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结论
如果对上述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那么:
第一,韩国人的东北亚心理地理由美国、中国、朝鲜、日本、俄罗斯等主要国家构成。但是各国所占的比重各不相同,而且差异很大。韩国人心理地理中的东北亚比地缘政治学上的东亚更加不均衡。
第二,对个别双边关系的认知主导着区域层面上的认识。韩朝、韩美、韩中、韩日、韩俄关系的历史背景各不相同,所占比重也不对称,因此眼下若想超越双边关系以东北亚地区层面上的认识为中心,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
第三,在韩国人的东北亚心理地理中,美国所占比重很大。韩国国民在情感上和认知上对美国的好感度持续升温,而对其他国家的信任程度和好感程度则大大不如美国。对朝鲜的印象具有两面性,不过持否定态度的人所占比例正在增大。对于日本,情感上的抵触正在增强。对于中国,情感上的好感度近来有所上升,但是在信任和期待方面还和美国存在很大差距。
第四,与朝鲜的关系和对朝鲜的认识,在东北亚心理地理构成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数。对韩国人而言,韩朝关系如果不能朝着他们希望的方向发展,他们就无法将东北亚视作一个有意义的共同体。在这里,有必要密切关注韩国对朝态度、认识、情感变化的趋势,切实为在双方之间建立和保持信任做出努力。
最后,改善韩朝关系既是发展东北亚共同体的关键所在,又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美朝关系、中朝关系和韩朝关系的发展,不仅在现实政治中密切相关,在构成心理地理的意识和情感中同样也是联动的。为了朝鲜半岛的和解与协作,周边国家同心协力对东北亚的区域一体化和心理地理的构成大有裨益。反过来,东北亚的区域合作,也会成为推动韩朝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东北亚的和平与和解、繁荣与沟通,我们期待韩朝关系的新进展和区域内国家间的情感、文化、经济互信进一步扩大。
(卢雪花 陶松 译)
[1] “心理地理”是指在意识和文化层面上构成的空间。它并不一定与现实中的地缘政治学乃至地缘经济学重合,历史经历、宗教、语言或情感等角度的独特空间感觉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这种心理地理感觉成为区域内部合作、共鸣或矛盾的重要因素的例子并不少见。
[2] 南北关系一般不是指国与国的关系,而是指统一过程中的特殊民族关系,因此在某些部分上很难将朝鲜放在与其他国家相同的层面上对其国家性进行探讨。但是现实当中,又可以将它理解为构成周边环境的国家性存在,因此在理解东北亚区域关系时,必须同时考虑其两面性。本文将朝鲜视为“国家”时,就是为了表现这种显示状况。参见朴明圭《南北边界线的社会学》,《创作与批评》,2012,第一章。
[3] 参见朴明圭等著《统一意识调查》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首尔大学统一和平研究院)。2013年的调查分析报告尚未刊行,但是已在9月28日的学术会议上通过《2013年统一意识调查:国民对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的期待与要求》发布。
[4] 朴明圭:《南北边界线的社会学》,《创作与批评》,2012。