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新欧”沿线国家发展报告(2016):国别贸易效率评价与比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BⅡ 理论评价篇Reports on Theoretical Evaluation

B.4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的研究背景及重大意义

当今社会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被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在促进世界范围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给每个国家和地区带来巨大利益和好处的同时,也对它们经济安全、政治稳定、文化传承与社会和谐等方面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不仅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也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命运和前途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特征、如何对待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带来的各种机遇和引发的风险与挑战、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等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也可以说对经济全球化基本问题的梳理和研究已经是摆在世界学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使命和任务。

由当代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主要是代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的发展,所以它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也是受益最多的;而发展中国家和其他落后地区从某种角度来看是被动地卷入这个浪潮中的,它们的科学技术水平落后、资金相对短缺使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并没有多少主动权,虽然少数发展中国家(如“金砖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受益颇多,但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在这个进程中受到的剥削和损害往往会多于它们得到的利益。经济全球化为各国家和地区所带来的利益和损害的比重不同,也决定了它们看待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和深度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一些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西方学者把经济全球化看成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不会到来,而是逐渐消亡;反之,认为资本主义才能给整个世界带来最大的利益价值,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最终阶段。甚至一些极端分子直接把经济全球化等同于“西方化”或“美国化”。而代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严重受损的发展中国家或者发达国家中的部分群体利益的学者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实质上并没有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表面上的那么大的利益,反而造成了全球性的两极分化、贫富差距增大、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导致世界危机等严重问题。还有部分反全球化的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持怀疑态度,认为当今世界只不过是一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由此可见,对经济全球化基本问题的理论解读可谓是五花八门、错综复杂的。那么,如何能够客观地审视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以此为物质实践基础,依托强大的、科学的理论支撑,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问题进行严谨的、理性的分析和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书认为,“经济全球化”虽然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概念,但不同时期内涵不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较长的至今尚未结束的过程,其本质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其推动力则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发展,归结到底其关键核心还是在于“贸易”二字。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两者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一方面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过来又对贸易和投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其趋势大大加强,导致其与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也随之加强。

近年来,一个新的概念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那就是“贸易便利化”。贸易便利化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轮之一,以及WTO的重要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以及进出口贸易商的关注。贸易便利化是指以国际公认的标准和做法为基础,通过适用法律法规的协调、货物进出口及过境程序和手续的简化、物流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改进及规范等,为国际贸易顺利开展创造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环境。贸易便利化对于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增加商业机会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项研究表明,贸易便利化给政府、企业带来的利益远大于为实施贸易便利化战略而付出的成本。为此,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海关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诸多国际组织将怎样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建立便捷高效的贸易便利化体系及其相关事项作为双边、区域和多边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反全球化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推动全球贸易便利化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和发展中大国,高效、透明、公平的贸易便利化环境将会使其获益良多。正是基于以上背景,中国政府于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份愿景与行动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主张与内涵,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和任务,以实际行动积极深入开展和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实施与改革。

贸易便利化实际上就是国家贸易效率的提升,通过提高自身国家贸易效率程度,选择与贸易效率较高的国家开展经贸往来,这不但有助于加速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而且还能进一步加速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一 “渝新欧”沿线国家贸易效率评价的研究背景

2013年9~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及东盟国家时,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目前,已有60多个沿线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态度积极。这一战略已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并主导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

“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了欧盟主要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2014年《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指出:“中欧加强交通运输关系潜力巨大,双方决定共同挖掘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欧盟政策的契合点,探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展合作的共同倡议。”2014年6月,意大利伦齐总理访华期间强调:“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富有创意。”2015年3月,继英国之后,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等欧盟国家均已同意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地处亚欧大陆两端的中国与欧洲,是世界地缘政治结构两大支柱,都有光辉灿烂的地缘文明和悠久的历史,同时由于相隔遥远,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双方的经贸关系有较强的互补性,有强烈合作和交往的需求。一直以来,由于中欧之间有着广阔的领土和众多的国家,地理位置的局限性限制了贸易的加速流动。“一带一路”为拉近中国与欧洲的空间距离、减少往来所需时间提供了可能,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一带一路”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讨论最为热烈的经济话题之一。“一带一路”连接了亚洲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无疑将带动亚洲和欧洲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取得更大的成绩,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也将难以估量。“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包括了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省份,西南的重庆、四川、云南、广西4省份。如果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肌肉部分,这里就不得不说它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中欧班列”。“中欧班列”是指中国开往欧洲的快速货物班列,适合装运集装箱的货运编组列车。目前规划了西、中、东3条“中欧班列”运行通道,即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和绥芬河出境。目前,“中欧班列”各条线路班列开行情况如下。

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

从重庆团结村站始发,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到达德国的杜伊斯堡站,全程11000多公里,运行时间约15天(见图1)。货源主要是本地生产的IT产品,从2014年开始已吸引周边地区出口至欧洲的其他货源。首列于2011年3月19日开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开行114列,其中2014年开行22列。

