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主持北大校政十七年
蒋梦麟,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省余姚县人,光绪十二年(1886)生,因为出生前夕其父梦见有一只熊闯入家中,因此命名为梦熊,后来因为在学校闹事,梦熊这个名字入了黑名单,方才改名为梦麟。
蒋梦麟
蒋梦麟5岁时便被送入私塾读书,自小便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教育,对日后的发展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蒋梦麟曾经说道,这种强制性的私塾教育其实让他得益匪浅,一方面是可以从古书中找到立身处世的指南针,另一方面也成为后来研究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础。在私塾教育的影响下,蒋梦麟立志要走一条“学而优则仕”的人生道路,于12岁那年进入绍兴中西学堂,开始学习外语和科学知识,先是英文,后来又增加了日文,学识渐增。1903年在家乡参加科举考试,经过三场角逐,考取秀才。此时蒋梦麟已经认识到,西学的潮流已经无法抗拒,因此1904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为留学美国作积极准备。1908年8月蒋梦麟赴美留学,次年2月入加州大学,先习农学,后转学教育,1912年于加州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攻读哲学和教育学,学习如何将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现象。1917年3月,蒋梦麟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即回国,毕业论文为《中国教育原理之研究》。1919年初,蒋梦麟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1964年病逝于台北。
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他长期担任总务长,三度代理校长,1930年冬正式担任北大校长。先后主持校政17年,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学识渊博,精明干练,在那黑暗而动荡的漫长岁月里,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办学,为北京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蒋梦麟在北大代理校长期间,正值军阀混战连绵不断,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办学经费严重短缺。为了解决经费问题,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员的基本生活,蒋梦麟四处奔波,多方交涉。他采取了开源节流的方针,一方面,向政府索要拨款,并多方筹集;另一方面,号召大家注意节俭,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正是由于他的不懈努力,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使北大在困境中继续前进。
蒋梦麟题词
1930年12月,蒋梦麟正式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31年春,蒋梦麟提出了“校长治校,教授治学,职员治事,学生治业”的办学方针,规定北大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陶融健全品格”为职志,他广揽教授人才,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使北大自与军阀政府开展复校运动成功后,走出了一条中兴北大之路,使各项工作走入了正轨。
蒋梦麟任校长之职期间,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日矛盾日益尖锐,北大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此时的蒋梦麟除了忙于校内事务外,还带领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反对日本军国主义运动。在旁人劝说他离开北京躲避风头时,蒋梦麟毅然拒绝,他坚决要和北大师生一起和日军周旋到底。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在平津陷落后,北京大学奉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南迁长沙,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由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组成筹委会来主持校务。1937年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蒋梦麟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虽然设备简陋,学校大致还差强人意,师生精神极佳,图书馆虽然有限,阅读室却座无虚席。”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敌机轰炸长沙,时局十分紧张。蒋梦麟到汉口向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建议,把临时大学迁往昆明,因为那里可以经滇越铁路与海运衔接。蒋介石马上表示同意。1938年2月,搬迁的准备工作已大致完成,蒋梦麟从长沙辗转到达昆明,立即投入新校址的筹建工作。
1938年4月,临时大学由长沙迁到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联大的校务,仍由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组成的常务委员会来主持。西南联大自1938年5月4日正式上课,至1946年5月4日宣布结束,共计8年,再加上长沙临时大学时期,总共历时9年。三校学生在战云密布的年代里患难与共,团结合作,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写就了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辉煌篇章。蒋梦麟曾回忆道:“在动乱时期主持一个大学本来就是头痛的事,在战时主持大学校务自然更难,尤其是要三个个性不同、历史各异的大学共同生活,而且三校各有思想不同的教授们,各人有各人的意见……幸靠同仁们的和衷共济,我们才把这条由混杂水手操纵的危舟渡过惊涛骇浪。”由此可见,蒋梦麟为临大和联大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一份辛劳。
作为一名校长,蒋梦麟对北大的行政和教学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改革。同时蒋梦麟对北大理科的教师队伍进行了彻底的整顿,对所有的教授进行重新聘任。当时一批国内第一流的科学家到校执教,如李四光、孙云铸等人。在他们的带动下,理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蒋梦麟对科学研究工作相当关注,他将原来的研究所扩大为研究院,下设文科、理科、法科三个研究所,并增设研究教授职称,招收研究生。从此,北大的研究工作就不断地取得新的成果。他还十分注重加强国际学术交流,邀请了一些外国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如哈佛大学国际法教授威尔逊、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肖威尔等,他们的讲课在北大均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蒋梦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蒋梦麟关于教育方面的论文,大部分写于五四前后。他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上,批判封建主义的“牧民教育”,反对德、日的军国主义教育,提倡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平民主义教育。由于后来忙于北京大学的校务,他从事学术研究的时间减少了。但他在教育实践中却坚持贯彻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元培关于大学教育的主张和“学术自由”的原则,他在北大任职期间更是谨记在心,遵照执行。他晚年在《新潮》一书中深情地回忆道:“著者大半光阴,在北京大学度过,在职之年,但知谨守蔡校长余绪,把学术自由的风气,维持不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