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决明子—决明
别名:假绿豆、马蹄子、羊角豆、野青豆、猪骨明
来源: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
【原植物】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高0.5~2m。上部分枝多。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3对,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下面及边缘有柔毛,最下1对小叶间有1条形腺体,或下面2对小叶间各有一腺体。花成对腋生,最上部的聚生;总花梗极短;萼片5,倒卵形;花冠黄色,花瓣5,倒卵形,基部有爪;雄蕊10,发育雄蕊7,3个较大的花药先端急狭成瓶颈状;子房细长,花柱弯曲。荚果细长,近四棱形。种子多数,棱柱形或菱形略扁,淡褐色,光亮,两侧各有1条线形斜凹纹。花期6~8月,果期8~10月。生于丘陵、路边、荒山、山坡疏林下。我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或野生。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药材性状】略呈棱柱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长3~7mm,宽2~4mm。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一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明目,润肠通便。主治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知母
别名:蒜辫子草、羊胡子根、马马草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mge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茎横生,粗壮。密被许多黄褐色纤维状残叶基,下面生有多数肉质须根。叶基生,丛出,线形,上面绿色,下面深绿色,无毛,质稍硬。叶基部扩大包着根茎。花葶直立,不分枝,下部具披针形退化叶,上部疏生鳞片状小苞片;花2~6朵成一簇,散生在花葶上部呈长总状花序;花黄白色,具短梗;花被片6,基部稍连合,2轮排列,长圆形,先端稍内折,边缘较薄;发育雄蕊3,花药黄色,退化雄蕊3,不具花药;雌蕊1,子房长卵形,3室,花柱短。蒴果卵圆形。种子长卵形,具3棱,一端尖,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生于向阳干燥山坡、丘陵草丛中或草原地带,常成群生长。分布我国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江苏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烘干,习称“毛知母”;趁鲜剥去外皮,晒干为“知母肉”。
【药材性状】①毛知母:根茎扁圆长条状,微弯曲,长3~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下面略凸起,有纵皱纹及凹点状根痕或须根痕及残茎。②知母肉表面黄白色。质坚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颗粒状。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栀子
别名:木丹、鲜支
来源:为茜草科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
【原植物】常绿灌木,高1~2m。小枝绿色,幼时被毛,后近无毛。单叶对生;托叶两片,生于叶柄内侧;叶片革质,全缘,上面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侧脉羽状。花大,极芳香,顶生或腋生;萼绿色;花冠高脚碟状,白色,后变乳黄色,基部合生成筒,旋转排列;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极短,花药线形,纵裂,2室;雌蕊1,子房下位,1室。果实深黄色,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有5~9条翅状纵棱,先端有条状宿存之萼。种子多数,鲜黄色,扁椭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1月。生于丘陵山地或山坡灌林中。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采收加工】于10月中、下旬,当果皮由绿色转为黄绿色时采收,除去果柄杂物,置蒸笼内微蒸或放入明矾水中微煮,取出晒干或烘干。亦可直接将果实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果实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翅状纵棱5~9条,两棱间有明显的纵脉1条,顶端有宿萼基部稍尖,有果柄痕。果皮薄而脆,稍具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种子扁椭圆形,集结成团,暗红色或红黄色,表面有细点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
【功能与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吐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夏枯草
别名:棒柱头花、灯笼头、棒槌草、锣锤草、丝线吊铜锤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 的干燥果穗。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茎高15~ 30cm。有匍匐地上的根状茎,节上生须根。茎上升,下部伏地,自基部多分枝,钝四棱形。具浅槽,紫红色,被稀疏的糙毛或近无毛。叶对生,叶柄自下部向上渐变短;叶片卵状长圆形,大小不等,先端钝,基部圆形、截形至宽楔形,下延至叶柄成狭翅,边缘具不明显的波状齿或几近全缘。轮伞花序密集排列成顶生的假穗状花序;苞片肾形或横椭圆形,具骤尖头;花萼钟状,二唇形,上唇扁平,先端几截平,有3个不明显的短齿,中齿宽大,下唇2裂,裂片披针形;花冠紫色、蓝紫色或红紫色。小坚果黄褐色,长圆状卵形;花期4~6月,果期6~8月。生于荒地、路旁及山坡草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呈圆柱状,略扁,长1.5~8cm,直径0.8~1.5cm,淡棕色至棕红色。全穗由数轮至十数轮宿萼与苞片组成,每轮有对生苞片2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内有花3朵,花冠多已脱落,宿萼二唇形,内有小坚果4枚,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体轻。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寒。归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清肝明目,散结解毒。主治目赤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病。
芦根—芦苇
别名:苇根、芦柴根、苇子根、甜梗子、芦头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 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原植物】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m。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节上有芽。茎直立,中空。叶2列,互生;叶鞘圆筒状,叶舌有毛;叶片扁平,边缘粗糙。穗状花序排列成大型圆锥花序,顶生,微下垂。下部梗腋间具白色柔毛;小穗通常有4~7朵花,第1朵花通常为雄花,颖片披针形,不等长,第1颖片长为第2颖片之半或更短;外稃长于内稃,光滑开展;两性花,雄蕊3,雌蕊1,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稃分离。花、果期7~10月。生于河流、池沼岸边浅水中。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鲜芦根:呈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痕。体轻,质韧,不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成环。气微,味甘。
干芦根: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饮片多切成长1~2cm小段。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淡竹叶
别名:叶门冬青、迷身草、长竹叶、山冬、淡竹米、林下竹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的干燥茎叶。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0~90cm。根状茎粗短,坚硬。须根稀疏,其近顶端或中部常肥厚成纺锤状的块根。秆纤弱,多少木质化。叶互生,广披针形,先端渐尖或短尖,全缘,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而渐狭缩成柄状或无柄,平行脉多条,并有明显横脉,呈小长方格状,两面光滑或有小刺毛;叶鞘边缘光滑或具纤毛;叶舌短小,质硬,有缘毛。圆锥花序顶生,分枝较少,疏散,斜升或展开;小穗线状披针形,具粗壮小穗柄;颖片长圆形,具五脉,先端钝,边缘薄膜质,第1颖片短于第2颖片;外稃较颖片为长,披针形,先端具短尖头,具5~7脉,内稃较外稃为短,膜质透明。颖果纺锤形,深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野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边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和西南等地。
【采收加工】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
【药材性状】长25~75cm。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叶鞘开裂。叶片披针形,有的皱缩;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除烦,利尿。主治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
莲子心—莲
别名:薏、苦薏、莲薏、莲心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成熟种子中的干燥幼叶及胚根。
【原植物】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洞,外生须状不定根。节上生叶,露出水面;叶柄着生于叶背中央,粗壮,圆柱形,多刺;叶片圆形,直径20~90cm。全缘或稍呈波状,上面粉绿色,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花单生于花梗顶端,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花大,芳香,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花瓣椭圆形或倒卵形;雄蕊多数,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于花托之下;心皮多数,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内,子房椭圆形,花柱极短。花后结“莲蓬”,倒锥形,有小孔20~30个,每孔内含果实1枚;坚果椭圆形或卵形。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卵形或椭圆形,种皮红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生于水泽、池塘、湖沼或水田内,野生或栽培。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地。
【采收加工】从莲蓬中取出,晒干。
【药材性状】略呈细圆柱形,长1~1.4cm,直径约0.2cm。幼叶绿色,一长一短,卷成箭形,先端向下反折,两幼叶间可见细小胚芽。胚根圆柱形,长约3mm,黄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有数个小孔。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主治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心肾不交,失眠遗精,血热吐血。
鸭跖草
别名:鸡舌草、地地藕、竹叶菜、露草、帽子花、竹叶兰、鹅儿菜
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 的干燥地上部分。
【原植物】一年生草本,植株高15~60cm。多有须根。茎多分枝,具纵棱,基部匍匐,上部直立。仅叶鞘及茎上部被短毛。单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膜质鞘,抱茎,有白色缘毛,全缘。总苞片佛焰苞状,有柄,与叶对生,心形,稍镰刀状弯曲,先端短急尖,边缘常有硬毛。聚伞花序生于枝上部者,花3~4朵,具短梗;萼片3,卵形,膜质;花瓣3,深蓝色,较小的1片卵形,较大的2片近圆形,有长爪;雄蕊6;花丝较短,无毛,先端蝴蝶状;雌蕊1,子房上位,卵形,花柱丝状而长。蒴果椭圆形,2室,每室种子2颗。种子表面凹凸不平,具白色小点。花期7~9月,果期9~10月。生于湿润阴处,在沟边、路边、田埂、荒地、山坡及林缘草丛中常见。分布于我国南北大部分地区。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收,晒干。
【药材性状】本品可长达60cm,黄绿色或黄白色,较光滑。茎有纵棱,多有分枝或须根,节稍膨大;质柔软,断面中心有髓。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花多脱落,总苞片佛焰苞状,心形;花瓣皱缩,蓝色。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寒。归肺、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密蒙花
别名:小锦花、羊耳朵、疙瘩皮树花、染饭花
来源: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 的干燥花蕾及花序。
【原植物】落叶灌木,高约3m,最高可达6m以上。小枝灰褐色,微具4棱,枝及叶柄、叶背、花序均密被白色星状毛及茸毛。单叶对生;叶片宽披针形,全缘或具小锯齿。大圆锥花序由聚伞花序组成,顶生及腋生,总苞及萼筒、花冠密被灰白色绒毛;花萼钟状,先端4裂;花冠筒状,先端4裂,筒部紫菫色,口部橘黄色,内外均被柔毛;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上位,2室,被毛,花柱短,柱头膨大,长卵形。蒴果长卵形,2瓣裂,外果皮被星状毛,基部具宿存花被。种子细小,两端具翅。花期2~3月,果期5~8月。生于山坡、丘陵、河边、村边的灌木丛和林缘。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福建、西藏等地。
【采收加工】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药材性状】多为花蕾密聚的花序小分枝,呈不规则圆锥状。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密被茸毛。花蕾呈短棒状,上端略大;花萼钟状;花冠筒状,与萼等长或稍长,先端4裂,裂片卵形;雄蕊4,着生在花冠管中部。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辛。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养肝,明目退翳。主治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眼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青葙子—青葙
别名:草决明、野鸡冠花子、狗尾巴子、牛尾巴花子
来源:为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
【原植物】一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无毛。茎直立,通常上部分枝,绿色或红紫色,具条纹。单叶互生;有叶柄或无柄;叶片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尖或长尖,基部渐狭且稍下延,全缘。花着生甚密,初为淡红色,后变为银白色,穗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或分枝顶,呈圆柱形或圆锥形,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质,白色光亮;花被片5,白色或粉红色,披针形;雄蕊5,下部合生成杯状,花药紫色。胞果卵状椭圆形,盖裂,上部作帽状脱落,顶端有宿存花柱,包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扁圆形,黑色,光亮。花期5~8月,果期6~10月。生于坡地、路边、平原较干燥的向阳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或栽培品种。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或摘取果穗,晒干,收集种子,除去杂质。
【药材性状】呈扁圆形,少数呈圆肾形,直径1~1.5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中间微隆起,侧边微凹处有种脐。种皮薄而脆。气微,无味。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肝,明目,退翳。主治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荸荠
别名:黑三棱、地栗、马蹄、红慈菇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荸荠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 Trin. Ex Henschel的球茎。
【原植物】多年生水生草本,高30~100cm。匍匐根茎细长,顶端膨大成球茎。秆丛生,圆柱状,光滑,有多数横膈膜。无叶片,秆基部有叶鞘2~3。小穗圆柱状,淡绿色,有多数花;鳞片卵状长圆形,螺旋状排列,中脉1,有淡棕色细点;下位刚毛7条,较小坚果长1.5倍,有倒刺;柱头3。小坚果宽倒卵形,双凸状,先端不缢缩,有颈并呈领状的环,棕色,光滑;花柱基三角形,宽为小坚果的1/2。花、果期5~9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冬季采挖,洗净泥土,鲜用或风干。
【药材性状】球茎圆球形,稍扁,大小不等,下端中央凹陷,上部顶端有数个聚生的嫩芽,外包枯黄的鳞片。表面紫褐色或黄褐色。节明显,环状,附残存的黄色膜质鳞叶。质嫩脆,剖面白色。气微,味甜。以个大、肥嫩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生津,化痰,消积。主治温病口渴,咽喉肿痛,痰热咳嗽,目赤,消渴,痢疾,黄疸,热淋,食积,赘疣。
苦瓜
别名:癞瓜、凉瓜、红羊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 的果实。
【原植物】一年生攀缘草本。多分枝,茎枝被细柔毛。卷须不分枝,纤细,被微柔毛。叶片为卵状椭圆状肾形或近圆形,膜质,上面绿色,背面淡绿色,脉上被明显的微柔毛,5~7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边缘具粗锯齿或者不规则的小裂片,先端多半钝圆形,基部弯曲成半圆形,叶脉掌状。雌雄同株;雄花单生,有柄,中部或基部有苞片,苞片肾状圆心形,萼筒钟形,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黄色,5裂,先端钝圆或微凹,雄蕊3;雌花单生,有柄,基部有苞片,子房纺锤形,花柱细长,柱头3枚。果实为长椭圆形、卵形或两端狭窄,全体具钝圆不整齐的瘤状突起,成熟时橘黄色。种子椭圆形扁平,包于红色肉质的假种皮内。花期6~7月,果期9~10月。我国南北均普遍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果实,切片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干燥的苦瓜片呈椭圆形或矩圆形,厚2~8mm,长3~15cm,宽0.4~2cm,全体皱缩,弯曲,果皮浅灰棕色,粗糙,有纵皱或瘤状突起,中间有时夹有种子或种子脱落后留下的孔洞,质脆,易断。气微,味苦。以青边、肉质、片薄、子少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祛暑涤热,明目,解毒。主治暑热烦渴,消渴,赤眼疼痛,痢疾,疮痈肿毒。
(二)清热燥湿药
南天竹叶—南天竹
别名:南竹叶、天竹叶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 Nandina domestica Thunb. 的叶。
【原植物】常绿灌木,高约2m。茎直立,圆柱形,丛生,分枝少,幼嫩部分常为红色。叶互生,革质有光泽;叶柄基部膨大呈鞘状;叶通常为三回羽状复叶,小叶3~5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深绿色,冬季常变为红色。花成大型圆锥花序,萼片多数,每轮3片,内两轮呈白色花瓣状;雄蕊6,离生;子房1室,有2个胚珠,花柱短。浆果球形,熟时红色或有时黄色,内含种子2颗,种子扁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生长于疏林及灌木丛中,多栽培于庭院。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四季均可采叶,洗净,除去枝梗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二至三回羽状复叶,最末的小羽片有小叶3~5枚;小叶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深绿色或红色,革质。气弱,味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主治肺热咳嗽,百日咳,热淋,尿血,目赤肿痛,疮痈,瘰疬。
黄芩
别名:元芩、山茶根、黄金条根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 80cm。茎钝四棱形,具细条纹,绿色或常带紫色;自基部分枝多而细。叶交互对生,无柄或几无柄;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无毛或微有毛,下面淡绿色,沿中脉被柔毛,密被黑色下陷的腺点。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偏向一侧;苞片叶状,卵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花萼二唇形,紫绿色;花冠二唇形,蓝紫色或紫红色,上唇盔状,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两侧裂片向上唇靠合。花冠管细,基部骤曲;雄蕊4,稍露出,药室裂口有白色髯毛;子房褐色,生于环状花盘上,花柱细长。小坚果4,卵球形,黑褐色,有瘤。花期6~9月,果期8~10月。生于向阳干燥山坡、荒地上,常见于路边。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摘去粗皮,晒干。
【药材性状】呈圆锥形,扭曲。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湿温、暑温之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黄连
别名:王连、支连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茎黄褐色,常分枝。叶基生,叶片卵状三角形,3全裂,中央裂片具细柄,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二深裂。聚伞花序顶生;花黄绿色;总苞片披针形,通常3,羽状深裂;小苞片圆形;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约为萼片的1/2,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细柄。花期2~4月,果期3~6月。生于山地林中或山谷阴处,野生或栽培。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南部。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收,以秋末冬初挖取为佳。栽培黄连以生长5~6年采收为宜,挖出根茎,除净泥土,剪去须根及茎叶,烘干,趁热装入“撞笼”内撞净须根及泥沙。
【药材性状】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热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
黄柏—黄皮树
别名:檗木、檗皮、黄檗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的干燥树皮。
【原植物】黄皮树,落叶乔木,高10~12m。树皮外观棕褐色,可见唇形皮孔,外层木栓较薄。奇数羽状复叶对生,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卵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不对称,近全缘,上面中脉上具有锈色短毛,下面密被锈色长柔毛,小叶厚纸质。花单性,雌雄异株;排成顶生圆锥花序,花序轴密被短毛。花紫色;雄花有雄蕊5~6,长于花瓣,退化雌蕊钻形;雌花有退化雄蕊5~6,子房上位,有短柄,5室,花柱短,柱头5浅裂。果轴及果皮粗大,常密被短毛;浆果状核果近球形,密集成团,熟后黑色,内有种子5~6颗。花期5~6月,果期10~11月。生于杂木林中。分布于陕西南部、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定植15~20年采收,5月上旬至6月上旬剥皮。剥下的皮,趁鲜刮掉粗皮,晒至半干,再叠成堆,用石板压平,再晒至全干。
【药材性状】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1~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主治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苦参
别名:苦骨、川参、凤凰爪、牛参、地骨、野槐根
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 的干燥根。
【原植物】落叶半灌木,高1.5~3m。根圆柱状,外皮黄白色。茎直立,多分枝,具纵沟;幼枝被疏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5~29,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有短柄,全缘,背面密生平贴柔毛;托叶线形。总状花序顶生,被短毛,苞片线形;萼钟状,扁平,5浅裂;花冠蝶形,淡黄白色;子房柄被细毛,柱头圆形。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种子间微缢缩,呈不明显的串珠状,疏生短柔毛。种子3~7颗,近球形,黑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生于沙地或向阳山坡草丛中及溪沟边。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根头及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饮片鉴别】苦参为圆形或类圆形厚片,表面黄白色,具放射纹理及裂隙,时见同心性环纹,周边灰棕色或棕黄色。质坚韧,纤维性。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主治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龙胆
别名:胆草、地胆草、四叶胆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三花龙胆Gentiana triflora Pall.或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
