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第2版)(列国志(新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特色资源

一 名胜古迹

1.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市中心,东侧是巴黎广场和菩提树下大街,西侧是三月十八日广场和六月十七日大街,这是柏林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德国统一的象征。

公元1735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在首都柏林修筑此门,并以国王家族的发祥地勃兰登命名,当时仅为一座两根石柱支撑的简陋石门。1788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统一德意志帝国,为表庆祝,遂重建此门,于1791年竣工。

高26米、宽65.5米、进深11米的这座古城门,参照希腊雅典卫城的柱廊所建,设有5个通道,中间的通道最宽,1918年德皇退位前为皇室御道。门内各通道之间用巨大的砂岩条石隔开,条石的两端各饰6根高达15米、底部直径为1.75米的多立克式立柱。在各通道内侧的石壁上镶嵌着沙多创作的20幅描绘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海格拉斯英雄事迹的大理石浮雕画。30幅反映古希腊神话“和平征战”的大理石浮雕装饰在城门正面的石门楣上。

门上高约5米的胜利女神驾驭驷马战车的铜像1806年曾被拿破仑掠走,1814年,拿破仑帝国被反法同盟击败,获胜的普鲁士让胜利女神和驷马战车的铜像回归故里。胜利女神重新回到勃兰登堡门上,标志着普鲁士的重新崛起。1871年,普鲁士取得普法战争的胜利,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勃兰登堡门也成了德意志帝国的象征。二战中,勃兰登堡门在1945年的柏林战役中遭到严重损坏,胜利女神铜像更因遭到苏军大炮轰击而受严重损毁,1957年重铸了新的铜像。冷战时期,勃兰登堡门前筑起了隔断东西柏林联系的柏林墙,1989年东德剧变,柏林墙倒塌,被封闭多年的勃兰登堡门重新开放,两德终于实现统一。

在德国历史上,勃兰登堡门象征着普鲁士王国的崛起和德意志帝国的第一次统一和兴盛,也是二战后德国分裂、欧洲分裂和冷战的象征。

2.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紧临科隆老城区,是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也是科隆最出名的地标建筑,是游客的必到之处。论高度,157米的科隆大教堂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它的全名是“查格特·彼得·玛丽亚大教堂”,又称“圣彼得大教堂”。它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它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科隆大教堂占地面积达7914平方米,东西长144.58米,南北宽86.25米。它是以两座高塔为主门,内部以十字平面为主体的建筑群,与一般教堂不同的是,科隆大教堂是罕见的五进式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大教堂内分5个礼拜堂,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43米,中厅跨度为15.5米,是目前尚存的最高中厅。教堂四壁窗户彩绘面积达1万平方米,描绘的全是《圣经》故事和人物。教堂顶上的钟楼一共安置了12口钟,其中最重的是圣彼得钟(24吨),最早铸造的三王钟也有3.4吨。

科隆大教堂曾在1943年被炸弹击中,所幸没有倒塌,战后很快得到修复。大教堂的地下室经修缮后辟为科隆大教堂珍宝馆,用于展出珍藏的天主教宗教仪式器具、圣物容器以及十字架等。

3.无忧宫

无忧宫,位于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宫名取自法文,原意“无忧”(或“莫愁”)。无忧宫及其周围的园林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仿照法国凡尔赛宫的建筑式样建造的。整个园林占地290公顷,坐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称。无忧宫全部建筑工程前后延续了约50年之久,为德国18世纪建筑艺术的精华。

无忧宫前是平行的弓形6级台阶,两侧由翠绿丛林烘托。宫殿前的大喷泉由圆形花瓣石雕组成,四周用“火”“水”“土”“空气”4个圆形花坛陪衬,花坛内塑有神像,尤以维纳斯像和水星神像造型最为精美、生动。据说,整个宫殿内有1000多座以希腊神话人物为题材的石刻雕像。正殿中部为半圆球形顶,两翼为长条锥脊建筑。殿正中为圆厅。瑰丽的首相厅的天花板装潢极富想象力,四壁镶金,光彩夺目。室内多用壁画和明镜装饰,辉煌璀璨。宫的东侧有珍藏124幅名画的画廊,多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荷兰画家的名作。

