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市情概览

绵阳市位于四川省北部,地处川陕要道,总面积20249.45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53%,居四川各市州第8位。城区距省会成都90公里。绵阳市辖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三台县、安县、梓潼县、盐亭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代管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市人民政府驻涪城区。2013年末全市总人口543.40万。绵阳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物产众多,自古便有“富乐之乡”的美誉。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1455.12亿元,在西部52个主要城市中居第19位。

行政区划

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绵阳地区行政公署和县级绵阳市撤销,建立省辖绵阳市(地级),辖市中区、安县、江油、梓潼、平武、北川、三台、盐亭7县1区。1988年2月,江油撤县建市(县级)。1992年10月,绵阳市中区撤销,建立涪城区、游仙区,至此,绵阳市辖6县1市2区。涪城区人民政府驻城区东南文庙街;游仙区人民政府驻城区沈家坝;江油市人民政府驻中坝镇;三台县人民政府驻潼川镇;安县人民政府驻地于2002年3月由安昌镇迁入花荄镇;梓潼县人民政府驻文昌镇;盐亭县人民政府驻云溪镇;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原驻曲山镇,2008年,“5·12”地震后易地重建,驻永昌镇;平武县人民政府驻龙安镇。2013年年底,全市共辖乡级行政区划277个,其中设乡133个,设镇144个,民族乡30个;居委会512个,农村村委会3269个。

人口分布

根据2012年年底统计数据,绵阳市共有545.40万人,占全省6.2%,居全省第4位。全市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东南丘陵地区,涪江中游及其支流沿岸,宝成铁路,川陕、绵渝公路沿线人口尤其稠密。西北部的平武、北川两县,面积占全市的2/5以上,但人口仅占7.8%。全市6县1市2区中,三台县147.31万人,盐亭县59.94万人,梓潼县38.58万人,安县44.29万人,北川羌族自治县24.13万人,平武县18.39万人,涪城区69.18万人,游仙区54.90万人,江油市88.68万人。全市人口密度为269人/平方公里。2013年,绵阳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6‰,远远低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绵阳市城镇人口为237.79万人,农村人口为307.61万人;依性别划分,男性人口281.00万人,女性人口264.40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52%和48.48%。

民族构成

绵阳市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辖区内共分布40个民族。汉族占全市人口的96.9%,少数民族以羌族、藏族、回族为主。羌族有135321人,主要分布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藏族有10057人,主要分布在平武、北川两县;回族有10008人,主要分布在盐亭县。其余各少数民族则散居于全市,呈“大杂居、小聚居,又杂居又聚居”的特点。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平武县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同时,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盐亭县建立的羌族乡、藏族乡和回族乡共14个。各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发展,形成了和睦相处的民族大家庭。

1 地理环境

概述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全境呈西北—东南向宽条状,长约282公里,宽75~125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3°45′~105°43′,北纬30°42′~33°03′;市界东南接南充,东北与广元市为邻,南接遂宁,西邻德阳、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抵甘肃南部。绵阳市东北望剑门天险,西南接成都平原,有涪江、宝成铁路和川陕公路斜贯,自古就有“剑门锁钥”“蜀道咽喉”“成都屏障”之称。

从地图上看,绵阳像一幅巨大的多边形彩绸,斜挂在从青藏高原到四川盆地的斜坡上,上端直抵松潘大雪山,下端拖到盆底中间。西北部属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山地,地势高峻,群峰巍峨,重峦叠嶂。最高峰雪宝顶海拔高达5400米,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还有三牙羌等4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地区,有140多平方公里。市境东南部属于四川盆地的盆底部分,地势低陷,丘陵起伏,平坝开阔,平均海拔400~600米,最低处在三台县南端的郪江谷地,海拔仅307米,与市境内最高处相差约5100米,而其距离仅300公里。地势起伏很大,地貌差异显著,既有高山峡谷,又有宽阔的平坝,还有舒缓的丘陵。在不足300公里的区域内,海拔高度从5000米突降到300米,立体式的自然地貌、立体式的气候条件、立体式的资源分布,形成了绵阳市独特的、多样的、优越的自然地理优势,真可谓得天独厚。

