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后妃
代宗有二十子、十八女。其中三子、二女生母姓氏存。代宗后妃兩《唐書》入傳者有睿真沈皇后、貞懿獨孤皇后和崔妃。
(一)沈皇后(睿真)(元陵)
長子德宗生母。
沈氏失蹤於安史之亂,代宗、德宗經年求訪其下落。永泰元年(765)八月己亥,有壽州崇善寺尼廣澄(大明宫少陽院乳母)冒充太后,事發後被鞭殺。建中二年初,又有高力士養女冒充為太后,為高力士養孫樊景超識破,德宗不予降罪,自言“‘吾寧受百欺,庶幾得之’。自是四方稱得太后者數四,皆非是,而真太后竟不知所之”。
建中元年八月丁巳,德宗遥尊生母沈氏為皇太后,在大明宫含元殿舉行册封禮。中書舍人高參又請“分遣諸沈訪求太后”,九月庚寅,命睦王李述為奉迎皇太后使、工部尚書喬琳為副、昇平公主宜備起居;又命“諸沈四人為判官,與中使分行諸道求之”。永貞元年(805)九月戊辰,禮儀使奏:“曾太皇太后沈氏歲月滋深,迎訪理絶。按晋庾蔚之議,尋求三年之外,俟中壽而服之。伏請以大行皇帝啓攅宫日,皇帝帥百官舉哀,即以其日為忌”,憲宗應允,即正式承認沈后失蹤已故的事實。十月丁酉,百官為曾太皇太后發哀於肅章門外;辛丑,太常上謚曰“睿貞”;十一月己巳,奉迎睿真皇后褘衣於元陵祠,置於代宗袞衣之右,神主亦祔太廟代宗之室。
睿真皇后忌日,據敦煌文書S.6537v14號載為“十一月二日”,與正史所載無差,即當以其祔葬之日為忌日。
按:
(1)睿真皇后與玄宗母昭成皇后、肅宗母元獻皇后、代宗母章敬皇后等,皆為母以子貴的追封皇后。但睿真與章敬皇后皆是出身低微的太子侍妾,又早年亡故,故皆無正式后妃名號。從中宗朝始,連續五朝太子生母皆不是皇后,客觀上減弱了皇后及外戚對朝政的影響,而從此至唐末,諸帝或太子生母能干預朝政者,也僅憲宗郭貴妃(懿安皇后)而已。
(2)德宗尋母未果,於是特推崇外族,建中元年八月癸丑,詔贈皇太后父、祖、兄、弟官,“及自餘宗族男女拜官封邑者告策告身,凡百二十有七通,中使以馬負而賜之”。
(3)睿真皇后族人尚主者:沈羽尚代宗女長林公主,公主女嫁郭釗(母代宗女昇平公主、父郭曖),釗子郭仲恭、仲詞分尚穆宗女金堂、堯陽公主;沈翬尚順宗女西河公主;沈、沈汾分尚憲宗女宣城、南康公主。
(二)獨孤皇后(貞懿)(莊陵)
第七子韓王迥、華陽公主生母。
大曆三年二月庚子,代宗册獨孤穎長女為貴妃。大曆十年(775)十月丙寅,獨孤貴妃卒;次日,贈謚曰“貞懿皇后”。大曆十三年(778)八月丁酉,葬貞懿皇后於莊陵。
《全唐詩》存竇叔向所作《貞懿皇后挽歌》二首、錢起所作《貞懿皇后挽詞》一首。
按:
(1)獨孤貴妃卒後即由代宗贈謚“貞懿皇后”,而睿真皇后直到建中元年才由德宗遥尊為皇太后,謚號更遲至憲宗時才有,由此可知作為代宗嬪妃,獨孤氏實為最得寵者,而睿真皇后能後來居上皆因其“帝母”身份,這也是唐後期諸帝嬪妃得以身後顯貴、成為追封皇后的根本原因所在。
(2)代宗獨寵獨孤貴妃,又愛其所生子韓王迥,兵部侍郎黎幹、宦官劉忠翼等曾邀寵請立貴妃為皇后,且傳言“韓王數有符異,以摇東宫”,還有流言吏部尚書劉晏也曾“密啟請立獨孤為皇后”,德宗即位後,賜死黎幹、劉忠翼;宰相楊炎也數以此為劉晏之罪訴於德宗。