在无忧宫的花园内有一座六角凉亭,被称为“中国茶亭”。茶亭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伞状圆形屋顶、上盖碧瓦、黄金圆柱落地支撑的建筑结构。亭内桌椅完全仿东方式样制造。亭前矗立着一只中国式香鼎,据说当年普鲁士国王常在此品茶消遣。

4.新天鹅堡

新天鹅堡的全称是“新天鹅石堡宫”,距离巴伐利亚州边陲小镇福森4公里。这座矗立在群山之巅,童话世界般的石头宫殿,邻近年代稍早的国王夏宫高天鹅宫(即旧天鹅宫),是德国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德国最常被拍摄的建筑物。

新天鹅堡始建于1869年,到1880年才建好城堡的外形。据说,巴伐利亚末代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厌倦政务、沉溺于艺术,对歌剧大师瓦格纳敬爱有加,特别喜欢建造豪华宫殿。路德维希二世同时还在建造林德霍夫宫和基姆湖新王宫,耗尽了国库资金,但城堡内的装修进展缓慢,直到1886年国王突然去世只完成了计划的20%。

关于路德维希二世建造新天鹅堡的动机,有两种说法:一是这位国王受瓦格纳成名作《天鹅武士罗恩格林》的启发建此城堡;二是这位浪漫羞怯的国王爱慕茜茜公主,命运却使茜茜公主成了奥匈帝国的皇后,建此城堡是纪念自己对茜茜公主的爱慕。

5.魏玛

魏玛坐落在图林根州伊尔姆河畔,是德国著名的历史名城之一。美丽而恬静的花园小城因曾经是德国古典文学艺术中心而名留史册,也因为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的诞生地而闻名遐迩。

歌德、席勒等德国文学泰斗都曾在此生活和创作,为这座千年古城赢得了“文学巨匠之城”和“世界精神之都”的美誉。1996年和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将魏玛包豪斯学校和古典文学时期的设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魏玛最知名的旅游景点当数歌德和席勒两大文学巨匠的故居。歌德故居是奥古斯特公爵赠送的一座巴洛克式小楼,歌德在此居住了50年之久,他不仅作为诗人和剧作家在这里创作出了《浮士德》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而且曾是魏玛公国的高官。歌德故居在1885年被辟为纪念馆,1999年成立歌德国家博物馆。起居室、工作室和藏书室等再现了歌德晚年生活情境,展览室反映了其创作生涯和科学研究,也呈现了1759~1832年的魏玛古典文化。

同样是剧作家和诗人的席勒因在曼海姆上演了反专制剧作《强盗》而冒犯了欧根公爵,不得不背井离乡并于1786年辗转来到魏玛。1847年辟为纪念馆的小楼是他生前最后三年(1802~1805)的住所,也是《威廉·退尔》等伟大剧作的诞生地。故居再现了席勒生前的家居状况,隔壁配楼是席勒博物馆。

魏玛其他知名的旅游景点还有由中世纪城堡变为博物馆的魏玛宫,使魏玛成为欧洲音乐中心之一的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李斯特的故居,以收藏德国文学著作著称的安娜·安玛利娅女公爵图书馆,以及德意志歌剧院、包豪斯博物馆和维图姆斯宫等。

6.雷根斯堡老城

巴伐利亚州东南部古城雷根斯堡坐落在如诗如画的多瑙河畔,是多瑙河航运的起点和水陆转运的要冲。早在2000多年前,凯尔特人就曾在此地建有定居点,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帝国皇帝修建了步兵队要塞,179年扩建成军团要塞,从此古城被载入史册。罗马人败走后,雷根斯堡成为巴伐利亚公国第一任首府。12~13世纪,雷根斯堡进入繁荣时期,成为重要商埠和帝国自由市。1663~1806年成为德意志罗马帝国的议会所在地,中世纪的雷根斯堡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是两大教派通过对话达成共识之地。

位于多瑙河右岸的雷根斯堡老城至今仍保持着14世纪初的市容和规模,狭窄街巷两旁竖立着色彩和风格多样的三四层楼房,最高建筑当数有双尖塔的大教堂。古色古香的老城二战期间没遭破坏,至今仍是当地人生活和工作的城区之一。2006年,拥有984处古迹的老城和施塔特安霍夫区作为一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城内著名游览景点包括石桥、老市政厅、海德广场、帝国议会博物馆、圣彼得大教堂和旧小教堂等。

