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中的行为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千万别上“认知偏差”和“惯常解释”的当

1984年夏天,在美国密歇根州奥顿维尔的某个湖畔,第二届犹地亚青少年夏令营正在进行。这个夏令营从美国心脏腹地选拔了几百个孩子,其中的7号寝室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垒球队。

事情挺好,可惜碰到了一个问题。为配合夏令营的集体精神、民主风格和平等主义等主题,规则规定,寝室里每个孩子都要上场击球。7号寝室里有8个孩子都是能力相当不错甚至出色的垒球选手,但第9个孩子就有点悲剧了。这个来自艾奥瓦州的穷孩子,身材又瘦又高,颇似智利地图的形状。为了避免尴尬,我们就叫他阿里好了。阿里是个非常有趣的小伙伴,存了一肚子形形色色的段子,还私藏了不少糖果。只可惜他没有什么运动天赋。接不着球不说,光是要他用吸管喝个水,就能暴露他天生的身体不协调。那年夏天,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主演了一部讲述棒球故事的电影《天生好手》(The Natural),可这位阿里同学,却只能叫“天生蹩脚”(The Unnatural)。

毫不意外,7号寝室上场之后,阿里被派到了右外野,也就是球场的边缘地带。按照正常想法,在这个位置,他几乎不可能跟对方球队击过来的球有什么接触。比赛将按照熟悉的节奏进行,7号寝室会在前面的比赛中领先,等到阿里上场的时候,他笨拙地站着,错误地握着球棒,连续三次挥出,但除了空气,连球的影儿都碰不着。看出阿里的无能之后,对方球队很快就推测出他是7号寝室的弱点。当轮到对方球队击球时,他们就会把每个球都往右外野打。球一个不落地飞到那个方向,落在阿里的头顶、脚底或者旁边,但就是不会落在他挥舞着接球的手套里。终于,阿里总算手脚并用地捡到了球,把球漫无目的地投了出去。对方球队连续得分,7号寝室最终输了比赛。

几个星期以后,7号寝室的机灵鬼想出了一个点子:如果不把阿里安插到右外野,而是让他当捕手,恐怕倒能让他的负担减轻不少。按照垒球规则,捕手的任务是接住本方投手的投球,而基本上不会接住对方击出的球。——译者注表面上看,这套方案有违常理。阿里站在本垒后面,从第一个球开始就充分展示了他的笨手笨脚。

但因为垒球比赛不允许盗垒,所以阿里烂到可怕的传球不再成为问题。他也许接不住对方击球手击出的高飞界外球,从而便对手直接出局,但那球本来就已经出界了,所以对方垒上的选手不会像阿里在右外野失球时那样绕着垒前进。更何况,7号寝室还有8名合格的球手在场上,他们不会让对方球队有太多人跑上垒。对方球队的跑垒手偶尔能够获得跑向本垒得分的机会,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本队的投手或一垒手往往也有足够的时间回到本垒补位,从而轻松分解阿里的负担。如果阿里在右外野,要想做到这一点则完全没有可能。

此外,这个计划还有一个更微妙的、之前未预见到的好处。如果对方的击球手没能击中球,阿里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把球捡回来并扔回给本队的投手。这就大大拖慢了比赛的节奏。对方的那些未成年击球手们终于开始暴露出注意力涣散的弱点,他们渐渐会选择坏球挥棒,哪怕只为了避免等待阿里捡球的痛苦。这样一来,7号寝室的投手们就会有意识地投出坏球。对于击球手而言,投手投出的坏球更难击打。——译者注

阿里从未练成过精湛的球技,他私藏的糖果最终也都吃完了。但自从把他安插在本垒后面当捕手之后,那年夏天剩下的日子里,7号寝室再也没输过一场球。

7号寝室有两个来自印第安纳州12岁的疯狂体育迷,一个叫莫斯科维茨,另一个叫沃特海姆,也就是身为本书作者的我们两个。对我们来说,这件事极具启发意义。常规策略是把最差劲的球员放在右外野,之后指望对方球员不会将球朝他那个方向打。但谁说一定要这样?通过质疑惯常思维,尝试新的做法,我们可以改善球队表现,赢得更多比赛。

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是好朋友。这段友谊得以建立,完全是因为我们对体育共同的热爱。到2010年,我俩一个成了芝加哥大学的金融学教授,另一个成了《体育画报》的撰稿人。我们又一次想要尝试挑战传统的体育智慧了。在本书后面的章节,我们提出的概念或许有点前卫,分析可能也更加复杂,但本质上跟夏令营垒球场上的故事没什么不同。在四攻时弃踢而不是放手一搏,为手气正好的队友“喂球”,在每个位置都派出现有的最佳球员……这些做法真的可取吗?球队里除了“大我”,还有“小我”存在吗?更擅长防守的球队真的能赢得总冠军吗?

