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语言与社会(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西藏的语言研究状况及1997年以后的走势

我国对藏语的研究,首先要推明清两代编辑的《西番馆译语》,此后则是乾隆帝御制的《五体文清鉴》。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藏语真正的科学研究才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40年代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国外出现了高本汉、乔马、孔好古等一些知名学者;国内,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为中心,在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于道泉等先生的倡导下,开始对西部边陲的藏语方言进行调查。当时的藏语研究尚属初创,比较注重方言的记音和资料的积累,一般只涉及具体方言的语音研究,而语法等方面的研究则未能深入。新中国成立以后,藏语的研究真正进入了黄金时代。

70年代以前,国家的民族语言政策侧重于人才的培养和语言调查,藏语的研究主要完成了一些传统文法著作的出版和相关的基础研究。一方面,整理出版传统的藏文文法著作;另一方面,开展了大规模藏语方言的调查工作。从总的情况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出版了一些藏族历史上有影响的文法注疏著作;第二,编写完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藏语语法教材;第三,出版和发表了一些有开拓意义的学术专著和论文。

80年代以后,继1979年《民族语文》创刊后,与藏族相关的多所民族院校的学报以及其他与藏学有关的学术杂志相继复刊和创刊,传统语法、现代卫藏方言的研究逐步走向了繁荣时期,从事藏语研究的学者人数也不断增加。出现了胡坦、格桑居冕、黄布凡、瞿霭堂、张济川、王尧等一批藏语研究专家。他们在藏语方言、语音系统、语法结构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从国外藏语研究的情况看,20世纪的前40年,藏语语法的研究学者主要是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等,这些学者大都属于传教士或英国在印度的官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传统文法、卫藏方言及其语法、卫藏方言与其他方言的比较等。从1950年以后,藏语语法研究的格局开始逐步发生变化,首先是语言学家们开始着手进行喜马拉雅地区的语言包括藏语各方言的调查,与此同时,东欧的学者开始来中国留学。从60年代以后,各国开始聘请一些藏族学者共同研究现代藏语,特别是拉萨话的描述和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果。有关的学术讨论会和国际学术会议也相继举行。国外的藏语研究进入了相对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巴考、张琨、弥勒、贝也、西田龙雄、长野泰彦等一批著名的藏语专家。

综观上面提到的专家的藏语研究目录,可以发现很少有人涉及有关西藏语言使用方面的研究。毫无疑问这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西藏语言的研究长期以来只重视语言结构本身,而忽略了语言的使用。由于西藏的语言研究一直处于一种学院似的境地,不能直接为西藏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报告,科研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脱节,致使西藏语言研究的空间越来越窄。

1997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讨论当年的课题规划时,根据当时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走势,以及西藏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具体问题,将西藏现实问题的调查和研究纳入了中心今后科研工作的规划当中。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了“西藏现代化中的语言问题研究课题组”,由胡坦教授亲自主持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西藏的社会变化越来越快,语言的使用和双语现象的发展与现代化的建设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所以需要调查研究的领域和专题很多。为了有效地利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有限的语言学专业出身的人才和经费资源,使这项研究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初见成效,形成一些系统明确的观点,供西藏有关部门参考,课题组决定选择几个重要的层面,集中力量进行研究。

在设计课题的时候,考虑到西藏现代化中的语言问题涉及许多方面,课题组经过认真的讨论分析,把调查研究的选题划在了三个大的范围内。

1.西藏现代化中语言问题的基本情况;

2.西藏现代化中语言工作存在的基本问题;

3.基本结论和建议。

在这三个大的选题范围内,最终确定了14个调查研究的子课题。

(1)我国的民族语文政策及西藏语言政策的制定

(2)西藏的语言管理机构及藏语文工作

(3)西藏和平解放50年来藏语文功能的扩展与变化

(4)新词术语创制及词义的发展

(5)西藏现代化中藏语语音的若干问题

(6)词典的编纂与藏语文图书的编译

(7)藏文信息处理与藏文编码国际标准的制定

(8)50年来的藏语文及翻译研究

(9)西藏城镇及农牧区小学的藏语文教育

(10)西藏的中学藏语文教学及其发展

(11)西藏的双语教育及其政策的变迁

(12)拉萨地区“双语现象”的抽样调查

(13)藏语文工作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4)对西藏藏语文工作的几个建议

这些课题是根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的具体情况和以往的语言调查提出来的。除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外,还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自中心1986年成立以来,就开始在全国和各高校物色藏语文研究的专门人才。1988年,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胡坦教授从当时的中央民族学院来到中心担任领导工作,并亲自主持了中心的藏语文调查和研究工作。到1997年的10年间,先后有数批科研人员深入到西藏和其他藏区进行调查,获得了大量新时期藏语文发展及有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胡坦教授本人除了继续他的拉萨话研究外,也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研究逐步转向西藏语言的现实问题研究上,发表了一些藏语文与西藏现代化建设,以及科技词汇标准化方面的学术论文胡坦:《藏语科技术语的创制与标准化问题》,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1998年第3期;《藏语科技术语的创制与西藏现代化建设》, 《中国藏学》1998年第1期。,积累了一些研究藏语文与现代化建设关系方面的经验。1998年年初,由胡坦教授主持的“西藏现代化中的语言问题”课题组又配备了两位藏语文专业毕业、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藏语研究人员多尔吉,藏族,藏语专业毕业,文学硕士,副研究员,著有《道孚语格什扎话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周炜,藏语专业毕业,语言学博士,语言社会学博士后,副研究员。著有《〈米拉日巴传〉的语法特征及比较》(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发表多篇藏语和西藏语言问题的学术论文。,并于当年5月正式启动。上面这些选题只是西藏现代化进程中语文问题中的一部分,还不是一个全面研究西藏语言问题的计划,所以并不包括西藏语言问题中的汉语吸收和使用等问题,因此,要在短期内完成这些子课题的研究也是比较困难的。经过3年的努力,该课题已经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