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田猿人
人类在西安境内活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约100万年前。
1964年5月,古人类学家在位于蓝田县城东20千米的公王岭,发现一具基本完整的中年女性猿人头骨化石,同时发现50余件旧石器文化遗存。同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所”)等11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组成发掘队,在贾兰波教授带领下,对公王岭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出一具中年女性头盖骨化石。这具头盖骨眉嵴粗壮硕大,而两侧端明显向外侧延伸,额骨非常低平,头骨高度只有78毫米,脑量780毫升左右。古脊所吴汝康根据地层关系与同时出土的哺乳动物群化石测定其生活在距今60万年左右。
蓝田猿人
1983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及第四纪地质研究室、西安地质学院的科研人员,在公王岭蓝田猿人头骨出土处采取了200多块古地磁样品。于是进行磁性测量,并将部分样品送瑞士苏黎世高工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磁性检验。测定结果表明:蓝田猿人头骨的地层年代为110万~115万年。科学家将这具头盖骨化石和陈家窝(位于蓝田县城西北11千米)旧石器遗址出土的下颌骨化石凑在一起复原,按国际惯例,命名为“蓝田亚种直立人”,俗称“蓝田猿人”或“蓝田人”。
从1965年4月到1966年6月,考古工作者还先后在公王岭进行多次发掘工作。发掘出蓝田猿人用火的黑粉末物质和200多件大尖状器、刮削器、砍砸器和石球,丰富了蓝田人文化的内涵。同时发掘出与公王岭蓝田猿人共同生存的哺乳动物化石42种,这个动物群不仅有生存在华北中更新世(第四纪冰川更新世中间的一个时期)常见的三趾马、大角斑鹿、葛氏斑鹿等,而且有一批南方动物如大熊猫、东方创齿象、华南巨猫、中国貘、中国爪兽、秦岭苏门羚、硕猕猴、黑熊、巨剑虎、毛冠鹿、杨氏虎、犀牛、李氏野猪、东方剑齿象、丽牛等,都是华南与南亚更新世动物群的主要成员,向人们展现了当时人类的生存方式、社会风貌和文化生活,在中国多元的远古文化中具有典型的意义。
在蓝田猿人生活的时代,今西安市自然环境轮廓基本形成,主要山脉河流初具雏形。秦岭山脉平均海拔高度约1000米,尚未隆升发展成为南北气候带和交通的阻隔。西安地区的纬度比今约偏南3度,气候比今天更为温暖湿润,类似今天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地区。毗邻古灞河的公王岭仍为河滩阶地,被茂密的森林草丛覆盖。蓝田猿人过着艰苦的群居生活,依靠打制的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石片、石球等粗陋的原始工具采集狩猎为生,开始了旧石器时代的漫长历程。
公王岭直立人生存年代为大约距今163万年,为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蓝田直立人的发现被国际考古界公认为20世纪60年代的考古重大发现,1982年,“蓝田猿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蓝田猿人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