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看到我的学生陈和香寄来的这本书稿,顿时忆起她十几年前在北大读博的点点滴滴。她是我带过的最年轻的博士,年仅23岁就攻读博士学位,经常被别人称为“小博士”。她求知欲望强烈,学习非常认真刻苦,“一个书包一个碗,教室饭堂图书馆”是她当时的真实生活写照。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时间里,她充分利用北大的有利条件,进一步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水平提升很快,参与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并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当年,她在深入思考、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的博士论文选题。对于一个非外交学专业的博士生来讲,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但她不畏困难、刻苦攻关,通过查阅大量书刊,搜集各种资料,在尽可能多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记得论文答辩时,因材料丰富翔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文字流畅,她得到答辩专家的一致好评。
令我稍有遗憾的是,她博士毕业后,没有留京,也没有选择从教,而是到深圳从事了15年的行政工作。我欣慰的是,去年底她重返校园,选择自己喜爱的教师岗位,重拾自己苦读多年的哲学专业。当得知她利用大半年时间,对博士论文进行了认真修改,补充了一些新观点,准备正式出版本书时,我欣然为其作序。
该书选题重要,难度较大,涉及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观点、哲学基础等诸多重要方面,有较强的开拓性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视角新。目前国内有一些对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分别进行研究的文章与著作,但还没有一本关于两位伟人国际战略思想综合研究的专著,因而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填补该领域空白的性质,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二是研究方法新。本书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基本分析方法,把毛泽东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对涉及两位伟人国际战略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不仅有同异比较,而且有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的比较,不仅有理论观点的比较,而且对他们的哲学方法论异同进行了比较,从而构建了一个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的系统框架。三是观点新。本书发挥了作者哲学专业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对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一般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研究的基础上,上升到考察他们国际战略思想的哲学基础问题,深刻阐明他们制定国际战略的哲学依据和方法论原则,深入分析了他们的国际战略思想中既存在一致又存在差异的哲学根源,从而使人们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去认识把握他们的国际战略思想。
当今世界局势跌宕起伏,各种政治力量重新进行分化组合,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深刻而又重大的调整,各种矛盾关系更是盘根错节,促使世界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我相信,我们不仅可以从本书中全面深入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而且可以借助本书概括的毛泽东邓小平观察国际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谋划出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国际战略,使中华民族真正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从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