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鸿踏雪泥(第三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序

中国的仪表、自动化发展历史久远。据《韩非子·有度》记录,远在战国时代已有了利用自然磁铁制成的指南仪器,称为司南。据《西京杂记》记载,西汉年间就出现了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的指南车。

1925年,我们的前辈在上海建立的中国科学仪器馆,开创了我国近现代仪表制造业。1928 年冬,国民政府工商部鉴于工业试验与研究为发展工业之必要基础,在呈请国民政府筹设工业试验所的呈文中称: “……国货之真伪,制造之优劣,既非目力所能鉴别,亦非徒手所能分析,势不能不借助于精密之仪器……”。1932年,在已成立的全国最大的工业研究试验机构—中央工业试验所设立了电气工业试验室,聚集了我国最初的仪表科技人员。数年之中,依照国际通行的ASTM标准,研制的检测仪器、试验设备达26个种类。

在抗战最艰苦的年月,西南联大等高校开设了《应用电子学》、《伺服机件》等课程,这是我国最早的仪表和自动化课程。之后,诸如钱学森、钱钟韩、王大珩、钟士模、沈尚贤、张钟俊、王良楣、杨嘉樨、李华天、郎世俊、周春晖、方崇智、疏松桂、朱良漪等不少有志者,他们矢志民族复兴,国家昌盛,科学文化的繁荣,凭借着信念与坚韧,奔赴海外求学、工作,而后归国从教立业,成为我国现代史上仪表和自动化领域内各领风骚的名师大家。

自建国60年来,特别是前30年,我国仪表和自动化行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艰难的环境中百折不挠成长发展,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为我国仪表和自动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1957年,受教育部委托,清华大学开办的生产过程自动化进修班,为我国培养出第一批从事自动化技术的高级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后来成了教育、研究、设计和产业单位的领军人才与核心人物。改革开放后的30年,我国仪表和自动化技术与产业乘改革开放之东风,抓住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机遇,发展突飞猛进,仪表和自动化领域内的诸多空白被迅速填补,我国和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显著缩小,成就举世瞩目。

为彰显仪表与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弘扬老一辈仪表和自动化人的历史功绩和锲而不舍的创新创业精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于2011年10月发出了《关于征集中国仪表和自动化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60年史料联合通知》。通过一年多来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国仪表和自动化60年发展史史料《飞鸿踏雪泥》终于出版了。

《飞鸿踏雪泥》收录的文章多是以第一人称记述的,是仪表和自动化人的亲身经历、亲手所为、亲眼所见,他们在穿越建国来的60年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脚印。读了饱含深情记载历史的一篇篇文稿,看了一张张凝聚并唤起记忆的老照片,将人的思绪带回到前60年的历史进程。那些曾经的人和事,不仅让人领悟了历史赋予的深意,更让人体会到在“人”“事”之中所蕴含的规律和精神。这些文稿、这些照片,是建国60年来我国仪表和自动化事业发展历史的宝贵素材。

60年中国仪表和自动化事业的发展历史,文献素材之多浩如烟海,实物、典藏之富犹如宝库。希望能把这件有意义的工作有始有终地坚持下去,以精析历史,启迪未来,回报社会。

60年已经过去,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飞鸿踏雪泥》埋藏孕育着未来的种子,作为在这个领域内曾经工作和奋斗过的一员,期盼《飞鸿踏雪泥》的出版能激励年轻一代的仪表和自动化工作者们在振兴中华,勇攀高峰的过程中成为参天大树,脚踏实地,展翅高飞。

是为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