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巍巍鸿庠
1 校区地望
南京理工大学主校区位于江苏南京孝陵卫200号,坐落在紫金山风景名胜区内,与举世闻名的中山陵相对,与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相毗邻。
校园地望历史悠久,自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王朝设立保卫明孝陵的部队以来,历经明、清、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其间一直是从事军事教育与训练的机构或院校的驻扎之地。明孝陵卫、清军江南大营、清军旗军官署、国民党陆军教导队、国民政府警卫师等,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三野战军华东军事政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高级步兵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兵学校等先后驻扎于此。196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由武昌迁此,后历经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几个发展阶段,于1993年2月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孝陵卫地名的由来
《白下琐言》载:“孝陵卫一名钟灵街。”其名源于明孝陵的卫戍部队——孝陵卫曾驻守此地。“卫”是明代军队编制的名称,每卫有5600人左右,长官称指挥使。卫所驻地均为军事重镇或要害之地。明孝陵是明朝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寝,故设孝陵卫驻守此地以戍卫陵墓。
“下马坊遗址公园”中的孝陵卫辕门
在南京理工大学(下文简称南理工)校园的西北角,即学校三号门外向西约200余米处的下马坊,即为明孝陵的入口处。下马坊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体大字,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2007年10月,南京市政府在下马牌坊处建成了“下马坊遗址公园”,将从民间征集来的石马、石柱,与新建的梅花桩、大鼓、旗杆混搭在一起,重现了600年前孝陵卫屯兵大营场景。
明朝以后,孝陵卫不复存在,原卫戍部队驻扎地成为官府设置的非军籍护卫明孝陵的陵兵驻地。由此,明朝的孝陵卫逐渐演化为地名。不知从何时起,许多学生在非正式场合习惯昵称南理工为“孝陵卫皇家理工大学”,与此地驻扎过一支皇家卫戍部队不无关系。
二月兰的故事
二月兰,又名诸葛菜,十字花科诸葛菜属,因农历二月前后开蓝紫色花,故称二月兰。学界泰斗季羡林曾撰文《二月兰》,称“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南京东郊是二月兰的集中生长地之一,其中尤以南理工校园内水杉林中的成片花海为盛。
据史料记载,1939年春天,遭受了屠城浩劫的古都南京,往日的繁华已被战火摧毁,到处是坍塌的城墙、废墟和白骨……所有的这一切,令日军军医山口诚太郎感到惊诧和不安,于是他开始反思战争、反对战争,并最终被军队革职。回国前夕,当他走出军营,漫步紫金山南麓时,山间盛开的丛丛紫色小花仿佛在向他预示“和平的春天”即将来临。因此,在被遣送回国前他采集了这些紫色小花的12粒种子带回了日本。终其一生,他都在日本各地旅行,怀着对战争的反省与对和平的期盼播撒这种小花的种子。现在,这种紫色小花已开遍了日本全国各地。山口诚太郎不知道这种紫色小花叫什么名字,就将它称为“紫金草”,意为紫金山山脚下的草。山口去世后,他的儿子山口裕继续完成父亲的遗愿,每年在日本各地分发、播撒种子。70多年过去了,紫金草开满日本大地,被爱好和平的人士誉为“和平之花”。这件事感动了日本的一些艺术家,他们据此创作了合唱组曲《紫金草的故事》。“紫金草合唱团”作为日本著名的民间反战和平团体,活动范围目前也已遍布日本全国各地,并定期到中国来进行演出与文化交流。2005年12月6日,日本“紫金草合唱团”与南京理工大学签订了双方长期进行文化交流的协议。2006年3月26日,学校正式将长满二月兰的水杉林命名为“和平园”,日本友人、山口诚太郎的儿子山口裕专程来南京参加了“和平园”揭幕仪式。
2011年12月,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科学时报社和南京理工大学以“大学新使命——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共同举办第二届“创新中国论坛”。时任校长王晓锋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国防文化是南理工的文化之根,“献身”精神是南理工的文化之魂,而作为学校的国防性质及特色的文化延伸与自然拓展的“和平文化”则是南理工的文化之神。在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时任校长王晓锋这样寄语新同学:“祝福男生都能像一棵棵直指云霄的水杉树,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宠辱不惊,保持挺拔的身姿,默默注视头顶那一片蓝天白云;祝福女生能像一丛丛竞相怒放的二月兰,无论机遇、挑战,都能一如既往保持优雅的态度,深深扎根脚下那一片肥沃土地。”
如今,南理工水杉林中的二月兰盛景已是南京著名的“十大春景”之一,给无数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著名作家苏童也赞叹,“不只在普罗旺斯有这般魅惑般的紫色”。南理工的学子们还给二月兰花海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梦幻地毯。2012年,二月兰美景登上了南京2014年青奥会“最南京”系列邮政明信片。
和平园
二野军大校部驻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简称“二野军大”),其前身为中原军区军政大学。二野军大于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在南京办学,刘伯承司令员任校长兼政治委员,刘华清任党委书记,徐立行任教育长。学校设四个师级总队(辖22个大队)、三个直属团级大队,其中军大校部、第一总队和女生大队驻扎在南理工现址区域。刘伯承、邓小平等军队首长曾在此为军大学员作“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和“革命要过‘大关三个、小关无数’”等著名演讲。
1949年6月16日,刘伯承在二野军大校部操场为第三期1万余名新学员作开学动员。他着重讲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认识人民解放军和人民解放军的军政大学;二是我们在军大怎样进行学习。这是一次阐明军政大学性质和前途的重要讲话,内容丰富、语言率直,其中“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革命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论断深深震撼了在场的学员。
1949年9月12日,还是在校部操场,邓小平为学员做报告。邓小平说:“一个青年参加革命后,要过的关是很多的,可以说,‘大关三个,小关无数’。哪三个大关呢?第一个关是帝国主义的关,第二个关是封建主义的关,第三个关是社会主义的关。这就是三个大关……”邓小平还强调,在准备参加革命那一天就要准备过关,要不怕艰难困苦,个人要天天提高觉悟、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尽管邓小平从下午五时一直讲到晚上十时多,但是台上台下始终精神饱满,邓小平的健谈和诙谐使严肃的会场不时爆发出掌声和笑声。
二野军大于1949年10月开始进军大西南。随后,华东军区军事政治大学(简称“华东军大”)第二总队入驻孝陵卫。值得一提的是,二野军大内迁重庆后改编而成的第二高级步兵学校(简称“二高”)以及华东军大军事科学研究室,是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的基础之一。哈军工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陈赓曾不无感慨地说:“军工是依靠‘两老’办院。二野军大血脉延续的第二高级步校,是军工‘老革命’的主要来源。”
二野军大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