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对欧盟力量的认知
任何国际身份都是一个互构的过程,“它由一个国家对自我的看法和国际社会其他成员对它所持的看法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特别是具有体系影响力的国家,除了要看它自身宣称的对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所担负的权利与义务,还必须考察其是否得到国际社会其他成员对其地位和作用的接受与承认。因此,对于力量的完整认识,除了欧盟自身宣称是国际体系中重要的世界行为体之外,还要看其他国家如何看待欧盟的力量。由于文章的篇幅所限,这里只讨论美国与中国的认知。
(一)美国的认知
美国学术界和政策界关注欧洲的发展,主要着眼于大西洋联盟关系的未来,同时也从战略上关注欧盟是否会作为一支完全独立的力量崛起。总的来看,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占主导地位的意见是欧洲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仍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美国政府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也清楚地反映出了美国对欧盟的这一认知。考察冷战结束以来所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可以发现欧洲在美国决策者的眼中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力量。以2002年和2006年的两个报告为例。2002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没有单独讨论欧洲力量部分,报告将欧洲和加拿大放在一起,强调如果没有加拿大和欧洲盟友的长期合作,美国很难在世界上实现其持久的目标。报告从两个方面承认欧洲的地位,即欧洲是世界上最强大和最有能力的两个国际机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盟)的中心。“前者从其诞生之日起即成为跨大西洋和欧洲内部安全的支点,后者则是我们在开放世界贸易方面的合作伙伴。”在2002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被美国认为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大国竞争旧有模式的复活,因而报告所关注的大国是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2006年报告与2002年报告相比,内容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报告仍然是在大西洋联盟框架下讨论欧洲,强调“北约仍然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支柱”, “欧洲是我们的一些最老和最近的盟友的家园。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的坚实基础上。而且,这个基础伴随着有效民主在欧洲的不断深化和扩展”。
实际上,美国政府内部的意见也不一致。200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对未来十年国际体系力量分布的战略评估就将欧洲看成是有可能在2015年发展成为一个政治、军事、经济上的统一行为体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开支、人口和技术能力四项指标综合的国家力量指数衡量,欧盟届时可能成为国际体系中仅次于美国的力量。当然,美国中央情报局战略评估小组的意见只是一家之言,并不能与美国政府报告相提并论。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对欧政策始终是“北约第一”战略,欧洲军事能力的建设应该在北约框架内进行,也就是能够在美国的控制范围内“以欧洲特性的方式”发展。因此,美国政府看待欧洲的视角很难摆脱北约的框架。另外,美国认为,欧洲目前发展的军事能力只能用于维和行动,没有任何海外投射能力。在对付传统的威胁或者不得不诉诸战争手段时,欧洲还是要靠美国。这也是在美国眼里欧洲在安全领域无足轻重的看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二)中国的认知
中国越来越将欧洲看成一个独立的力量,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十分重视与欧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并一再重申,中国与欧盟都是当今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中国政府于2003年10月发表了第一份对欧盟政策文件,宣布中国对欧盟政策目标,并规划了合作领域和相关措施。不仅如此,中国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对二战结束以来欧洲的发展模式给予了积极评价,强调其多边主义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
但是,中国对欧洲政策始终强调在重视欧盟的同时,也重视发展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这不仅缘于欧盟对外关系领域的政府间合作性质,更主要的是因为欧盟在对华决策模式上的“双轨制”特征,即在政治安全领域以各成员国对华政策为主和欧盟整体对华政策为辅的状况,导致中国同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仍然是中欧关系的重心。同时,在中国整体对外关系的轻重缓急次序上,中美关系始终被认为是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中的重中之重,中欧关系的重要程度对于中国来说显然还不能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相提并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美国介入欧盟对华武器禁运政策,并成功阻止欧盟尽快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使得中国方面对于欧盟对外行为的独立性产生了较大的疑虑。
由此可见,美国安全战略报告大大低估了欧盟在世界上的地位。这是因为美国依然从北约的框架看待欧洲,从这个角度认知的欧洲始终是美国的盟友,而不是一支完全独立的力量;中国则更多地认同欧盟的重要国际地位以及欧洲模式对于国际政治和世界发展的积极意义,但是,中国也看到欧盟对外决策的双轨性和不稳定性以及美国因素对欧盟外交政策的强大制约作用,因此,中国对欧政策始终强调加强与欧盟成员国的双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