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中国红色历史圣地
红楼是北大的象征
《北大校友通讯》第42期贺家宝校友的文章,关于恢复北大红楼老校区和建立五四纪念馆等建议,道出了老校友的心声,在今年春节校友聚会时,得到了广大校友的赞同。
北京大学在中国现代革命史、教育史、文化史以及青年运动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20世纪前半叶中,北大的成长与沙滩红楼为中心的校区密不可分,红楼是北大的象征。红楼、孑民纪念堂的历史意义已经众所周知,这个校区包括原二院(京师大学堂)、三院(译学馆)等每一幢建筑,可以说都记载着历史的沧桑,构建了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馆。虽然其中有些建筑现在已经令人遗憾地被拆除,但也抹不掉它在校友心中的记忆。
我们这些于解放战争时期在校的北大学子,虽生也晚,但也能说出那里发生过的多少动人故事。当时的红楼、民主广场和长长的民主墙(壁报墙),是令反动派十分恼恨、害怕的地方;对于满腔热血的青年们,却是令人欢欣鼓舞的激情广场。我们在那里看到过一件件“第二条战线”斗争的事例,听到过一些著名教授曾掩护过一些同学不被反动派抓捕的故事。那里不仅是北大师生,而且是北平许多大、中学生乃至一些市民经常光顾的地方,被誉为“小解放区”。
即使那座今天看来不起眼的北楼,1947年年底,在它一楼的大讲堂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同学们与反动分子的激烈斗争,由此在国民党统治区掀起了席卷全国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激起了人民革命的新高潮。在这座楼阴暗简陋的地下室里,分布着几个主要社团的活动室,它们是当时学生运动的中坚力量。
在民主广场北侧被称为灰楼的女生宿舍,楼顶上高高飘扬着绿底白字的“民主”旗帜。在一些女同学的房间中,也蕴藏着不少秘密生动的趣事,比如:有的房间里担负着收听解放区新华广播电台新闻的任务;有的房间里由中共地下党组织吸收过党员,召开过党的小组会;有的房间里制作过一些同学撤往解放区应付国民党检查的证件;等等。而现在它面前竖起了一座新的办公楼,挡住了面向民主广场的视线,显得那么不协调。
斯时、斯地、斯人、斯物所发生的事情,都属于北大历史的一部分,今天看来有些事情也许平常,在当时却要经过艰苦的斗争,冒着不少的风险!
近些年来,北大和一些研究单位及报刊,不断发表有关北大各个时期的历史考证、著作、人物传记、轶事、回忆录,等等,为北大校史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建议北大在积极争取恢复老校区、建立五四纪念馆的同时,也可吸收一些在世的老校友充实校史研究班子,进一步开展校史研究整理工作。广泛搜集有关北大的书籍、史料,实物、相片、音像制品等,整理编辑为校史展览材料。内容包括:北大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特别是五四、“一二·九”和“第二条战线”运动的史实;历史人物如严复、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以及烈士的重大贡献;大批著名学者教授如胡适、马寅初等人的学术成就、治学态度以及人格风范;还要有近年来涌现出的王选、孟二冬等先进人物的事迹;过去和当前学校的发展状况、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等等。这些材料在今天人欲横流、名利逐臭、学风浮夸的风气下,不仅对北大学子,而且对校外的广大青少年都是发扬优秀传统的良好教材。毋庸讳言,北大在历史风浪中,也出现过张国焘一类的人物,但不掩北大历史的光辉,也可让他在校史展览中占一席之地,作为反面教材。这些材料将来在老校区五四纪念馆中可作为长期固定的北大校史展览,与老校区一起构建一座有历史实物、有丰富内容的博物馆,成为表现中国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我们期望这个愿想能够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