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老校友缅怀母校
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明确提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研究学术要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他大刀阔斧地对旧体制进行改革,亲自延聘有真学实才的名流学者到北大执教,使北大学术研究思想活跃,面目焕然一新。
蔡元培特别聘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鲁迅等有新思想、提倡新文化的著名人物到北大任教,会同原在北大的钱玄同、沈尹默等人共同提倡新文化,他们经常在红楼集会,使北大红楼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和根据地。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在民主、科学的指引下,向封建主义发起猛烈攻击,冲决历史之罗网,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掀起思想解放的浪潮,形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启发、教育了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1919年5月,以北大师生为先锋,在全国发动了一次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革命运动,红楼是北大组织五四游行示威的根据地。五四运动标志着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时期,在李大钊倡导下,北京《新青年》等报刊发表了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多达200篇,北大红楼成为北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1920年3月,由李大钊主持,在北大西斋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李大钊认识到中国改造必须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两人商议在中国建立共产党。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大红楼建立了北京共产党的组织。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时,全国共产党党员有53人,其中北大师生有21人。北大红楼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阵地,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根据地。
从1920年到1949年,在长达29年的时间里,北京大学在各个时期一直都有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基层组织,前后共有1200多位共产党员,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进行了英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1935年进行了“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国共合作英勇抗日,到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年发动了抗议驻华美军暴行运动,喊出了驻华美军撤出中国的口号,促使驻华美军撤出北平、天津、青岛等地,美国一度停止了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军援。1947年发动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开辟了第二战场,支援了解放战争,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有李大钊、邓中夏等74名校友牺牲在敌人的绞刑架和屠刀之下,有数百名校友坐过牢,经受过敌人的拷打。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育了北京大学的革命传统,即民主和科学、爱国和改革,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学术上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由于师生坚持和发扬北大的革命传统,北京大学一直站在全国大学的前列,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革命和建设人才。北大红楼是北京大学革命传统的象征。
北京大学不同时期的老校友,以自己亲身感受写了许多生动感人的回忆录。承几位老校友的努力,汇集遴选加工,编成了这本书。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校史,而且对战斗在各条战线的校友,特别是对在校的师生,在坚持和发扬北大光荣传统,增强凝聚力方面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马句
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