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不破不立

“不破不立”这个词,最早是唐代韩愈对于古文运动提出的见解和主张,目的就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前者是立,后者是破。

“不破不立”的意思是,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讲演中说:“反动文化是替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服务的,是应该被打倒的东西。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95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毛泽东还说:“不破不立。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破,就是讲道理,讲道理就是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第4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版。

“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第177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第2版。这是毛泽东的精神与气概。

毛泽东一生致力于破坏与重建,对旧世界“破”得很厉害,也很有成效。他提倡“破”、勇于“破”。他在治国实践中,边拆边建,大破大立。他的确“破”掉许多方面,也“立”了许多东西。在他的倡导下,“不破不立”这个词很流行,同时,“不破不立”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很流行。

“不破不立”这个词,后来又衍生出“大破大立”、“破而后立”、“先破后立”等词,“文革”中流行的“破旧立新”也是从这衍生出来的。

破与立,是一对矛盾,两者在许多时候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面对世界,不一定都要“破”,硬“破”也未必“破”得掉;也不一定非要“立”,硬“立”也未必“立”得起来。“不破”不一定“不立”,“大破”不一定“大立”。特别是,用“旧/新”定义文化,并不太科学。对五千年延绵不断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常常是旧中有新、似旧弥新、新旧交织,因此简单地用“旧/新”来审视,以“破/立”为手段,动不动来个“破旧立新”,不大高明。更何况,文化、风俗不是通过一个号召、一句口号、一次行动就可以决裂的。人为的、强为的破与立,从长远来看,往往是徒劳无益的。人去楼空之后,除了留下一堆垃圾,世界仍是保持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