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兴衰:修昔底德的政治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序

进入新世纪,“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方兴未艾,生机勃勃,这无疑是中国大学教育自我更新的新起点。“通识教育”旨在关心人格的修养、公民的责任、知识的整全、全球的视野,进而为新世纪中国文化传统的接续与光大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通识教育是教育自我反思的产物,它要摆脱“概论”式“知识传授”的陋习,要摆脱教学与育人脱节的怪圈;它要努力将课堂与书院构建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术-生活共同体,培养学生的学术想象力、理论贯通力、阅读与思考的能力以及写作与表达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识教育”须依托于专业教育,它需要教师具备相当的专业学术积累,同时要求教师能够自觉地克服专业视野本身的局限,这无疑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理论视野、教学方法以及学术修养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而“通识教育”在中国同时也是教师自我挑战与成长的过程。

在通识教育改革的探索中,复旦大学敢为天下先,率先在国内的大学中提出“通识教育”的原则。2005年成立“复旦学院”至今,逐步形成了以五大“住宿书院”与七大模块“核心课程”为代表的复旦通识教育模式,并以此为载体全面构建了复旦通识教育体系。我们的愿景日趋清晰,我们的行动路线更加务实。

“复旦通识”丛书正是我们推进复旦乃至整个中国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复旦的创新实践以及国内外各高校的经验积累,我们要为中国的通识教育开创自身的传统,确立自身的标尺,践行自身的道路,同时也需要借鉴世界文明传统中的优秀成果。丛书初步拟定分三大系列:

“读本系列”:它是教师在核心课程教学基础上的独立著述,是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学术著作;它绝不是普及性的概论式读物,而是注重思想性与理论高度的论著。读本围绕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基础上发散出去,既有聚焦的深度,又有视野的广度;有知识,更有关怀。读本可作为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参考用书,也将成为好学之士进入相关领域的路线图。通过这个系列,教师的教学成果得以逐渐积累,课程内涵得以不断升华,从而真正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译介系列”:它重在译介域外那些将通识教育纳入世界文明统序中考察的标志性著述。译著重视论题的历史脉络,强调理论视野与现实关切;其论题不会只限于通识教育,不会就观念谈观念,就方法谈方法,而是在广泛的知识背景下深入对某一专题的认识,包括对通识本身的理解。大学教育,尤其是通识教育,承载着一个文明的传统赓续与精神形塑,它存亡继绝又返本开新。通过针对性的译介工作,希望能够为中国通识教育提供更宽广的思想脉络和更扎实的现实感,进而更加明确中国通识教育的历史使命和伟大目标。

“论丛系列”:通识教育既需要大学管理者的决策推动,又需要教师的持续努力,更需要学生的积极投入。通识教育背后的根本动力是大学管理者、大学教师与大学生们对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使命的高度认同和思想共识。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者们既是行动者,也是思想者。他们的思考永远是最鲜活的,其中既有老校长们对于通识教育高瞻远瞩的观念梳理、问题诊断以及愿景展望,也有广大教师针对具体课程脚踏实地的反思与总结,更有学者对高等教育以及通识教育领域精深细致的研究。

我们希冀这一丛书能够帮助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扎实推进。惟愿“复旦通识”丛书不断推陈出新,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是为序。

“复旦通识”丛书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