”人数激增

比第二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即团块次代。年轻约5岁的真性团块次代的情形又是怎样呢?

真性团块次代男性在1999年20—24岁时自认为属于“下流”的人群比例为28.2%,到了2004年25—29岁时这一比例上升至38.4%,也增加了1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自认为属于“上流”的人群比例却由16.0%降低至8.9%,几乎减少了一半(见图3-3)。

图3-3 阶层意识的演变(真性团块次代,男性)

资料出处:数据源自内阁府“国民生活意识调查”,由Culture Studies研究所绘制

女性的情形也相似,“下流”的比例由19.0%增加至26.8%,而“上流”的比例却由19.6%减少至11.9%(见图3-4)。

图3-4 阶层意识的演变(真性团块次代,女性)

资料出处:数据源自内阁府“国民生活意识调查”,由Culture Studies研究所绘制

20—24岁以后男性女性的阶层意识不约而同地开始呈“下流化”的原因在于,从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一名社会人,随之,结婚、生育等人生大事相伴而来,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生活现实显然导致了阶层意识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那么阶层意识的“下流化”或许是各世代共通的普遍现象了。

加之真性团块次代恰好遭遇过剧烈的经济衰退,“上流”的减少和“下流”的增多便显得特别醒目了。其中男性的“下流”阶层意识短短五年时间便激增10.2个百分点,在各世代各年龄段中增幅都位列第一;而同一时期内女性的“下流”阶层意识增加了7.8个百分点,也仅次于团块次代的女性。

此外,20—24岁的男性中自认为属于“上流”的人群比例最高的是1997年,达19.3%,其次是从1996—2002年期间,基本上在15%前后。女性自认为属于“上流”的人群比例最高的是1996年,竟高达23.1%,其次是从1996—2003年期间,也始终维持在20%左右(见图3-5)。

图3-5 20—24岁男性和女性阶层意识中“上流”所占的比例

资料出处:数据源自内阁府“国民生活意识调查”,由Culture Studies研究所绘制

与此相对的则是,1984年的20—24岁即新人类世代的男性中的“上流”阶层意识者仅为7.5%,同一年的25—29岁即1955—1959年期间出生的一代(笔者也属于这一代)则更是只有4.7%。

由此可见,即使在被人激赞为高消费时代到来的20世纪80年代,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依然不过是一个清贫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