(3)貞懿皇后父獨孤穎卒於大曆三年,贈工部尚書。貞懿皇后姑嫁吏部侍郎王延昌,大曆四年贈吏部尚書。
(4)貞懿皇后卒後殯於内殿三年,大曆十三年七月,代宗擬在章敬寺後為其建陵,右補闕姚南仲以“長安城,陛下皇居”,不宜起墳為由勸諫。代宗遂在城外擇地起陵,貞懿皇后成為唐代第二位自有陵號的追封皇后,同樣因其所生子並非太子,故未祔葬代宗元陵,其陵地得以留存。
(5)貞懿皇后所生女亦為代宗喜愛。大曆七年(772),公主以病乞為道士,大曆九年(774)四月乙未病逝,追封華陽公主,代宗為此累日不聽朝,朝臣上表勸慰。大曆十二年(777)於長安永崇坊立宗道觀為華陽公主追福。華陽公主初葬長安城東,後亦祔葬莊陵。
(三)崔[貴]妃
第二子鄭王(昭靖太子)邈、昇平公主生母。
天寶五載四月十八日,册崔氏為廣平王妃。崔妃卒於代宗即位之前,應無正式嬪妃封號,而昇平公主本傳中所言母“崔貴妃”,當為追贈或譽稱。
按:
(1)崔妃本傳中所謂生召王偲之記載,是與肅宗崔妃所混淆。
(2)鄭王邈,大曆八年(773)五月辛卯卒;五月甲午,册謚為“昭靖太子”。大曆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詔京兆尹韓幹監護喪事,葬於萬年縣細柳北原,置陵署令、丞。昭靖太子婚姻狀况不詳,僅知其子李誼為德宗所養,得封舒王,德宗曾有意舒王替代太子(順宗),為李泌勸阻。
(3)昇平公主,永泰元年七月降(郭子儀子)郭曖,元和五年(810)十月卒。昇平公主所生三子:郭鏦、郭銛分尚順宗女漢陽、西河公主,郭鏦一女嫁嗣道王(李實)子李貞素、一女嫁寧王(李憲)曾孫李從易;郭釗娶(母代宗女長林公主、父沈羽)沈氏,子郭仲文妻為馬推女,子郭仲詞、仲恭又分尚穆宗女堯陽、金堂公主。昇平公主所生兩女:一為憲宗郭貴妃、穆宗生母懿安皇后;一為嗣許王李昭妃。
永貞元年八月丙午,昇平公主向即位伊始的(女婿)憲宗獻女口五十人,為憲宗拒納。
(四)佚名(恭王太妃)
第十八子恭王通生母。
《全唐詩》存元稹所作《恭王故太妃挽歌詞》二首。
按:
據元稹作《恭王故太妃挽歌詞》題注“為校書郎時作”。查元稹為官履歷,知其貞元十九年(803)授官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四月授官右拾遺,可推算挽歌中的“故恭王太妃”應為代宗子恭王生母。
(五)張昭儀
張昭儀,名紅紅,本與其父賣唱於衢路,將軍韋青“聞其歌者喉音寥亮,仍有美色,即納為姬,其父舍於後户,優給之。乃自傳其藝,穎悟絶倫”。代宗聞其名而召入宜春院,宫中號“記曲娘子”,又拜為才人。後聞知韋青死訊,張才人嗚咽奏云:“妾本風塵丐者,一旦老父死有所歸,致身入内,皆自韋青,妾不忍忘其恩”,乃“一慟而絶”。代宗嘉歎其念舊懷恩,詔贈昭儀。
按:
張昭儀事出自小説,其人其事有待考證。但唐代規模龐大的宫伎群體確實有不少來自民間,其中因色藝出眾而被寵幸並得封嬪妃者也是可能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