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诵读宝典:从历史走来的诗词曲谣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中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古典诗词又是这其中最辉煌的部分。在青少年时代,我曾随手摘抄了一些诗词曲谣。2005年前后,我把手抄本打印成册,便于女儿阅读。其后几年,喜爱此书的亲友们辗转复印了数十份,这使我动了正式编校印刷的念头。

近几年来我对图书市场做了一些调研,发现现今市场上有关古典诗词的图书,几乎都侧重于理解注释和内容赏析。其中古典诗词原文往往只占全书文字量的20%—30%。这类图书,一是诗词原文的容量大大减小;二是诗词原文淹没在大量的注释赏析中,背诵翻阅十分不便;三是注释赏析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书本的页码,从而大大增加了购书的费用。

目前,家长们十分关注孩子们的素质教育,学琴的、学棋的、学书法的、学绘画的,比比皆是,而系统地学习背诵古典诗词的却少而又少。我认为,古典诗词的背诵学习非常重要,其重要性超过了琴棋书画教育的总和。有很多父母,苦于自己孩子的语文学不好,寻遍天涯海角也找不到一个好方法,而背诵正是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系统地背诵学习古典诗词,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具备流畅的文笔、优美的谈吐、宽阔的视野和典雅的气质。青少年记忆力强,花不多的时间来背诵古典诗词,将会终身受益。

背诵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方法和经验。可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认为,在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中,一定要背诵朗读一定量的诗词。古人们背诵《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夏侯诸葛、上官欧阳,强调的是要背熟,并不需要去理解。至于姓氏的形成、姓氏的分布、姓氏的迁徙,则是姓氏学家的功课了。古人学习《三字经》等,也是用的同样方法。根据我的经验,在开始背诵古典诗词时,不必逐字逐句精读理解,那是以后的任务。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扩大,85%以上的诗词是能够读懂理解的。记忆背诵古典诗词,旨在积累知识,孕育文采,享受中国文字的魅力。本书着眼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作为古典诗词的背诵手册,方便青少年背诵查阅的需求。为了便于背诵,本书特意对一些较生疏的字加了一次甚至几次注音,以免临时查字典败了诗兴。

文学欣赏是客观作品与读者主观感觉的互动,“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规律无限增添和拓宽了艺术形象的魅力与想象空间。因此,在选编时,我没有做注释,以免限制了读者的思路,甚至误导了读者。我更不愿意让注释赏析占据本书的有限空间。如果人们要逐字逐句地理解,在网络上、在词典上、在其他书本资料上,可以很方便地查阅到。

作品是珍珠,文学史是丝线,本书力图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去串接成中华文化迷人的项链。这也许也是一种集成创新吧。文学流派是经,名人名家是纬,本书正是由此来编织起中华文化的华丽锦缎。对文学史和作者的介绍,就是为了使青少年朋友能大体上把握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脉络,进而更好地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例如,谢灵运的山水诗,如果脱离文学史去和唐宋诗词比较,是看不出它的突出价值的。只有在文学发展史的大舞台上,才能彰显其引领风骚、开一代先河的巨匠宗师的地位。

不少作品在历史的传抄中出现了多种版本,如杜牧的“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有的版本就把“天街夜色”作“天阶夜色”,“卧看牵牛织女星”作“坐看牵牛织女星”;又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中的“白云深处”写作“白云生处”等。对此等情况,我一般采取从众的办法;如无法从众,则选择从善,即自己认为恰当的说法(亦将不同说法注明)。

中国古代诗词浩如烟海,如何选读,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本书的选编是从文学史的角度出发,凡是文学史中的名人、名著、流派都斟酌选录。在此基础上,从自己的认识和爱好出发进行取舍,力争能把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囊括进来。本书还十分注重从著名历史人物的作品和古典文学名著中,选编部分优秀作品。

本书所录的部分篇幅较长的作品,都是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对此,青少年不一定要背诵,但最好能够朗读几遍,这既可以开阔眼界,又一定能让读者齿颊生香。

楹联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在文学史上却很少被提及。我觉得这是一种缺憾,因此就特意选编了一些楹联汇入本书。但愿能得到读者的欢迎。

另外,还有几点需要说明:

1.在词牌的注释中,很多词牌的别名、别称很多,甚至有一二十个。本书则仅选注了部分主要的别名、别称。

2.元曲都是有宫调、曲牌的,有的还有曲题即本曲的标题。例如:[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其中“中吕”“般涉调”就是宫调,“山坡羊”“哨遍”就是曲牌,“潼关怀古”“高祖还乡”则是标题。宫调现在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故本书选编的元曲,有些就没有标注宫调。当然,能标注的还是标注了。

3.在时期划分上,有很多作者都是跨时代的。例如李白、杜甫,有人把李白划为盛唐,把杜甫划在中唐。其实他们二位,都经历了盛唐和中唐,一定要把他们划在哪个时期,意义并不大,本书是把他们都放在盛唐。又如贾岛、姚合,既可放在中唐的韩孟诗派中,又可放在晚唐的苦吟诗风里,本书把他们放在了晚唐诗风中。

4.文学史一般把五四运动作为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两个时期的划分节点。而且往往又把近代文学划分在古代文学史中。这其中,也有很多作者是跨时代的,如柳亚子、苏曼殊、鲁迅,既是近代人物,又是现代人物。本书则是以对时代的影响来划分的,如鲁迅,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更为重要,于是把他放在了现代文学,而把柳、苏放在了近代。

5.作者一般是按照生卒年份来排序,但是作品的排序则是随机的,一般是按照收集的时间或排版的方便来定的。

编者个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好作品挂一漏万,疏漏之处也肯定不少,尚祈朋友们见谅。

赵晓源

201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