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仍然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公共问题。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性疾病。按病原学分类,肝炎病毒至少有7种,即甲、乙、丙、丁、戊、己和庚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等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丁型肝炎(hepatitis C)及戊型肝炎(hepatitis E)等。甲型、戊型肝炎多为急性起病,预后良好,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预后较差,部分患者可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
病因病机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至少有5种:①甲型肝炎病毒(HAV);②乙型肝炎病毒(HBV);③丙型肝炎病毒(HCV);④丁型肝炎病毒(HDV);⑤戊型肝炎病毒(HEV)。这几种肝炎病毒的核酸、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各异。另外,尚有HGV、TTV等,现认为不属于嗜肝病毒的范畴。
本病属于中医胁痛、黄疸等范畴。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因为肝位居于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主藏血,体阴而用阳,所以肝疏泄不及,肝郁气滞,脾土壅滞,湿自内生;或气郁日久,气滞及血,瘀血停积;或肝肾亏虚,血不荣络等,均可导致胁痛。黄疸的病因主要有感受时邪疫毒、饮食所伤、七情不和及脏腑功能失调等。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而导致本病。
疾病分型
1.根据病原学分类,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甲型肝炎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各型病毒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无法区别。
2.根据病程的长短,病情的严重程度,黄疸的出现与否,以及特殊的临床表现,肝炎的临床分型如下:
(1)急性期 ①急性黄疸型肝炎。②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良性经过,有自愈性。
(2)重型肝炎 ①急性肝衰竭。②亚急性肝衰竭。
(3)慢性期 慢性肝炎,合并肝硬化。
(4)无症状的隐性感染 无感染症状,部分可有轻度、短暂血清转氨酶增高。
治法治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变化较多,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病期区别对待。一般轻型急性肝炎预后良好,用药宜轻简,以休息和营养支持为主,对出现肝衰竭者要及时发现和抢救。慢性肝炎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抗病毒、调整免疫、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及心理等治疗措施。
实证胁痛以祛邪疏通为要,分别采用疏肝、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和泻腑等法。虚证胁痛以滋阴柔肝、滋养肝络为主,同时亦可适量加入理气之品,以疏通气机。黄疸在治疗上首先应以化湿邪、利小便为主,并根据湿热、疫毒、寒湿及气血的具体情况灵活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