7.亚琛大教堂

作为德国著名的古都之一,亚琛早在古罗马帝国时就以温泉疗养胜地而著称。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在亚琛建都称帝并兴建了许多重要建筑物,亚琛大教堂即为其代表。

亚琛大教堂的核心部分是查理大帝所建的宫廷小教堂,始建于786年。作为德国土地上第一座石砌圆拱形教堂,亚琛大教堂虽然参照了意大利的圣维塔尔教堂的模式和拜占庭风格,但也凸显了日耳曼民族的建筑特色,直径32米、高31米,二楼设有皇帝包厢。查理大帝814年过世后亦安葬在教堂里。大教堂从此成为虔诚信徒们的朝圣地。经过14~18世纪多次扩建和改建,亚琛大教堂达到了如今的布局和规模,其间先后增建了唱诗班堂、小礼拜堂和厅门。查理大帝用过的大理石帝王宝座和其他珍贵历史文物,让游客得以一睹中世纪的历史文化风采。

10~16世纪的近600年间,共有32位德国帝王在亚琛大教堂举行加冕典礼。1978年,亚琛大教堂作为第一座德国建筑物获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评价为“德国建筑和艺术历史的第一象征”。

8.海德堡

海德堡位于巴登-符腾堡州莱茵河支流内卡河谷,环山抱水,古堡老城集自然美与人文美于一体,千百年来吸引着文人和游客,是德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据说哲学泰斗黑格尔任教海德堡大学时,经常与朋友、同事一起到内卡河北岸圣山南坡的半山腰上一条长2公里的小径上散步、讨论学术问题。后来此小径便成为闻名遐迩的“哲学家小道”,成为著名观光景点。德国文化名家,如歌德、康德和舒曼,都深爱这一方风景秀美之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盛赞海德堡是他到过的最美的地方。据说正是美国人对此城市的偏爱,才使海德堡在二战中免遭战火毁坏。

1196年,海德堡的名字始见于历史文献,从13世纪起的数百年间,海德堡是普法尔茨选帝侯国的政治文化中心。1386年,选帝侯鲁普雷希特一世得到教皇特许在海德堡创办了德国第一所大学,从此海德堡成为欧洲的科学和文化中心之一。海德堡另一所大学鲁普雷希特-卡尔斯大学也拥有傲人的历史,黑格尔曾在此讲过他的辩证法,现代以来先后有8位教授获得过诺贝尔奖。如今,海德堡依托大学的科技优势已发展成为德国重要的科研中心,数十万所科研机构吸纳了大批高科技人才。

海德堡城的标志是始建于13世纪的红褐色古城堡,坐落于国王宝座山顶上,历史上曾经过几次扩建,是哥特式、巴洛克式及文艺复兴式三种风格的混合体,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弗里德里希楼、玻璃大厅、奥托海因里希楼、鲁普雷希特楼等主要建筑环布庭院四周。城堡虽然几遭劫难,但成为废墟后却引来八方客。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人纷至沓来,城堡遂作为浪漫主义的象征而名扬天下。

二 主要城市

1.柏林

作为德国统一后的首都,柏林不仅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旅游胜地,也是主要工业中心和国际交通枢纽。位于北德平原的这座德国最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联邦州,周围为勃兰登堡州所环绕。1994年柏林与中国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13世纪前,柏林所在地是斯拉夫人的一个居民点。14世纪时与施普雷河畔的小渔村克林合并,共同修建了市政厅。15世纪时,柏林成为勃兰登堡侯国的都城。公元1701年这里成为普鲁士王国首都,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国后成为德意志帝国首都。此后,柏林同德国一起历经政治风云,二战中,柏林城的1/3被战火摧毁,战后,柏林在冷战硝烟中分裂为东西两部分。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分离了40年的东西德重新统一,柏林墙坍塌,1991年,柏林被重新定为统一德国的首都。