【原植物】龙胆: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花枝单生,直立,中空。叶对生;无柄;下部叶鳞片状,基部合生,长5~10mm,中、上部叶近革质,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7cm,宽0.7~3cm,顶端急尖或长渐尖,基部心形或圆形,上面暗绿色,下面色淡,边缘外卷,粗糙;叶脉3~5条。花多数,簇生枝顶和叶腋,无花梗;每朵花下面具2个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苞片;花萼钟形,顶端5裂,常外反或开展,不整齐;花冠筒状钟形,蓝紫色,花冠顶端5裂,裂片卵形,褶三角形;雄蕊5,着生于花筒中部,花柱短,柱头2裂。蒴果内藏,长圆形,有柄。种子多数,褐色,有光泽,具网纹,两端具宽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于海拔200~1700m的山坡草地、林下草甸、路边、河滩灌丛中。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
【药材性状】龙胆: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圆柱形,略扭曲;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下部较细,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色较浅,呈点状环列。气微,味甚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主治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
白鲜皮—白鲜
别名:藓皮、北鲜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m。全株有特异的香味。根肉质,侧根多,外皮黄白至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有狭翼,无叶柄;小叶9~13。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顶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密布腺点,下面白绿色,腺点较稀疏。总状花序顶生,长可达30cm,花轴及花柄混生白色柔毛及黑色腺毛;萼片5,卵状披针形,基部稍连合;花瓣5,色淡红而有紫红色线条,倒披针形或长圆形,基部渐小呈柄状;雄蕊10;子房上位,5室。蒴果,密被腺毛。成熟时5裂,每瓣片顶端有一针尖。种子2~3颗,近球形,顶端短尖,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月。生长于土坡及灌丛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河南、甘肃、四川、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和粗皮,剥取根皮,干燥。
【药材性状】本品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皮厚0.2~ 0.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根痕和细纵皱纹,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主治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功劳木—阔叶十大功劳
别名:土黄柏、十大功劳、老鼠刺、刺黄连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 (Fort. ) Carr. 的根和茎。
【原植物】常绿灌木,高1~4m。茎表面土黄色或褐色,粗糙,断面黄色,叶互生,厚革质;具柄,基部扩大抱茎;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5片,侧生小叶无柄,阔卵形,大小不等,顶生小叶较大,有柄,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反卷,每边有2~8枚大的刺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总状花序生于茎顶,直立,6~9个簇生,小苞片1;萼片9,排成三轮;花黄褐色,花瓣6,长圆形,先端2浅裂,基部有2个蜜腺;雄蕊6;雌蕊1。浆果卵圆形,成熟时蓝黑色,被白粉。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生于向阳山坡的灌丛中,也可栽培。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亦可先将茎外层粗皮刮掉,然后剥取茎皮,鲜用或晒干。
【饮片鉴别】为不规则圆形薄片,表面黄色,木部有菊花纹。周边灰黄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纵沟纹。质坚硬、不易碎。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解毒。主治肺热咳嗽,黄疸,泄泻,痢疾,目赤肿痛,疮疡,湿疹,烫伤。
黄藤—藤黄连
别名:土黄连、黄连藤、伸筋藤、山大王、天仙藤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藤黄连Fibraurea recisa Pierre的根、茎或叶。
【原植物】木质大藤本,长达10m。根和茎的木质部均鲜黄色,甚苦。茎粗壮,常扭曲,灰棕色,具深沟状裂纹。叶柄两端明显膨大;叶片革质,长圆状卵形,有时阔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两面均有光泽。圆锥花序生于无叶的老枝上,阔大而疏散;花单性异株,花被片8~12,自外向内渐大;雄花雄蕊3,分离,花丝肥厚;雌花具3心皮。核果长圆状椭圆形,黄色,内果皮木质。花期春末夏初,果期秋冬季。生于山谷密林中或石壁上。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根、茎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晒干;叶春、夏季采收,晒干。
【药材性状】根圆柱形;表面黄棕色,具不规则纵棱,皮孔横向,有支根痕,栓皮易脱落;质硬,断面鲜黄色,有菊花状纹理和裂隙;气微,味极苦。茎圆柱形,直径可达3cm或更粗;表面暗灰黄色至灰绿色,节微隆起,断面鲜黄色,中心有髓;味苦。叶卵形,暗灰绿色至暗黄棕色,两面无毛;气微弱。根、茎以条粗、断面色黄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黄疸,胃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饮食中毒,输卵管炎,急慢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盆腔炎,阴道炎,疮疖,烧烫伤。
三叉虎—三叉苦
别名:三脚赶、三桠苦、三桠虎、跌打王、三岔叶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三叉苦Evodia lepta ( Spreng.)Merr. 的茎、叶或根。
【原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树皮灰白色,不剥落,全株味苦。三出复叶对生;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全缘或不规则浅波状,纸质,有腺点。聚伞花序排成伞房花序式,腋生;小苞片三角形;花单性,黄白色,略芳香;花萼广卵形至长圆形;雄花的雄蕊4;雌花的退化雌蕊4,较花瓣短。子房上位,密被毛。蓇葖果2~3,先端无喙。外果皮暗黄褐色至红褐色。种子卵状球形,蓝黑色,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6~8月。生于山谷、溪边、林下。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根、茎多为圆形或不规则斜切片,粗细不等。根皮表面黄白色至灰褐色,横切面皮部厚0.5~2mm,木部占绝大部分,黄白色,质坚硬。茎切片表面色较深,皮部稍薄,木部中央可见细小的髓部。枝呈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有细纵皱纹;嫩枝近方形,质硬而脆。小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上面黄绿色或绿褐色,下面色较浅,两面光滑无毛。气微,味苦。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治感冒发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胃痛,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湿疹,疮疖肿毒。
(三)清热解毒药
马勃
别名:牛屎菇、灰包菌、药包、人头菌、鸡肾菌
来源:为灰包科真菌紫色马勃Calvatia lilacina (Mont. et Berk. ) Lloyd 的干燥子实体。
【原植物】子实体近扁球形,直径1.5~12cm,基部缢缩,有根束与基质相连。外表淡紫菫色至污褐色,成熟后表面有网状裂纹。内部的造孢层初呈白色,后转黄色至浓紫色。基部为营养菌丝所交织,海绵质,乳白色兼带淡紫褐色,孢子淡紫色,球形,一端具短柄,壁具刺突。孢丝长而多分枝,有隔膜,菌丝粗5~6μm。夏、秋季多生于草地、开阔地。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青海、新疆、山东、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子实体成熟时及时采收,除去泥沙,干燥。
【药材性状】呈陀螺形,或已压扁而呈扁圆形,直径5~12cm,不孕基部发达。包被薄,两层,紫褐色,粗皱,有圆形凹陷,外翻,上部常裂成小块或已部分脱落。孢体紫色。
【性味归经】味辛,性平。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肺利咽,止血。主治风热郁肺之咽痛,咳嗽,喑哑;外治鼻衄、创伤出血。
金银花—忍冬
别名:忍冬花、银花、双花、二花、金藤花、双苞花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 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原植物】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长达9m。茎中空,多分枝,幼枝密被短柔毛和腺毛。叶对生;叶柄密被短柔毛;叶纸质,叶片卵形、长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成对腋生,花梗密被短柔毛和腺毛;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与叶柄等长或稍短,密被短柔毛和腺毛;苞片2枚,叶状,广卵形或椭圆形,被毛或近无毛;花萼短小,无毛,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花冠唇形,上唇4浅裂,花冠筒细长,上唇4裂片,先端钝形,下唇带状而反曲。花初开时为白色,2~3d后变金黄色。浆果球形,成熟时蓝黑色,有光泽。花期4~7月,果期6~11月。生于山坡疏林中、灌木丛中、村寨旁、路边等处,亦可栽培。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采收加工】开花时间集中,一般在5月中、下旬采第1次花,6月中、下旬采第2次花。当花蕾上部膨大尚未开放,呈青白色时采收最适宜,采后应立即晾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1.3~5.5cm。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久贮色变深,密被粗毛或长腺毛;花萼细小,绿色。萼筒类球形,萼齿卵状三角形,有毛;花冠筒状,上部稍开裂成二唇形。气清香,味甘、微苦。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主治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山银花—红腺忍冬
别名:腺叶忍冬、大金银花、菰腺忍冬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菰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 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原植物】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茎中空,多分枝,幼枝密被短柔毛和腺毛。叶对生;叶柄密被短柔毛;叶纸质,叶片卵形、长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渐尖或钝圆,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两面和边缘均被短柔毛,叶下面有时粉绿色,有柄或具极短柄的黄色至橘红色蘑菇形腺体。花成对腋生,花梗密被短柔毛和腺毛;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与叶柄等长或稍短;苞片2枚,线状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外面具短糙毛和缘毛。萼筒无毛,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先端尖,外面和边缘密被毛;花冠唇形,上唇4浅裂,花冠筒细长,外面被短毛和腺毛。花冠白色,后变金黄色,外面疏被倒生微伏毛,并常具无柄或有短柄的腺;雄蕊5,着生于花冠内面筒口附近,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出。浆果球形。花期4~6月,果熟期10~11月。生于灌丛或疏林中。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性状】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花蕾长1~5cm,直径0.8~2mm,黄棕色或棕色;萼筒无毛,萼齿被毛;花冠外无毛或冠筒有少数倒生微伏毛,无腺毛。气清香,味甘微苦。
【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见金银花项下。
山银花—华南忍冬
别名:土银花、上忍冬、山金银花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Sweet) DC. 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原植物】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长达9m。茎中空,多分枝,幼枝、叶柄、总花便、苞片、小苞片均被灰黄色卷曲短柔毛,并疏被微腺毛;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幼时两面被短糙毛,老时上面无毛。苞片披针形;小苞片先端具缘毛;萼筒被柔毛。果实黑色。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生于丘陵、山坡、杂木灌丛及平原旷野、路旁或河岸边。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
【药材性状】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花蕾长1.3~5cm,直径0.5~2mm,红棕色或灰棕色,被倒生短粗毛;萼齿与萼筒均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毛;子房有毛。
【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见金银花项下。
山银花—灰毡毛忍冬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 -Mazz. Symb. Sin. 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原植物】藤本;幼枝或其顶梢及总花梗有薄绒状短糙伏毛,有时兼具微腺毛,后变栗褐色有光泽而近无毛。叶革质,卵形、卵状披针形、矩圆形至宽披针形,顶端尖或渐尖,基部圆形、微心形或渐狭,上面无毛,下面被由短糙毛组成的灰白色或有时带灰黄色的毡毛,并散生暗橘黄色微腺毛,网脉凸起而呈明显蜂窝状。花有香味,双花常密集于小枝梢成圆锥状花序;苞片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连同萼齿外面均有细毡毛和短缘毛;萼筒常有蓝白色粉,无毛或有时上半部或全部有毛,萼齿三角形,比萼筒稍短;花冠白色,后变黄色,外被倒短糙伏毛及橘黄色腺毛,唇形,筒纤细,内面密生短柔毛,与唇瓣等长或略较长,上唇裂片卵形,基部具耳,两侧裂片裂隙深达1/2,中裂片长为侧裂片之半,下唇条状倒披针形,反卷;雄蕊生于花冠筒顶端。果实黑色,常有蓝白色粉,圆形。花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果熟期10~11月。生于山谷溪流旁、山坡或山顶混交林内或灌丛中。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及贵州。
【药材性状】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
【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见金银花项下。
毛柱金银花—水忍冬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水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 Syn. Lonicera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原植物】藤本;小枝、叶柄和总花梗均密被灰白色微柔毛;幼枝紫红色,老枝茶褐色。叶纸质,卵形或卵状矩圆形,茎下方的叶有时不规则羽状3~5中裂,顶端钝或近圆形,有时具短的凸尖,基部圆形、截形或微心形,两面无毛或疏生短柔毛和微柔毛,上面有时具紫晕,下面稍粉红色,壮枝的叶下面被灰白色毡毛;两叶柄相连处呈线状凸起。双花生于小枝梢叶腋,集合成总状花序,芳香;苞片极小,三角形,远比萼筒短;萼筒稍有白粉,萼齿宽三角形、半圆形至卵形,顶端钝或圆;花冠白色,近基部带紫红色,后变黄色,唇形,筒外面略被倒生微柔伏毛或无毛,筒内沿上唇方向密生短柔毛,上唇与筒几等长;雄蕊与花冠几等长,花丝基部有疏柔毛,花药条形。果实黑色。花期3~4月,果熟期8~10月。生于水边灌丛中。分布于广东和广西。
【药材性状】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
【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见金银花项下。
连翘
别名:旱连子、大翘子、空翘、落翘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 Vahl的干燥果实。
【原植物】落叶灌木。小枝土黄色或灰褐色,略呈四棱形,疏生皮孔,节间中空,节部具实心髓。单叶或3裂至3出复叶;叶柄无毛;叶片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至椭圆形,叶缘除基部外具锐锯齿或粗锯齿。花通常单生或2至数朵着生于叶腋,先于叶开放;花萼绿色,裂片4,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花冠黄色,裂片4,倒卵状椭圆形;雄蕊2;花柱细长,柱头2裂。蒴果卵圆形,2室,先端喙状渐尖,表面疏生瘤点。花期3~4月,果期7~9月。生于山坡灌丛、疏林及草丛中。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现可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药材性状】呈长卵形至卵形,稍扁。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突起的小斑点,两面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顶端锐尖,基部有小果梗或已脱落。青翘多不开裂,表面绿褐色,突起的灰白色小斑点较少;质硬;种子多数,黄绿色。老翘自顶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黄棕色,种子棕色。气微香,味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板蓝根—菘蓝
别名:靛青根、蓝靛根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
【原植物】二年生草本,植株高50~100cm。光滑无毛,常被粉霜。根肥厚,近圆锥形,表面黄色,具短横纹及少数须银。基生叶莲座状,叶片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先端钝尖,边缘全缘,或稍具浅波齿,有圆形叶耳或不明显;茎顶部叶宽条形,全缘,无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在枝顶组成圆锥状;萼片4,宽卵形或宽披针形;花瓣4,黄色,宽楔形,先端近平截、边缘全缘,基部具不明显短爪;雄蕊6,4长2短;雌蕊1,子房近圆柱形,花柱界限不明显,柱头平截,短角果近长圆形,扁平,无毛,边缘具膜质翅,尤以两端的翅较宽,果瓣具中脉。种子1颗,长圆形,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原产我国,现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0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南板蓝根—马蓝
别名:土板蓝根、蓝靛根、板蓝根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 的干燥根和根茎。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干时茎叶呈蓝色或墨绿色。根茎粗壮,断面呈蓝色。地上茎基部稍木质化,略带方形,稍分枝,节膨大,幼时被褐色微毛。叶对生;叶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有浅锯齿或波状齿或全缘,上面无毛。花无梗,成疏生的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叶状,狭倒卵形;花萼裂片5,条形,通常一片较大,呈匙形,无毛;花冠漏斗状,淡紫色,5裂近相等,先端微凹;雄蕊4,花粉椭圆形,有带条,带条上具两条波形的脊;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蒴果为稍狭的匙形,种子4颗。花期5~10月,果期7~11月。生于山地、林缘潮湿处,野生或栽培。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初冬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根茎圆柱形,多弯曲,有时分叉,直径2~6mm;上部常具短地上茎。表面灰褐色,节膨大,节处着生细长而略弯曲的根,表面有细皱纹。茎及根茎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略呈纤维状,中央有髓,较大。根质稍柔韧。气弱,味淡。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丹毒,痄腮,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肺炎,疮肿,疱疹。
青黛
别名:靛花、青蛤粉、蓝露、靛沫花、青缸花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原植物】①马蓝:见马蓝项下。②蓼蓝:一年生草本,高50~80cm。茎圆柱形,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有明显的节。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基部具鞘状膜质托叶,淡褐色,顶端截形,边缘具长睫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5.5cm,顶端钝,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具缘毛,干后两面均蓝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紧密;苞片钟形,近革质,具睫毛;花小,红色,花被5裂,裂片倒卵形,淡红色;雄蕊6~8;雌蕊1,花柱不伸出,柱头3裂。瘦果椭圆状三棱形或两凸形,具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9月,果期8~10月。野生于旷野或水沟边或多为栽培。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现东北至广东均有野生或少有种植。③菘蓝:见菘蓝项下。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茎叶,置缸中,加清水浸2~3天,至叶腐烂、茎脱皮时,将茎枝捞出,加入石灰(每100kg加石灰8~10kg),充分搅拌,至浸液由深绿色转为紫红色时,捞出液面泡沫,于烈日下晒干,即得。
【药材性状】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颗粒,用手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味淡。
【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咯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贯众—粗茎鳞毛蕨
别名:绵马贯众、贯节、虎卷、药藻、凤尾草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叶簇生于根茎顶端;叶柄基部直达叶轴密生棕色条形至钻形狭鳞片,叶片草质,倒披针形,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羽片无柄,裂片密接,长圆形,圆头或圆截头,近全缘或近先端有钝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侧脉羽状分叉。孢子叶、营养叶同形。孢子囊群着生于叶中部以上的羽片上,生于叶背小脉中部以下,囊群盖肾形或圆肾形,棕色。生于海拔300~1200m的林下沼泽地或林下阴湿处。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北京市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去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倒卵形,稍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且有弯曲的须根。叶柄残基呈扁圆形,长3~5cm,直径0.5~1.0cm;表面有纵棱线,质硬而脆,断面略平坦,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状排列;每个叶柄残基的外侧常有3条须根,鳞片条状披针形,全缘,常脱落。质坚硬,断面略平坦,深绿色至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其外散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气特异,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而辛。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杀虫。主治时疫感冒,风热头痛,温毒发斑,疮疡肿毒,崩漏下血,虫积腹痛。
蒲公英
别名:婆婆丁、白鼓丁、黄花地丁、黄狗头、黄花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 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全株含白色乳汁,被白色疏软毛。根深长。叶根生,排列成莲座状;叶片线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形,边缘浅裂或作不规则羽状分裂,裂片齿牙状或三角状,全缘或具疏齿,绿色或边缘带淡紫色斑迹。花茎由叶丛中抽出;头状花序单一,全为舌状花;总苞片多层;花冠黄色;雄蕊5,聚药;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2裂。瘦果倒披针形,具纵棱,并有横纹相连,果上全部有刺状突起;冠毛白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间。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收加工】4~5月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除净泥土,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状,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花冠黄褐色或浅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主治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鱼腥草—蕺菜
别名:九节莲、折耳根、臭腥草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的干燥地上部分。