多样的地貌造就了较为复杂的气候条件。按全国综合自然区划,绵阳市境属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中亚热带,北与北亚热带南界相邻,西北同青藏高原区高原温带毗连。按全国气候区划,绵阳市处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旱、夏热、秋短、冬冷,降水丰沛和阴天多、日照少的特点。市境内各地冬季多偏北风,时间长达三个多月。由于西北部高山阻挡了西北来的寒流,因而平均气温一般都在0℃以上,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在3.9℃ ~6.2℃,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要高,故冬季无严寒。冬季降水量少,一般只占全年降水量的2% ~4%。夏季由于西北部高山阻挡了南来的暖湿气流,因而高温多雨。七月平均气温在24.2℃ ~27.2℃,比同纬度的其他省份要低,故夏无酷暑。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9% ~61%,年降水量在825.8~1417毫米。降水分布差异较大,西北部山地处于迎风坡,降水多,龙门山中段是四川省著名的暴雨区之一;东南部丘陵、平坝降水少,盐亭县是四川盆地著名的干旱区。

市域气候差异大,西北部山地由于海拔落差大,形成以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为基带的山地垂直气候,有利于发展山地垂直农业;东南部地势低,热量资源丰富,形成了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西北部——龙门山地

西北山地群峰巍峨,山高谷深。海拔在4000 ~5000米的群山,约占全市面积的61%,主要由东北—西南向的龙门山山脉、东西向的摩天岭山脉和南北向的岷山山脉组成。

龙门山山脉分布于江油市和安县、北川、平武等地,一般海拔2500米,少数山峰在3000米以上。西坡缓,东坡陡。东坡山势由1000米骤升到2500米,从江油市和安县北望,山势巍峨。岷山山脉位于绵阳市西北角,是岷江、涪江和白龙江的分水岭,海拔在3500米以上。5000米以上有现代冰川分布。

龙门山山脉和岷山山脉褶皱错杂,断裂发育,被称为松潘龙门山地震带,是四川省六个地震带之一。

山区山高谷深。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界的三牙羌、雪宝顶主峰,海拔分别为5068米、5400米;谷底高程仅1500~2000米。受地形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垂直变化明显,形成以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基带的山地立体气候。从谷地的亚热带气候往上逐渐演变为暖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气候,可以说除热带气候外,地球上其他几种气候带,绵阳都存在。绵阳境内相对湿度大,云雾多,阴天多,是发展优质茶叶生产的好地方。由于受气候影响,植被也呈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从低山河谷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上,依次为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等。

山区资源丰富,森林草原广布。平武和北川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虽经几十年的开发利用,但仍保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为动物栖息、寻找食物提供了条件。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珍奇的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小熊猫等20多种。境内建有王朗、小寨子沟、泗耳、千佛山、小河沟等自然保护区。山区有许多名山、奇峰、异洞,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有助于开发、发展旅游业。

中部——冲洪积平坝

中部的冲洪积平坝属成都平原边缘带,占全市面积的18.6%,分布在涪江及其支流安昌江、梓江等河流沿岸,是由涪江及其支流穿越龙门山山脉以后,坡度降低,流速变缓,泥沙淤积而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江彰平原,有250多平方公里,是仅次于成都平原的川中第二大平原。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引水灌溉条件好,水热光照条件好,农作物一年可2~3熟,既是全市粮、棉、油等农产品的稳产高产基地,也是人口、城镇、工业、交通最密集的地貌类型。平坝距河面低,易遭洪害。

东南部——低缓丘陵

东南部属川中丘陵,占全市面积的20.4%,分布于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和安县、梓潼、三台、盐亭等境内。由于长期雨水侵蚀,形成了沟谷相间、起伏和缓,呈条状、圆丘状或方山状的丘陵。该区域梯田层叠、绿树环绕,是绵阳市主要的农业区。该区域夏季气温较高,光照充足,是四川省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然而,蓄水、引水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易发生旱灾。有的地方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

2 自然资源

绵阳自然条件的复杂多样,使绵阳自然资源具有了种类繁多、空间分布变化大、自然优化组合好等显著特征。

水利资源

丰沛的降水和复杂多样的地貌环境,为水系发育、水能蕴藏提供了良好条件。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71.14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九位。其中地表径流总量达到117.61亿立方米,但河流径流季节分配不均,各年之间的变率较大。全市有大小河流3000多条,分属涪江、嘉陵江水系。涪江是嘉陵江西岸的最大支流,干流河长700公里,其中流经市境内329公里,市境流域面积1971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97.4%),大的支流有平通河、通口河、安昌江、凯江和梓江等。