冷战时代,在分裂状态下,柏林工业部门受东西方“橱窗”政策的直接影响,以机电、电子、机器制造、化学、印刷、纺织和食品加工为主。重新统一后的二十余年来,德国着力发展柏林的现代服务业、新兴高科技产业等,有十余所高等学校和数百家科研机构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柏林已经恢复了大都会的气势。柏林不仅作为重要的博览会城市和国际会议中心吸引八方来客,而且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形象。在每年举行的众多博览会和艺术节中,柏林电影节所评选的金熊奖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柏林拥有大量的名胜古迹和展现时代风格的建筑群,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除了前述勃兰登堡门外,柏林主要旅游景点还有新文艺复兴式宫殿建筑联邦议会大楼、欧洲著名的林荫大道菩提树下大街、展现六千年文化艺术精品的博物馆岛、曾培养了2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洪堡大学、柏林最大和最现代化的经济和商业中心波茨坦广场、举世闻名的东西方冷战产物柏林墙遗址、柏林最漂亮的巴洛克宫殿夏洛腾堡宫、西柏林最繁华的商业街库达姆大街、柏林布局最严整的广场御林集市广场等。

在柏林周边的勃兰登堡州,最著名的城市当数该州首府波茨坦。这一德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因二战中美、苏、英三国首脑签订的《波茨坦协定》而闻名于世。此外,普鲁士国王的避暑宫殿、前述仿凡尔赛宫的无忧宫及新宫等也是游客必经之处,并且已同柏林的宫殿和庭院一起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勃兰登堡州其他知名旅游胜地还有萨克森豪森集中营所在地奥拉宁堡、德国最东部的大学城奥得河畔法兰克福、曾留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许多踪迹的路德城维腾堡、索布人生活的沼泽林施普雷森林以及该州东南部城市科特布斯。

2.波恩和科隆

这两座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城市都是德国著名的古城。波恩在战后40多年中是联邦德国的临时首都,东西德统一后仍作为陪都保留了德国6个联邦部的主体部分;而科隆则是以大教堂和狂欢节著称的西欧艺术大都会。

波恩历史上曾长期作为古罗马帝国的战略要地,公元1世纪初,罗马军团曾在此设立兵营。11世纪时波恩获得城市地位并繁荣起来,科隆大主教被赶到此地落脚,13~18世纪的500年间科隆选帝侯定都于此,成为波恩城市发展的契机。20世纪时波恩逐渐发展成横跨莱茵河两岸的大城市。波恩长期保持着文化古城的地位,这里是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故乡,也是著名作曲家舒曼的第二故乡。1818年成立的波恩大学是德国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马克思和诗人海涅曾先后就读于此。波恩市古建筑众多,博物馆林立,主要游览景点有波恩地标建筑老市政厅、贝多芬故居、现为波恩大学校舍的选帝侯宫和波佩尔斯多夫宫、圣马丁大教堂和博物馆一条街。

科隆坐落在莱茵河下游,是北威州最大的城市,也是经济、文化中心,在全德大城市中名列第四。让科隆名扬五洲的除了赫赫有名的前述的科隆大教堂外,还有充满欢乐气氛的狂欢节。德国狂欢节大游行每年2月在德国莱茵河一带举行,尤以科隆规模最大,已成为这个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小丑是科隆狂欢节的重要角色,人们身穿奇装异服,脸上带着夸张的面具,在狂欢节歌曲的伴奏下喜笑颜开,敲敲打打地进行欢乐游行。同时,彩车一辆接着一辆从主席台前通过,彩车上的人或表演节目,或向街道两旁的观众和观礼台上的来宾抛掷糖果、巧克力甚至小瓶香水。晚上则在室内举行“狂欢”活动。人们穿着随意,脸上也多化妆,坐在一排排长桌旁吃、喝、唱,舞台上主持人一会儿指挥大家唱歌,一会儿宣布某个名人发表“演讲”。科隆狂欢节历史悠久,现有160个协会和众多爱好者,全市每年举办大小500余场活动。科隆有一个狂欢节博物馆,收藏有大量文献、图片、服装和道具等实物,展示科隆狂欢节的历史和特点。另外,德国著名的香水“4711”也出产在此。

此外,科隆还有众多的画廊和博物馆,享有西欧艺术大都会的美誉。德国最大的两家媒体——西德意志广播电视台和私营广播电视台RTL总部均设在科隆。科隆也是一些重要的专业博览会所在地,尤以国际食品展览、国际摄影博览和国际家具博览最为知名。

拥有欧洲最大工业区——鲁尔工业区的北威州,工业发达,人口密度大,除波恩、科隆外,还云集了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勒沃库森、杜伊斯堡、亚琛、波鸿、埃森等主要城市。这些城市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建筑,也有新兴的现代化街区。它们要么如杜塞尔多夫是德国重要的商贸、金融和工业中心,要么如杜伊斯堡是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水、陆交通枢纽,或者是像亚琛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

