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史理论与方法:首届全国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社会文化史研究须重视转型时代的现代性问题

黄东① 黄东,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为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资助项目成果(CXTD201108)。

自1988年“社会文化”的研究旨趣的出现,到1990年“社会文化史”学科概念的提出,再到《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念与实践》等重要论著的出版,以及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科研人员为主的学术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可以说,社会文化史研究无论是在概念、理论、研究方法上,还是在影响力、作品和学术共同体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作为一种交叉性的学科,社会文化史研究已然初具规模。

就现实的研究而言,社会文化史面临的挑战仍然十分巨大,仍面临种种质疑。就主要者而言,其要点有三:其一,在学科上,社会文化史如何定位,是新社会史还是新文化史。其二,在理论上,如何实现西方研究理论的中国化,如何较好实现区域、权力分析、深描等框架和方法的在地化。其三,在研究选题、研究方法上,如何应对研究碎片化,微观研究价值几何,去政治化是否适宜,等等。

笔者认为社会文化史是中国本土的新文化史,延续1980年代文化史的学术谱系。面对主要的质疑,笔者认为要想做出有力的回答,就必须在研究中重视转型时代的现代性问题,这是社会文化史当下研究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