【原植物】多年生腥臭草本,高达60cm。茎下部伏地,节上轮生小根,上部直立,无毛或节上被毛。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托叶膜质,条形,下部与叶柄合生为叶鞘,基部扩大,略抱茎;叶片卵形或阔卵形,上面绿色,下面常呈紫红色,两面脉上被柔毛。穗状花序生于茎顶,与叶对生;总苞片4枚,长圆形或倒卵形,白色;花小而密,无花被;雄蕊3,花丝长为花药的3倍,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1,由3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花柱3,分离。蒴果卵圆形,先端开裂,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生于沟边、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采收加工】鲜品全年均可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茎呈扁圆柱形,扭曲,表面黄棕色,具纵棱数条;质脆,易折断。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穗状花序黄棕色。
【性味归经】味辛,性微寒。归肺、膀胱、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咳喘,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射干
别名:冷水丹、扁竹兰、金蝴蝶、山蒲扇、剪刀草
来源: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 DC. 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横生,鲜黄色,呈不规则的结节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茎直立,高50~150cm,实心,下部生叶。叶互生,扁平,宽剑形;对折,互相嵌叠,排成2列,先端渐尖,基部抱茎,全缘,绿色且带白粉;叶脉数条,平行。聚伞花序伞房状顶生,2叉状分枝,枝端着生数花,花梗及分枝基部均有膜质苞片;苞片披针形至狭卵形;花被片6,2轮,外轮花被裂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内轮3片略小,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有暗红色斑点;雄蕊3,贴生于外花被片基部,花药外向;雌蕊1,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柱头3浅裂。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具3纵棱,成熟时室背开裂。果瓣向外弯曲。种子多数,近圆形,黑紫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7~9月。生于山坡、草原、田野旷地、杂木林缘,栽培品种常见。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饮片鉴别】为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表面黄色,或颗粒状;周边黄褐色或棕褐色,皱缩。气微,味苦、微辛。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主治热毒痰火郁结之咽喉肿痛,痰涎壅盛之咳嗽气喘。
白头翁
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白头公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 Regel的干燥根。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状茎粗。基生叶4~5,开花时长出地面,叶3全裂;叶柄被密长柔毛;叶片宽卵形,上面疏被毛,后期脱落无毛,下面密被长柔毛,3全裂,中央全裂片有柄或近无柄,3深裂,中央深裂片楔状卵形或狭楔形,全缘或有齿,侧深裂片不等2浅裂;侧全裂片无柄或近无柄,不等3深裂。花葶1~2,花后生长,苞片3,基部合生,裂片条形,外面密被长柔毛,内面无毛;花两性,单朵,直立;萼片6,排成2轮,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蓝紫色,外面密被柔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约为萼片之半;心皮多数,被毛。瘦果被长柔毛,顶部有羽毛状宿存花柱。花期4~5月,果期6~7月。生于平原或低山山坡草地,林缘或干旱多石的坡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洗去泥土,晒干。
【药材性状】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易脱落,露出黄色的木部,近根头处常有朽状凹洞。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
野菊花—野菊
别名:山菊花、千层菊
来源: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 的干燥头状花序。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根茎粗厚,分枝,有长或短的地下匍匐枝。茎直立或基部铺展。基生叶脱落;茎生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羽状分裂或分裂不明显;顶裂片大,侧裂片常2对,卵形或长圆形,全部裂片边缘浅裂或有锯齿;上部叶渐小;全部叶上面有腺体及疏柔毛,下面灰绿色,毛较多,基部渐狭成具翅的叶柄;托叶具锯齿。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或不规则的伞房花序;总苞片边缘宽、膜质;舌状花黄色,雌性;盘花两性,筒状。瘦果全部圆形,有5条极细的纵肋,无冠状冠毛。花期9~10月。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河边水湿地,海滨盐泽地及田边、路旁。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
【采收加工】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
【药材性状】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淡棕色,通常被有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至棕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白花蛇舌草
别名:蛇舌草、目目生珠草、蛇总管、甲猛草、南地珠、奶沙尔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 的干燥或新鲜全草。
【原植物】一年生披散草本,高15~ 50cm。根细长,分枝,白色。茎略带方形或扁圆柱形,光滑无毛,从基部发出多分枝。叶对生,无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上面光滑,下面有时稍粗糙,侧脉不明显;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状,先端芒尖。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常具短而略粗的花梗,稀无梗;萼筒球形,4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睫毛;花冠白色,漏斗形,先端4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秃净;雄蕊4,着生于冠筒喉部,与花冠裂片互生,花丝扁,花药卵形,背着,2室,纵裂;子房下位,2室。柱头2浅裂,呈半球形。蒴果扁球形,室背开裂,花萼宿存。种子棕黄色,细小,具3个棱角。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于潮湿的田边、沟边、路旁和草地。分布于我国东南至西南部各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全体扭缠成团状,灰绿色至灰棕色。主根细长,粗约2mm,须根纤细,淡灰棕色。茎细,卷曲,质脆,易折断,中心髓部白色。叶多皱缩,破碎。花、果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花常具短而略粗的花梗。蒴果扁球形,直径2~2.5mm,室背开裂,宿萼顶端4裂,边缘具短刺毛。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寒。归心、肺、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治肺热喘嗽,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
山豆根—越南槐
别名:苦豆根、广豆根、南豆根、小黄连
来源: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 的干燥根及根茎。
【原植物】小灌木,直立或平卧,高1~2m。根圆柱状,少分枝,根皮黄褐色,茎分枝少,密被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11~19,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小叶较大,上面疏被短柔毛,背面密被灰棕色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密被短毛;小花梗被细毛;花萼阔钟状,外被疏毛,先端5裂;花冠黄白色,旗瓣卵圆形,先端凹,基部具短爪,翼瓣长于旗瓣,基部具三角形耳;雄蕊10,离生,基部稍宽扁;子房具柄,圆柱形,密被长柔毛,花柱弯曲,柱头圆形,具长柔毛。荚果密被长柔毛,种子间成念珠状。种子3~5颗。黑色,有光泽,椭圆形,种脐小。花期5~6月,果期7~8月。生于山地和岩石缝中。分布于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药材性状】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主治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穿心莲
别名:一见喜、万病仙草、榄核莲、日行千里、苦草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 Nees 的干燥地上部分。
【原植物】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具4棱,多分枝,节处稍膨大,易断。叶对生;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浅波状,两面均无毛。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集成大型的圆锥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微小,披针形;萼有腺毛;花冠淡紫色,二唇形,上唇外弯,2裂,下唇直立,3浅裂,裂片覆瓦状排列,花冠筒与唇瓣等长;雄蕊2,伸出,花药2室,药室一大一小,大的基部被髯毛,花丝有毛。蒴果扁长椭圆形,中间具一沟,微被腺毛。种子12颗,四方形,有皱纹。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我国南方诸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初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
【药材性状】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50~70cm,节稍膨大;质脆,易折断。单叶对生,叶柄短或近无柄;叶片皱缩、易碎,完整者展开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或波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光滑。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
土茯苓—光叶菝葜
别名:毛尾薯、地胡苓、狗朗头、土苓、山硬硬、红土苓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 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攀缘灌木。茎光滑,无刺。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叶互生,具狭鞘,常有纤细的卷须2条,脱落点位于近顶端;叶片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下面通常淡绿色。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通常具10余朵花;雄花序总花梗常短于叶柄,在总花梗与叶柄之间有1芽;花序托膨大,连同多数宿存的小苞片有时呈莲座状,花绿白色,六棱状球形,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兜状,背面中央具纵槽,内花被片近圆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雄花靠合,花丝极短;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熟时黑色,具粉霜。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翌年4月。生长于林下、灌木丛中、河岸或山谷中。分布于甘肃(南部)、长江流域以南,以及台湾、海南、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药材性状】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质坚硬。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1~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气微,味微甘、涩。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主治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土牛膝
别名:倒扣草、杜牛膝
来源:为苋科多年生草本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20~120cm。根细长,土黄色。茎四棱形,有柔毛,节部稍膨大,分枝对生。叶对生;叶片纸质,宽卵状倒卵形或椭圆状长圆形,两面密生粗毛。穗状花序顶生,直立,花期后反折;总花梗具棱角,粗壮,坚硬,密生白色伏贴或开展柔毛;花疏生;苞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小苞片刺状,坚硬、光亮、常带紫色,基部两侧各有1个薄膜质翅,全缘,全部贴生在刺部;花被片披针形,长渐尖,花后变硬且锐尖,具1脉;雄蕊长2.5~3.5mm;退化雄蕊先端截状或细圆齿状,有具分枝流苏状长缘毛。胞果卵形。种子卵形,棕色。花期6~8月,果期10月。生于山坡疏林或村庄附近空旷地。分布于我国华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根茎短圆柱形,灰棕色,周围着生众多圆柱状细长的根,长6~10cm,粗2~5mm,略弯曲。表面灰棕色,有细浅的纵皱纹。质坚硬,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淡灰青色至灰白色。味淡无臭。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微酸,性寒。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泻火解毒,利尿通淋。主治白喉,咽喉肿痛,痢疾,淋证,水肿,闭经,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疮痈。
胖大海
别名:安南子、胡大海、大海子、大海、大海榄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 的干燥种子。
【原植物】落叶乔木,可高达40m。树皮粗糙,有细条纹。叶互生;叶柄较长;叶片革质,长卵圆形或略呈三角状,光滑无毛,下面网脉明显。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杂性同株;花萼钟状,深裂,裂片披针形,宿存,外面被星状柔毛;雄花具10~15个雄蕊,花药及花丝均被疏柔毛,不育心皮被短柔毛;雌花具1枚雌蕊,由5个被短柔毛的心皮组成,具1细长纤弱的子房柄,柱头2~5裂,退化雄蕊为1簇无花丝的花药,环绕子房着生。蓇葖果1~5个,船形,成熟前开裂,内含1颗种子。种子椭圆形或长圆形,有时为梭形,黑褐色或黄褐色,表面疏被粗皱纹,种脐位于腹面的下方而显歪斜。生于热带地区。分布于东南亚、印度等国。我国广东、海南、云南已有引种。
【采收加工】4~6月果实开裂时及时采取成熟的种子,晒干。
【药材性状】呈纺锤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1.5cm。先端钝圆,基部略尖而歪,具浅色的圆形种脐,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微有光泽,具不规则的干缩皱纹。外层种皮极薄,质脆,易脱落。中层种皮较厚,黑褐色,质松易碎,遇水膨胀成海绵状,断面可见散在的树脂状小点。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主治肺热声哑,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热结便闭,头痛目赤。
肿节风—草珊瑚
别名:接骨木、九节风、鸭脚节、珍珠兰、野靛、铜脚灵仙、九节兰、接骨莲
来源: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 Nakai 的干燥全株。
【原植物】常绿半灌木,高50~150cm,茎数枝从生,绿色,节部明显膨大。叶对生;叶柄基部合生成鞘状;托叶钻形;叶片革质,椭圆形、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锐锯齿,齿尖有一腺体,两面无毛。穗状花序顶生,分枝;苞片三角形;花黄绿色;雄蕊1,肉质,棒状至圆柱状,花药2室,生于药隔上部之两侧,侧向,有时内向;雌蕊1,由1心皮组成;子房球形或卵形,无花柱,柱头近头状。核果球形,熟时亮红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处。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一般长50~120cm。根茎较粗大,密生细根。茎圆柱形,多分枝,直径0.3~1.3cm。表面暗绿色至暗褐色,有明显细纵纹,散有纵向皮孔,节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髓或中空。叶片卵状披针形至卵状椭圆形,表面绿色、绿褐色至棕褐色或棕红色,光滑;边缘有粗锯齿;穗状花序顶生。气微香,味微辛。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平。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主治血热紫斑,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重楼—七叶一枝花
别名:草河车、螺丝七、白河车、陀螺三七、上三七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华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茎肥厚,黄褐色,结节明显。茎直立,圆柱形,常带紫红色或青紫色,基部有1~3片膜质叶鞘包茎。叶轮生茎顶,通常7片;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全缘,膜质或薄纸质。花柄出自轮生叶中央,通常比叶长,顶生一花;花两性,外轮花被片4~6,狭卵状披针形;内轮花被片狭条形,长超过外轮花被片或近等长;雄蕊8~12,花药短,与花丝近等长或稍长;花柱粗短,具4~5分枝。蒴果紫色,3~6瓣开裂。种子多数,具鲜红色多浆汁的外种皮。花期4~7月,果期8~11月。生于林下。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和西藏东南部。
【采收加工】移栽3~5年后,在9~10月倒苗时,挖起根茎,晒干或烘干后,撞去粗皮、须根。
【药材性状】根茎类圆柱形,多平直,直径1~2.5cm,长3.7~10cm,顶端及中部较膨大,末端渐细。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具斜向环节,节间长1.5~5mm;上侧有半圆形或椭圆形凹陷的茎痕;下侧有稀疏的须根及少数残留的须根;膨大顶端具凹陷的茎残基。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粉性或角质,粉质者粉白色,角质者淡黄棕色,可见草酸钙针晶束亮点。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小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主治痈肿疮毒,咽肿喉痹,乳痈,蛇虫咬伤,跌打伤痛,肝热抽搐。
重楼—滇重楼
别名:草河车、螺丝七、白河车、上三七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yunnanensis (Franch. ) Hand. -Mazz. 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茎肥厚,结节明显。茎直立,圆柱形,常带紫红色或青紫色,基部有1~3片膜质叶鞘包茎。叶6~10片轮生;叶片披针形、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花柄出自轮生叶中央,通常比叶长,顶生一花;花两性,外轮花被片4~6,绿色,披针形或长卵形;内轮花被片黄色,线形而略呈披针状,中部以上长为外轮花被片的1/2至近等长;雄蕊8~10,排列成2~3轮,花丝比花药短,药隔突出。花期6~7月,果期9~10月。生于高山山沟林下,或阳坡杂木林下。分布于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
【药材性状】根茎类圆形,多平直,直径1.2~6cm,长4.5~12cm,表面黄棕色,少数灰褐色,环节较稀疏;茎痕半圆形或扁圆形,不规则排列。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粉性。
【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见重楼—七叶一枝花项下。
白花败酱
别名:胭脂麻、鹿肠、泽败、马草
来源: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Thunb. ) Juss. 的全草。
【原植物】白花败酱,多年生草本,高50~ 100cm。根茎有特殊臭味;茎枝被粗白毛,后毛渐脱落。基生叶丛生;叶柄较叶片稍长;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粗锯齿;茎生叶对生;上部叶渐近无柄;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窄椭圆形,叶2对羽状分裂,两面疏具糙伏毛或近无毛。聚伞圆锥花序,集成疏生大伞房状;总苞叶卵状披针形;花萼小,萼齿5,不明显;花冠白色,冠筒短,先端5裂;雄蕊4,伸出;子房下位,花柱稍短于雄蕊。瘦果倒卵形。生于荒山草地、林缘灌丛中。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地。
【采收加工】野生者夏、秋季采挖,栽培者可在当年开花前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根茎短,长约至10cm,有的具细长的匍匐茎,断面无棕色“木心”,茎光滑,直径可达1. 1cm;完整叶卵形或长椭圆形,不裂或基部具1对小裂片;花白色;苞片膜质。多具2条主脉。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主治肠痈,肺痈,痈肿,痢疾,产后瘀滞腹痛。
大血藤
别名:红藤、过山龙、红藤、大活血、五花血藤、血灌肠
来源: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 Rehd. et Wils. 的藤茎。
【原植物】落叶木质藤本,长达10m。茎圆柱形,褐色扭曲,砍断时有红色液汁渗出。三出复叶互生;有长柄;中间小叶倒卵形,侧生小叶较大,斜卵形。花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出自上年生叶腋基部,下垂;萼片6;花瓣6,黄色;雄花有雄蕊6个,花瓣对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个。心皮多数,离生,螺旋排列,胚珠1粒。浆果肉质,具果柄,多数着生于一球形花托上。种子卵形,黑色,有光泽。花期3~5月,果熟期8~10月。生于深山疏林、大山沟畔土壤肥沃的灌木丛中。分布于我国中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8~9月采收,除去枝叶,洗净,切段或切片,晒干。
【饮片鉴别】为长椭圆形或圆形厚片,厚约5mm,表面红棕色,有数处木部内嵌,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及红棕色放射状纹理,周边灰棕色、粗糙。质坚硬。气微,味微涩。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归大肠、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主治肠痈腹痛,热毒疮疡,经闭,痛经,跌扑肿痛,风湿痹痛。
秦皮—白蜡树
别名:楸树皮、楸皮、核桃楸皮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 的干燥树皮。
【原植物】落叶大乔木,高12~15m。树皮灰褐色,光滑,老时浅裂。冬芽阔卵形,先端尖,黑褐色,具光泽,内侧密被棕色曲柔毛。当年生枝淡黄色,通直、无毛,去年生枝暗褐色,皮孔散生。叶轴上面具浅沟,小叶着生处具关节,节上有时簇生棕色曲柔毛;小叶5~7枚,革质,小叶卵形、倒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叶缘呈不规则粗锯齿,齿尖稍向内弯。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于当年生枝梢;苞片长披针形,早落;雄花与两性花异株;花萼筒状,紧贴坚果基部。萼片三角形;无花冠;两性花具雄蕊2;雌蕊具短花柱,柱头2叉深裂;雄花花萼小,花丝细。翅果线形,先端坚果略隆起。花期4~5月,果期9~10月。生于山坡、河岸、路旁。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多栽培品种,也可见于山地杂木林中。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剥取,晒干。
【药材性状】①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两色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② 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寒。归肝、胆、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明目。主治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马齿苋
别名:瓜子菜、酸味菜、猪母菜、地马菜、马蛇子菜、长寿菜、耐旱菜
来源: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 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一年生草本,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茎圆柱形,下部平卧,上部斜生或直立,多分枝,向阳面常带淡褐红色。叶互生或近对生;倒卵形、长圆形或匙形,先端圆钝,基部狭窄成短柄,上面绿色,下面暗红色。花常3~5朵簇生于枝端;总苞片4~5枚,三角状卵形;萼片2,对生,卵形;花瓣5,淡黄色,倒卵形,基部与苞片同生于子房上;雄蕊8~12,花药黄色;雌蕊1,子房半下位,花柱4~5裂,线形,伸出雄蕊外。蒴果短圆锥形,棕色,盖裂。种子黑色,表面具细点。花期5~8月,果期7~10月。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收,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略蒸或烫后晒干。
【药材性状】多皱缩卷曲,常结成团。茎圆柱形,长可达30cm,直径0.1~0.2cm,表面黄褐色,有明显纵沟纹。叶对生或互生,易破碎,完整叶片倒卵形,绿褐色,先端钝平或微缺,全缘。花小,3~5朵生于枝端,花瓣5,黄色。蒴果圆锥形,长约5mm,内含多数细小种子。气微,味微酸。
【性味归经】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千里光
