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妃嬖宠:唐代后妃史事考(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代宗后妃

代宗有二十子、十八女。其中三子、二女生母姓氏存。代宗后妃兩《唐書》入傳者有睿真沈皇后、貞懿獨孤皇后和崔妃。

(一)沈皇后(睿真)(元陵)

長子德宗生母。《舊》卷12、卷116,第319、3391頁;《新》卷7、卷82,第183、3622頁;《通鑑》卷223、卷226,第7176、7280頁;《會》卷1、卷29,第9、632頁。天寶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長子德宗。<br/>德宗生日,據《舊》與《通鑑》載為四月癸巳;又據《會》載“建中元年四月癸卯,上誕之日也”,不取。

沈氏失蹤於安史之亂,代宗、德宗經年求訪其下落。永泰元年(765)八月己亥,有壽州崇善寺尼廣澄(大明宫少陽院乳母)冒充太后,事發後被鞭殺。建中二年初,又有高力士養女冒充為太后,為高力士養孫樊景超識破,德宗不予降罪,自言“‘吾寧受百欺,庶幾得之’。自是四方稱得太后者數四,皆非是,而真太后竟不知所之”。《通鑑》卷223、卷226,第7176、7296~7297頁。<br/>關於高力士養女冒認沈皇后之事,為《新》所增故事。參見《廿二史劄記校證》卷17“新書增舊書有關係處”條,第358頁。

建中元年八月丁巳,德宗遥尊生母沈氏為皇太后,在大明宫含元殿舉行册封禮。中書舍人高參又請“分遣諸沈訪求太后”,九月庚寅,命睦王李述為奉迎皇太后使、工部尚書喬琳為副、昇平公主宜備起居;又命“諸沈四人為判官,與中使分行諸道求之”。永貞元年(805)九月戊辰,禮儀使奏:“曾太皇太后沈氏歲月滋深,迎訪理絶。按晋庾蔚之議,尋求三年之外,俟中壽而服之。伏請以大行皇帝啓攅宫日,皇帝帥百官舉哀,即以其日為忌”,憲宗應允,即正式承認沈后失蹤已故的事實。十月丁酉,百官為曾太皇太后發哀於肅章門外;辛丑,太常上謚曰“睿貞”;十一月己巳,奉迎睿真皇后褘衣於元陵祠,置於代宗袞衣之右,神主亦祔太廟代宗之室。《上沈皇太后尊號詔》《遥尊皇太后沈氏册文》,《文》卷50、卷54,第552、585頁。《舊》卷12、卷14、卷116,第326~327、412~413、3392頁;《新》卷7、卷82,第185、207、3623頁;《通鑑》卷226、卷236,第7284、7290、7621~7622頁;《會》卷3,第31~32頁;《廿二史劄記校證》卷19“祔葬變禮”條,第406~408頁。<br/>德宗尊沈氏為太后,兩《唐書》載為八月丁巳,《通鑑》載為八月辛巳。<br/>德宗設奉迎皇太后使,《新》載為九月庚寅,《舊》與《通鑑》載為十月庚寅。<br/>吴玉貴:《資治通鑑疑年録》,第251頁。

睿真皇后忌日,據敦煌文書S.6537v14號載為“十一月二日”《英藏敦煌文獻(漢文非佛經部分)》第11卷,第102頁。,與正史所載無差,即當以其祔葬之日為忌日。


按:

(1)睿真皇后與玄宗母昭成皇后、肅宗母元獻皇后、代宗母章敬皇后等,皆為母以子貴的追封皇后。但睿真與章敬皇后皆是出身低微的太子侍妾,又早年亡故,故皆無正式后妃名號。從中宗朝始,連續五朝太子生母皆不是皇后,客觀上減弱了皇后及外戚對朝政的影響,而從此至唐末,諸帝或太子生母能干預朝政者,也僅憲宗郭貴妃(懿安皇后)而已。孫永如:《唐穆敬文武宣五朝中樞政局與懿安皇后郭氏》,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第六輯,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第110~133頁;楊西雲:《唐文宗朝政局與懿安太后》,《中華文史論叢》第80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193~208頁。

(2)德宗尋母未果,於是特推崇外族,建中元年八月癸丑,詔贈皇太后父、祖、兄、弟官,“及自餘宗族男女拜官封邑者告策告身,凡百二十有七通,中使以馬負而賜之”。《通鑑》卷226,第7289頁。

(3)睿真皇后族人尚主者:沈羽尚代宗女長林公主,公主女嫁郭釗(母代宗女昇平公主、父郭曖),釗子郭仲恭、仲詞分尚穆宗女金堂、堯陽公主;沈翬尚順宗女西河公主;沈、沈汾分尚憲宗女宣城、南康公主。《唐故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宫苑閑廄使駙馬都尉郭公墓誌銘》《沈參軍故室李氏墓誌銘》,《文》卷738,第7618~7619、7620頁。<br/>《新》卷83、卷137,第3663、3666、3667、3668、3670、4612~4613頁。<br/>西安市文物考古保護研究院:《唐郭仲恭及夫人金堂公主墓發掘簡報》,《文博》2013年第2期,第13~18頁;楊軍凱:《唐郭仲恭及金堂長公主墓誌考釋》,《文博》2013年第2期,第52~56頁。<br/>長林公主駙馬,《新》公主傳作“沈明”,據其墓誌當為“沈羽”。