图1 “渝新欧”铁路简况

中欧班列(成都—罗兹)

从成都城厢站始发,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到达波兰的罗兹站,全程9965公里,运行时间约14天。货源主要是本地生产的IT产品及其他出口货物。首列于2013年4月26日开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开行58列,其中2014年开行26列。

中欧班列(郑州—汉堡)

从郑州圃田站始发,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到达德国的汉堡站,全程10245公里,运行时间约15天。货源主要来自河南、山东、浙江、福建等中东部省市,货品种类包括轮胎、高档服装、文体用品、工艺品等。首列于2013年7月18日开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开行41列,其中2014年开行28列。

中欧班列(苏州—华沙)

从苏州始发,由满洲里出境,途经俄罗斯、白俄罗斯到达波兰的华沙站,全程11200公里,运行时间约15天。货源为苏州本地及周边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液晶显示屏、硬盘、芯片等IT产品。首列于2013年9月29日开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开行16列,其中2014年开行15列。

中欧班列(武汉—捷克或波兰)

从武汉吴家山站始发,由经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到达波兰或捷克等国家的相关城市,全程10700公里左右,运行时间约15天。货源主要是武汉生产的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及周边地区的其他货物。首列于2012年10月24日开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开行10列,其中2014年开行9列。

中欧班列(长沙—杜伊斯堡)

始发站为长沙霞凝站,具体实行“一主两辅”运行路线。“一主”为长沙至德国的杜伊斯堡,通过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到达德国,全程11808公里,运行时间约18天,于2012年10月30日首发。“两辅”中一条是经新疆霍尔果斯出境,最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全程6146公里,运行时间约11天;另一条是经二连浩特或满洲里出境后,到达俄罗斯的莫斯科,全程8047公里或10090公里,运行时间13天或15天。

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

从义乌西站到西班牙的马德里,通过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到达西班牙的马德里,全程13052公里,运行时间约21天。班列有41节列车,运载82个标准集装箱出口。于2014年11月18日上午首发,是目前中国行程最长、途经城市和国家最多、境外铁路换轨次数最多的火车专列。

本书研究的切入点就在于“渝新欧”这条铁路的沿线国家贸易效率。

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长江上游地区制造业、金融中心。随着经济发展的提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对外招商引资方面,重庆也有了长足进步,2009~2013年,惠普、宏碁、华硕等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先后落户重庆。在重庆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外部问题也逐渐凸显,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运输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多方努力下“渝新欧”铁路孕育而生。“渝新欧”是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是指利用南线亚欧大陆桥这条国际铁路通道,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经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到达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000多公里。重庆显著的区位优势使其在“新丝路”发展蓝图中被定位成西部战略支点城市。本书认为,对“渝新欧”沿线国家进行贸易效率的评价研究,能够为重庆“发挥自身战略支点作用,进而推动陆上丝绸之路的大发展”起到显著影响。同时基于本研究院自身的特点,本书选择对“渝新欧”沿线国家进行贸易效率评价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 “渝新欧”沿线国家贸易效率评价的重大意义

本书基于以上背景,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立足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从“渝新欧”视角评价了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通过“渝新欧”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的评价,不仅可以增加贸易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意义,而且能够起到在具体实践应用中所有的实际作用。在理论意义方面,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探索,能够丰富指标体系建立的设计思路,有利于构建指标体系理论的发展、应用和创新。在实践意义方面,通过指标体系的测评、论证和分析对现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选择适合分析、评判的指标体系,可以理清工作脉络,有序协同推进工作;通过系统的测评,可以明确目标,系统地推进工作;通过综合评价,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渝新欧”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优化相关贸易信息,有利于政府进一步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1.有利于促进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作为新时期国家战略将助力中国走出去,为世界经济尤其是亚洲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有助于解决中国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为中国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渝新欧”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的评价研究能够客观、全面、有效地对“新丝路”大部分交往国进行贸易效率评价,为我国选择重点贸易交往国,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合理的理论支持,有利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

2.为定量衡量相关国家的国家贸易发展情况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工具

设计国家贸易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渝新欧”沿线国家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等相关的要素,全面衡量其贸易发展状况,对指导我国对“渝新欧”沿线重点贸易交往国的选择,优化自身贸易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为“十三五”时期国际贸易对象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由此可见“渝新欧”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的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3.“渝新欧”沿线国家贸易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相关指标的不足

目前国内外就建立完整的国家贸易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几乎没有。大部分研究要么是将交易效率当成贸易效率,要么就直接研究国际效率,就国家贸易效率的定义而言,这是不准确的。国家贸易效率不单单要对国内贸易情况进行衡量,同时也要对国际贸易效率进行分析,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书以国际贸易、计量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以国家贸易特点为依据,从5个层面设计了“渝新欧”沿线国家贸易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弥补传统评价指标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