别名:九里光、黄花草、九龙光、千里明、黄花母、箭草、光明草、千家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 -Ham. 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多年生攀缘草本,高2~5m。根状茎木质。茎曲折,多分枝,初常被密柔毛,后脱毛,变木质,皮淡褐色。叶互生,卵状披针形至长三角形,边缘有浅或深齿。两面无毛或下面被短柔毛。头状花序,多数,在茎及枝端排列成复总状伞房花序,总花梗常反折或开展,密被微毛,有细条形苞叶;总苞筒状,1层,12~13片,条状披针形。舌状花黄色。筒状花多数。瘦果,圆柱形,有纵沟,被柔毛;冠毛白色。花期10月到翌年3月,果期2~5月。生于路旁及旷野间。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广西、西藏等地。
【采收加工】9~10月收割全草,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茎细长,表面深棕色或黄棕色,具细纵棱;质脆,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至长三角形,边缘具不规则锯齿,暗绿色或灰棕色;质脆。有时枝梢带有枯黄色头状花序。瘦果有纵沟,冠毛白色。气微,味苦。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杀虫止痒。主治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急性尿路感染,目赤肿痛翳障,痈肿疖毒,丹毒,湿疹,干湿癣疮,滴虫性阴道炎,烧烫伤。
白花鬼针草
别名:金杯银盏、金盏银盆、盲肠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 L. var. radiata Sch. Bip. 的全草。
【原植物】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 100cm。茎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的柔毛。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无翅的柄,三出;小叶常为3枚,很少为具5~7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较大,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具长l~2cm的柄。头状花序有花序梗;总苞苞片7~8枚,条状匙形,外层托片披针形,内层条状披针形;舌状花5~7枚,舌片椭圆状倒卵形,白色,先端钝或有缺刻;盘花筒状,冠檐5齿裂。瘦果黑色,条形,先端芒刺3~4枚,具倒刺毛。生于村旁、路边及旷野。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干燥药材呈条状。茎钝四棱形。下部叶3裂或不分裂;中部叶具柄,小叶3枚,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具锯齿。头状花序边缘具舌状花5~7枚,舌片椭圆状倒卵形,黄白色,先端钝或有缺刻。气微,味微苦。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湿热黄疸,痈肿疮疖。
余甘子
别名:土橄榄、油甘子、牛甘子、橄榄子、滇橄榄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 的果实。
【原植物】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3~8m。树皮灰白色,薄而易脱落,露出大块赤红色内皮。叶互生于细弱的小枝上,2列,密生,极似羽状复叶;近无柄;落叶时整个小枝脱落;托叶线状披针形;叶片长方线形或线状长圆形。花簇生于叶腋,花小,黄色;单性,雌雄同株,具短柄;每花簇有1朵雌花,每花有花萼5~6片,无瓣;雄花花盘成6个极小的腺体,雄蕊3,合生成柱;雌花花盘杯状。果实肉质,圆而略带6棱,初为黄绿色,成熟后呈红色,味先酸涩而后回甜。花期4~5月,果期9~11月。生于疏林下或山坡向阳处。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9~11月果熟时采收,开水烫透或用盐水浸后晒干。
【药材性状】果实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2cm,表面棕褐色至墨绿色,有淡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6棱,果肉(中果皮)厚1~4mm,质硬而脆。内果皮黄白色,硬核样,表面略具6棱,干后裂成6瓣。种子6颗,近二棱形,棕色。气微,味酸涩、回甜。以个大、肉厚、回甜味浓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苦、甘、酸,性凉。归肝、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咽,润肺化痰,生津止渴。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白喉,烦热口渴,高血压病。
金果榄—青牛胆
别名:金牛胆、地苦胆、九牛子、金狮藤、青鱼胆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 (Oliv.) Gagnep. 的块根。
【原植物】多年生常绿缠绕藤本。根细长,达1m左右,串生数个块根,块根卵圆形、球形或团块状,外皮黄棕色,内面浅黄色,味苦。分枝纤细,圆柱形,有纵条纹。叶纸质至薄革质,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通常仅脉上被短硬毛。花单性异株,黄白色,组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腋生,疏散;雄花序常几个簇生,雌花序常单生;雄花萼片6,2轮;花瓣6,短于萼片;雄蕊6,离生。核果近球形,白色,熟时红色,秋季成熟;内果皮近半球形。生于山谷溪边疏林下或石缝间。分布于陕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9~11月间挖取块根,除去茎及须根,洗净切片,烘干或晒干备用。
【药材性状】块根呈不规则长纺锤形或团块状,大小不等,长5~10cm,直径3~6cm。表面黄棕色或淡棕色,皱缩不平,有不规则深皱纹,两端往往可见细根残基。质坚硬,击破面黄白色,粉性。气无,味苦。以体重、质坚实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糜烂,白喉,痄腮,热咳失喑,脘腹疼痛,泻痢,痈疽疔毒,毒蛇咬伤。
金荞麦
别名:赤薛荔、金锁银开、贼骨头、野荞麦根、荞当归
来源:为蓼科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D. Don) Hara的根茎。
【原植物】多年生宿根草本,高0.5~1.5m。主根粗大,呈结节状,横走,红棕色。茎直立,多分枝,具棱槽。淡绿微带红色,全株微被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具柄,柄上有白色短柔毛;叶片为戟状三角形,长宽约相等,但顶部叶长大于宽,顶端叶狭窄,无柄抱茎,全缘呈微波状,下面脉上有白色细柔毛;托叶鞘抱茎。秋季开白色小花,为顶生或腋生、稍有分枝的聚伞花序;花被片5,雄蕊8,2轮;雌蕊1,花柱3。瘦果呈卵状三棱形,红棕色。花期7~8月,果期10月。生于路边、沟旁较阴湿地。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西南和陕西、甘肃等地。
【采收加工】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收,先割去茎叶,将根刨出,去净泥土,选出作种用根茎,晒干或阴干,或50℃内炕干。
【药材性状】根茎呈不规则团块状,常具瘤状分枝,长短、大小不一,直径1~4cm。表面棕褐色至灰褐色,有紧密的环节及不规则的纵皱纹,以及众多的须根或须根痕;顶端有茎的残基。质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淡黄白色至黄棕色,有放射状纹理,中央有髓。气微,味微涩。以个大、质坚硬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酸、苦,性寒。归肺、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痈,祛风除湿。主治肺痈,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痢疾,风湿痹症,跌打损伤,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半边莲
别名:细米草、蛇舌草、鱼尾花、箭豆草、肺经草、长虫草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 的带根全草。
【原植物】多年生矮小草本,仅高达10cm。茎细长,多匍匐于地面,在节上生根,分枝直立,无毛,折断有白色乳汁渗出。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狭披针形或条形,全缘或有波状疏浅锯齿,无毛。花两性,通常1朵,生分枝的上部叶腋,基部有小苞片2枚、1枚或无,小苞片无毛;花萼筒倒长锥形,裂片5,狭三角形;花冠粉红色或白色,背面裂至基部;裂片5,全部平展于下方,呈一个平面,2个侧裂片披针形,较长,中间3枚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较短;雄蕊5,花丝上部与花药合生,花药位于下方的2个有毛,上方的3个无毛,花丝下半部分离;雌蕊1,子房下位,2室。蒴果倒圆锥状。种子椭圆状,稍扁平,近肉色。花期5~8月,果期8~10月。
【采收加工】夏、秋季生长茂盛时,选晴天,带根拔起,晒干。鲜用者随采随用。
【药材性状】全体长15~35cm,常缠结成团。根细小,侧生纤细须根。根茎细长圆柱形,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具细纹。茎细长,有分枝,灰绿色,节明显。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多皱缩,绿褐色,展平后叶片呈狭披针形或条形,叶缘具疏锯齿。花梗细长;花小,单生于叶腋。气微,味微甘而辛。以茎叶色绿、根黄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心、肺、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毒蛇咬伤,痈肿疔疮,扁桃体炎,湿疹,足癣,跌打损伤,湿热黄疸,阑尾炎,肠炎,肾炎,肝硬化腹水,多种癌症。
乌毛蕨贯众—乌毛蕨
别名:大凤尾草、东方乌毛蕨
来源:为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的根茎。
【原植物】植株高1~2m。根茎直立,木质,密被暗褐色光亮的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坚硬,上面有纵沟,沟两侧有瘤状气囊体疏生;叶片革质,长阔披针形,一回羽状;羽片多数,下部多对缩短,最下部缩成耳片。孢子囊群线形,沿中脉两侧着生;囊群盖圆形,开向中脉。生于海拔100~1300m的山坡或溪沟边。分布于我国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全株掘起,清除地上部分及须根后充分晒干。
【药材性状】根茎呈圆柱形,棕褐色或黑褐色,密被有空洞的叶柄残基及须根和鳞片。质坚硬,横断面多呈空洞状,皮部薄,有10余个点状维管束,环状排列。气微而特异,味涩、微甘。饮片多呈不规则形状的薄片。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寒。归肝、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驱虫。主治感冒,热病斑疹,白喉,乳痈,瘰疬,痢疾,黄疸,吐血,便血,崩漏,痔血,带下,跌打损伤,肠道寄生虫。
赤芍—芍药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边缘具白色软骨质细齿,两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近革质。花两性,数朵生于茎顶和叶腋;苞片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绿色,宿存;花瓣倒卵形,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或粉红色,栽培品种花瓣各色并具重瓣;雄蕊多数,花药黄色;花盘浅杯状;心皮离生,无毛。蓇葖果卵形或卵圆形。花期5~6月,果期6~8月。多野生。生于山坡草地和林下。分布于我国华北、东北、陕西及甘肃。
【采收加工】8~9月采挖,去除地上部分及泥土,晾晒至半干时,捆成小捆,晒至足干。
【药材性状】圆柱形,稍弯曲,长10~40cm,直径0.6~3.0cm。表面褐色或黑棕色,有横向皮孔样突起;外皮易脱落。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黄白色,皮部窄,色较深,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时具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打损伤。
山慈菇—独蒜兰
别名:毛慈姑、泥冰子、算盘七、采配兰
来源: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Don) Makino、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 Rolfe或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 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
【原植物】独蒜兰:半附生草本植物,高15~25cm。假鳞茎狭卵形或长颈瓶状,长1~2cm,叶1枚,顶生,叶落后有1杯状齿环。叶椭圆状披针形,长10~25cm,宽2~5cm,顶端稍钝或渐尖,基部收狭成柄,抱花葶。花与叶同时出现,花葶顶生1朵花。花淡紫色或粉红色;萼片直立,狭披针形,顶端急尖;唇瓣基部楔形,不明显3裂,侧裂片半卵形,中裂片半圆形或近楔形,先端凹缺或几乎不凹缺,边缘具不整齐的锯齿,内面有3~5条波状或近直立的褶片。花期4~5月,果期7月。生于海拔630~3000m的林下或沟谷旁有泥土的石壁上。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开大小置沸水锅中蒸煮至透心,干燥。
【药材性状】冰球子:呈圆锥形,瓶颈状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2cm,高1.5~2.5cm。顶端渐尖,尖端断头处呈盘状,基部膨大且圆平,中央凹入,有1~2条环节,多偏向一侧。撞去外皮者表面黄白色,带表皮者浅棕色,光滑,有不规则皱纹。断面浅黄色,角质半透明。
【性味归经】味甘、微辛,性凉。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主治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癥瘕痞块。
漏芦
别名:鬼油麻、祁漏芦、大头翁、龙葱根
来源: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 (L.) DC.的干燥根。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单生,有条纹,具白色绵毛或短毛。基生叶叶柄长6~20cm,被厚绵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羽状全裂呈琴形,裂片常再羽状深裂或深裂,两面均被蛛丝状毛或粗糙毛茸;中部及上部叶较小,有短柄或无柄。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直径约5cm;总苞宽钟状,总苞片多层,具干膜质附片,外层短,卵形,中层附片宽,掌状分裂,内层披针形,顶端尖锐;花冠淡紫色,长约2.5cm,下部条形,上部略扩张成圆筒形,顶端5裂;雄蕊5,聚合花药;子房下位,花柱伸出,柱头2裂,紫色。瘦果,倒圆锥形,棕褐色,具四棱;冠毛刚毛状,具羽状短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生于海拔390~2700m的山坡丘陵地、松林下或桦木林下。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或扁片块状,常扭曲,长短不一,直径1~2.5cm。表面暗棕色、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具纵沟及菱形的网状裂隙。外层易剥落,根头部膨大,有残茎和鳞片状叶基,顶端有灰白色绒毛。体轻,质脆,断面不整齐,灰黄色,有裂隙,中心有的呈星状裂隙,灰黑色或棕黑色。气特异,味微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主治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
紫花地丁
别名:箭头草、地丁草、兔耳草、羊角子
来源: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14cm。根茎短,淡褐色,具数条细根。叶多数,基生,莲座状;叶柄在花期长于叶片1~2倍,有狭翅,在果期长可达10cm,或更长,上部有较宽的翅;下部叶片通常较小,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圆钝,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边缘有较平的圆齿。花梗常多数,与叶片近等长或高出叶片;花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花瓣5,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具细管状距。蒴果长圆形,长5~12mm,无毛。种子卵球形,长1.8mm,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旬至9月。生于田间、山坡草丛、荒地、林缘或灌丛中。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具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叶柄细,长2~6cm,上部有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具细管状花距。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四季青
别名:冬青叶、一口血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冬青Iiex chinensis Sims的叶。
【原植物】常绿乔木,高达12m。树皮灰色或淡灰色,无毛。叶互生;叶柄长5~15cm;叶片革质,狭长椭圆形,长6~10cm,宽2~3.5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很少圆形,边缘具疏浅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冬季变紫红色,中脉在下面隆起。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生于叶腋外或叶腋内;花萼4裂,花瓣4,淡紫色;雄蕊4;子房上位。核果椭圆形,长6~10mm,熟时红色,内含核4颗,果柄长约5mm。花期5月,果熟期10月。多生长于疏林中。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叶呈椭圆形或狭长椭圆形,长6~12cm,宽2~4cm。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疏浅锯齿。上表面棕褐色或灰绿色,具光泽;下表面色较浅;叶柄长0.5~1.8cm。革质。气微清香,味苦、涩。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凉。归肺、大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祛瘀。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胁痛,热淋;外治烧烫伤,皮肤溃疡。
菥蓂
别名:大荠、花叶荠、老鼓草、苏败酱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 的干燥地上部分。
【原植物】一年生草本,高9~60cm,无毛。茎直立,不分枝或分枝,具棱。基生叶叶柄长1~3cm;叶片倒卵状长圆形,长3~5cm,宽1~1.5cm,顶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抱茎,两侧箭形,边缘具疏齿。总状花序顶生;花白色;萼片4,卵形,顶端圆钝,直立;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2~4mm,顶端圆钝或微凹。短角果近圆形或倒宽卵形,扁平,周围有宽翅,先端有深凹缺。种子5~10颗,卵形,棕褐色,表面有颗粒状环纹。花果期5~7月。生长于路旁、沟边或村落附近。分布几乎遍及全国。
【采收加工】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药材性状】本品茎呈圆柱形;表面黄绿色或灰黄色,具细纵棱线;质脆,断面髓部白色。叶互生,披针形。总状果序生于茎枝顶端和叶腋,果实卵圆形而扁平,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中心略隆起,边缘具翅,两面中间各有1条纵棱线,顶端凹陷,基部具细果梗;果实分2室,中间有纵隔膜隔开,每室种子5~7粒。种子扁卵圆形。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味辛,性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肝明目,和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目赤肿痛,脘腹胀痛,胁痛,肠痈,水肿,带下,疮疖痈肿。
白药子—金线吊乌龟
别名:白药、白药根、山乌龟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金线吊乌龟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的干燥块根。
【原植物】多年生落叶藤本。块根肥厚,椭圆形或呈不规则形状。老茎基部稍木质化,具细沟纹,略带紫色;叶互生;盾状着生;叶片圆三角形,或扁圆形,长5~9cm,宽与长近相等或大于长度;顶端钝圆,常具小突尖,基部微凹或平截,全缘或微呈波状,上面绿色,下面粉白色,无毛,掌状脉5~9条,纸质。花小,单性,雌雄异株;雄株复头状聚伞花序,腋生,总花序梗长1~2cm,花序梗顶端有盘状花托,约有20朵花;雄花:萼片6~8,排列成2轮;花瓣3,淡绿色;雌株单头状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较短,顶端有盘状花托。核果球形,紫红色,果梗短,肉质,背部有4行小横肋状雕纹。花期6~7月,果期8~9月。生于肥沃湿润的草丛、灌木林或山坡路旁阴处。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或秋末冬初采挖,除去须根、泥土,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性状】块根呈不规则团块或短圆柱形,直径2~9cm,常有几个略短圆柱形的根相连,稍弯曲,有缢缩的横沟,根的远端有时膨大成椭圆形,并常数个相连成念珠状;根的顶端有根茎残基。市售品多为横切或纵切的不规则块片,表面棕色或暗褐色,有皱纹以及须根痕,切面粉性足,类白色或灰白色,可看见筋脉纹(维管束),呈点状或条纹状排列。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粉性。气微,味苦。
【性味】味苦、辛,性凉,有小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凉血止血。主治咽喉肿痛,热毒痈肿,风湿痹痛,腹痛,泻痢,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金莲花—宽瓣金莲花
别名:旱地莲、金芙蓉、旱金莲、金疙瘩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宽瓣金莲花Trollius asiaticus L.、矮金莲花Trollius farreri Stapf和短瓣金莲花Trollius ledebouri Reichb.的干燥花。
【原植物】宽瓣金莲花:多年生草本,高25~50cm。全株无毛。茎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基生叶约3,有长柄,柄长约20cm,基部有狭鞘;叶片五角形,3全裂,中央全裂片菱形,先端急尖,3裂达中部,边缘具缺刻状尖牙齿;侧全裂片不等2裂近基部;茎生叶互生,2~3枚,叶形与基生叶相似,但较小,具短柄或无柄。花两性,单朵生于茎顶或生于分枝顶端;萼片常10~15,金黄色,宽椭圆形或倒卵形,全缘或顶端有不整齐小齿;花瓣(蜜叶)匙状线形;雄蕊多数,长约可达10mm,螺旋状排列,花丝线形,花药在侧面开裂,长达3mm;心皮约30。蓇葖果,喙短。花期6月,果期7~8月。生长于湿草甸、林间草地或林下。分布于黑龙江(尚志县)、新福(哈密市郊)等地。
【采收加工】夏季花开放时采,晾干。
【药材性状】花皱缩,湿润展平后,直径2.5~4.8cm;萼片10~20,橙黄色,宽椭圆形或倒卵形,全缘或顶端有不整齐小齿;花瓣18~22,棕色,匙状线形,等长或稍短于萼片;雄蕊多数;子房多数,聚合,花柱短尖。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明目。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疮,牙龈肿痛,牙龈出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急性鼓膜炎,急性淋巴管炎。
米口袋
别名:甜地丁、米布袋、地丁、痒痒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 Bunge的干燥带根全草。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根圆锥状。茎缩短,在根颈处丛生。托叶三角形,具长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片11~21,椭圆形、卵形或长椭圆形;伞形花序具花4~6朵;花萼钟状,上面2萼齿较大,与花梗均被有长柔毛;花冠紫色,旗瓣卵形,长约13mm,翼瓣长约10mm,龙骨瓣短,长5~6mm;雄蕊10,二体;子房圆筒状,花柱内卷。荚果圆筒形,无假隔膜,长17~22mm。种子肾形,有凹点,具光泽。花期4月,果期5~6月。生长于山坡、草地或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甘肃、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扎把晒干。
【药材性状】本品根呈长圆锥形,表面红棕色或灰黄色,具纵皱纹、横向皮孔及细长侧根;质硬,断面黄白色,边缘绵毛状,中央浅黄色,颗粒状。茎短而细,灰绿色,具茸毛。单数羽状复叶,丛生,有托叶,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小叶片展平后椭圆形,灰绿色,具白色茸毛。有时可见伞形花序,蝶形花冠紫色或黄棕色。荚果圆柱形,棕色,具白色茸毛;种子黑色,细小。气微,味淡、微甜,嚼之有豆腥味。以根粗长、叶色灰绿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痈肿疔疮,丹毒,肠痈,瘰疬,毒虫咬伤,黄疸,肠炎,痢疾。
苘麻子
别名:苘实、青麻子、野棉花子、冬葵子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 的干燥成熟种子。
【原植物】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达l~2m。茎枝被柔毛。叶互生;圆心形,长5~10cm,基部心形,顶端长渐尖,叶柄长3~12cm,被星状细柔毛;托叶早落;两面均被星状柔毛,边缘具细圆锯齿。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l~3cm,被柔毛,近顶端具节;花萼杯状,密被短绒毛,裂片5,卵形,长约6mm;花黄色,花瓣倒卵形,长约lcm;雄蕊柱无毛;心皮15~20,长1~1.5cm,顶端平截,具扩展、被毛的长芒2,排列成轮状,密被软毛。蒴果半球形,直径约2cm,长约l.2cm,分果爿15~20,被粗毛,顶端具长芒2。种子肾形,褐色,被星状柔毛。花期7~8月。常见于荒地、路旁、田野间。我国除青藏高原不产外,其他各地均产,东北各地也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药材性状】本品呈三角状肾形,长3.5~6mm,宽2.5~4.5mm,厚1~2mm。表面灰黑色或暗褐色,具白色稀疏绒毛,类椭圆状种脐在凹陷处,淡棕色,四周有放射状细纹。种皮坚硬,子叶2,重叠折曲,富油性。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翳。主治赤白痢疾,淋证涩痛,痈肿疮毒,目生翳膜。
苦木
别名:黄楝瓣树,熊胆树,鱼胆树,苦胆木
来源: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 的干燥枝和叶。