(二)獨孤皇后(貞懿)(莊陵)

第七子韓王迥、華陽公主生母。《舊》卷52、卷116,第2190、3391、3392~3393頁;《新》卷77、卷82、卷83,第3500、3622、3663頁。<br/>天寶九載生第七子迥。

大曆三年二月庚子,代宗册獨孤穎長女為貴妃。大曆十年(775)十月丙寅,獨孤貴妃卒;次日,贈謚曰“貞懿皇后”。大曆十三年(778)八月丁酉,葬貞懿皇后於莊陵。《册獨孤穎長女為貴妃文》,《詔》卷25,第76頁;《中書門下請册貴妃表》《進貞懿皇后哀册文狀》《貞懿皇后哀册文》《諫近城為陵墓疏》,《文》卷415、卷418、卷419、卷435,第4251~4252、4278~4279、4282~4283、4434頁。<br/>《舊》卷11,第308、314頁;《新》卷6,第178頁;《通鑑》卷224、卷225,第7198、7235、7252頁;《會》卷3、卷21,第31、477~478頁。<br/>莊陵位於三原縣西北五里處。參見《新》卷27,第962頁;《通鑑》卷225,第7252頁。

《全唐詩》存竇叔向所作《貞懿皇后挽歌》二首、錢起所作《貞懿皇后挽詞》一首。《詩》卷271、卷237,第3028、2632頁。


按:

(1)獨孤貴妃卒後即由代宗贈謚“貞懿皇后”,而睿真皇后直到建中元年才由德宗遥尊為皇太后,謚號更遲至憲宗時才有,由此可知作為代宗嬪妃,獨孤氏實為最得寵者,而睿真皇后能後來居上皆因其“帝母”身份,這也是唐後期諸帝嬪妃得以身後顯貴、成為追封皇后的根本原因所在。

(2)代宗獨寵獨孤貴妃,又愛其所生子韓王迥,兵部侍郎黎幹、宦官劉忠翼等曾邀寵請立貴妃為皇后,且傳言“韓王數有符異,以摇東宫”,還有流言吏部尚書劉晏也曾“密啟請立獨孤為皇后”,德宗即位後,賜死黎幹、劉忠翼;宰相楊炎也數以此為劉晏之罪訴於德宗。《舊》卷123,第3516頁;《新》卷149,第4796~4797頁;《通鑑》卷225、卷226,第7260、7276、7297頁。

(3)貞懿皇后父獨孤穎卒於大曆三年,贈工部尚書。貞懿皇后姑嫁吏部侍郎王延昌,大曆四年贈吏部尚書。《册府元龜》卷303,第3574頁。

(4)貞懿皇后卒後殯於内殿三年,大曆十三年七月,代宗擬在章敬寺後為其建陵,右補闕姚南仲以“長安城,陛下皇居”,不宜起墳為由勸諫。代宗遂在城外擇地起陵《舊》卷153,第4081~4082頁;《新》卷162,第4989~4990頁;《通鑑》卷225,第7252頁;《會》卷21,第477~478頁。,貞懿皇后成為唐代第二位自有陵號的追封皇后,同樣因其所生子並非太子,故未祔葬代宗元陵,其陵地得以留存。

(5)貞懿皇后所生女亦為代宗喜愛。大曆七年(772),公主以病乞為道士,大曆九年(774)四月乙未病逝,追封華陽公主,代宗為此累日不聽朝,朝臣上表勸慰。大曆十二年(777)於長安永崇坊立宗道觀為華陽公主追福。華陽公主初葬長安城東,後亦祔葬莊陵。《追封華陽公主制》《中書門下賀抑情復膳表》《中書門下請進膳表》《請節哀親政疏》,《文》卷46、卷416、卷974,第505~506、4262、4262~4263、10098頁。<br/>《舊》卷11、卷52,第304、2190~2191、2193頁;《新》卷83,第3663頁;《長》卷8,第103頁。

(三)崔[貴]妃

第二子鄭王(昭靖太子)邈、昇平公主生母。《舊》卷116、卷120,第3391、3470頁;《新》卷82、卷83、卷137,第3622、3662、4611頁。<br/>天寶十三載生昇平公主。

天寶五載四月十八日,册崔氏為廣平王妃。崔妃卒於代宗即位之前,應無正式嬪妃封號,而昇平公主本傳中所言母“崔貴妃”,當為追贈或譽稱。《册廣平王崔妃文》,《詔》卷40,第169頁。《舊》卷52,第2190頁;《新》卷83,第3662頁。


