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会主义和左翼思潮:现状与发展趋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研究系列(6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时代观认识时代的主题与趋势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度一般项目“美国茶党的兴起及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12BKS057)的阶段性成果。

房广顺房广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摘要 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基本范畴的理论,要求我们从社会关系范畴、社会实践范畴和动态范畴去认识和思考划分时代的标准、判断时代的主题、探究时代的走向。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强调从思想路线、科学技术、矛盾转化、价值判断等方面认识时代问题,并从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等四个突出问题入手把握时代发展的基本动向。

关键词 时代观 时代标准 时代主题 时代走向

一 时代的内涵及其划分标准

认清时代的性质、特征及其发展,是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发展中把握世界发展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思想前提,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列宁指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即首先考虑到各个 ‘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第91~92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时代发展的高度进行战略思维,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和资本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对中国发展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科学分析,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揭示事物本质出发,科学规定了时代的基本范畴,认为时代既是一个社会关系范畴,又是一个社会实践范畴,也是一个动态范畴。高岸起:《时代观》,人民出版社,2013,第30页。

第一,时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关系的反映和表现。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大的历史时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是,时代的核心内容是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后才被发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把人类历史过程区分为几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发展阶段,即社会形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他深刻阐述了这一时代观的基本原理:“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52页。因此,时代首先是一个社会关系的范畴。

第二,时代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一方面,人是时代的主体,时代不能离开主体孤立存在。在时代的进程中,人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身;在创造和更新外部世界的同时又在更新着内在的人的世界,给时代的发展准备了根本力量。因此,离开人就无法讨论时代问题。另一方面,实践是时代形成与演进的基础。人的最根本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一定的社会共同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共同交往中形成的。同时,时代也展示了人与外部世界的认识关系、实践关系、利益关系以及人的活动的本质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时代的实践性特质决定了时代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也是人可以加以运用并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

第三,时代是发展的动态过程。时代是随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演进的。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时代的内涵也会发展变化。研究和认识时代的任务,就是在历史进程中,及时捕捉时代内容的变化和演进,了解不同时代的内涵、特征及其差异,把握时代演进的一般进程和客观规律,为确定新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提供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借鉴。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讨论时代问题,强调在划分历史时期的过程中把握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卓越贡献是把社会形态的演进与时代发展相联系,克服了唯心主义时代观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代观的局限,尤其是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性质、特征和走向,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列宁进一步论述了划分时代分期、判断时代标准等重要问题,提出了“这里的分界线也同自然界和社会中所有的分界线一样,是有条件的、可变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第92页。重要思想。

区分时代发展、把握时代标准一定要看到时代发生的重大变化。所谓“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社会形态的发展演进是判断时代发展和时代特征的重要标准。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根本动力,由此形成了基于不同生产力基础的不同的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的演变导致时代的转变。

第二,阶级关系的特点,尤其是哪个阶级在一定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也是判断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准。列宁在研究时代特征时,把阶级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判断尺度。列宁指出:“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第91页。

第三,科学技术在时代发展中起着推动作用,是时代发展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技术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对象,科技革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时代发展中起到了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而自从历史也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以后,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28页。

二 关于时代主题的判断与分析

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主题的判断和分析,提供了准确把握时代内涵与时代发展的正确观点和科学方法。实践的发展要求人们在准确判断大的历史时代的同时,也要对同一历史时代的具体表征做出说明,以借助时代特征推动社会进步。列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新现象新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提出并初步回答了时代主题问题。列宁认为,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转向垄断阶段后,时代的主题更加明晰,“战争与革命”逐步成为时代主题。他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554页。这一规律概括说明了帝国主义时期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的不可避免性和工人阶级利用资本主义矛盾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列宁关于“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的论述体现了列宁时代观的突出特点。

第一,时代主题的概括体现了时间和空间两种时代形式的高度统一。时间时代是特定的时期,体现着事物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差异性。空间时代是特定时期内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中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列宁的时代观强调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并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

第二,时代主题的概括区分了资本主义时代不同时期的内容和特征。由于时代主题的判断,列宁从民族运动的角度把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区分为两个资本主义时代,即“一个时代是封建制度和专制制度崩溃的时代”,“另一个时代……可以叫作资本主义崩溃的前夜”《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75页。

第三,时代主题的概括为进一步分析和认识社会主义时代性质提供了思想方法。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无产阶级将建立自己的统治,即无产阶级专政,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20世纪80年代初,借鉴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做出了新的重大论述。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105页。党的十三大做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判断。党的十八大根据新世纪新情况,认识到尽管“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仍坚持和平发展的基本理念,进一步做出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第46页。科学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奠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础。

第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始终把时代和实际相联系,把正确认识时代新发展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相统一,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又深刻揭示了时代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实践证明,人们只有以时代为基础,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才能获得时代活动的成功。

第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把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到时代高度来认识。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重新认识和科学把握,与对科学技术的新认识是分不开的。邓小平注意到“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87页。,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274页。。胡锦涛指出:“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第184页。从而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作一个根本的时代特征。

第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抓住当代世界最突出的矛盾、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根本的变化,从事物本质的高度认识和把握时代特征。邓小平坚持唯物辩证法,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发展中,对多种矛盾和不同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诉求进行认真梳理。在当今世界多种矛盾中,和平与发展是两个主要问题,实现了和平与发展的目标,就能够带动世界其他问题的切实解决。在和平与发展的问题上,发展问题是核心,强调“应当把发展问题提高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282页。