【原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7~10m。树皮灰黑色,幼枝灰绿色,无毛,具明显的黄色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常集生于枝端;小叶9~15,卵状披针形至阔卵形,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二歧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达12cm,密被柔毛;花杂性,黄绿色;萼片4~5,卵形;花瓣4~5,倒卵形,比萼片长约2倍;雄蕊4~5,着生于4~5裂的花盘基部;雌花较雄花小,子房卵形,4~5室,花柱4~5,彼此相拥扭转,基部连合。核果倒卵形,肉质,蓝至红色,3~4个并生,基部具宿存花萼。花期4~5月,果期8~9月。生于海拔2 400m以下的湿润而肥沃的山地、林缘、溪边、路旁等处。分布于黄河以南各地。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收,干燥。
【药材性状】本品枝呈圆柱形,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有细密的纵纹和多数点状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淡黄色,嫩枝色较浅且髓部较大。叶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近无柄,边缘具钝齿;两面通常绿色,有的下表面淡紫红色,沿中脉有柔毛。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苦,寒;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祛湿。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湿热泻痢,湿疹,疮疖,蛇虫咬伤。
木芙蓉叶—木芙蓉
别名:木莲、地芙蓉、华木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 的叶。
【原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小枝、叶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状毛与真毛相混的细绵毛。叶互生;托叶披针形,常早落;叶宽卵形至卵圆形或心形,常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具钝圆锯齿,上面疏被星状细毛和点,下面密被星状细绒毛;主脉7~11条。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梗近端具节;小苞片8,线形,密被星状绵毛,基部合生;萼钟形,裂片5,卵形,渐尖头;花初开时白色或淡红色,后变深红色,花瓣近圆形,外面被毛,基部具鬓毛;雄蕊柱无毛;花柱5,疏被毛。蒴果扁球形,被淡黄色刚毛和绵毛,果爿5。种子肾形,背面被长柔毛。花期8~10月。原产于我国湖南,现我国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陕西、台湾等地亦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摘叶,阴干或晒干,研成粉末贮藏。
【药材性状】全体被灰白色星状毛。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状心形,直径10~20cm,掌状3~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钝齿,叶面深绿色,叶背灰绿色,叶脉两面突起。叶柄圆柱形,黄褐色。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辛。
【性味归经】味辛、微苦,性凉。归肝、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肺凉血,解毒消肿。主治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疽肿毒,恶疮,缠身蛇丹,脓疱疮,肾盂肾炎,水火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半枝莲
别名:狭叶韩信草、通经草、水韩信、溪边黄芩、野夏枯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 (S. rivularis Wall. ) 的全草。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15~50cm。茎四棱形,无毛或花序轴上部疏被紧贴小毛,不分枝或具分枝。叶对生;叶片卵形、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边缘具疏浅钝齿,上面橄榄绿色,下面带紫色。花对生,偏向一侧,排列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下部苞片叶状,较小,上部苞片逐渐变得更小,全缘;花梗有微柔毛,中部有1对针状小苞片;花冠蓝紫色,花冠筒基部囊状增大,向上渐宽,至喉部宽,上唇盔状,下唇渐宽,中裂片梯形,侧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4,前对较长,具能育半药后对较短,具全药;花盘盘状,前方隆起,后方延伸成短子房柄;子房4裂,花柱细长。小坚果褐色,扁球形,具小疣状突起。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采收加工】种子繁殖的,从第2年起,每年的5月、7月、9月都可收获一次。分株繁殖的,在当年9月收获第1次,以后每年可收获3次。用刀齐地割取全株,拣除杂草,捆成小把,晒干或阴干。
【药材性状】全草长15~30cm。根纤细。茎四棱形,表面黄绿色至暗紫色。叶对生,皱缩或卷折,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长1.5~3.0cm,宽0.5~1.0cm,疏被柔毛,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叶柄短或近无柄。枝顶有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具残存的宿萼,有时内藏四个小坚果。茎质柔,易折断。气微,味苦涩。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主治热毒痈肿,咽喉疼痛,肺痈,瘰疬,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血淋,水肿,腹水,癌症。
朱砂根
别名:紫金牛、地木、散血丹、土丹皮、金锁匙、真珠凉伞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的根。
【原植物】灌木,高1~2m。除侧生特殊花枝外,无分枝。叶互生;叶片革质或坚纸质,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边缘具皱波状或波状齿;侧脉12~18对,构成不规则的边缘脉。伞形花序或聚伞花序,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花枝近顶端常具2~3片叶;萼片长圆状卵形,具腺点;花瓣白色,略带粉红色,盛开时反卷,卵形,先端急尖,具腺点,里面有时近基部具乳头状突起;雄蕊较花瓣短,花药三角状披针形,背面常具腺点;雌蕊与花瓣近等长或略长,子房具腺点。果球形,鲜红色,具腺点。花期4~5月,果期10~12月,有时2~4月。生于林苗下或灌丛中。分布于我国西藏东南部至台湾,湖北至海南各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切碎,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根簇生于略膨大的根茎上,呈圆柱形,略弯曲,长5~25cm,直径2~10m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具多数纵皱纹及横向或环状断裂痕,皮部与木部易分离。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皮部厚,约占断面的一半,类白色或浅紫红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辛,有刺舌感。以条粗、皮厚者为佳。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治咽喉肿痛,风湿热痹,黄疸,痢疾,跌打损伤,流火,乳腺炎,睾丸炎。
木蝴蝶
别名:千张纸、玉蝴蝶、白玉纸、白千层、海船皮、满天飞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rylum indicum (L. ) Kurz [Bignonia indica L. ]的成熟种子。
【原植物】小乔木,高7~12m。树皮厚,有皮孔。小枝皮孔极多而突起。叶痕明显而大。叶对生;大型奇数二至四回羽状复叶,着生于茎干近顶端;小叶多数,小叶片三角状卵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干后为蓝色。总状聚伞花序顶生;花萼钟状,紫色,先端平截,宿存;花冠橙红色,肉质钟形,先端5浅裂,裂片大小不等;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伸出于花冠外;花盘大,肉质;花柱头2片开裂。蒴果木质,扁平,阔线形,成熟时棕黄色,沿腹缝线裂开,果瓣具中肋。种子多数,种子连翅除基部外,全被白色半透明的薄翅包围。花期7~10月,果期10~12月。
【采收加工】秋、冬季采收成熟果实,暴晒至果实开裂,取出种子,晒干。
【药材性状】种子近椭圆形,薄片状,长2~3cm,宽1.5~2cm。表面浅白色,有绢丝样光泽。种皮三面向外扩展成宽大的翅,呈膜质半透明状,具放射状纹理,边缘多破裂。体轻,剥去种皮,有薄膜状胚乳紧包子叶。子叶2枚,扁平碟形,黄绿色或浅黄色。气微,味微苦。以张大、色白、有光泽、翼柔软如绸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微苦、甘,性微寒。归肺、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利咽润肺,疏肝和胃,敛疮生肌。主治咽痛喉痹,声音嘶哑,咳嗽,肝胃气滞,疮疡久溃不敛,浸淫疮。
绿豆
别名:青小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Vigna radiata (L. ) R. Wilczak的种子。
【原植物】一年生直立或顶端微缠绕草本。高约60cm,被短褐色硬毛。三出复叶,互生;小叶3,叶片阔卵形至棱状卵形,侧生小叶偏斜;托叶阔卵形,小托叶线形。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短于叶柄或近等长;苞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有长硬毛;花绿黄色;萼斜钟状,萼齿4,最下面1齿最长,近无毛;旗瓣肾形,翼瓣有渐窄的爪,龙骨瓣的爪截形,其中一片龙骨瓣有角;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密被长硬毛。荚果圆柱形,成熟时黑色,被疏褐色长硬毛。花期6~7月,果期8月。
【采收加工】立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去除杂质。
【药材性状】种子短距圆形,长4~6mm。表面黄绿色、暗绿色、绿棕色,光滑而有光泽。种脐位于种子的一侧,白色,条形。气微,嚼之具豆腥味。以粒大、饱满、色绿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心、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消暑,利水,解毒。主治暑热烦渴,感冒发热,霍乱吐泻,痰热哮喘,头痛目赤,口舌生疮,水肿尿少,疮疡痈肿,风湿丹毒,药物及食物中毒。
羊蹄草—一点红
别名:红背紫丁、一点红、小蒲公英
来源:为菊科植物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L. ) DC. 的全草。
【原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40cm。茎直立或基部倾斜,紫红色或绿色,光滑无毛或被疏毛,多少分枝,枝条柔弱,粉绿色。叶互生;无柄;叶片稍肉质,生于茎下部的叶卵形,琴状分裂,边缘具钝齿,茎上部叶小,通常全缘或有细齿,上面深绿色,下面常为紫红色,基部耳状,抱茎。头状花序,具长梗,为疏散的伞房花序,花枝常2歧分枝;花全为两性,筒状,花冠紫红色,5齿裂;总苞圆柱形,苞片1层,与花冠等长。瘦果狭矩圆形,有棱;冠毛白色,柔软,极丰富。花期7~11月;果期9~12月。生于村旁、路边、田园和旷野草丛中。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全草长约30cm。根茎细长,圆柱形,浅棕黄色;茎少分枝,细圆柱形,有纵纹,灰青色或黄褐色。叶多皱缩,灰青色,基部叶卵形、琴形,上部叶较小,基部稍抱茎;纸质。头状花序干枯,花多已脱落,花托及总苞残存,苞片茶褐色,膜质。瘦果浅黄褐色,冠毛极多,白色。有甘草气,味淡、略咸。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口腔溃疡,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乳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疮疖痈肿,湿疹,跌打损伤。
杠板归
别名:犁头刺藤、老虎利
来源:为蓼科植物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的全草。
【原植物】扛板归,多年生蔓生草本,长1~2m。全株无毛;茎有棱,棱上有倒钩刺。叶互生;叶柄盾状着生,几与叶片等长;托叶鞘叶状,圆形或卵形,抱茎,直径2~3cm;叶片近三角形,长、宽均为2~5cm,淡绿色,下面叶脉疏生钩刺,有时叶缘也散生钩刺。短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两性花;花小,多数,具苞,苞片圆形,花被白色或淡红色,5裂,裂片卵形,果时增大,肉质,变为深蓝色;雄蕊8;花柱3叉状。瘦果球形,暗褐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0月。生于荒芜的沟岸、河边及村庄附近。全国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在夏、秋季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鲜用或晾干。
【药材性状】茎细长,略呈方柱形,直径1~5mm;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黄绿色,生有倒生钩状刺;节略膨大,具托叶鞘脱落后的环状痕;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髓部或中空。叶互生;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近三角形,淡棕色或灰绿色,叶缘、叶背主脉及叶柄疏生倒钩状刺。短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苞片圆形,花小,多萎缩或脱落。气微,味微酸。
【性味归经】味酸、苦,性平。归肺、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瘀止血。主治疔疮痈肿,丹毒,痄腮,乳腺炎,聤耳,喉蛾,感冒发热,肺热咳嗽,百日咳,瘰疬,痔疾,黄疸,臌胀,水肿,淋浊,带下,疟疾,风火赤眼,跌打肿痛,吐血、便血,蛇虫咬伤。
铁苋菜
别名:海蚌含珠、野黄麻、金石榴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 的全草。
【原植物】一年生草本,高30~50cm。茎直立,分枝,被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5cm;叶片卵状菱形或卵状椭圆形,基出脉3条,边缘有钝齿,两面均粗糙无毛。穗状花序腋生;花单性,雌雄同株;通常雄花序极短,生于极小苞片内;雌花序生于叶状苞片内,苞片展开时肾形,合时如蚌,边缘有钝锯齿,基部心形;花萼四裂;无花瓣;雄蕊7~8枚;雌花3~5朵;子房被疏柔毛,3~4室;花柱羽状分裂至基部。蒴果小,三角状扁圆形,被粗毛;种子卵形,灰褐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
【采收加工】5~7月间采收,除去泥长,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为不规则的小段,根、茎、叶混合。全体被灰白色茸毛。圆茎棕色,切面黄白色,有髓。叶片多皱缩、破碎,黄绿色,具钝齿。苞片肾形,合时如蚌。小蒴果呈三角状扁圆形。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凉。归心、肺、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积。主治痢疾,泄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小儿疳积,痈疖疮疡,皮肤湿疹。
蕉芋
别名:姜芋、芭蕉芋、蕉藕、蕉芽
来源:为美人蕉科植物蕉芋Canna edulis Ker. 的根茎。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达3m。具块状根茎。茎紫色,直立,粗壮。叶互生;叶柄短;叶鞘边缘紫色;叶片长圆形,边缘或背面紫色。总状花序疏散,单一或分叉;花单生或2朵簇生,小苞片卵形,淡紫色;萼片淡绿而染紫,披针形;花冠管杏黄色,花冠裂片杏黄色而先端染紫;外轮退化雄蕊2~3枚,花瓣状,倒披针形,红色,基部杏黄色,直立,其中1枚微凹,唇瓣披针形,卷曲,先端2裂,上部红色,基部杏黄色;发育雄蕊披针形,杏黄色而染红;子房圆球形,绿色,密被小疣状突起。蒴果呈3瓣开裂,瘤状。花期9~10月。全国各地常栽培。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去净茎叶,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根茎圆锥形,先端有茎基,周围被有数枚叶鞘,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节明显,具细根或点状根痕,质坚硬,断面粉性。气微,味淡。
【性味】味甘、淡,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治痢疾,泄泻,黄疸,痈疮肿毒。
扭肚藤
别名:假素馨、白花菜、毛毛茶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扭肚藤Jasminum elongatura (Bergium) Willd. 的枝叶。
【原植物】攀缘灌木,高1~7m。小枝圆柱形,疏被短柔毛至密被黄褐色绒毛。叶对生,单叶;叶片纸质,卵形、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面被短柔毛,或除下面脉上被毛外,其余近无毛。聚伞花序密集,顶生或腋生,通常着生于侧枝顶端,有花多朵;苞片线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梗短,密被或疏被黄色短柔毛;花微香;花萼密被柔毛或近无毛,内面近边缘处被长柔毛,裂片6~8枚,锥形,边缘具睫毛;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花冠裂片披针形,先端锐尖。果长圆形或卵圆形,黑色。花期4~12月,果期8月至翌年3月。生于灌木丛、混交林及沙地。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茎呈类圆柱形,多扭曲成团,或截段;幼枝茶褐色,有疏毛或近光滑,节部稍膨大;质坚,断面粗糙,木部白色,中央具明显的髓部或形成空洞;叶对生或脱落,多卷曲皱缩,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上面茶褐色,下面脉上有柔毛,叶柄短。气微香,味微涩。以叶多、枝少、色茶褐者为佳。
【性味】味微苦,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风湿热痹,四肢肿痛,痈疡,疮疥。
马鞭草
别名:铁马鞭、土荆芥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 的干燥地上部分。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120cm。茎呈方柱形,节及枝上有硬毛。叶对生;叶片卵圆形;基生叶的边缘通常有粗锯齿及缺刻;茎生叶多为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两面均被硬毛。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细弱;花小,初密集,结果时疏离;花萼管状,膜质,有5棱,具5齿;花冠淡紫色至蓝色,花冠管直或弯,先端5裂;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的中部,花丝短。果长圆形,包于宿萼内,成熟后4瓣裂。花期6~8月,果期7~9月。生于山坡、路边、溪旁或林边。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采收加工】6~8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1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凉。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主治癥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马缨丹
别名:五色梅、如意草、七变花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 的花。
【原植物】马缨丹,直立或蔓性灌木。植株有臭味,高1~2m,有时呈藤状,长可达4m。茎、枝均呈方柱形,有糙毛,常有下弯的钩刺或无刺。单叶对生;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边缘有钝齿,表面有粗糙的皱纹和短柔毛,背面具小刚毛。侧脉约5对。头状花序腋生;花序梗粗壮,长于叶柄;苞片披针形,长为花萼的1~3倍,有短柔毛;花萼筒状,先端有极短的齿;花冠黄色、橙黄色、粉红色至深红色,花冠管两面均有细短毛;雄蕊4,内藏。果实圆球形,成熟时紫黑色。全年开花。常生于海边沙滩、路边及空旷地。我国庭园亦有栽培。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有野生品种。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长1~2m。枝呈方柱形,有糙毛,常有下弯的钩刺或无刺。单叶对生;展开的叶片呈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有钝齿,表面有短柔毛。果实圆球形。质脆,有臭味。味苦、微甘。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有毒。
【功能与主治】清热,止血。主治肺痨咯血,腹痛吐泻,湿疹,阴痒。
鸡骨草—广东相思子
别名:黄头草、猪腰草、小叶龙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广东相思子Abrus cantoniensis Hance的全草。
【原植物】攀缘灌木,长达1m;小枝及叶柄被粗毛。主根粗壮,茎细,深红紫色,幼嫩部分密被黄褐色毛。偶数羽状复叶;小叶7~12对,倒卵形或长圆形,上面疏生粗毛,下面被紧贴的粗毛,小脉两面均突起;托叶成对着生。总状花序短,腋生;萼钟状;花冠突出,淡红色;雄蕊9,合生成管状,与旗瓣紧贴,上部分离;子房近于无柄,花柱短。荚果长圆形,扁平,被疏毛,有种子4~5颗。种子长圆形,扁平,褐黑色,种阜明显,蜡黄色,中间有孔,边缘为1长圆形的环,脐褐色针刺状,紧靠荚缘。花期8月,果期9~10月。生于山地或旷野灌木林边。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一般于11~12月或清明后连根挖出,除去荚果(种子有毒),去净根部泥土,将茎藤扎成束,晒至八成干,发汗再晒足干即成。
【药材性状】为带根的全草,多缠绕成束。根圆柱形或圆锥形,有分枝,长短、粗细不等;表面灰棕色,有细纵纹;质硬。根茎短,结节状。茎丛生,长藤状;表面灰褐色,小枝棕红色,疏被茸毛;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圆形,下表面被伏毛。气微,味微苦。以根粗、茎、叶全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止痛。主治黄疸型肝炎,胃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痛,乳痈。
毛鸡骨草—毛相思子
别名:黄头草、假牛甘子、猪腰草、黄食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毛相思子Abrus mollis Hance的带根全草。
【原植物】柔弱缠绕藤本;全株密被张开的黄色短柔毛。簇生细小须状根。偶数羽状夏叶,互生;小叶11~16对,膜质,长圆形,最上的常为倒卵形,先端截头状,但有小锐尖,上面被疏毛,背面密被长毛;小脉不明显;托叶极小。总状花序腋生,长约为叶之半,蝶形花粉红色,4~8朵聚生于花序总轴的每一短枝上;萼密被灰色柔毛;雄蕊9,花丝合生成1管。荚果扁平,淡灰黄色、被长柔毛。先端有喙,含种子7~8颗。种子卵形,扁平,暗褐色,光亮。花期8~10月,边开花边结果。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及荚果,干燥。
【药材性状】根细长圆柱形,须根多,直径1~5m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质地坚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根茎膨大呈瘤状,上面丛生众多的茎枝;茎较粗壮,长1~2m,直径1.5~3mm,紫褐色至灰棕色;小枝黄绿色,密被茸毛。叶长12~24mm,宽4~6mm,两面密被长柔毛。气微,味微苦。
【性味】味甘、淡,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治传染性肝炎,乳痈,疖肿,烧、烫伤,小儿疳积。
白英
别名:天灯笼、望冬红、土防风、葫芦草、毛老人、野猫耳朵
来源:为茄科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 的全草。
【原植物】多年生蔓生草本,高达5m。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茎、叶和叶柄密被具节的长柔毛。叶互生;叶片多戟形或琴形,上部全缘或波状,下部常有1~2对耳状或戟状裂片,少数为全缘,中脉明显。聚伞花序顶生或腋外侧生;花萼5浅裂,宿存;花冠蓝紫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自基部向下反折;雄蕊5,花丝极短,花药顶孔开裂;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小,头状,子房卵形,2室。浆果球形,熟时红色。种子近盘状,扁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生于阴湿的路边、山坡、竹林下及灌木丛中。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根浅棕黄色,茎圆柱形,稍有棱,直径2~7mm,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切面中空。叶片破碎皱缩,完整叶片展开后呈戟形或琴形,棕绿色或绿灰色。聚伞花序。浆果球形,绿棕色。种子近圆形,扁平。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小毒。归肝、胆、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湿热黄疸,胆囊炎,胆石症,肾炎水肿,风湿关节痛,妇女湿热带下,小儿高热惊搐,痈肿瘰疬,湿疹瘙痒,带状疱疹。
玉簪花—玉簪
别名:白鹤仙、玉泡花、银净花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玉簪Hosta plantaginea (Lam. ) Ascherson的干燥花。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具粗根茎。叶基生;叶柄长20~40cm;叶片卵形至心状卵形。花葶于夏、秋两季从叶丛中抽出,具1枚膜质的苞片状叶。总状花序,基部具苞片;花白色,芳香,花被筒下部细小,花被裂片6,长椭圆形;雄蕊下部与花被筒贴生,与花被等长,或稍伸出花被外;花柱常伸出花被外。蒴果圆柱形,长6cm,直径1cm。花期7~8月,果期8~9月。生于阴湿地区。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在7~8月份花似开非开时采摘,晒干。
【药材性状】多皱缩成条状。花被漏斗状,白色或淡棕黄色,先端6裂,裂片长椭圆形。雄蕊6,下部与花被筒贴生。气微香,味略苦。
【性味】味苦、甘,性凉,小毒。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水,通经。主治咽喉肿痛,疮痈肿痛,小便不利,经闭。
无花果
别名:优昙钵、奶浆果、品仙果、挣桃、树地瓜
来源:为桑科植物无花果Ficus carica L. 的果实。
【原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10m。全株具乳汁;多分枝,小枝粗壮,表面褐色,被稀短毛。叶互生;叶柄粗壮;托叶卵状披针形,红色;叶片厚膜质,宽卵形或卵圆形,3~5裂,裂片卵形,边缘有不规则钝齿,上面深绿色、粗糙,下面密生细小钟乳体及黄褐色短柔毛。雌雄异株,隐头花序,花序托单生于叶腋;雄花和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雄花生于内壁口部,雄蕊2,花被片3~4;瘿花花柱侧生,短;雌花生在另一花序托内,花被片3~4,花柱侧生,柱头2裂。榕果(花序托)梨形,成熟时长3~5cm,呈紫红色或黄绿色,肉质。花、果期8~11月。