按:

(1)崔妃本傳中所謂生召王偲之記載,是與肅宗崔妃所混淆。《舊》卷116,第3382頁;《新》卷82,第3616頁。<br/>陳麗萍:《讀兩〈唐書〉劄記四則》,第210~212頁。

(2)鄭王邈,大曆八年(773)五月辛卯卒;五月甲午,册謚為“昭靖太子”。大曆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詔京兆尹韓幹監護喪事,葬於萬年縣細柳北原,置陵署令、丞。昭靖太子婚姻狀况不詳,僅知其子李誼為德宗所養,得封舒王,德宗曾有意舒王替代太子(順宗),為李泌勸阻。《昭靖太子哀册文》,《文》卷355,第3601頁。<br/>《舊》卷11、卷14、卷116、卷150,第302、419、3391、4041~4043頁;《新》卷82、卷139,第3622、3624~3625、4636頁;《通鑑》卷224、卷226、卷233,第7221、7288~7289、7497~7498頁;《會》卷21,第486、487頁。<br/>昭靖太子陵位於京兆府萬年縣界。參見《會》卷21,第486頁。

(3)昇平公主,永泰元年七月降(郭子儀子)郭曖,元和五年(810)十月卒。昇平公主所生三子:郭鏦、郭銛分尚順宗女漢陽、西河公主,郭鏦一女嫁嗣道王(李實)子李貞素、一女嫁寧王(李憲)曾孫李從易;郭釗娶(母代宗女長林公主、父沈羽)沈氏,子郭仲文妻為馬推女,子郭仲詞、仲恭又分尚穆宗女堯陽、金堂公主。昇平公主所生兩女:一為憲宗郭貴妃、穆宗生母懿安皇后;一為嗣許王李昭妃。《唐故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宫苑閑廄使駙馬都尉郭公墓誌銘》《沈參軍故室李氏墓誌銘》,第7618~7619、7620頁;《唐故銀青光禄大夫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嶺南節度觀察處置等使上柱國襲魏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贈工部尚書隴西李公墓誌銘並序》,《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第870~873頁;《汾陽王妻霍國夫人王氏神道碑》,《文苑英華》卷934,第4915~4916頁。<br/>《舊》卷11、卷52、卷120,第279、2196、3470~3473頁;《新》卷70下、卷74上、卷77、卷83、卷137、卷179,第2130~2131、3116~3126、3504、3663~3664、3665、3666、3670、4611~4613、5326頁;《通鑑》卷223、卷234,第7176、7551頁;《會》卷23,第524頁。<br/>西安市文物考古保護研究院:《唐郭仲恭及夫人金堂公主墓發掘簡報》,第13~18頁;楊軍凱:《唐郭仲恭及金堂長公主墓誌考釋》,第52~56頁;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西安鳳棲原唐郭仲文墓發掘簡報》,《文物》2012年第10期,第43~57頁;楊軍凱、楊潔:《唐郭仲文墓誌及家族葬地考》,《文物》2012年第10期,第77~81頁;劉琴麗:《墓誌所見唐代的郭子儀家族》,第194~210頁;榮新江、李丹傑:《郭子儀家族及其京城宅第——以新出墓誌為中心》,第17~26頁。

永貞元年八月丙午,昇平公主向即位伊始的(女婿)憲宗獻女口五十人,為憲宗拒納。《舊》卷14,第411頁;《新》卷83,第3663頁;《通鑑》卷236,第7619~7620頁。

(四)佚名(恭王太妃)

第十八子恭王通生母。《舊》卷116,第3391、3393頁;《新》卷82,第3622頁。

《全唐詩》存元稹所作《恭王故太妃挽歌詞》二首。《詩》卷403,第4504頁。


按:

據元稹作《恭王故太妃挽歌詞》題注“為校書郎時作”。查元稹為官履歷,知其貞元十九年(803)授官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四月授官右拾遺《舊》卷166,第4327、4336頁。,可推算挽歌中的“故恭王太妃”應為代宗子恭王生母。

(五)張昭儀

張昭儀,名紅紅,本與其父賣唱於衢路,將軍韋青“聞其歌者喉音寥亮,仍有美色,即納為姬,其父舍於後户,優給之。乃自傳其藝,穎悟絶倫”。代宗聞其名而召入宜春院,宫中號“記曲娘子”,又拜為才人。後聞知韋青死訊,張才人嗚咽奏云:“妾本風塵丐者,一旦老父死有所歸,致身入内,皆自韋青,妾不忍忘其恩”,乃“一慟而絶”。代宗嘉歎其念舊懷恩,詔贈昭儀。(唐)段安節:《樂府雜録》,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第27頁。


按:

張昭儀事出自小説,其人其事有待考證。但唐代規模龐大的宫伎群體確實有不少來自民間,其中因色藝出眾而被寵幸並得封嬪妃者也是可能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