3.汉堡

汉堡的正式名称是自由汉萨市汉堡,是德国16个联邦州之一,也是德国最富足的城市。作为德国最大的商港和外贸运输中心、北德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及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有“德国通往世界的门户”之称。

汉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当时它是阿尔斯特河畔的一个定居点。1189年,巴巴罗萨皇帝授予它帝国自由市地位,它因而享有易北河下游自由航行的特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汉堡不久便成为北欧汉萨同盟的成员,并发展成为北德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加深,市区逐渐扩大,到20世纪初,汉堡人口已达100万。汉堡在历史上曾几遭劫难:19世纪拿破仑军队践踏该市8年之久,1943年盟军轰炸机群几乎把整座城市夷为平地。

汉堡以具有不同历史时期特点的精美建筑物、优美的湖光水色、便利的购物环境、近3000座桥梁以及圣保利红灯区的霓虹灯和特异气氛而闻名。这里也是北德的文化娱乐和媒体中心,拥有众多的博物馆、剧院、音乐厅及多所著名高等学府,德意志新闻社、德国广播电台联合会总部、《明镜》周刊和《时代》周报等多家新闻、出版和影视机构均设在汉堡。

汉堡旅游景点颇多,主要包括:位于市中心的人工湖阿尔特似湖、文艺复兴风格的市政厅、部分幸免于战火的老房子集中的老城、建在橡树木桩地基上的新哥特式红砖货栈楼、造型独特的红砖大楼智利大厦以及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位于市郊的故居。

4.慕尼黑

慕尼黑是巴伐利亚州首府,全德第三大城市,南德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一向有德国“隐都”之称。50个博物馆、40多个各式各样的剧院、3座音乐厅及10多所高等学府等,使慕尼黑成为国际驰名的文化大都会。世界知名的西门子、宝马(汽车)和安联(保险)等大公司的总部设在这里,这使得慕尼黑的经济实力在德国占有重要地位。1992年新建的施特劳斯机场是继法兰克福机场之后德国第二大现代化国际机场。

慕尼黑从9世纪一个靠近教堂的小村庄发展而来,因教堂僧侣云集而得名。1158年,海因里希雄狮公爵派人捣毁了10公里外的弗赖津大桥,改在慕尼黑筑桥并收取过桥税,于是慕尼黑财源滚滚并发展成交通要冲和重要城市。1240年,慕尼黑划归维特尔斯巴赫公爵管辖,该家族在巴伐利亚一直统治到1918年。1328年,国王路德维希四世当选德意志帝国皇帝,慕尼黑成为帝国首都。1508年又成为巴伐利亚王国的都城。1623年,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亚安一世使慕尼黑变成捍卫天主教的堡垒。路德维希一世在位期间(1825~1848)大兴土木扩建这个都城,使慕尼黑成了欧洲著名的艺术城市和德国人文科学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慕尼黑走向衰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人利用失业和贫困来收买人心,其后逐渐发展成拥有为希特勒纳粹势力的大本营。战后满目疮痍的慕尼黑在20世纪50~60年代得以重建并发展成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慕尼黑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体育盛会的举办推动了城市建设,众多的博览会、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啤酒节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家、科技人员和游客,而且提高了城市知名度。

慕尼黑景点众多,遍布市内和周边,其中最重要的有玛利亚广场、圣母教堂、米夏埃尔教堂、奥德翁广场、宫廷啤酒酿造馆、古绘画和新绘画陈列馆、德意志博物馆、国王广场、宁芬堡宫、宝马博物馆、英国公园和基姆湖等。

每年九十月间举办的慕尼黑啤酒节是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已有200年历史,地点固定在老城西南约1公里的黛丽丝草场上。这个由宫廷赛马运动演变而来的民间节日,在德国被称为“十月节”,开幕日为9月15日后的第一个星期六,当天要举行盛大的开幕式和由各大啤酒厂组织的五彩缤纷的游行。每年啤酒节的第一个周日,来自全德国各个州的人们穿上富有特色的民族服装,演奏音乐,浩浩荡荡地穿过慕尼黑的市中心,最后来到啤酒节的现场。节日期间,官方会在黛丽丝草场上搭起巨大的啤酒大篷接待国内外客人,帐篷一端有临时舞台由民间乐队演奏欢快的民间乐曲。帐篷周围则搭起了各种老少皆宜的娱乐设施,其中不乏惊险刺激的娱乐节目。