【采收加工】果实呈绿色时,分批采摘;或拾取落地的未成熟果实,鲜果用开水烫后,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干燥的花序托呈倒圆锥形或类球形;表面淡黄棕色至暗棕色、青黑色,有波状弯曲的纵棱线;顶端稍平截,中央有圆形突起,基部渐狭,带有果柄及残存的苞片。质坚硬,横切面黄白色,内壁着生众多细小瘦果。瘦果卵形或三棱状卵形,淡黄色,外有宿萼包被。气微,味甜、略酸。以干燥、青黑色或暗棕色、无霉蛀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主治咽喉肿痛,燥咳声嘶,乳汁稀少,肠热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痢疾,痈肿,癣疾。
古羊藤—马连鞍
别名:老鸦咀、鱼藤、南苦参、奶藤、小暗消
来源:为萝藦科植物马连鞍Streptocaulon griffithii Hook. F. 的根。
【原植物】木质藤本。具乳汁,茎褐色,有皮孔。老枝被毛渐脱落;枝条、叶、花梗、果实均密被棕黄色绒毛。根圆柱状,弯曲,根皮暗棕色,有瘤状突起和纵皱纹。叶对生,厚纸质;叶片倒卵形或阔椭圆形,中部以上较宽,侧脉羽状平行。聚伞花序腋生,三歧,阔圆锥状;花序梗和花梗有许多苞片和小苞片;外面密被绒毛;花小,花冠外面黄绿色,内面黄红色,辐状,花冠裂片向右覆盖:副花冠裂片丝状;花粉器内藏有许多四合花粉;子房被柔毛,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蓇葖果叉生,张开成直线、圆柱状;种子先端具长达3cm的白色或淡黄色绢质种毛。花期6~10月,果期8月至翌年3月。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根长圆柱形,略弯,上部稍粗,下部渐细。外皮棕色至暗棕色,有小瘤状凸起和不规则的纵皱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整,皮部类白色,稍带粉性,可与木部剥离,木部微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导管显著,小孔状。气微,味苦。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主治感冒发热,泻痢,胃痛,腹痛,跌打瘀痛,毒蛇咬伤。
玉叶金花
别名:山甘草、白蝴蝶、白茶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玉叶金花Mussuenda pubescens Ait. f. 的茎叶。
【原植物】被毛的攀缘灌木。叶对生和轮生;托叶三角形,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端渐尖,基部楔尖,上面无毛或被疏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聚伞花序顶生,稠密,有极短的总花梗和被毛的条形苞片;花5数,被毛,无梗,萼筒陀螺状,裂片条形,一些花的1枚萼裂片扩大成叶状,白色,宽椭圆形,具纵脉;花冠黄色,内面有金黄色粉末状小凸点。果肉质,近椭圆形,干后黑色。花期夏季。生于海拔400~500m的山坡、路旁及灌丛中。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晒干。
【药材性状】茎圆柱形,直径3~7m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具细纵皱纹、点状皮孔及叶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绿色,髓部明显,白色。气微,味淡。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泄泻,痢疾,肾炎水肿,小便不利,疮疡脓肿,毒蛇咬伤。
乌蔹莓
别名:五龙草、龙尾、赤泼藤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 ) Gagnep. 的全草或根。
【原植物】多年生草质藤本。茎带紫红色,有纵棱;卷须二歧分叉,与叶对生。鸟足状复叶互生;小叶5,膜质,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狭卵形,边缘具疏锯齿,中间小叶较大而具较长的小叶柄,侧生小叶较小;托叶三角状,早落。聚伞花序呈伞房状,通常腋生或假腋生,具长梗;花小,黄绿色;花萼不明显;花瓣4,先端无小角或有极轻微小角;雄蕊4,与花瓣对生;花盘肉质,浅杯状;子房陷于4裂的花盘内。浆果卵圆形,成熟时黑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生于山坡、路旁灌木林中,常攀缘于它物上。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割取藤茎或挖出根部,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茎圆柱形,扭曲,有纵棱,多分枝,带紫红色;卷须二歧分叉,与叶对生。叶皱缩,展平后为鸟足状复叶,小叶5,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狭卵形,边缘具疏锯齿,中间小叶较大,存长柄,侧生小叶较小;叶柄长可达4cm以上。浆果卵圆形,成熟时黑色。气微,味苦、涩。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寒。归心、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热毒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风湿痹痛,黄疸,泻痢,白浊,尿血。
大尾摇
别名:猫尾草、斑草、勾头蛇
来源:紫草科植物大尾摇Heliotropium indicum L. 的全草或根。
【原植物】大尾摇,一年生草本,高15~ 60cm。根圆柱形,干时黄褐色。茎直立,粗壮,多分枝,被糙伏毛。叶互生,稀近对生;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边缘稍有锯齿或略呈波状,两面疏生短糙毛。蝎尾状聚伞花序,细长弯曲,单一,不分枝,顶生或与叶对生,无苞片;花小密集,呈2列排列于花序轴的一侧;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被糙伏毛;花冠浅蓝色或蓝紫色,稀白色,高脚碟状,先端5浅裂,裂片近圆形,扩展,喉部光滑,无附属物;雄蕊5,内藏,着生于花冠筒基部;子房小,花柱与柱头极短,柱头阔圆锥体形,先端平截。核果卵形,有纵肋,2深裂,每裂瓣分成2枚各具单颗种子的分核。花期4~7月,果期8~10月。生于丘陵山坡旷野、田边、路旁荒草地或溪沟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多切成段。茎被糙伏毛。叶多皱缩,两面疏生短糙毛。可看到蝎尾状的聚伞花序。质脆。味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治肺炎,脓胸,咽痛,口腔糜烂,膀胱结石,痈肿。
鳞衣草—鳞花草
别名:大蛇疮药、飞扬草、红四季草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鳞花草Lepidagathis incurve Buch. Ham. ex D. Don的带根全草。
【原植物】鳞花草,多年生草本,高30~ 60cm。茎直立或下部伏地,方形,多分枝,节稍膨大。叶对生;叶片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全缘,呈波浪状,两面均有针状结晶的小线条。花小,为顶生或腋生稠密穗状花序,圆柱形,单生或数个聚生,花常偏于花序的一侧,被柔毛;苞片叶状,狭披针形,先端锐尖,具1脉;萼5深裂,最外裂片较大,线状披针形,具睫毛;花冠白色,管状,上部膨胀,冠檐2唇形,上唇微裂,下唇3裂;雄蕊4,2长2短,花药2室,斜叠生。蒴果有种子4颗。花期11~12月至翌年3月。生于村边、路旁、阴湿地。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茎圆柱形,略具四棱,有分枝,长短不一,具短毛。叶对生,皱缩,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长2.5~10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至柄成狭翅状;全缘或边缘略呈波状;两面具茸毛。气微,味微苦。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疮疡肿毒,口唇糜烂,目赤肿痛,皮肤湿疹,跌打伤痛,蛇咬伤。
海芋
别名:天荷、观音莲、独脚莲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海芋Alocasia marorrhiza (L. ) Schott的根茎或茎。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可高达5m。茎粗壮,粗达30cm。叶互生;叶柄粗壮,下部粗大,抱茎;叶片阔卵形,先端短尖,基部广心状箭头形;侧脉9~12对,粗而明显,绿色。花雌雄同株;花序柄粗壮;佛焰苞粉绿色,苞片舟状,绿黄色,先端锐尖;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雌花序位于下部,中性花序位于雌花序之上;雄花序位于中性花序之上,附属器有网状槽纹;子房3~4室。浆果红色。种子1~2颗。花期春季至秋季。生于山野间。分布于我国华南、西南及福建、台湾、湖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用刀削去外皮,切片,清水浸漂5~7d,并多次换水,取出鲜用或晒干。加工时以布或纸垫手,以免中毒。
【药材性状】商品多横切成片,类圆形或长椭圆形,常卷曲成各种形态,直径6~10cm,厚2~3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质轻,易折断,断面白色或黄白色,显颗粒性,维管束呈淡黄色点状散在,内皮层环清晰。气微,味淡,嚼之麻舌而刺喉。
【性味归经】味辛,性寒,有毒。归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散结消肿。主治流感,感冒,腹痛,肺结核,风湿骨痛,疔疮,痈疽肿毒,瘰疬,附骨疽,斑秃,疥癣,虫蛇咬伤。
假海芋—尖尾芋
别名:卜芥、独脚莲、观音莲、山芋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 (Lour) Schott的根茎。
【原植物】尖尾芋,直立草本。地下茎粗壮,肉质;地上茎圆柱形,黑褐色,具环形叶痕,通常由基部伸出许多短缩的芽条,发出新枝。叶互生;叶柄绿色,由中部至基部强烈扩大成宽鞘;叶片膜质至亚革质,深绿色,宽卵状心形,全缘,叶脉两面凸起。花序柄圆柱形,稍粗壮,常单生;佛焰苞近肉质,管部长圆状卵形,淡绿色至深绿色,檐部狭舟状,边缘内卷,先端具狭长的凸尖,外面上部淡黄色,下部淡绿色;肉穗花序比佛焰苞短;雄花序位于上部,中性花位于中部,雌花序位于下部;附属器淡绿色、黄绿色,狭圆锥形。浆果淡红色,球形,通常有种子1颗。花期5~6月,果期7~8月。生于溪谷湿地或田边,亦可栽培于庭院或药圃。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挖取根茎,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药材性状】根状茎圆柱形,黑褐色,有环形叶痕,直径2.5~6cm,表面具皱纹。横切片厚3~4mm,常卷曲成各种形态。断面白色,粗糙,呈颗粒状。质脆。气微,味辛,嚼之麻舌而刺喉。有大毒。
【性味】味辛、微苦,性寒,大毒。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止痛。主治流感,钩端螺旋体病,疮疡痈毒初起,瘰疬,蜂窝组织炎,慢性骨髓炎,毒蛇咬伤,毒蜂蜇伤。
疬子草—延叶珍珠菜
别名:马兰花、白当归、狮子草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延叶珍珠菜Lysimachia decurrens Forst.的全草。
【原植物】延叶珍珠菜,多年生粗壮草本,高40~90cm。全株无毛,茎直立,有棱角,上部分枝,基部常木质化。叶互生,有时近对生;叶柄基部沿茎下延;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成狭翅,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有不规则的黑色腺点,有时腺点仅见于边缘,并常连接成条。总状花序顶生;苞片钻形;花梗斜展或下弯;花萼分裂近达基部,5裂,裂片狭披针形,边缘有腺状腺毛,背面具黑色短腺条。花冠白色或带淡紫色,基部合生部分5深裂,裂片匙状长圆形,先端圆钝,裂片间弯缺近圆形;雄蕊5枚,明显伸出花冠外,花丝密被小腺体,贴生于花冠裂片的基部;花药卵圆形,紫色;子房球形,花柱细长。蒴果球形或略扁,不规则开裂。花期3~4月,果期6~7月。生于村旁荒地、路边、山谷溪边疏林下及草丛中。分布于江西南部、福建、台湾、湖南南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南部等地。
【采收加工】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多切成小段。无毛,茎有棱角,黄褐色。可见顶生的总状花序。蒴果球形或略扁,不规则开裂。质脆,轻。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主治瘰疬,喉痹,疔疮肿毒,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了哥王—南岭荛花
别名:垂穗荛花、九信菜、九信药、山黄皮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南岭荛花Wikstrvernia indica (L. ) C. A. Mey. 的茎叶。
【原植物】半常绿小灌木,高达1m。全株平滑无毛。茎直立,多分枝,幼枝红褐色。根皮和茎皮富含绵毛状纤维,不易折断。叶对生,几无柄;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形,先端钝或短尖,全缘,基部楔形,侧脉多数,极纤细,干时褐色。花黄绿色,数花簇生于枝顶,排成聚伞状伞形花序或呈近无柄的头状花序;花两性,无苞片,花被管状,先端4裂,无毛;雄蕊8,成上下两轮着生花被管内,花丝短,花药椭圆形;子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具圆头状柱头。核果卵形或椭圆形,熟时鲜红色。花果期夏、秋季。生于山坡灌木丛中、路旁和村边。分布少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茎、叶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茎圆柱形,有分枝;粗茎表面淡棕色至棕黑色,有不规则粗纵皱纹,皮孔突起;细茎表面暗棕红色,有细纵皱纹,并有对生的叶柄痕。质硬,折断面皮部有众多绵毛状纤维。叶不规则卷曲,展平后长椭圆形,全缘,淡黄绿色至淡绿色,下面叶脉稍突出。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寒,有毒。归心、肺、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肿止痛。主治痈肿疮毒,瘰疬,风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大蛇药—幌伞枫
别名:五加通、阿婆伞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 (Roxb. ) Seem. 的根、树皮或叶。
【原植物】常绿乔木。树皮肥厚,多汁,浅灰棕色,深纵裂;枝粗壮,无刺。三至五回羽状复叶,互生;叶柄无毛或几无毛,小叶柄长约1cm或无柄,顶生小叶柄有时更长;小叶片纸质,在羽片轴上对生,椭圆形,两面均无毛。圆锥花序顶生,主轴及分枝离生锈色星状绒毛,后渐脱落;伞形花序头状,有花数朵;花萼有绒毛,边缘有5个三角形小齿;花瓣5,卵形,淡黄白色,外面疏被绒毛;雄蕊5,花丝长于花瓣;子房下位,2室,花柱2,离生,开展。果实卵球形,略侧扁,黑色。种子2颗,形扁。花期秋季,果期冬季。生于森林中,庭园中偶有栽培。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秋、冬季挖取根部或剥取树皮,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叶全年均可采收,多鲜用。
【药材性状】根多切成圆片或不规则薄片,淡黄色。味苦。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感冒发热,中暑头痛,痈疖肿毒,瘰疬,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木棉花—木棉
别名:英雄花、班枝花、琼枝
来源:为木棉科植物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 的花。
【原植物】落叶大乔木。树干常有圆锥状的粗刺。掌状复叶;小叶5~7枚,长圆形。花生于近枝顶叶腋,先叶开放,红色或橙红色,直径约10cm;萼杯状,厚,3~5浅裂;花瓣肉质,倒卵状椭圆形,两面被星状柔毛;雄蕊多数,下部合生成短管,排成3轮,中间10枚雄蕊较短,不分叉,最外轮集生成5束,花药1室,肾形;花柱长于雄蕊;子房5室,蒴果长圆形,木质,被灰白色长柔毛和星状毛,室背5瓣开裂,内有丝状绵毛。种子多数,倒卵形,黑色,藏于绵毛内。花期春季,果期夏季。生于干热河谷、稀树草原、次生林中及村边、路旁。分布于我国华南、西南等地。
【采收加工】春末采收,阴干。
【药材性状】呈干缩的不规则团块状,长5~8cm;子房及花柄多脱离。花萼杯状,长2~4.5cm,3或5浅裂,裂片钝圆、反卷,厚革质而脆,外表棕褐色或棕黑色,有不规则细皱纹;内表面灰黄色,密被有光泽的绢毛。花瓣5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倒卵状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外表棕黄色或深棕色,密被星状毛,内表面紫棕色或红棕色,疏被星状毛。气微,味淡、微甘涩。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凉。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血。主治泄泻,痢疾,咯血,吐血,血崩,金疮出血,疮毒,湿疹。
路边青—大青
别名:大青、大青叶、臭大青、臭根、土骨皮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 的干燥茎、叶。
【原植物】灌木或小乔木。幼枝黄褐色,被短柔毛,髓坚实,白色。单叶对生;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全缘,两面无毛或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背面常有腺点。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具线形苞片;花萼杯状,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粉红色,外面被黄褐色短绒毛和不明显的腺点;花冠白色,花冠管细长,先端5裂,裂片卵形;雄蕊4,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果实球形或倒卵形,绿色,成熟时蓝紫色。花、果期6月至翌年2月。生于平原、路旁、丘陵、山地林下或溪谷旁。分布于我国华东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叶微皱折,有的将叶及幼枝切成小段。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细长卵圆形;全缘,先端渐尖,基部钝圆,上面棕黄色、棕黄绿色至暗棕红色,下面色较浅;纸质而脆。气微臭,味稍苦而涩。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胃、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外感热病热盛烦渴,咽喉肿痛,口疮,黄疸,热毒痢,急性肠炎,痈疽肿毒,衄血,血淋,外伤出血。
牛白藤
别名:毛鸡屎藤、大叶龙胆草、白藤草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牛白藤Hedyotis hedyotidea DC. 的茎叶。
【原植物】粗壮藤状灌木,高3~5m,触之粗糙。幼枝四棱形,密被粉末状柔毛。叶对生;有4~6条刺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粗糙,下面被柔毛,全缘,膜质。花序球形,腋生或顶生;花细小,白色,具短梗;萼筒陀螺状,裂片4,线状披针形;花冠裂片披针形;外反;雄蕊二型,伸出或内藏。蒴果近球形,先端极隆起,有宿存萼裂片,开裂。花期秋季。生于山谷、坡地、林下、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藤茎多切成斜片或段片,外皮淡黄色或灰褐色,粗糙,有稍扭曲的浅沟槽及细纵纹;皮孔点状突起,常纵向排列成棱线,黄白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暗灰色,较窄,木部宽广,深黄色、黄白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菊花纹,中心有髓。叶对生,多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矩圆形;托叶截头状,先端有刺毛4~6条。气微,味微甘。以片张厚薄均匀、切面黄白色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凉。归肺、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肺热咳嗽,中暑高热,肠炎,皮肤湿疹,带状疱疹,痈疮肿毒。
金边虎尾兰
别名:老虎尾、弓弦麻、花蛇草
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金边虎尾兰Sanservieria trifasciata Prain var. Laurenii (De Wilden,N. E. Brown的叶。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具匍匐的根茎。叶1~6枚基生,挺直,质厚实;叶片条状倒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30~120cm,宽2.5~8cm,宽端对褶成尖头,基部渐狭成有槽的叶柄,两面均具白色和深绿色相间的横带状斑纹;叶边缘为金黄色。花萼连同花序高30~80cm;花3~8朵1束,1~3束一簇在花序轴上疏离地散生;花梗长6~8mm,近中部具节;花被片6,白色至淡绿色,长10~12mm,花被筒长6~8mm:雄蕊与花被近等长:花柱伸出花被。花期11~12月。我国各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叶片皱缩折曲,展平后完整者呈长条形或长倒披针形,长30~60cm,宽2.8~5cm,两面灰绿色或浅绿色,具相间的暗绿色横斑纹,先端刺尖,基部渐窄,全缘。质稍韧而脆,易折断,断面整齐。气微,味淡、微涩。
【性味】味酸,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感冒,肺热咳嗽,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烫火伤。
苦石莲—喙荚云实
别名:石莲子、猫儿核、广石莲子、石花生、盐棒头果
来源:为豆科植物喙荚云实Caesalinia minax Hance的种子。
【原植物】有刺藤本,高约4m。各部均被短柔毛。根圆柱形,浅黄色。茎和叶轴上均有散生钩刺。二回羽状复叶,互生,长达45cm,托叶锥状而硬;羽片5~8对,小叶6~12对,椭圆形或长圆形,两面沿中脉被短柔毛,小叶柄甚短,其下有1枚小倒钩刺。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苞片卵状披针形;萼片5,密生黄色绒毛;花冠蝶形,白色,有紫色斑点,最上1枚倒卵形;雄蕊10,离生,2轮排列,较花瓣稍短;子房密生细刺,花柱稍超出于雄蕊,无毛。荚果长圆形,果瓣外面密生针状刺。种子4~8颗,长椭圆形,有环状纹。花期4~5月,果期7月。生于山沟、溪旁或灌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福建也有栽培。
【采收加工】8~9月间采收成熟果实,敲破,除去果壳,取出种子,晒干。
【药材性状】种子呈椭圆形,两端钝圆,长1.2~2.2cm,直径0.7~1.2cm。表面乌黑色,有光泽。基部有株柄残基,其旁为小圆形的合点。质坚硬,极难破开。种皮厚约1mm,内表面灰黄色,平滑而有光泽,除去种皮后,内为2片棕色肥厚的子叶,富油质,中央有空隙。气微弱,味极苦。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湿,散瘀止痛。主治风热感冒,痢疾,淋浊,呃逆,痈肿,疮癣,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凉薯—豆薯
别名:土萝卜、草瓜茹、豆薯
来源:为豆科植物豆薯Pachyrhizus erosus (L. ) Urban的块根。
【原植物】一年生草质藤本。块根肉质肥大,圆锥形或纺锤形,肉白色,味甜多汁。茎缠绕状。三出复叶,互生;顶端小叶菱形,两侧小叶卵形或菱形,先端锐尖,上部呈数浅裂,中部以下全缘,基部阔楔形,两面均有毛。总状花序生于枝端,有花约10朵;苞片小,卵形;花萼钟形,绿色有毛,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蝶形花冠,蓝紫色或淡紫红色,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两侧有耳,翼瓣稍呈倒卵形,基部有两爪,龙骨瓣分离;雄蕊10,二体;子房长柱形而扁,有毛,花柱内弯,柱头圆形。荚果扁平,表面有绒毛,褐色,开裂;种子5~10颗,近方形而扁,棕褐色,平滑,有光泽。花期7~9月,果期10~11月。生于酸性的黏质土壤,为栽培种。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通常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块根纺锤形或扁球形,有的凹陷呈瓣状,长5~20cm,直径可达20cm,表面黄白色或棕褐色,肥厚肉质,鲜时外皮易撕去,内面白色,水分较多,干品粉白色,粉性足。气微,味甘。
【性味】味甘,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肺生津,利尿通乳,解酒毒。主治肺热咳嗽,肺痈,中暑烦渴,消渴,乳少,小便不利。
山大刀—九节木
别名:大丹叶、暗山公、大罗伞、散血丹、假木竹、九节木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九节木Psychotria rubra (Lour. ) Poir. 的嫩枝及叶。
【原植物】常绿灌木,高1~3m。小枝近四棱形,后渐变为圆形,暗黑色。叶对生,纸质;托叶膜质,早落;叶片椭圆状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除下面脉腋内有簇毛外,两面均无毛,干时暗红色。聚伞花序常顶生;总花梗极短,近基部3分枝;花小,白色,有短梗;萼裂片短三角形;花冠漏斗状,花冠内喉部有白毛,顶端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雄蕊5,花药伸出;子房2室。核果近球形,熟时红色,光滑;种子背面有纵沟。花期8~10月。生于山坡林缘、沟谷疏林下及水边。分布于我国南部各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嫩枝叶,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叶皱缩或破碎,完整叶呈椭圆状长圆形,长8~20cm,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狭,上面暗红色,下面淡红色,侧脉腋内可见簇生短柔毛,质脆易碎。气微,味淡。以枝嫩、叶完整、色带红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白喉,痢疾,肠伤寒,疮疡肿毒,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山半支—凹叶景天
别名:石上马牙苋、酱瓣半支、酱瓣草、酱瓣豆草、狗牙瓣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凹叶景天Sedum emarginatum Migo的全草。
【原植物】多年生肉质草本,高10~20cm,全株无毛。根纤维状。茎细弱,下部平卧,节处生须根,上部直立,淡紫色,略呈四方形,棱钝,有槽,平滑。叶对生或互生;匙状倒卵形至宽卵形,先端圆,微凹,基部渐狭,有短趾,全缘,光滑。蝎尾状聚伞花序,顶生,花小,多数,稍疏生;苞片叶状;萼片5,绿色,匙形;花瓣5,黄色,披针形;雄蕊10,花药紫色。蓇葖果,略叉开,腹面有浅囊状隆起。种子细小。花期4~6月,果期6~8月。生于较阴湿的岩石上或溪谷林下。分布于陕西、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置沸水中稍烫,晒干。
【药材性状】全草长5~15cm,茎细,直径约1mm。表面灰棕色,有细纵皱纹。节明显,有的节上生有须根。叶对生,多已皱缩碎落,叶展平后呈匙形。有的可见顶生聚伞花序,花黄褐色。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凉。归心、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主治痈疖,疔疮,带状疱疹,瘰疬,咯血,衄血,便血,痢疾,淋病,黄疸,崩漏,带下。
