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中国人才性别结构均衡发展面临的理论问题
解决我国人才发展中的性别结构失调问题的关键就是大力推进女性人才发展,这与国家政策、不同类型人才发展规律、女性人才发展的特殊性、女性教育、工作机遇与晋升、个体职业规划、工作和家庭的友好发展等理论问题相关,只有对此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才能更好地制定政策和激励女性人才发展。本文以开放的态度提出相关理论应面对的关键性问题。
第一是历史研究。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女性人才发展史。由此理解我国女性人才成规模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是与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从早期女性留学和进入高等学府到新中国建立后的女干部培养,为女性人才发展积累了重要的资源和基础。二是有关女性人才发展的思想史和政策史。任何社会政策背后都有其思想支撑,女性人才发展的思想涉及思想史中的性别价值观,它与国家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和女性人才自身的能动性联系在一起。
第二是国际比较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都在女性人才发展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特别是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社会实践是我国推动女性人才发展需要学习和借鉴的。要特别关注相关女性友好型的福利政策;关注亚洲国家女性人才发展政策,因为同属儒家文化圈,其性别文化和公共政策的关系与我国具有共性。
第三是要对不同类型的女性人才成长状况和规律进行研究。人才具有不同类型,至少要对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干部和各种公益组织人才等进行研究,发现女性成才的共性和特殊性。关注女性个体能动性、组织的性别环境、个人与家庭以及国家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是对人才成长规律进行性别比较研究。分析两性遇到的机遇和资源状况以及能动性的状况,包括分析两性人才在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关系网络和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差异,从地位获得机制、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组织的性别环境、自我认同以及政策影响和政策需求方面进行研究。
第五是对工作和家庭之关系的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较为复杂,人们常常将其纳入工作的性别比较研究。本文认为,这是两性都将面临的问题,应当更多地从共性出发,寻找相关的政策支持,建立工作和家庭平衡的关系。
第六是以教育为基础,分析两性人才成长的教育规律。特别关注两性大学生的成长,将男女大学生在学习表现、成就动机、参与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校园生活进行性别比较,分析大众媒体、校园文化、学校资源分配、教师性别观念与培养方式等诸因素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关注两性大学生的人生发展规划,为未来大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帮助。
第七是有关女性人才成长的方法论研究与讨论。这涉及一系列的知识更新,从女权主义理论出发,创新观念和挖掘我国本土的性别经验,特别是总结现有女性人才成长的经验,从中归纳出我国女性人才成长的知识,并使其具有理论性是非常重要的。
第八是对女性人才成长的公共政策研究。要全面评估我国有关女性人才成长的各种政策、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各种激励机制和相关政策的效应。以科技人才和行政人才的选拔政策为例,分析已有经验,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建立起积极的女性人才成长的国家政策。
形成我国均衡的人才性别结构是女性人才成长状况和成才规律研究的最终目标,实现均衡的人才性别结构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完善雇用、留住和提升女性人才的方法对于我国人才性别结构的均衡以及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