为了更好地利用境内水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领导各族人民群众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实施了大量的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其中,已建成的工程有团结水库、鲁班水库、沉抗水库、绵阳城区三江工程,以及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武都引水工程等,这些极大地改善了绵阳的水资源利用状况。

矿产资源

绵阳市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26种、335处。矿产资源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铁矿石储量55946万吨,锰矿2721.9万吨,铅锌矿5.2万吨,黄金30吨,磷矿2750.7万吨,硫铁矿702万吨,石灰石37409.3万吨。这些矿产资源为绵阳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黄金、锰、熔剂白云岩、膨润土的探明储量居全省首位;重晶石、玻璃砂岩居第三位;天然气、石灰岩、水泥配料、铸型砂岩居第三位;熔剂灰岩居第四位;磷块岩居第六位。这些优势矿产除锰矿质量较差外,都以质优、量大、易采选、开采利用条件极佳而全省瞩目。黄金主要分布于涪江两岸;锰矿主要分布在平武;白云岩主要分布在江油武都;膨润土主要分布在三台、盐亭境内。

生物资源

绵阳市境内因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结合部,各区的生物相互渗透。绵阳市虽然主要是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的生物,但也有蒙新干旱气候区和青藏高寒气候区的生物种属,加上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为原有生物的生存、繁衍和分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绵阳生物资源种类齐全,珍稀名特物种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全市有植物4500多种,占全省9254种的48.6%,占全国的16.6%。其中主要植物有2471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48种,仅珍稀树种就有珙桐、连香、厚朴、杜仲、四川红杉、水杉等39种;药用植物有2100多种,常年收购的药材有600多种。桔梗、麦冬、附片、枣皮、杜仲、黄连、党参、天麻、贝母、虫草等优质药材,驰名中外。全市森林面积109723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8.3%,林木蓄积量8543.1万立方米。

绵阳市境内有脊椎动物800多种,其中兽类约100种,鸟类420种,爬行类40种,两栖类50种,鱼类190种。重点保护动物有42种,占全省的71.19%。绵阳市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珍稀动物有金丝猴、大熊猫、豹、虎、云豹、牛羚、黑颈鹤、绿尾虹雉、藏雪鸡等10余种,属二级保护的动物有小熊猫、鬣羚、斑羚、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等20余种。素有动物界“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主要生活在绵阳市西北的北川、平武县境内,因此绵阳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

平武县境内的王朗自然保护区,早在1963年就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现已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总面积达339.36平方公里,主要保护的动物有大熊猫、扭角羚、金丝猴等。

土地资源

绵阳市土地面积为3037.42万亩,其中可利用土地占94.5%,占全省的3.54%。绵阳市土类达117种,地带性土壤为黄壤。东南丘陵多为紫色土。西北山地,由于气候生物垂直分布明显,故土壤种类繁多,形成了以黄壤为基带,随海拔的增高,自下而上依次为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等的分布特点。河谷地区主要为冲积土,以及在人类耕作利用下发育的水稻土。发展粮、油、棉、林、果、茶、药的最佳属种和一土多用皆宜的土种多达数十种。在全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中,林地面积最大,其次是耕地,其余各类所占比重很小。

市境内的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主要分布在三台、盐亭、梓潼、涪城、游仙、安县、江油境内;林地主要分布在北川、平武境内。

能源资源

全市能源资源主要以油气、煤、水能为主。其中油气资源最多,保有储量4328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江油、梓潼、盐亭、涪城、游仙等平缓褶皱区;煤保有储量1898.9万吨,主要分布在安县、北川、江油山区;水能资源保有储量180万千瓦,分布区域以平武、北川为主,三台、江油次之。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涪江水系,可选点建设的坝址主要集中在平武、北川两县。现在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水电站有三台永安电站、明台电站、绵阳三江电站、北川苦竹坝电站(已被地震毁灭)、平武火溪河电站等。

绵阳市的生物能源比较短缺,每年仅有秸秆21.5万吨,薪柴31.97万吨,但是人畜粪便量非常大,农村适合大规模发展沼气,并能更好地解决本市农村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