佛甲草
别名:火烧草、火焰草、佛指甲、龙牙草、同生草、猪牙齿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佛甲草Sedum Lineare Thunb. 的茎叶。
【原植物】多年生肉质草本,高10~20cm。全株无毛。根多分枝,须根状,茎纤细倾卧,着地部分节上生根。叶3~4片轮生;近无柄;叶片条形,质肥厚,先端钝尖,基部有短距。聚伞花序,顶生,有2~3分枝;花细小,疏生;萼片5,线状披针形,不等长;花瓣5,黄色,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渐狭;雄蕊10,2轮;心皮5。蓇葖果,成熟时呈五角星状,种子细小。花期5~6月,果期7~8月。生于阴湿处或山坡、山谷岩石缝中。分布于我国中南及甘肃、浙江、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鲜用随采;或夏、秋两季,拔出全株,洗净,放开水中烫一下,捞起,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根细小。茎弯曲,长7~12cm,直径约1mm;表面淡褐色至棕褐色,有明显的节,偶有残留的不定根。叶轮生,近无柄;叶片皱缩卷曲,淡绿褐色,多脱落,展平后呈条形或条状披针形。聚伞花序,顶生,浅棕色。气微,味淡。以叶多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主治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热毒痈肿,疔疮,丹毒,缠腰火丹,烫伤,毒蛇咬伤,黄疸,湿热泻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扁平疣。
迎春花
别名:金腰带、清明花、金梅花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 的花。
【原植物】落叶灌木,直立或匍匐,高0.3~5m。小枝四棱形,棱上多少具狭翼。叶对生,三出复叶,小枝基部常具单叶;叶轴具狭翼;小叶片卵形、椭圆形,先端具短尖头,基部楔形,无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叶缘反卷;顶生小叶片较大,单叶为卵形。花常单生于去年生小枝的叶腋;苞片小叶状,披针形;花萼绿色,裂片5~6枚,窄披针形;花冠黄色,合生,向上渐扩大,裂片5~6枚,椭圆形,先端锐尖或圆钝;雄蕊2,着生于花冠筒内;子房2室。花期4~5月。生于山坡灌丛中。分布于陕西、四川、西藏。各地亦有栽培。
【采收加工】4~5月开花时采收,鲜用或晾干。
【药材性状】花皱缩成团,展开后,可见狭窄的黄绿色叶状苞片;萼片5~6枚,条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与萼筒等长或较长;花冠棕黄色,直径约2cm。冠筒长1~1.5cm,裂片通常5~6枚,倒卵形或椭圆形,约为冠筒长的1/2。气清香,味微涩。
【性味归经】味苦、微辛,性平。归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小便热痛,恶疮肿毒,跌打损伤。
蟛蜞菊
别名:路边菊、水兰、黄花龙舌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 (Osbeck) Merr. 的全草。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矮小。茎匍匐,上部近直立,基部各节生不定根,基部分枝,疏被短而压紧的毛。叶对生;无柄或短叶柄;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两面密被伏毛,主脉3条,侧脉1~2对,无网状脉。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或叶腋;总苞钟形;总苞片2层,外层叶质,绿色,椭圆形;内层较小,长圆形;花托平;花异型;舌状花黄色;筒状花两性,黄色;花冠近钟形,向上渐扩大,檐部5裂,裂片卵形。瘦果,倒卵形,有3棱或两侧压扁。花期3~9月。生于田边、路旁或湿润草地上。分布于辽宁、福建、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春、夏季采收全草,秋季挖根,鲜用或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 茎呈圆柱形,弯曲,可长达40cm,直径1.5~2mm;表面灰绿色或淡紫色,有纵皱纹,嫩茎被短毛。叶对生,近无柄;叶多皱缩,展平后呈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被白色短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或叶腋,花序梗及苞片均被短毛,苞片2层,灰绿色。舌状花和管状花均为黄色。气微,味微涩。
【性味】味微苦、甘,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白喉,百日咳,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咯血,鼻衄,尿血,肝炎,痢疾,痔疮,疔疮肿毒。
大理花—大丽花
别名:天竺牡丹、大丽花、西番莲、洋芍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丽花Dahlia pinnata Cav. 的块根。
【原植物】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可高达1.5m。地下具块状根。茎直立,光滑,多分枝。叶对生;叶柄基部扩展几近相连,小叶柄稍有窄翼;叶片二回羽状分裂,或上部叶作一回羽状分裂,裂片卵圆形,边缘具圆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头状花序水平开展或稍下垂,直径6~12cm,有长梗;总苞片2层,外层较短小,绿色,内层质薄,鳞片状,基部连合;舌状花8枚,红色、紫红色或粉红色,中性或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孕育。瘦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圆;冠毛缺乏或具不明显的齿2枚。花期7~8月。全国各地庭园中普遍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块根呈长纺锤形,微弯,有的已压扁,有的切成两瓣,长6~10cm,直径3~4.5cm。表面灰白色或类白色,未去皮的黄棕色,有明显而不规则的纵沟纹,先端有茎基痕,先端及尾部均呈纤维状。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化。气微,味淡。
【性味】味辛、甘,性平。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主治腮腺炎,龋齿疼痛,跌打损伤。
地稔
别名:山地稔、地红花、地葡萄
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地稔Melastoma dodecandram Lour. 的地上部分。
【原植物】地稔,矮小灌木,高10~30cm。茎匍匐上升,逐节生根,分枝多,披散,地上各部被糙伏毛。叶对生;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全缘或具密浅细锯齿。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3朵,基部有叶状总苞2;花5数,花萼管被糙伏毛,毛基部膨大成圆锥状,裂片披针形,边缘具刺毛状缘毛,裂片间具1小裂片;花瓣淡紫色至紫红色,菱状倒卵形,上部略偏斜,先端有1束刺毛,被疏缘毛;雄蕊5长5短,长者药隔基部延伸,弯曲,末端具2小瘤,短者药隔不伸延,药隔基部具2小瘤;子房下位,先端具刺毛。蒴果坛状球形,平截,肉质,不开裂。花期5~7月,果期7~9月。生于山坡矮草丛中,为酸性土壤常见植物。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5~6月采收,洗净,除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茎四棱形,多分枝,长10~25cm,直径1~2m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扭曲,有纵条纹,节处有细须根。叶对生,深绿色,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卵形或椭圆形,仅上面边缘和下面脉上生极疏的糙伏毛,花棕褐色。气微,味微酸涩。
【性味归经】味甘、涩,性凉。归心、肝、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主治高热,肺痈,咽肿,牙痛,赤白痢疾,黄疸,水肿,痛经,崩漏,带下,产后腹痛,瘰疬,痈肿,疔疮,痔疮,毒蛇咬伤。
三加皮—白簕
别名:刺三加、苦刺头、三甲皮、三叶五加、三五加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白簕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 Mefr. 的根或根皮。
【原植物】攀缘状灌木,高1~7m。枝细弱铺散,老枝灰白色,新枝棕黄色。疏生向下的针刺,刺先端钩曲,基部扁平。叶互生,有3小叶,偶4~5。叶柄有刺或无刺;叶片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中央一片最大,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或疏钝齿。伞形花序组成顶生圆锥花序,萼筒边缘有5小齿;花黄绿色,花瓣5,三角状卵形,开花时反曲;雄蕊5;子房2室,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核果浆果状,扁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8~12月,果期9~12月。生于山坡路旁、林缘或灌丛中。分布于我国中南至西南各地。
【采收加工】9~10月间挖取,鲜用,或趁鲜时剥取根皮,晒干。
【药材性状】根皮呈不规则筒状或片状,长2~7.5cm,厚0.5~1.5mm。外表面灰红棕色,有纵皱纹,皮孔类圆形或略横向延长;内表面灰褐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折断面不平坦。气微香,味微苦、辛而涩。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舒筋。主治感冒发热,咽痛,头痛,咳嗽胸痛,胃脘疼痛,泄泻,痢疾,胁痛,黄疸,石淋,带下,风湿痹痛,腰腿酸痛,筋骨拘挛麻木,跌打骨折,痄腮,乳痈,疮疡肿毒,蛇虫咬伤。
剪刀股
别名:假蒲公英、蒲公英、鸭舌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剪刀股Ixeris debilis A. Gray的全草。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无毛,具匍茎。基生叶莲座状,叶基部下延成叶柄,叶片匙状倒披针形至倒卵形,先端钝,基部下延,全缘或具疏锯齿或下部羽状分裂;花茎上的叶仅1~2枚,全缘,无叶柄。头状花序1~6;有梗;外层总苞片卵形,内层总苞片约8枚,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舌状花黄色。瘦果成熟后红棕色,冠毛白色。花期4~5月。生于海边低湿地、路旁及荒地。分布于我国东北、华东及中南。
【采收加工】春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主根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叶基生,多破碎或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呈匙状倒披针形,长5~15cm,宽1.5~3cm,先端钝、基部下延成叶柄,全缘或具稀疏的锯齿或羽状深裂。花茎上常有不完整的头状花序或总苞。偶见长圆形瘦果,扁平。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主治肺脓疡,咽痛,目赤,乳腺炎,痈疽疮疡,水肿,小便不利。
糯米藤—糯米团
别名:糯米菜、自消散、猪仔菜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糯米团Gonostegia hirta (Bl. ) Miq. 的带根全草。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茎基部伏卧,长达1m左右,通常分枝,有短柔毛。叶对生;有短柄或无柄;叶片狭卵形、披针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浅心形,全缘,上面稍粗糙;基生脉3条。花小,单性,雌雄同株,簇生于叶腋,淡绿色;雄花有细柄,花蕾近陀螺形,上面截形,花被片5,雄蕊5,对生;雌花近无梗,花被结合成筒形,上缘被白色短毛,内有雌蕊1,柱头丝状,脱落性。瘦果卵形,先端尖锐,暗绿或黑色,有光泽,约有10条细纵肋。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于溪谷林下阴湿处、山麓水沟边。分布于陕西、江苏、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干燥带根全草,根粗壮,肉质,圆锥形,有支根;表面浅红棕色;不易折断,断面略粗糙,呈浅棕黄色。茎黄褐色。叶多破碎,暗绿色,粗糙有毛,润湿展平后,3条基脉明显,背面网脉明显。有时可见簇生的花或瘦果,果实卵形,顶端尖。约具10条细纵胁。气微,味淡。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健脾消积,利湿消肿,散瘀止血。主治乳痈,肿毒,痢疾,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疳积,带下,水肿,小便不利,痛经,跌打损伤,咯血,吐血,外伤出血。
雾水葛
别名:田薯、山参、山三茄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雾水葛Pouzolzia zeylanica (L. ) Benn. 的带根全草。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长30~90cm。不分枝或下部有1~3对分枝,茎细弱常呈匍匐状,无毛或疏被粗毛。叶对生,或茎顶部的叶互生;托叶卵状披针形,脱落;叶片膜质,卵形至宽卵形,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钝,全缘,两面疏被贴伏的粗毛,通常下面较密,上面钟乳体点状,稠密,基出脉3条。花小,组成腋生的团伞花序,雌雄花混生;雄花淡绿色或带紫色,花被片卵圆形,先端急尖或呈短芒状,疏被短柔毛,雄蕊4,突出;雌花花被壶状,上部2齿裂,被柔毛。瘦果卵形,先端尖,黑色,有光泽。花期4~9月,果期5~10月。生于潮湿的山地、沟边和路旁或低山灌丛中或疏林中。分布于甘肃、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干燥带根全草,根系细小,主茎短,分枝较多,疏被毛,红棕色。叶膜质而脆,易碎,叶柄纤细。气微,味淡。
【性味】味甘、淡,性寒。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水通淋。主治疮疡痈疽,乳痈,风火牙痛,痢疾,腹泻,小便淋痛,白浊。
水蓑衣
别名:大青草、节上花、穿心蛇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Hygrophila salicifolia (Vahl) Nees的全草。
【原植物】一年生至二年生草本,高30~60cm。根状茎圆柱形,暗棕色,无毛或被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或几无柄;叶片通常为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尖至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有线条状钟乳体。花3~7朵簇生叶腋;苞片卵形或椭圆形;小苞片披针形或条形,长约为花萼的一半;被短糙毛,5裂达中部,裂片三角状披针形,有毛;花冠淡红紫色,外有微毛,冠檐二唇形,上唇2浅裂,下唇3裂,裂片圆形;雄蕊4,二强;子房无毛,具长花柱,柱头钩曲。蒴果条形。种子细小,四方状圆形而扁,淡褐色,浸水即见白色密绒毛。花期9~10月。生于溪沟边或阴湿地的草丛中。分布于我国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全草长约60cm,茎略呈圆柱形,具棱,节处被疏柔毛。叶对生,多皱缩,完整叶片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下部叶为椭圆形,长3~14cm,宽2~15mm。先端渐尖,基部下延,全缘。气微,味淡。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时行热毒,丹毒,黄疸,口疮,咽喉肿痛,乳痈,吐衄,跌打伤痛,骨折,毒蛇咬伤。
鸡蛋花
别名:缅栀子、鸭脚木、蕃花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鸡蛋花Plumeria rubra L. cv. Acutifolia的花朵或茎皮。
【原植物】落叶小乔木。枝条粗壮肥厚肉质,全株具丰富乳汁。叶互生;叶片厚纸质,常聚集于枝上部,长圆状倒披针形,两面无毛;侧脉未达叶缘网结成边脉。顶生聚伞花序;花梗淡红色;花萼5裂,不张开而压紧花冠筒;花冠外面白色,内面黄色,裂片狭倒卵形,向左覆盖,花冠筒圆筒形,内面密被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基部,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心皮2,离生,花柱短,柱头长圆形,中间缢缩,先端2裂。蓇葖果双生,广歧,圆筒形。种子斜长圆形,扁平,先端具长圆形膜质翅。花期5~10月,果期7~12月。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种。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茎皮,花开时采收花,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花多皱缩成条状,或扁平三角状,淡棕黄或黄褐色,湿润展平后,花萼较小,花冠裂片5,倒卵形,长约3cm,宽约1.5cm,呈旋转排列;下部合生成细管,长约1.5cm。雄蕊5,花丝极短。气香,味微苦。以花完整、色黄褐、气芳香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凉。归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解暑。主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尿路结石,预防中暑。
酸藤木—酸藤子
别名:透地龙、白背酸藤、通天霸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子Embelia lueta (L. ) Mez的枝叶或根。
【原植物】攀缘灌木或藤本,稀小灌木,长1~3m。叶互生;叶片坚纸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背面常有薄白粉,中脉隆起,侧脉不明显。总状花序,腋生或侧生,生于前年无叶枝上,被细微柔毛,有花;3~8朵,基部具1~2轮苞片;花梗有时被微柔毛,小苞片钻形或长圆形,具缘毛;花4数;萼片卵形或三角形,先端急尖,具腺点;花瓣白色或带黄色,分离,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圆形或纯,具缘毛,里面密被乳头状突起,具腺点;雄蕊在雌花中退化,在雄花中略超出花瓣,基部与花瓣合生,花丝挺直,花药背部具腺点;雌蕊在雄花中退化,在雌花中较花瓣略长,子房瓶形,花柱细长,柱头扁平或几成盾状。果球形。花期12月至翌年3月,果期4~6月。生于草丛、灌丛或林下。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叶片多卷曲,展平后呈倒卵形至椭圆形,长3~5.5cm,宽1~2.5cm,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楔形,全缘,侧脉不明显。叶柄短,长5~8mm。有时可见小枝细圆柱形,长短不一,紫褐色。气微,味酸。
【性味】味酸、涩,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主治咽喉红肿,齿龈出血,痢疾,泄泻,疮疖溃疡,皮肤瘙痒,痔疮肿痛,跌打损伤。
(四)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地黄
别名:鲜生地、山菸根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eartn. )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的新鲜块根。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根肥厚,肉质,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生数枝。基生叶成丛,叶片倒卵圆状披针形,叶面多皱;茎生叶较小。花茎直立,被毛,与茎上部呈总状花序;苞片叶状,发达;花萼钟状,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花冠宽筒状,稍弯曲,外面暗紫色,里面杂以黄色,有明显紫纹,先端5浅裂,略呈二唇形;雄蕊4,二强,花药基部叉开;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后变1室,花柱1,柱头膨大。蒴果卵形或长卵形,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主要为栽培种,亦野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早地黄在10月上、下旬收获;晚地黄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采挖根部后,除净茎叶、芦头及须根,洗净泥土即为鲜地黄。亦可挖出后不洗即以干砂土埋藏,放干燥阴凉处,用时取出,可保存2~3个月。
【药材性状】呈纺锤形或条形,表面浅红黄色,具纵直弯曲的皱纹、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的瘢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以条粗长直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生津润燥。主治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斑疹,津伤烦渴,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劳热咳嗽,跌打伤痛,痈肿。
玄参
别名:野脂麻、山当归、水萝卜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 的干燥根。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根肥大,近圆柱形,下部常分枝,皮灰黄或灰褐色。茎直立,四棱形,有沟纹,光滑或有腺状柔毛。下部叶对生,上部叶有时互生,均具柄;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具细锯齿。聚伞花序疏散开展,呈圆锥形;花序轴和花梗均被腺毛,萼5裂,裂片卵圆形,先端钝,边缘膜质;花冠暗紫色,管部斜壶状,先端5裂,不等大;雄蕊4,二强,另有一退化雄蕊,呈鳞片状,贴生于花冠管上;子房上位,2室,花柱细长,柱头短裂。蒴果卵圆形,深绿色或暗绿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南方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栽种1年,在10~11月当茎叶枯萎时收获。挖起全株,摘下块根,晒或炕到半干时,堆积盖草压实,经反复堆晒待块根内部变黑,再晒(炕)至全干。
【药材性状】根类圆柱形,中部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似羊角状。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有明显纵沟或横向皮孔。质坚实,难折断,断面略平坦,乌黑色,微有光泽。有焦糖气,味甘、微苦。以水浸泡,水呈墨黑色。
【性味归经】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寐,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牡丹皮—牡丹
别名: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来源:为芍药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的根皮。
【原植物】落叶小灌木,高1~2m。根粗大。茎直立,枝粗壮,树皮黑灰色。叶互生,纸质;叶柄无毛;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或二回羽状复叶,近枝端的叶为三小叶,顶生小叶常深3裂,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近无柄。花两性,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5,宽卵形,大小不等,绿色,宿存;花瓣5,倒卵形;雄蕊多数花丝亦具紫红等色,花药黄色;花盘杯状,革质,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裹心皮,在心皮成熟时裂开;心皮5,离生,绿色,密被柔毛。蓇葖果长圆形,腹缝线开裂,密被黄褐色硬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供观赏。
【采收加工】种子播种4~6年,分株繁殖3~4年收获,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地上部枯萎将根挖起,去泥、须根,趁鲜抽出木心,晒干,即为原丹皮。刮去丹皮后,去除木心者,称刮丹皮。
【饮片鉴别】牡丹皮为空心圆形薄片,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栓皮刮脱处呈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常见发亮的结晶物。质脆,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主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之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癥瘕,痈肿疮毒,跌仆伤痛,风湿热痹。
紫草
别名:鸦衔草、山紫草、红石根、红紫草、紫根
来源:为紫草科植物紫草Lithosperma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e的根。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90cm。根粗大,肥厚,圆锥形,略弯曲,常分枝,外皮紫红色。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全株密被白色粗硬毛。单叶互生;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均被糙伏毛。聚伞花序总状,顶生或腋生;花小,两性;苞片披针形或狭卵形,两面有粗毛;花萼5深裂近基部,裂片线形;花冠白色,筒状,先端5裂,裂片宽卵形,开展,喉部附属物半球形,先端微凹;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稍上,花丝着生花冠筒中部,子房深4裂,花柱线形,柱头球状,2浅裂。小坚果卵球形,灰白色或淡黄褐色,平滑,有光泽。种子4颗。花期6~8月,果期8~9月。生于向阳山坡草地、灌丛或林缘。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硬紫草根呈圆锥形,扭曲,有分枝,长7~14cm,直径1~2cm。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粗糙有纵纹,皮部薄,易剥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深紫色,木部较大,灰黄色。气特异,味涩。
【性味归经】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主治斑疹,麻疹,吐血,衄血,尿血,紫癜,黄疸,痈疽,烫伤。
水牛角
别名:沙牛角
来源: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的角。
【原动物】水牛体长达2.5m以上。角较长大而扁,上有很多切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者。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以南方水稻产区为多。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取角后,水煮,去除角塞,干燥。
【药材性状】呈稍扁平而弯曲的锥形,长短不一。表面棕黑色或灰黑色,一侧有数条横向的沟槽,另一侧有密集的横向凹陷条纹。上部渐尖,有纵纹,基部略呈三角形,中空。角质,质硬。气微腥,味淡。