至于说我们对颠扑不破的运动真理的信仰,它们成立背后的根基是什么呢?比方说我们都知道,纵观历史,任何级别的团队运动,主场球队都会赢得大部分的比赛。但这真的只是因为有狂热的家乡观众支持吗?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作为一辈子芝加哥小熊队的铁杆球迷,我们心里很清楚,老实讲,这支队伍确实不怎么样。但这仅仅是因为小熊队球运不佳,受了棒球之神以及那只委屈的山羊的诅咒1945年MLB总决赛第四场,一名小熊球迷希望带自己的宠物山羊入场被拒,他一怒之下对小熊队发出诅咒:“你们将输掉今年的总决赛,并且再也不会得到总冠军。”这一诅咒直到2016年小熊队夺冠才被打破。——编者注吗?还是有什么更合理的解释?

尽管高雅之士爱把体育运动看成消遣,总是有意无意地忽视它们,但运动里其实蕴含着强大的力量,能够解释更普遍的人类行为。“体育就是生活的隐喻”这个观念已经变得有些俗套了。我们努力“变身飞人”原文是“be like Mike”,指像迈克尔·乔丹那样。——译者注“夺取金牌”;我们“想做就做”“冲过球门线”“击出全垒打”。

不过,反过来说也不错。比如,人们可能会说,生活就是运动的缩影。运动员和教练员可以做出非凡的壮举,但他们仍然跟我们其他人一样,受到人类行为和经济学规律等的制约。我们认为,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简称NFL)的教练决定要在四攻时放弃进攻,跟共同基金经理决定买卖股票没什么不同,跟你在餐馆里点餐时要了肉丸子而不是今日“推荐”也没什么不同。我们将尽力证明,泰格·伍兹(人称“老虎伍兹”)对自己推杆的评估,跟节食者说服自己减肥的时候同样有效。而且,他也会在打高尔夫球时犯下跟你我所犯的同样的错误。我们会解释为什么裁判做决定跟家长决定是否给孩子接种疫苗很像,以及为什么这导致裁判并不总是按照规则手册办事。我们会发现,身为球迷,我们对自己喜爱的球队的看法和我们对自己的退休金投资组合的看法存在着相同的认知偏差。和在生活里一样,体育运动里发生的大部分故事,都可以用奖励、恐惧、渴望得到承认等动机来解释。你只需要知道该关注什么就行了。如果你还有数据来证明,那就更好了。

我们探讨的许多主题似乎彼此没什么关系,很多时候,似乎也远远超过了体育运动的范畴,但它们其实都被一条我们无法立刻看清的隐形线索串联在一起。通过探索体育不为人知的一面,我们认识到:


•人们爱把原因推到公认的或者一目了然的因素上,而真正的答案大多藏在幕后。

•激励因素为运动员、教练、球队老板和球迷的行为提供了强大动力(有时候也会带来不好的结果),而且也能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预测。

•人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体育运动中也不例外。

•运气的作用被低估,且经常遭到误解。


每一个运动项目里都会出现这些问题。不管是在NFL、NBA还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简称MLB),或者世界各地的足球比赛中,这些影响因素都在充分地发挥着作用。在多种运动中都存在这些影响因素,恰恰突出了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是多么强大、多么有力。

照我们的预计,本书后面章节里提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都会引起争论,受到怀疑。如果是这样,我们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本书的目标,与其说是想告诉你该怎么去思考体育运动,倒不如说是希望你用略有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它们。我们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像一台大屏幕液晶电视,帮助你比从前更清晰地观看下一场比赛。

我们说不定还能平息一些酒吧里发生的争执甚至打架事件。此外,但愿我们运气不错,能用这本书再引发一些新的讨论。




扫码下载“湛庐阅读”APP,
搜索“比赛中的行为经济学”,
获取更多比赛的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