5.法兰克福(美因河畔)

位于德国中部黑森州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是一座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国际大都会,是黑森州第一大城市、德国第五大城市、德国乃至欧洲的金融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德国通往世界的门户。

法兰克福素有德国“曼哈顿”之称,市内摩天大楼林立,城市景观与德国其他大多数城市完全不同,德国联邦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总部都设在这里,德国其他许多大银行的总部也云集于此。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主要的证券交易市场之一。

法兰克福也是德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往世界的门户。法兰克福机场不仅仅是全德国最大的空港,也是欧洲最大的机场之一。这里每30秒就有一架飞机起降,通过4000多个航班连接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人去德国或经德国去往非洲或拉美,通常须先飞抵法兰克福或在此转机。

法兰克福也是闻名遐迩的博览会城市。每年举办50多个博览会,其中数图书展、国际汽车展和春秋两季的国际消费品展规模最大,吸引世界各地的贵宾最多。

法兰克福也是一座享誉国际的科学文化名城。它拥有众多的博物馆、歌剧院和名胜古迹,许多新闻出版机构,如国际知名的《法兰克福汇报》,一些著名科研机构,以及1914年建立的法兰克福大学都在这里落户。德国大文豪歌德诞生于这座城市,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也产生于此地。

法兰克福是一座兼收并蓄的现代化大都市,居民中近1/4是外国人。外国人定居法兰克福早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就已开始,当时罗马军团屯兵此地,围绕着兵营逐渐有人定居下来。公元500年前后,这里建立起了法兰克福王国。中世纪时,法兰克福继亚琛之后被指定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举行加冕典礼的城市,截止到帝国解体先后有十几位皇帝在此加冕登基。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第一次德意志国民议会在法兰克福召开。二战期间,该市遭严重破坏,战后通过重建旧貌换新颜。

法兰克福的主要旅游景点有集中了城市景点精华的罗马人广场、由三座哥特式房屋组成的市政厅、被用作市政厅小礼堂的老尼古拉教堂、全德重要展览馆之一的法兰克福席尔恩艺术馆、法兰克福地标建筑老歌剧院,以及歌德故居、保尔斯教堂等。

三 建筑艺术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其建筑风格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别受到古罗马、法国、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很大影响。宗教权贵和王公贵族们既聘请外国知名营造师设计建造,又委托德国能工巧匠模仿时兴的建筑风格,遗留下了大批的传世之作。当然,新的建筑风格也必然融合本地特色,因而各地区亦产生了些许差异。

罗马式亦称罗曼式,时兴于10~12世纪。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在德国首先用于修建教堂,如施佩尔大教堂、沃尔姆斯大教堂和美因茨大教堂。这些教堂的主要特征是建筑物厅堂呈长方形,塔楼十分坚固,以及东西两头各有一个唱诗班堂等。

哥特式是12~16世纪流行的建筑风格。法国兴起的建筑风格传入德国后有所发展,用于教堂和市政厅等建筑,其特点主要有:宽阔的厅堂、尖状的屋顶、轻盈的尖塔和修长的花窗等。代表作有科隆大教堂、雷根斯堡大教堂、弗赖堡大教堂、马格德堡大教堂和慕尼黑圣母教堂等。

文艺复兴式兴起于意大利,1520年前后传入德国并流行了百年之久。这种建筑风格在轮廓上重视比例与造型严整,强调立体和平面构图,窗间加设壁柱或雕像。德国文艺复兴式建筑多见于世俗建筑,如市政厅、官邸和富商豪宅等,其成功典范有奥格斯堡市政厅和莱比锡市政厅。

巴洛克式艺术风格发源于意大利,传入后形成德国巴洛克建筑艺术,盛行于17~18世纪。它用于教堂和宫殿建筑,如德累斯顿茨温格尔宫和维尔茨堡宫。其特点是强调动感、轮廓多曲线、造型丰富且独特、装饰华丽等。巴洛克风格发展出一种更加重视曲线花纹和表现自然形象的建筑和装饰风格,取名洛可可,波茨坦无忧宫是该建筑风格的代表作。

