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基本原则
开始学习智慧投资基础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理解巴菲特指导思想的基本宗旨,即短期来看,市场确实会不时出现混乱,产生非理性的波动;但长期来看,证券的市场定价符合其自身潜在价值。这一思想被格雷厄姆的学生广泛传播。
格雷厄姆这一看似矛盾的思想被当作一种教学理论,贯穿于巴菲特的信件中,因为它明确了投资者所追逐的目标——基于良好的因果逻辑关系推理及与其相匹配的理性合理的商业分析,遴选出潜在回报率最高且相对风险最低的证券,这才是长期投资者的策略。投机者则截然不同,他们要么通过预测其他投资者的买卖行为进行投机而获取收益,要么通过推测油价或利率等基本面的短期波动而获取收益。因而我们说投资者是来做生意的,而投机者是来赌博的。
投资者基本会把短期内股票价格的涨跌看作随机波动,而这种波动大部分是微不足道的。同时,由于这种波动是随机的,没人能系统化地预测这种趋势。观测短期波动与投资根本无关。
然而,从长期来看,市场将趋于理性,并且最大限度地将公司的经济状况反映到其股价上。明白这一点,投资者就会将关注点放在可靠的长期商业分析和稳健的推理上——这正是我们在较长时间后获取超额收益所依靠的力量。
这一重要基本原则由本杰明·格雷厄姆直接提出,作为巴菲特的老师、前任雇主和他心目中的英雄,格雷厄姆实证性地提出了证券分析法。格雷厄姆具有革命精神,因身为华尔街的领军人物而广为人知,他率先将那些看上去类似暗黑艺术的东西变成一项真正的职业。一接触格雷厄姆的想法,巴菲特就着了迷,以至他给自己的儿子(即将就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下一届非执行董事长)取名为霍华德·格雷厄姆·巴菲特。掌握巴菲特从合伙关系开始那几年一直到现在所形成的投资原则,需要对格雷厄姆的一些基本思想和影响拥有透彻的理解。
1950年,巴菲特19岁,提前一年从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毕业。而后他申请了哈佛商学院,却被告知如果几年后再申请他被录取的可能性更大。被哈佛拒绝成了他经历过的最幸运的事情之一。
因为他随后开始查看其他商学院,看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宣传手册。看小册子时,巴菲特发现他最爱的那本《聪明的投资者》一书的作者不但健在,而且还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他立即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几周后(巴菲特是8月份申请的),他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没过多久他就成为格雷厄姆门下的得意弟子。大家可以想象这两人之间动态的思维碰撞的情形。格雷厄姆为巴菲特的思想智慧奠基,而巴菲特作为班里唯一一个得到A+的学生,拾起了格雷厄姆正在放下的东西。
毕业后,巴菲特迫切希望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但是,就像他后来的自嘲——尽管他要求义务工作,但是因为自己被“高估”还是没能得到这份工作。而他没得到这份工作的真正原因很可能是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是为数不多的一家犹太人掌权的投资公司。巴菲特在其他地方仍然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但是其他那些够格的犹太人如果不被格雷厄姆接收很可能面临失业。
失望之余,巴菲特返回奥马哈,和父亲一起从事证券经纪人的业务,但他一直怀揣着和格雷厄姆共事的想法。连续三年,巴菲特一直给格雷厄姆写信并分享关于股票的看法,他的导师终于缓和了态度,于1954年邀请他回到纽约。在他进入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后一年,格雷厄姆决定退休,而巴菲特也没在公司留很久。
这时的巴菲特25岁,他又一次回到了奥马哈,但是这回他没有再次跟随父亲从事股票经纪人的老本行。这一次,他没有再听从格雷厄姆或是父亲的建议,而是自己开始了合伙投资的事业。他的合伙投资公司以格雷厄姆已有的组织结构为蓝本,并且主要借鉴了其投资原则。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一直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直到格雷厄姆于1976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