第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坚持价值判断原则,把全人类共同利益作为判断时代主题和推进时代发展的根本依据。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凝聚时代力量,推动时代发展,实现人类共同理想。邓小平一贯主张用时代的结果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判断与推动和平与发展目标的实现,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实践主体和推进力量都在于世界人民。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三 时代主题的变迁与演进趋势

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为指导,认识和判断世界的新发展新变化,要紧紧把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四个突出问题,正确认识时代主题的现实表现和演进趋势。

第一,科技革命推动世界体系深刻变化。20世纪世界形势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出现逆转,资产阶级认为社会主义在20世纪已经终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热捧的对象,世界上似乎不再是两大体系而只是资本主义一个世界体系了。但是,科技革命是时代发展的最强的推动力量。在科技革命深刻而持续的影响下,两大体系并存的局面在经历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影响之后反而显得更加鲜明,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正在超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体系的发展正在转向对社会主义有利的方向。

20世纪是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社会生活深刻改革的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科技革命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并深刻影响了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的产业重点、新的经济形态、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出现,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和不断扩展,社会的流动性大大加快,人口结构和人的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人们的权利意识极大增强,世界各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使全球范围的经济联系空前活跃,新兴国家的跳跃式发展成为现实,发达国家受到新的牵制和影响,对各国和人类社会来说,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严峻挑战也前所未有。

在科技革命的深刻影响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体系的发展出现新现象。首先,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掌握科技革命的主动权,在诸多科技领域处于垄断地位。但是,科技革命也给发达国家带来许多新的困难。2008年发生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美国和西方世界,资产阶级奉为圭臬的新自由主义破产,接踵而至的主权债务危机使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相交织,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到了需要新兴国家给予支撑的状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八国集团峰会上曾表示:“如果我们以为,我们可以在一些主要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缺席的情况下,解决这些国际挑战,这肯定是错误的。”《八国集团或将成为十四国集团》,汇通网,2009年7月13日。http://finance.ifeng.com/forex/whyw/20090713/927239.shtml.没有新兴力量,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难以为继。其次,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抢抓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因素发展自己,抢占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制高点,推动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科技革命不仅给新兴国家带来了发展困难,也带来了发展空间。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亚非拉国家的总体科技水平和科技实力得到明显提高。印度IT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拉美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的左翼力量不断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并对西方世界造成重要冲击。发达国家垄断科学技术、垄断思想文化、垄断经济发展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

第二,世界转折性变化导致世界格局深刻转型。20世纪是世界各种力量深刻变化并不断影响格局发展演变的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力量对比的显著特点是两极世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实力成为世界的主宰,决定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发展。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力量陡然上升,美国单极世界的战略给世界蒙上了阴影。但是,大国关系的演变并没有超出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三大时代潮流的限制,并由于这三大时代潮流而不断改变大国力量的变迁,推动世界格局深刻转型。

20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的世纪。20世纪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推动了世界交往的扩大,加深了世界经济的联系,促进了资本、技术、知识、人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发展机遇,为新兴力量的崛起提供了客观环境和赶超条件。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并存共生,相互作用,深刻改变世界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20世纪60~70年代即已显现的多极化趋势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不仅表现为中国、印度等一批新兴国家的综合实力快速发展并赶上和超过一些发达国家,而且表现为新兴国家以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加强协调,通过“金砖国家”等形式提升集体自力更生的能力,通过推动国际组织调整改革增强新兴国家的世界话语权。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世界多极化为基础,发生了越来越有利于多样文化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变化,文化多样性是文明发展动力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西方国家推行意识形态输出和文化霸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阻力。

进入21世纪,由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所决定,传统意义上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多种力量协调发展成为最有力的时代诉求。世界格局的这种转折性变化极大地抵制了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世界联系性和相互依存性的加强,导致少数大国在科技创新、经济贸易、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外依存度不断加深,新兴国家在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各国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不断增多。多极化的发展和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少数霸权主义国家的战争政策构成极大的牵制,战争不再是获取本国最大利益的最佳选择,相反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反对的危险行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正在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文化多元化对文明发展动力作用的显著提升和巨大推动,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的战略受阻,由对外输出西方式民主转向宣扬“普世价值”,用所谓的人类共有文化迷惑其他国家的人民,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最终必将全面失败。

第三,社会生活巨大变革带来新的危险和威胁。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世界格局的每一次调整,必然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国际社会的深刻变革成为时代发展最突出的现象和最深刻的表现。一是社会的流动性大大加快,各种社会资源在全球范围进行配置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也带来了更加深刻而巨大的经济社会矛盾。各国在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增加了新的社会矛盾,产生了空前尖锐的国际竞争,由此带来新的世界动荡、地区热点甚至局部战争。二是社会更加多元化,人口结构和人的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人们的权利意识空前增强,各国内部事务增加了新的不稳定因素。这就促使各国深化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用以化解社会矛盾,启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对社会利益关系进行再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更加严峻的社会危机的挑战,维持和平稳定的世界局势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同时共存,相互影响,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由社会生活巨大变革给和平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构成了新的挑战。它要求马克思主义正视世界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关注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威胁,在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进程中,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最终实现。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要求是,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推动观念创新、理论创新、道路创新,走出与当今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要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要坚持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适应和平发展的时代趋势,以不断实现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新诉求的创新成果,增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揭露少数霸权主义国家争霸世界的性质和本质,把消除资本主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作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时代使命。时代的新发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对世界经济、贸易、金融体制的控制和垄断,仍在肆无忌惮地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制。美国“棱镜门”事件的发生,深刻说明了美国从未停止对别国的颠覆活动,而且利用科技手段使这种颠覆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全面化、高科技化。资产阶级阻挠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活动不减,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统治的斗争就不能停歇。这同样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