古典主义起源于法国,流行于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初。这种建筑风格在凡尔赛宫的建设者使用后很快风靡德国。人们崇尚古希腊文化,在建筑方面重新评价古老神庙的完美比例、直线运用、简洁造型和柱廊设计。此种建筑风格主要用于宫殿、博物馆和剧院等公共建筑,如柏林勃兰登堡门、博物馆岛的老博物馆和卡塞尔的弗里德里希博物馆等。

历史主义是19世纪的建筑风格,其不仅崇尚希腊古典风格,还重视罗马建筑和其他建筑风格的精华。新罗马式、新哥特式、新文艺复兴式和新巴洛克式均归纳入历史主义范畴之内。其成功之作有柏林联邦议会大楼、汉堡市政厅、新天鹅堡、德累斯顿森佩尔歌剧院、什未林城堡、埃尔富特市政厅和莱比锡联邦行政法院等。

青春艺术式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德国慕尼黑兴起的流行趋势,其特点是突出动感线条,强调对称和采用花草装饰图案等。此类风格的典型作品有柏林哈克院落、达姆施塔特玛蒂尔德高地、埃森老犹太教堂和曼海姆弗里德里希广场及其周边建筑物等。

包豪斯是20世纪初在德国魏玛形成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该思潮强调建筑要适应工业化社会的条件和要求。该建筑学派留下的成功之作并不是很多,但是其影响在于打开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河,走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新思路。

四 特色游览线路

为了发展旅游业,德国根据各地区特点和文化内涵设计了数十条旅游线路。属于同一路线的城镇和景点实行统一登记,以方便游客辨识。在德国,下列五条路线最具特色。

浪漫之路 旅游者最喜爱的旅游线路之一,也是德国大名鼎鼎的观光大道,位于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腾堡州两州交界之处。浪漫之路沿途文化景观丰富多彩,北起文化古城维尔茨堡,从美因河畔、多瑙河、上巴伐利亚森林一直延伸到阿尔卑斯山北麓的童话城市菲森,全长350公里。古色古香的城镇和乡村似乎忘却了时代的脚步,梦幻般的古堡、宫殿、教堂和民居散发着独有的魅力,这些使游客得以亲历其境地感受中世纪的氛围和古代建筑艺术精华。

童话之路 联邦德国政府为纪念童话大师格林兄弟200周年诞辰,于1975年规划而成的一条人文色彩浓厚的旅游线路。南起格林兄弟的故乡哈瑙,蜿蜒向北约600公里,途经他们生活和辛勤创作出经典作品的马尔堡、卡塞尔、哈默尔恩、明登,抵达著名的不来梅音乐家故事的发生地不来梅。沿途景色多姿多彩,有山地、幽谷,也有古堡、宫殿,还有天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区,游客不时会见到童话人物的造型,从中可以体味产生格林童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酒乡之路 德国早在1935年10月就正式开放的这条旅游线路,全长约85公里,穿行在德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区——莱茵河平原与普法尔茨林地之间的地区。酒乡之路的起点位于德法边界施威根 -雷西腾巴赫的“德国葡萄酒之门”,向北延伸,经过贝格匝本、兰岛、埃登科本、诺伊施塔特、戴德施海姆、巴特迪克海姆和格林施塔特,到达博肯海姆。佳酿、美食、自然风光、古老建筑、热情善良的酒农……“酒乡之路”的魅力来自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

黑森林之路 这条全长约200公里的旅游线路位于巴登-符腾堡州西南部,北起巴登-巴登,主要经过奥芬堡、弗罗伊登施塔特、福尔特旺根、多瑙埃兴根,南到弗赖堡。黑森林山林茂密,自然景色令人神往,自古是疗养和休憩的理想场所。作为普遍受人喜爱的旅游度假区,黑森林可以提供山泉水疗、登山滑雪、美食养生等多种多样的休闲享受。

阿尔卑斯山之路 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阿尔卑斯山脚下,全长约450公里。西起博登湖畔的林道,沿山势曲折向东经过宗特霍芬、菲森、施旺高、施泰因加登、上阿默高、加尔米施-帕滕基兴、伊萨河谷、拜尔施采儿、格拉绍到达终点贝希特斯加登。山清水秀的美丽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和传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磁石。