【性味归经】味苦、咸,性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主治热病头痛,高热神昏,发斑发疹,吐血,衄血,瘀热发黄,小儿惊风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天葵子—天葵
别名:千年老鼠屎、天去子、天葵根、一粒金丹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天葵Semiaquilegia adoroides (DC. ) Makino的块根。
【原植物】多年生小草本,高10~30cm。块根外皮棕黑色。茎直立,1~3条,上部有分枝,被稀疏白色柔毛。基生叶为三出复叶;叶柄基部扩大呈鞘状;叶片卵圆形或肾形;小叶扇状菱形或倒卵状菱形,3深裂,深裂片又作2~3圆齿状短刻裂,两面无毛,下面常带紫色;茎生叶较小,互生,叶柄较短。单歧或二歧聚伞花序,花梗被白色细柔毛;苞片、小苞片叶状;花两性,小萼片5,花瓣状,狭椭圆形,白色,常带淡紫色,先端圆钝;花瓣5,匙状,先端近截形,基部凸起呈囊状;雄蕊8~14,花丝下部变宽,花药宽椭圆形,黄色;退化雄蕊2,线状披针形,白色膜质;心皮3~4,花柱短,先端向外反卷,无毛。蓇葖果表面具横向脉纹。种子多数,卵状椭圆形,黑褐色,表面有小瘤状突起。花期3~4月,果期4~5月。生于疏林下、草丛、沟边路旁或山谷地较阴处。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采收加工】 移栽后的第3年5月植株未完全枯萎前采挖,较小的块根留作种用,较大的去尽残叶,晒干,加以揉搓,去掉须根,抖净泥土。
【药材性状】 块根呈不规则短柱形、纺锤形或块状,略弯曲,表面暗褐色至灰黑色,具不规则的皱纹及须根或须根痕;顶端常有茎叶残基,外被数层黄褐色鞘状鳞片;中部通常较膨大。质较软,易折断,断面皮部类白色,木部黄白色或黄棕色,略显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微苦辛。以个大、断面皮部色白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微辛,性寒,小毒。归肝、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主治小儿热惊,癫痫,痈肿,疔疮,乳痈,瘰疬,皮肤痒疮,目赤肿痛,咽痛,蛇虫咬伤,热淋,砂淋。
白毛夏枯草—金疮小草
别名:见血青、白夏枯草、散血丹、朋花、筋骨草、苦草、蚊毒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金疮小草Ajuga decumbens Thunb. 的全草。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10~30cm。茎基部倾斜或匍匐,上部直立,多分枝,四棱形,略带紫色,全株密被白色柔毛。单叶对生,具柄;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波状粗齿,下面及叶缘常带有紫色,两面有短柔毛。轮伞花序,多花,腋生或在枝顶集成间断的多轮的假穗状花序;花萼漏斗形,齿5;花冠唇形,淡蓝色或淡紫红色,稀白色,花冠下唇约为上唇的2倍;雄蕊4,二强;子房上位。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背部灰黄色,具网状皱纹。花期3~4月,果期5~6月。生于路旁、林边、草地、村庄附近及沟边较阴湿肥沃的土壤。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及西南等地。
【采收加工】 第1年9~10月收获1次。但第2、3年,则在5~6月和9~10月各收获1次。齐地割起全草,拣净杂质,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全草长10~30cm。根细小,暗黄色。地上部分灰黄色或暗绿色,密被白柔毛。茎细,具四棱,质较柔软,不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长椭圆形,绿褐色,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边缘有波状锯齿;叶柄具狭翅。轮伞花序腋生,小花二唇形,黄褐色。气微,味苦。以色绿、花多者为佳。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凉血散血。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肺痈,目赤肿痛,痢疾,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苦地胆—地胆草
别名:鹿耳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 的全草。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状茎平卧或斜升;茎直立,粗壮,二歧分枝,茎枝叶被白色粗硬毛。单叶,大都为基生;叶片匙形、长圆状匙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头状花序约有小花4个;总苞片8枚;多数头状花序密集成复头状花序,被长圆状卵形的叶状苞片所包围;花冠筒状,淡紫色;全为两性花,先端4裂,一边开裂。瘦果有棱,被白色柔毛,先端具长硬刺毛;冠毛1层,污白色。花期7~11月,果期11月至翌年2月。生于山坡、路旁、山谷疏林中。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及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夏末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全长15~40cm。根状茎长2~5cm;具环节,密被紧贴的灰白色茸毛,质坚,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根茎下簇生多数皱缩须根,棕褐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茎圆柱形,常二歧分枝,密被紧贴的白色粗毛。叶多基生,展平后完整叶呈匙形或倒披针形,黄绿色至绿褐色,边缘稍具钝齿;两面均被紧贴灰白色粗毛,幼叶尤甚,叶柄短,稍呈鞘状,抱茎,茎生叶少而小。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主治感冒,百日咳,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黄疸,肾炎水肿,月经不调,白带,疮疖,湿疹,虫蛇咬伤。
苦地胆—白花地胆草
别名:苦龙胆草、天芥菜、土柴胡、草鞋底、牛插鼻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花地胆草Elephantop-us tomentosus L. 的全草。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斜升或平卧,具纤维状根。茎直立,多分枝,具棱条,被白色开展的长柔毛,具腺点。叶互生;最下部叶常密集呈莲座状;基部叶在花期常凋萎;下部叶长圆状倒卵形,基部渐狭成具翅的柄,稍抱茎;上部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近无柄或具短柄,全部具有小尖的锯齿,上面皱而具疣状突起,被疏或较密的短柔毛,下面密被长柔毛和腺点。头状花序12~20个,在茎枝顶端密集成复头状花序,复头状花序基部有3个卵状心形的叶状苞片,具细长的花序梗,排成疏伞房状;总苞长圆形;总苞片绿色,外层4,披针状长圆形。内层4,椭圆状长圆形;花4个,花冠白色,漏斗状,管部细,裂片披针形,无毛。瘦果长圆状线形。花期8月至翌年5月。生于山坡旷野、路边或灌丛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的沿海地区。
【采收加工】夏末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全长15~40cm。根茎长2~5cm,根茎具环节,密被紧贴的灰白色茸毛,质坚,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根茎下簇生多数皱缩须根,棕褐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茎圆柱形,被紧贴的灰白色长柔毛。叶片绿色或暗绿色,多有腺点,边缘稍有钝齿,两面均被紧贴的灰白色长柔毛,叶柄短,略呈鞘状。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见苦地胆—地胆草项下。
菊芋
别名:洋姜、番羌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 的块茎或茎叶。
【原植物】菊芋,多年生草本,高1~3m。具块状地下茎,茎直立,上部分枝,被短糙毛或刚毛。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有叶柄,叶柄上部有狭翅;叶片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粗糙,下面被柔毛,具3脉。头状花序数个,生于枝端;有1~2个线状披针形苞叶;总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开展;舌状花中性,淡黄色,特别显著;管状花两性孕育,花冠黄色、棕色或紫色,裂片5。瘦果楔形;冠毛上端常有2~4个具毛的扁芒。花期8~10月。现我国大多数地区有栽培种。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块茎,夏、秋季采收茎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根茎块状。茎上部分枝,被短糙毛或刚毛。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上表面粗糙,下表面有柔毛,叶缘具锯齿。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消肿。主治热病,肠热出血,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龙船花
别名:山丹、卖子木、五月花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龙船花Irora chinensis Lam. 的花。
【原植物】龙船花,常绿小灌木,高0.5~2m。小枝深棕色。叶对生;托叶绿色,抱茎,顶端具软刺状突起;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聚伞花序顶生,密集成伞房状;花序柄深红色;苞片极小,红色,齿状;花萼深红色,光滑无毛,4浅裂,裂片钝齿状;花冠略肉质,红色;花冠筒4裂,裂片近圆形,顶端圆;雄蕊4,花丝极短;雌蕊1,红色,子房下位,2室,柱头2裂,略张开。浆果近球形,熟时紫红色。花期4~8月。散生于疏林下、灌丛中或旷野路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花序卷曲成团,展平后呈伞房花序。花序具短梗,有红色的分枝。花径1~5mm,具极短花梗;萼4裂,萼齿远较萼筒短;花冠4浅裂,裂片近圆形,红褐色,肉质;花冠筒扭曲,红褐色,长3~3.5cm;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花冠筒喉部。气微,味微苦。以花朵完整、色红褐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凉。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治高血压,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疮疡疖肿。
狗肝菜
别名:猪肝菜、羊肝菜、土羚羊、假米针、紫燕草、假红蓝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 (L. ) Nees的全草。
【原植物】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被毛,直立或近基部外倾。节常膨大呈膝状。叶对生;叶片纸质;卵状椭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花序腋生或顶生,聚伞式,多个簇生;总苞片阔倒卵形或近圆形,大小不等,具脉纹;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萼5裂,钻形;花冠淡紫红色,二唇形,上唇阔卵状,近圆形,全缘,有紫红色斑点,下唇长圆形,3浅裂;雄蕊2,着生于花冠喉部;子房2室。蒴果被柔毛。种子坚硬,扁圆,褐色。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2~3月。生于旷野或疏林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根须状,淡黄色。茎多分枝,折曲状,具棱,节膨大呈膝状,下面节处常匍匐具根。叶对生,暗绿色或灰绿色,多皱缩,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纸质。有的带花,由数个头状花序组成的聚伞花序生于叶腋,叶状苞片一大一小,倒卵形。蒴果卵形。种子有小疣点。气微,味淡、微甘。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利湿,解毒。主治感冒发热,热病发斑,吐衄,便血,尿血,崩漏,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肝热目赤,小儿惊风,小便淋沥,带下,带状疱疹,痈肿疔疖,蛇犬咬伤。
牡蒿
别名:齐头蒿、流尿蒿、臭艾、碗头青、油艾
来源:为菊科植物牡蒿Artemisia japonica Thunb. 的全草。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状茎粗壮,常有若干条营养枝。茎叶被微柔毛或近无毛。茎直立,常丛生,上部有分枝。下部叶倒卵形,有条形假托叶,上部有齿或裂;中部叶匙形,上端有裂片,每裂片上端有锯齿或无;上部叶近条形,三裂或不裂;苞片叶长椭圆形。头状花序多数,卵球形,于分枝端排成复总状,有短梗及条形苞叶;总苞球形;总苞片3~4层;雌花3~8朵,能孕;内层为两性花5~10朵,不孕育。瘦果小,倒卵形。花、果期7~10月。生于林下、旷野、山坡、丘陵、路旁及灌丛下。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采收加工】夏、秋间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干燥的全草,茎圆柱形,直径0.1~0.3cm,表面黑棕色或棕色;质坚硬,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残留的叶片黄绿色至棕黑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卷曲,质脆易脱。花序黄绿色,片内可见长椭圆形褐色种子数枚。气香,味微苦。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治夏季感冒,肺结核潮热,咯血,小儿疳热,衄血,便血,崩漏,带下,黄疸型肝炎,丹毒,毒蛇咬伤。
荷苞花根—赪桐
别名:红苓蔃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 (Thunb. ) Sweet 的干燥根。
【原植物】灌木,高1~4m。小枝四棱形,嫩时有绒毛,枝内髓坚实,干后不中空。单叶对生;叶柄有黄褐色短柔毛;叶片圆心形,边缘有疏短尖齿,表面有疏伏毛,叶脉基部具较密的锈褐色短柔毛,背面密被锈黄色盾形腺体。二歧聚伞花序组成大而开展的顶生圆锥花序;苞片宽卵形、线状披针形;花萼红色,外面散生盾形腺体;花冠红色,稀为白色;雄蕊4,与花柱同伸于花冠外;子房4室,柱头2浅裂。果实近球形,熟时蓝紫色。花、果期5~11月。生于平原、溪边、山谷或疏林中,亦可栽培。分布于我国西南及江苏、福建、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8~9月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25~40cm,直径1~2cm,表面灰黄白色,略显纵皱纹,有支根痕及圆点状凹陷的砂眼;质坚硬。切成切片者厚约3mm,横切面的皮部灰黄色,木部淡黄色至类白色。具细密放射状纹理及小孔。气微,味淡,嚼之味甘。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安神,止血。主治心悸失眠,痔疮出血。
凉粉草
别名:仙人草、仙人冻、仙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凉粉草Mesona chinensis Benth. 的地上部分。
【原植物】一年生草本,高15~100cm。茎上部直立,下部伏地,四棱形,被脱落的长柔毛或细刚毛。叶对生;叶柄被柔毛;叶片狭卵形或宽卵圆形,边缘具锯齿,两面被细刚毛或柔毛。轮伞花序多花,组成总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侧枝;苞片圆形或菱状卵圆形,具尾状突尖;花萼钟形,密被疏柔毛,上唇3裂,中裂片特大,先端尖,下唇全缘;花冠白色或淡红色,外被微柔毛,上唇宽大,具4齿,2侧齿较高,中央2齿不明显,下唇全缘,舟状;雄蕊4,前对较长,后对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器,其上被硬毛,花药汇合成一室;子房4裂,花柱较长,柱头2浅裂。小坚果长圆形,黑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生于干沙地草丛或水沟边。分布于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夏季收割地上部分,晒干。或晒至半干,堆叠焖之使发酵变黑,再晒干。
【药材性状】全草长20~45cm,呈灰褐色或棕黄色。茎四棱形,有分枝,被疏毛或细刚毛,幼枝毛更明显,质脆,断面中空。叶对生,多皱缩,黄褐色,展平后呈狭卵形,边缘有小锯齿,两面均被疏长毛,质稍韧。手捻不易破碎,水湿后显黏滑感,水煎液有胶黏性。气微,味甘、淡。
【性味】味甘、淡,性寒。
【功能与主治】消暑,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中暑,糖尿病,黄疸,泄泻,痢疾,高血压病,肌肉、关节疼痛,急性肾炎,风火牙痛,烧烫伤,丹毒,梅毒,漆过敏。
自消容—大猪屎豆
别名:十字珍珠草、通心容、响铃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猪屎豆Crotalaria assamica Benth. 的茎叶。
【原植物】直立灌木状草本,高1~2m。茎和枝均有丝光质短柔毛。单叶互生,膜质;托叶小,钻状,宿存;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先端钝,有小尖头,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有绢质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疏生,有花20~30朵;小苞片2,线状披针形;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蝶形花冠,金黄色;雄蕊10,单体,花药异型;雌蕊1,花柱长,弯曲。荚果长圆形,上部宽大,下部较狭。种子多数。花期7~10月,果期8~11月。我国南部多栽培。分布于台湾、湖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去净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茎枝直径4~8mm,有稍凸起之纵棱,叶多破碎,上面灰褐色或灰绿色,背面灰色。枝上尚可见宿存的小托叶,色黄,贴伏于叶柄下两旁。气微,味淡。以叶多、完整、干燥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淡,性微凉,有毒。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水消肿。主治小儿头疮,牙痛,肺热咳嗽咯血,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水肿,肾结石,膀胱炎,风湿骨痛。
(五)清虚热药
青蒿—黄花蒿
别名:蒿子、细叶蒿、香丝草、酒饼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 的全草。
【原植物】一年生草本,高40~150cm。全株具较强挥发油气味。茎直立,具纵条纹,多分枝,光滑无毛。基生叶平铺地面,开花时凋谢;茎生叶互生,幼时绿色,老时变为黄褐色,无毛,有短柄,向上渐无柄;叶片通常为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短细,有极小粉末状短柔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斑点;叶轴两侧具窄翅;茎上部的叶向上逐渐细小呈条状。头状花序细小,球形,具细软短梗,多数组成圆锥形;总苞小,球状,花全为管状花,黄色,外围为雌花,中央为两性花。瘦果椭圆形。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生于旷野、山坡、路边、河岸等处。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采收加工】花蕾期采收,切碎,晒干。
【药材性状】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条纹;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以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苦、微辛,性寒。归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主治暑热、暑湿、湿温,阴虚发热,疟疾,黄疸。
白薇
别名:白龙须、山烟根子、巴子根、老君须、老虎瓢根
来源: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unge的根。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植物体具白色乳汁。根茎短,簇生于多数细长的条状根,根长达20cm以上,外皮土黄色。茎直立,绿色,圆柱形,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全缘,两面均被白色绒毛,尤以叶背及脉上为密。花多数,在茎梢叶腋密集成伞形聚伞花序;无总花梗,花深紫色;花萼绿色,5深裂,外面有绒毛,内面基部有小腺体5个;花冠帽状,5深裂,外面有短柔毛,并具缘毛;副花冠5裂,裂片盾状,圆形;花药先端具一圆形的膜片;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长圆状膨大;柱头扁平。蓇葖果单生,先端渐尖,基部钝,中间膨大。种子多数,卵圆形,有狭翼;种毛白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生于山坡或树林边缘。分布于我国东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北等地。
【采收加工】栽种2~3年后,在早春或晚秋,挖取根部,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根茎多弯曲,粗短,有结节,直径0.5~1.2cm;顶端有数个圆形凹陷的茎痕,或有短的茎基,下方及两侧簇生多数须根。根圆柱形,略弯,形似马尾;表面黄棕色至棕色,具细纵皱纹或平滑。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发达,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木部小,黄色。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味苦、咸,性寒。归肺、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益阴,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主治温热病发热,身热斑疹,潮热骨蒸,肺热咳嗽,产后虚烦,血淋,咽喉肿痛,疮痈肿痛,毒蛇咬伤。
地骨皮—枸杞
别名:杞根、枸杞根、山杞子根、红榴根皮、狗地芽皮
来源: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的根皮。
【原植物】落叶灌木,植株较矮小,高1m左右。蔓生,茎干较细,外皮灰色,具短棘,生于叶腋。叶片稍小,卵形、卵状菱形、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或钝,基部狭楔形,全缘,两面均无毛。花紫色,边缘具密缘毛;花萼钟状,3~5裂;花冠管部和裂片均较宽;雄蕊5,着生花冠内,稍短于花冠,花药丁字形着生,花丝通常伸出。浆果卵形或长圆形,种子黄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生于山坡、田埂或丘陵地带。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早春、晚秋采挖根部,洗净泥土,剥取皮部,晒干。或将鲜根切成6~10cm长的小段,再纵剖至木质部,置蒸笼中略加热,待皮易剥离时,取出剥下皮部,晒干。
【药材性状】根皮呈筒状、槽状或不规则卷片,大小不一。外表面黄色或灰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具细纵条纹。质松脆,易折断,折断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落皮层)较厚,土黄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后苦。以筒粗、肉厚、整齐、无木心及碎片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虚热,泻肺火,凉血。主治阴虚劳热,骨蒸盗汗,小儿疳积发热,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消渴。
葎草
别名:苦瓜藤、锯锯藤、拉拉藤、五爪龙、大叶五爪龙
来源:为桑科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 (Lour. ) Merr. 的全草。
【原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茎长达数米,淡绿色,有纵条棱,茎枝和叶柄密生短倒向钩刺。单叶对生;叶柄有6条棱,有倒向短钩刺;掌状叶5~7深裂,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有粗钢毛,下面有细油点,脉上有硬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圆锥花序,雌花序为短穗状花序;雄花小,具花被片5,黄绿色,雄蕊5,花丝丝状,短小;雌花每2朵1苞片,苞片卵状披针形,被白色刺毛和黄色小腺点,花被片1,灰白色,紧包雌蕊,子房单一,上部突起,疏生细毛。果穗绿色,近球形;瘦果淡黄色,扁球形。花期6~10月,果期8~11月。生于路旁、沟边湿地、村寨篱笆上或林缘灌丛。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9~10月收获,选晴天,收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 叶皱缩成团,完整叶片展平后为近肾形五角状,掌状深裂,裂片5~7,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有茸毛,下面有黄色小腺点;叶柄长5~20cm,有纵沟和倒刺。茎圆形,有倒刺和茸毛。质脆易碎,茎断面中空,不平坦,皮、木部易分离。气微,味淡,有刺舌感。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
功劳叶—枸骨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Lindl. ex Paxt. 的叶。
【原植物】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8m。树皮灰白色,平滑。叶硬革质,长椭圆状方形,先端具有3枚坚硬刺齿,中间刺齿反曲,基部平截,两侧各有1~3枚刺齿,先端短尖,基部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黄绿色,两面无毛。雌雄异株或偶为杂性花,簇生于2年生枝的叶腋;花黄绿色,4数;萼杯状,细小;花瓣向外展开,倒卵形至长圆形,长约2.5mm,宽约1.5mm,从部合生;雄蕊4枚,花丝长约3mm;子房4室,花柱极短。核果浆果状,球形,熟时鲜红色,直径4~8mm;分核4颗,骨质。花期4~5月,果期9~10月。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多在8~12月份采收,晒干。
【药材性状】叶类长方形或长椭圆状方形,偶有长卵圆形,长3~8cm,宽1~3cm。先端有3枚较大的硬刺齿,中间刺齿反曲,基部平截或宽楔形,两侧有时各有刺齿1~3枚,边缘稍反卷;长卵圆形叶常无刺齿。上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有光泽,下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叶脉羽状,叶柄较短。革质,硬而厚。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味苦,性凉。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养阴,平肝,益肾。主治肺痨咯血,骨蒸潮热,头晕目眩,高血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