五 美食与美酒

1.德国人饮食特点

德国人是世界上最喜爱吃猪肉及猪肉制品的民族。由于偏爱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在方便肉食品中,德国人最喜欢的是红肠、香肠以及火腿。典型的德国菜就是酸白菜叶上铺满各式香肠和火腿。德国人的年夜饭也多以猪肉为主。据说,德国人认为猪是“幸福”的象征。在蔬菜中,德国人最爱吃圆白菜,尤其是紫叶的卷心菜。从味道上讲,德国人喜爱酸、甜食品,不喜辣味。德国人的主食以黑麦、小麦和土豆为主,黑面包是大多数德国人喜欢吃的主食。德国是世界上很少的几个不爱吃鱼的民族。

德国人早餐一般吃面包加黄油、果酱或蜂蜜,有时也吃些香肠和奶酪;饮料有咖啡、牛奶和红茶,有时也喝果汁。午餐时,德国人一般在单位或在外边的饭店、餐馆就餐,而且多以快餐或自助餐为主。晚餐是德国人的正餐,一般在晚上的7~8时开饭,主要有猪排、牛排,也有海鲜或家禽,此外还必须有热汤和一些小甜食。德国人一般不喝白开水,而以喝矿泉水、果汁和啤酒为主。另外,生菜沙拉和水果似乎是德国人每顿饭都不可缺少的东西。自助餐,据说是德国人的发明,宾馆、饭店早上一般都是自助餐。

德国没有统一的“德国菜”,但有许多地方特色菜肴,如基尔的西鲱鱼、巴伐利亚的甜芥白香肠和柏林的酸菜炖猪肘。现在,德国饮食也受到许多新的影响,变得愈来愈多样化,更注意健康、不油腻,且有创意。德国越来越像一个“世界口味中心”,德国人是整个欧洲最国际化的食客。一家民意测验机构所做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德国人喜欢去外国风味餐厅就餐,主要是去意大利、中国和希腊餐馆。另外一个趋势是健康饮食。2004年,德国约有35亿欧元投到生态食品行业上,对生态食品的等级标准划分非常严格:食品不可以施用化学植物保护剂,不可以采用转基因技术,只能采用正确的动物饲养方法等。大城市里到处都有生态超市,其中销售的近3万种产品盖有国家的生态农产品印章,超市把“享受与责任、生活方式与良知”这些对于德国人日益重要的话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近年来,生态超市的销售额得以明显增长,高达17%。

2.啤酒、葡萄酒

德国啤酒被欧洲议会认定为“传统食品”,这一称号只有极少数食品可以获得。这一称号的获得要感谢著名的《啤酒酿制法》,该法只允许以特定的也就是自然的添加成分制作啤酒,所以时至今日,啤酒花、麦芽、水和酵母仍然是所有德国啤酒的基本成分。除了大型酿酒厂,具有地区传统的小型酿酒厂在啤酒爱好者的心中也有固定的位置。德国成年人中80%的人喜欢喝啤酒,可供他们选择的啤酒多达5000种,由1270家酿酒厂酿造,真是一项世界纪录。

德国的葡萄酒出产于以下葡萄种植区:阿尔、巴登、法兰肯、黑森山区、莱茵河中游、摩泽-萨尔-鲁威尔、纳厄、普法尔茨、莱茵高地、莱茵黑森、萨勒-温斯图特和符腾堡等。65000家葡萄种植企业分散于这些地区,种植各具地区特色的葡萄。德国的葡萄种植区除了萨克森和萨勒-温斯图特位于东部外,其他都集中于德国西部和西南部。种植的葡萄品种近140种,但是较受市场欢迎的只有20多个品种,其中主要是白葡萄品种雷司令和穆勒-图尔高。德国出产的葡萄酒中,白葡萄酒占65%,剩余35%为红葡萄酒。在总量为9亿升的年产量中,约1/4出口到国外,主要出口到美国、英国、日本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

新世纪以来,德国的雷司令葡萄酒经历了一场复兴,这场复兴是国际性的。它已成为许多顶级饭店的标准之一。凭借它的轻质口感和烈性,雷司令赢得了世界葡萄酒行家对于“德国葡萄酒奇迹”的狂热追捧。它的品质要归功于德国的葡萄种植地,其属于世界葡萄种植地的最北面,较长的生长期和较少的日照使德国葡萄酒酒精含量不是很高。德国新一代的葡萄种植者也为这一成功做出了贡献,他们在德国的主要葡萄种植区内主要考虑的是葡萄的质量,而不是它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